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最终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导言:

<strong>李莲英是九岁入宫当了太监,在26岁的时候就成本慈禧太后的首领太监,肯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本事和过人的情商。

<strong>历史上对李莲英的评价并不是很好,有的评价说他贪财,也有说他跟着慈禧太后有些不同寻常的关系,凭着慈禧的宠幸作威作福。

但我们知道历史上那些宦官专权的大太监都是在皇帝年幼或昏庸的情况下,但是慈禧太后确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女强人,看人看事特别准。这就造成了李莲英注定跟其他红极一时的大太监不一样,必须有他独到的情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才能得到继承者的善待,并得以善终。

李莲英最终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与光绪皇帝的“仇将恩报”

李莲英最终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光绪皇帝在变法失败后就被慈禧太后囚禁起来,当然生活的状况也大不如从前,每次慈禧都安排下人们给光绪送去发馊的饭菜。

而李莲英看到后心里十分不忍,都请安的时候,偷偷从御膳房带一些糕点放在袖子里带给光绪。光绪皇帝十分感激。

八国联军进京后,慈禧带着光绪仓皇西逃,由于西逃期间带的随从众多,途中过得十分拮据,就连起居用的被褥都经常短缺。慈禧的被褥安排的十分整洁舒适,就连李莲英和一些当红的下人们的起居也安排的妥妥当当。

李莲英经过光绪皇帝的房间看到,光绪皇帝的床上竟然空空荡荡,连个被褥都没有,当时正是寒冬时节,光绪皇帝正冻得瑟瑟发抖,这是李莲英慌忙请罪道“奴才该死”,并赶紧把自己被褥报过来给光绪盖上,感动的光绪皇帝说道“要是没有李师傅,我活不到今天”

其实光绪皇帝在变法之前对李莲英非常反感。光绪因为登基后一直在慈禧太后的监管之下,心生怨恨,但是无奈实力不够只能暂时忍气吞声,只好把怨气撒在慈禧身边的人,而李莲英就成了光绪的出气筒。

光绪皇帝选妃时,李莲英为了巴结这个未来的主子,就想着把自己的妹妹献给光绪当妃子,当时慈禧也都同意,但是光绪皇帝却以祖宗之法,汉人不可入宫为妃给拒绝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理由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光绪对李莲英不满,。

慈禧六十大寿期间,光绪领着大臣们在宫里练习礼仪,其他人都准时到了,只有李莲英迟到了。这时光绪正好有了发泄怒火的地方,下令廷杖40大板。

<strong>李莲英虽然遭到光绪皇帝的针对,并经常粗暴的对付李莲英,但是李莲英并没有跟普通人一样,落井下石,而是每每在光绪皇帝受难之时,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虽然有些李莲英对时局的考量,担心一天光绪重新掌权后能善待自己,但也更多的体现了李莲英与人结善的处事方法。他知道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雪中送炭永远比阿谀奉承要重要的多。

李莲英最终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行事低调、处处与人为善。

1886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

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

一路上李莲英一点钦差大臣的架子都没有,跟随醇亲王身后,小心翼翼,不知道还以为是醇亲王的家奴。晚上还亲自为醇亲王打洗脚水,并说道,平时没有机会伺候王爷,这次让老奴尽尽孝道。使醇亲王感动不已。

检阅时,一直跟在醇亲王身后,毕恭毕敬,像个跟班,一直替醇亲王拿着的烟袋。回到住处,也伺候醇亲王左右,直到醇亲王休息后回到自己的住处也不见文武群臣。不给想着巴结这位慈禧身边大红人的官员机会。

这次出差给慈禧挣足了面子。李莲英这位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strong>低调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哲学。低调的人,能做到谨言慎行,即使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这不仅是普通人的处世圣经,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训诫。

李莲英最终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

<strong>有人评价他恃权敛财,有人说他跟慈禧有着说不清楚的关系,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但凡历史上每个独裁强权的人,身边的人都有者隐形的权力。他们不需要公开发难,只需要在恰当时候吹吹风,或者说几句带有偏向性的话,就足以杀人于无形。当年的慈禧太后,是中国最有权势的人,一言九鼎,喜怒哀乐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伴君如伴虎,李莲英能够得到慈禧的宠幸并善始善终,正是凭着仇将恩报的性格和低调行事的高情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