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常規的路不好走時,不妨試試新的道路

  當常規的路不好走時,不妨試試新的道路

  社會多元化越來越明顯,要更加註重發掘孩子的特長


當常規的路不好走時,不妨試試新的道路


  親戚家的孩子因為教育問題,成了問題少年,又因為家長的原因,送進了矯正學校。其實我們知道,對於問題少年的引導教育,我們國家是有比較系統的理論,而且有較為完善的機制的。只不過在各個地方的應用並不到位,所以很多青少年出了問題,並不會去學校接受心理思想教育引導,而同時,地方有相應的建設,但是並沒有發揮作用,只是應付檢查或者配套需要,形同虛設。

  而一旦出現問題少年,學校或者相應的機構是束手無策的,同時也不願意在這方面做出工作。而大多數都是進入醫院接受心理醫生的診治。這也就導致學生對自己的情況產生了疑慮,甚至懷疑自己的人生了。


當常規的路不好走時,不妨試試新的道路


  其實青少年的教育引導主要還是在家長和學校老師這裡,而且主要還是家長。在教育上,經常會提到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潛力,這是近年來教育教學一直在討論的話題,這也是老師們一直在探索的話題。但是到達問題少年的地步,更重要要家長從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來引導,同時要重新發現孩子的興趣和發展方向。

  學校教育基本上都是大眾性的,針對的是學生的共性,但是問題少年是個性的,當出現厭學或者學不進去或者沒有興趣時,家長缺失應該考慮是不是改變孩子的發展方向了。社會多元化發展越來越明顯,職業多樣性也越來越強。不是隻有通過文化課一路考試這一條路,發掘孩子的潛力、特長,從他的興趣出發,也許更有前途。

當常規的路不好走時,不妨試試新的道路

​  曾經遇到一個畫家,他說上學的時候,他怎麼都學不進去,尤其是數學怎麼都學不會。他就喜歡畫畫,後來學校的美術老師給予他很大的鼓勵,結果在高考沒什麼希望的狀況下,他居然在全國性美術比賽獲獎,被特招了,如今也已經成為當地很有影響力的畫家了。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特長,但是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興趣傾向和能力側重,當常規的路不好走的時候,不妨試試新的道路,或許會有更好的前景。


當常規的路不好走時,不妨試試新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