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為何如此著急想殺掉和珅?

姑孰侯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都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作為大清王朝第一鉅貪的和珅,他的貪官已經徹底地深入人心了,貪官就是他的代名詞,以致於其扮演者王剛都難以擺脫和珅這個形象,只要一想到王剛,就能想到和珅。


不過這個天下第一鉅貪的下場卻不怎麼好,乾隆朝的寵臣,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駕崩後,等待和珅的就是抄家滅族。那麼和珅真的大貪官嗎?繼位後的嘉慶為何急於殺掉和珅?

首先,和珅是個大貪官,這點毋容置疑。據說,和珅被嘉慶處死後,其家產被查抄,經過統計,高達八億兩,相當於大清王朝幾十年的賦稅。而這筆錢也最終落入了嘉慶的腰包,所以在民間也就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之說。

如果根據這種說法,和珅無疑是千古鉅貪。可是有一點卻讓人始終不明白,嘉慶真的是因為和珅腐敗才打倒他的嗎?難道之前乾隆的皇帝沒有發覺過?所以嘉慶急著殺掉和珅肯定還有更主要的原因。

在和珅死後,嘉慶曾經在給江西巡撫張誠基莫的奏摺這樣批覆道:

“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卻不知有朕,實不出於萬不得已。”

後來,他又在廣東巡撫陳大文的奏摺批覆道:

“天下至大,兆民至眾,近年皆為和珅所矇蔽,諸務廢弛。若不速辦,幾不可問矣。不得已之苦衷,唯上蒼之昭鑑耳。”

由此可見,嘉慶之所以殺掉和珅,不單單只是一個腐敗問題,作為皇帝,最怕是自己的權威喪失。之所以讓嘉慶對和珅忌諱的,正是那句話:[天下人只知有和珅,卻不知有朕]。


在嘉慶繼位初,其大權並不在嘉慶手裡,因為當時的乾隆還沒有死,只是退位成了太上皇。雖然嘉慶登基了,但每逢要事,都要找乾隆獨斷。可是乾隆當時已經80多歲,即使有心,也無力了,所以乾隆將大多日常的工作交由和珅處理,也就從而形成了內有乾隆、外有和珅的局面。

即使是嘉慶繼位了,也不得不仰仗和珅。因為當時的和珅身兼數職,軍機大臣、御前大臣、文華殿大學士,還兼管了吏部、戶部等重要部門,其政事、人事、財權集於一身。


這樣的大臣,哪個皇帝都會心生忌憚。乾隆在時,還能壓制住和珅,可是死了,誰能壓制住。所以和珅的死是必然的。除掉和珅,嘉慶的皇位才能坐的穩。


青史回聲


乾隆帝屍骨未寒,嘉慶便閃電出擊拿下並殺掉和紳。表面上,嘉慶殺了和紳,於公於私都可謂賺得盆滿缽滿,虧空的國庫瞬間回血;被架空削弱的君權也即刻得到集中;沸騰的民意和平時飽受和紳欺壓排擠的官員們的不憤也有了宣洩口等等。此外,這一影響深遠的事件,幾乎成為幾百年來人盡皆知的高話題度素材。實際上,嘉慶殺和紳是基於自己前程的最優化選擇。

嘉慶登基後,和紳仗著乾隆的寵信依然把持朝政,嘉慶作為名義上的至高統治者,統治權卻幾無施展餘地。之後嘉慶想調自己老師朱珪進京改變局面,但計劃被和紳破壞,嘉慶無奈隱忍。和紳越發得勢,所作所為令本就因百姓民不聊生而到處起義造反,官員貪汙之風盛行等導致大清朝千瘡百孔的局勢更加雪上加霜。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紳一輩子服侍乾隆,乾隆在,和紳穩,乾隆去世後的局面,和紳肯定有自己的謀劃。而貴為天子的嘉慶,若想真正君臨天下,和紳是必須搬開的攔路石,作為利益衝突的雙方,兩者皆大歡喜結局的可能性基本為零。然而乾隆的駕崩給了嘉慶絕佳的機會,籍著讓和紳為乾隆守靈的機會,軟禁和紳,又結合官員告發和紳謀反,乾淨利落的殺掉和紳。


