李蓮英最終得以善終靠的是什麼,值得我們學習

導言:

<strong>李蓮英是九歲入宮當了太監,在26歲的時候就成本慈禧太后的首領太監,肯定有著不同尋常的本事和過人的情商。

<strong>歷史上對李蓮英的評價並不是很好,有的評價說他貪財,也有說他跟著慈禧太后有些不同尋常的關係,憑著慈禧的寵幸作威作福。

但我們知道歷史上那些宦官專權的大太監都是在皇帝年幼或昏庸的情況下,但是慈禧太后確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政治女強人,看人看事特別準。這就造成了李蓮英註定跟其他紅極一時的大太監不一樣,必須有他獨到的情商和為人處世的方法,才能得到繼承者的善待,並得以善終。

李蓮英最終得以善終靠的是什麼,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與光緒皇帝的“仇將恩報”

李蓮英最終得以善終靠的是什麼,值得我們學習

光緒皇帝在變法失敗後就被慈禧太后囚禁起來,當然生活的狀況也大不如從前,每次慈禧都安排下人們給光緒送去發餿的飯菜。

而李蓮英看到後心裡十分不忍,都請安的時候,偷偷從御膳房帶一些糕點放在袖子裡帶給光緒。光緒皇帝十分感激。

八國聯軍進京後,慈禧帶著光緒倉皇西逃,由於西逃期間帶的隨從眾多,途中過得十分拮据,就連起居用的被褥都經常短缺。慈禧的被褥安排的十分整潔舒適,就連李蓮英和一些當紅的下人們的起居也安排的妥妥當當。

李蓮英經過光緒皇帝的房間看到,光緒皇帝的床上竟然空空蕩蕩,連個被褥都沒有,當時正是寒冬時節,光緒皇帝正凍得瑟瑟發抖,這是李蓮英慌忙請罪道“奴才該死”,並趕緊把自己被褥報過來給光緒蓋上,感動的光緒皇帝說道“要是沒有李師傅,我活不到今天”

其實光緒皇帝在變法之前對李蓮英非常反感。光緒因為登基後一直在慈禧太后的監管之下,心生怨恨,但是無奈實力不夠只能暫時忍氣吞聲,只好把怨氣撒在慈禧身邊的人,而李蓮英就成了光緒的出氣筒。

光緒皇帝選妃時,李蓮英為了巴結這個未來的主子,就想著把自己的妹妹獻給光緒當妃子,當時慈禧也都同意,但是光緒皇帝卻以祖宗之法,漢人不可入宮為妃給拒絕了。當然這只是一個理由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光緒對李蓮英不滿,。

慈禧六十大壽期間,光緒領著大臣們在宮裡練習禮儀,其他人都準時到了,只有李蓮英遲到了。這時光緒正好有了發洩怒火的地方,下令廷杖40大板。

<strong>李蓮英雖然遭到光緒皇帝的針對,並經常粗暴的對付李蓮英,但是李蓮英並沒有跟普通人一樣,落井下石,而是每每在光緒皇帝受難之時,都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樣雖然有些李蓮英對時局的考量,擔心一天光緒重新掌權後能善待自己,但也更多的體現了李蓮英與人結善的處事方法。他知道在別人最困難的時候給予的雪中送炭永遠比阿諛奉承要重要的多。

李蓮英最終得以善終靠的是什麼,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行事低調、處處與人為善。

1886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稱北洋海軍已訓練成軍,奏請朝廷派大臣檢閱。慈禧就派總理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前去巡閱。

由於醇親王是光緒皇帝生父,身份高貴,因此要加派太監、御醫隨行。而醇親王是一個城府很深且非常謹慎的人,他主動要求派李蓮英隨行,以減少太后對自己的猜忌,慈禧馬上批准了。

一路上李蓮英一點欽差大臣的架子都沒有,跟隨醇親王身後,小心翼翼,不知道還以為是醇親王的家奴。晚上還親自為醇親王打洗腳水,並說道,平時沒有機會伺候王爺,這次讓老奴儘儘孝道。使醇親王感動不已。

檢閱時,一直跟在醇親王身後,畢恭畢敬,像個跟班,一直替醇親王拿著的菸袋。回到住處,也伺候醇親王左右,直到醇親王休息後回到自己的住處也不見文武群臣。不給想著巴結這位慈禧身邊大紅人的官員機會。

這次出差給慈禧掙足了面子。李蓮英這位權傾一時的大太監,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

<strong>低調做人,是一種境界,一種風範,更是一種哲學。低調的人,能做到謹言慎行,即使自己滿腹才華,能力比別人強,也要學會藏拙。這不僅是普通人的處世聖經,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訓誡。

李蓮英最終得以善終靠的是什麼,值得我們學習


總結:

<strong>有人評價他恃權斂財,有人說他跟慈禧有著說不清楚的關係,妄自尊大,結交地方官員。但凡歷史上每個獨裁強權的人,身邊的人都有者隱形的權力。他們不需要公開發難,只需要在恰當時候吹吹風,或者說幾句帶有偏向性的話,就足以殺人於無形。當年的慈禧太后,是中國最有權勢的人,一言九鼎,喜怒哀樂都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伴君如伴虎,李蓮英能夠得到慈禧的寵幸並善始善終,正是憑著仇將恩報的性格和低調行事的高情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