特洛夫彬


現在人們談起嘉慶剷除和珅,總是津津樂道於和珅貪汙了多少錢。和珅確實沒少摟錢,但這絕不是嘉慶剷除他的主要原因。

不信?看看嘉慶公佈的關於和珅的二十條大罪,與錢財相關聯的,只有區區六條,主要還是欺君罔上、壓擱軍報、任用私人、僭越制度、貪婪聚斂等。

咱研究研究這些主要罪狀,條條直指一個核心的東西,嘉慶感覺到和珅對神聖的君權構成了威脅,那就只有毫不留情地剷除他了。

說起嘉慶和和珅的樑子,早在乾隆這個太上皇還活著的時候就結下了。乾隆是個有意思的人,讓兒子做皇帝,自己還要撈了太上皇噹噹,這個太上皇可不是擺設,凡遇軍國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親自過問,如此說來的話,嘉慶這個皇帝倒更像是擺設了。

只要乾隆大權在握,和珅就有好日子過。但這和珅也怕,怕一旦嘉慶真正掌握大權,就會對他這個炙手可熱的人動手,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光擔心還不成,還得有應對之策,怎麼應對?限制嘉慶的權力!嘉慶想把自己的老師時任廣東巡撫的朱珪調到朝廷中樞。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嘉慶針對將來的政治佈局。

和珅不想讓嘉慶做大,這個時候就插了一槓子,在乾隆面前告了一狀,拿著嘉慶寫給老師表示祝賀的詩稿,誣稱“嗣皇帝欲市恩於師傅”。

太上皇生氣了,後果很嚴重,問身邊的軍機大臣董誥:“這在法律上屬於什麼行為?”董誥苦苦跪諫,乾隆才才作罷。嘉慶是沒事了,但朱珪是調不了了。不僅如此,和珅還又使了一個絆子,鼓動乾隆把已任兩廣總督的朱珪降調為安徽巡撫。

就這樣,嘉慶的第一次權力佈局因和珅的攪局而腹死胎中,不但事沒辦成,嘉慶還惹了一身騷,差點受牽連。這還不算,和珅還把他的老師吳省蘭派到嘉慶身邊,名義上是幫助嘉慶整理詩稿,實則監視嘉慶的言行。

和珅這是在幹嘛?這是有異心嗎?實則不是,和珅這只是在恐懼下的一種自保之舉,但問題的關鍵是嘉慶不這麼認為,嘉慶認為和珅這是對皇權的挑釁。

嘉慶能不恨和珅嘛?不恨的話,這世界就有了鬼了! 恨歸恨,但現在還不是爆發的時候,所以事事順從太上皇,政事不做任何更張,實際上就是容忍和珅繼續專權。還別說,這官場老油條還真被嘉慶給迷惑住了。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八十九歲高齡的乾隆壽終正寢,和珅的靠山頃刻間倒下了。也就在同一天,嘉慶在悲痛忙亂之中仍不忘傳旨召他的老師朱珪即速回京。

這個信號是再明顯不過了,在他老子屍骨未寒之時,嘉慶即刻啟動了對權力的重新佈局,雖然還沒有動和珅,早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初四,嘉慶專門發了一道上諭,譴責前方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惟思玩兵養寇,藉以冒功升賞”,矛頭已直指後臺的和珅。當天,即突然解除了和珅、福長安的軍機大臣之職,命其晝夜在大內守靈,不許出入,隔斷二人與外界的聯繫,將其軟禁在宮中。

這一招玩得好,嘉慶以霹靂不及掩耳之勢將和珅軟禁了。緊接著,初五日,給事中王念孫、御史廣興等紛紛上疏,彈劾和珅種種不法情狀。

第一天軟禁,第二天就彈劾,這種刻意安排的痕跡真是明顯。  初八日,在公佈太上皇乾隆遺詔的同時,嘉慶宣佈革除和珅、福長安的一切職務,交由刑部收監,並命成親王永 、儀親王永璇、額附拉旺多爾濟、定親王綿恩及大學士劉墉、董誥,兵部尚書慶桂等負責查抄其家產,會同審訊。

正月十六日,直隸總督胡季堂上了一道奏摺,說“和珅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蠹國病民,貪黷*,真一無恥小人”,請皇上“特頒諭旨,立將和珅照大逆律押赴市曹,凌遲處死”。

嘉慶又來了一招,在這道奏摺上親自做出批示:“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員並翰詹科道悉心妥議具奏,若有不同意見,自行封奏亦可”。

你以為嘉慶真是要開民主生活會?這是在讓這些臣工們站隊,看看有沒有不是死活的。正月十八,經在京文武大臣會議,一致請求將和珅照大逆律凌遲處死,福長安照朋黨擬斬,並且說立即執行。

嘉慶終於表態了:和珅罪有應得,怎麼處治都不過分,但考慮到他曾任首輔大臣,為國體起見,於萬無可貸之中引入議親議貴之條,免其肆市,加恩賜令自盡。福長安改為斬監候,但要讓他在牢房裡跪視和珅自盡。

在嘉慶一系列的政治運作下,僅用半個月就把樹大根深的和珅給清洗掉了。不得不說,搞政治嘉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但後來的歷史也證明,在治國理政方面,嘉慶還是有所欠缺的。





毛毛精彩視頻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被乾達令之子嘉慶打倒的。那麼,高端問題來了,嘉慶為什麼要打倒和珅咧。


第一印象,是和珅太有錢了。懷玉其罪嘛,不是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嘛。其實這是一個誤會。嘉慶吃飽只是打倒和珅的副產品,不是打倒和珅的理由。因為嘉慶知道和珅有錢,但不知道和珅這麼有錢,等抄家隊把戰果報上來,嘉慶的反應是驚喜。說明他完全沒想到這一抄,自己發達了。另外,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嘉慶並不貪財。他不像他爹有收集癖好,啥玩意好就弄到懷裡來。所以,嘉慶打倒和珅不是為了錢?

哪是為啥呢?

當然是為權啦!

嘉慶搞倒和珅的心思不是一天兩天了,可以說他在當皇子的時候就有這個心思了。

事實上,不只是嘉慶有這個心理,大清上下除了乾隆大家都想打倒和珅。

和珅可以說是當時人緣最差的一個官。後面,和珅被打倒,嘉慶還問,這個和珅要不要反呢?大臣說:和珅不是要反,皇上你看啊,天下要反的都是什麼人啊,曹操,王莽,他們平時什麼樣子了?裝孫子啊,人緣好啊,提到他們,大家都豎大姆指。像王莽還是道德標兵呢。但是皇上你瞅瞅,這滿朝上下哪有一個是稱讚和珅的。

至於和珅為啥狗都嫌,那自然是和珅太貪了,什麼來錢的活他都要插手,而且他仗著乾隆寵信,到處欺負人。所以滿朝都是想弄倒他的人,但和珅認準了只要抓住乾隆這個中心點不動搖,任他十級大風吹過來也不怕。

但是,如果乾隆這顆樹倒了呢?和珅就不想這個問題嗎?

事實上,在歷史上,很多權臣都考慮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稱為恩寵移植術。怎麼讓自己的恩寵移植到下一代。這是一個極難解決的問題,但有一個辦法,就是提前佈局,燒冷灶,在下一代還在潛龍時期就拉攏一下。

這個方法,和珅沒辦法用。因為康熙年間,因為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爭皇位的問題,搞得清朝是雞犬不寧,所以後面就不立皇儲。這給和珅押寶提供了難度。乾隆又特別能生,有十七個兒子,後面夠格當接班人的也有七八個。到底押哪個呢?

另外,因為當年四爺黨八爺黨搞得太過火,清朝乾脆規定大臣不準跟皇子搞關係。

當然,就算乾隆定了太子,也允許大家來往,和珅也不會去交結皇子燒冷灶。為啥呢?

因為燒冷灶勢必就要抽走熱灶上的火,這是很危險的,尤其是攤上乾隆這麼一個皇帝。

乾隆是個很自負的人,自負的人對權力都很敏感,他遲遲不立太子,就是對權力看得很重。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快七十了,當時還沒有太子。錦縣有個生員遞了一個奏摺要求建儲,結果乾隆勃然大怒。這是咒我死還是咒我死啊!

乾隆立馬把這個生員給斬了。

乾隆還想再活五百年,再幹五百年,和珅對這一點很清楚。和珅一心一意撲在乾隆這個熱坑上,保證熱火不熄,自己溫暖常在。到了乾隆五十九年。乾隆都八十五了,這個時候乾隆也覺得不好意思了,因為他本人說過自己的工齡不能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康熙幹了六十年。乾隆再延遲一年退休就超指標了。所以乾隆提出來退位。但是和珅馬上表態,說皇上你英明神武,你可不能退啊。你再堅持個二三百年!

人家都八十五了,你還讓人家幹,這太不人性了。而且,和珅這個表態讓乾隆感覺很爽,但不知不覺就得罪了所有的候選人:皇子們。我們都等著接班呢,你讓老爺子接著幹,我們什麼時候能頂崗?

倒黴的是,乾隆也堅持不下去了,乾隆六十年,在圓明園勤政殿,乾隆帝當眾開啟密封22年的鐍匣,開獎!

皇子永琰為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這個開獎結果對和珅來說並不意外。但是因為上面說的原因,和珅一直沒跟嘉慶接觸。現在嘉慶正式當了太子,和珅決定試探一下,給嘉慶送了一塊玉如意。嘉慶也不拒絕,來了就收。而且效果很好,嘉慶對和珅特別客氣,沒事就吹捧一下和珅。

吹捧是和珅的看家本領,他尤其擅長吹捧自己的政敵。反正別人越罵他,他的位置越穩。和珅越吹捧別人呢,別人就越倒黴。

現在輪到他了,但和珅竟然沒有識破,反而認為嘉慶這個黃毛小子很好搞惦嘛。

接下來,和珅還是按自己的老路子走,繼續燒熱灶,忽視甚至打壓嘉慶這個小灶,尤其是乾隆當了太上皇,太子正式當了皇帝之後。

和珅明白乾隆是身退心不退,對權力更加敏感了。要是這個時候就換船,很可能會引起乾隆的猜忌,而乾隆是他的最大靠山。所以,他依然採取緊跟乾隆的策略。而且,後面,他又把嘉慶給得罪了。

和珅盯上了一個叫洪亮吉的人,此人是那年科舉的考官。本來科舉一向是和珅撈錢的好機會,他錢都收了一大堆了,結果嘉慶推薦了這個洪亮吉,把和大人給擼下去。和珅火很大,馬上搜羅證據,發現洪亮吉寫了很多三觀不太正的詩,比如

“六五雖畢閭左空,男行築城女入宮;

  長城東西萬餘里,永巷迢迢亦無休。

  宮中永巷也長城,內外結成怨苦聲;

入宮詎識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見。“

和珅馬上向乾隆報告,說皇人有人寫詩影射你呢。

這一次,和大人算是搞錯方向了,人家明明寫的是秦始皇嘛,而且這個洪亮吉也不笨,除了寫點政治批判詩,更多的是寫馬屁詩。把這個洪亮吉的詩一找來,發現他一會誇乾隆皇恩浩蕩“免錢糧、免漕糧,四次兩次春滕黃。”,一會寫乾隆加班詩“夜未央,乾清宮中燭蠟煌。日將出,勤政殿前傳警蹕”

這是三觀端正的好同志啊!

乾隆馬上批評了和珅,讓他注意團結同志,不要亂揭發檢舉。

和珅倉促出擊,徹底暴露了火力,引起了嘉慶的不滿。畢竟洪亮吉是嘉慶提的名。

看來,以後只有一條道走到黑了。於是,和珅組織了一批眼線,緊盯嘉慶,沒事找找碴。很快,和珅就找到了一個機會。這次還是詩的事情。

和珅收到一個消息,嘉慶跟他的老師相互贈詩。這是怎麼一回呢?原來嘉慶有個老師叫朱珪,兩個關係很好。這個朱珪原本在外面當兩廣總督,但現在嘉慶已經當皇帝了,身邊又沒什麼心腹。所以朱珪就想了一個辦法,搞了一個乾隆萬詩集,乾隆一聽很高興,就要把朱珪調回京。這樣,嘉慶也很興奮,馬上寫了數首詩給朱珪,表示自己盼望著老師早日到京。

這一惹事了,和珅馬上打報告,說嘉慶皇帝“欲示恩於師父”,拉攏人心!

乾隆一琢磨,對啊。接著就把朱珪罷為安徽巡撫。

這算是和珅的一個小成功。和大人越戰越勇,開始全面壓制嘉慶。

有一回,發現嘉慶去軍機處查看了奏摺。這本來是正常的,但和珅馬上猜到這可能會引起乾隆的不滿。畢竟太上皇在呢,你看奏摺也得打聲招呼啊。所以和珅馬上彙報,乾隆果然批評了嘉慶,表示:“你若下詔,須奏朕知曉,不得擅專。”

又有一次,嘉慶突然發個軍隊頭號令,要求冬季舉辦大閱兵。這要動用軍隊,這麼大的事情,也不跟太上皇商量?和珅第一時間彙報,太上皇乾隆果然很不爽,立馬叫停:“今川東、川北教匪雖將次剿滅完竣,但健銳營、火器營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閱兵暫行停止。”

在和珅的打壓下,嘉慶果然老實了很多。這時的和珅感覺還很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完全得罪了嘉慶,他的地位已經跟著乾隆的生命在倒數。

不知不覺間,嘉慶已經下定決心,等自己掌權後,第一件事情就要打倒和珅。

但是,怎麼才能幹掉和珅呢?

和珅經營這麼多年,和珅已經成了乾隆朝的不倒翁了。多少人想打倒他,結果倒黴的都是別人。

嘉慶是個聰明人。他很清楚自己跟和珅的實力對比,尤其是乾隆還在的情況下。

乾大爺雖然當了太上皇,但老人家其實對權力看得很緊。乾隆定了規矩,平常事由嘉慶去辦,但牽涉到重要的速與,比如軍隊調動,官員任兔都要由乾隆說了算。所以嘉慶其實是一個實習生,能不能轉正還不一定。

搞清楚這一點後,嘉慶馬上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他對乾隆是特別小心,儘量不去觸動這位大爺敏感的權力神經。

曾經有朝鮮的使臣到中國來見乾隆太上皇。當時的朝鮮使臣後來記錄說:在朝堂上,這個嘉慶大氣不敢出,眼睛一直盯著乾隆看,只要乾隆開心,那嘉慶馬上露出笑容。如果乾隆老爺子皺眉頭呢?嘉慶馬上陰沉著沉。可以說是快樂著你的快樂,悲傷著你的悲傷。

察顏觀色,揣測乾隆的心意,可以說是和珅的看家本領,立命之本。現在嘉慶也學會了。搶生意的來了。但是和大人完全沒有察覺到,因為他覺得這個嘉慶其實很好對付。

有一次,和珅拿著文件去請嘉慶批。嘉慶連忙擺手說:這怎麼能讓我管,應該請皇爺處分!

啥事不管,那還有啥擔心的。

同時呢,乾隆也在觀察著這個嘉慶,到底工作認不認真啊。有這麼一個事情。嘉慶的老婆去世了, 這個時候,嘉慶要求這個喪事要辦得簡單。為什麼呢?因為不吉利啊。上了年紀的人最見不得喪事。而現在宮中就有一個最老的老人家乾隆。

所以這個喪事就辦得很簡樸。而且呢,嘉慶喪事頭幾天都不去見乾隆,為什麼呢?怕把這個晦氣帶給了他老爹。就這樣,乾隆呢,也不放心。派人去看一下,這個兒子到底在幹嘛,是不是思念老婆不上班啊。結果探子一看,發現這嘉慶正在加班加點看文件。

孺子可教。

乾隆總算放下心了。

通過這些小心,嘉慶可以說是通過了乾隆的考驗,順利度過了實習期。

但是,也不要忘了,乾隆點了頭也不一定管用,還要防著和大人。

那麼嘉慶是怎麼防著和珅?五個字:低調再低調!嘉慶首先是麻痺和珅。和珅送他的玉如意,他當場收下,其實他心裡是很噁心的。他正式掌權,就專門發一個通知說以後大家今天過年不收禮,收禮也不收玉如意。

另外,對和珅採取吹捧術,當別的大臣向他反映和珅的問題,檢舉和珅時。嘉慶總是說你們不要亂講,和珅是好同志,我以後還要重用他呢。而且嘉慶有什麼文件要上報給乾隆的,他不自己交,而是請和珅代交,表示信任和珅。

當時,和珅為了監控這個嘉慶,安排了自己的老師吳省蘭給嘉慶當秘書,其實就是看嘉慶有沒有寫反動詩句啊,有沒有對社會對太上皇不滿啊。

其實嘉慶心裡倍清楚,他不但不寫憤青休了,反而寫起了老幹體,專門稱讚乾隆,另外也附帶寫二遍誇和珅,和珅一聽報告,放心了。

他終於認定嘉慶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子。

可見,要打倒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得從對方的招數入手。

迷惑住和珅,沒有讓和珅把自己從實習期搞下去,等乾隆皇帝一崩。可以說嘉慶終於翻身當家作主人了。

但是,是不是直接叫人把和珅抓起來就行了呢?當然不行,對於這種巨宦,是要講方法講手段的。首先自己的盤子要穩。

為了掌握住局勢,嘉慶馬上把自己的老師請了回來。他的老師叫朱珪。本來是要進京的,因為和珅搞鬼,所以又被外派了出去。嘉慶讓這個朱珪悄悄地回京,打槍的不要。結果朱珪回京之後馬上跟嘉慶秘密商議打倒和珅。和大人?根本沒想到自己的死對手已經在京城裡了。

接下來,採用困虎術,就是把和珅孤立起來,不讓他跟外人接觸,可是怎麼實現呢?腿長在和珅身上,沒定罪也不能抓他啊。

好辦,現成就有理由。嘉慶任命和珅為乾隆治喪委員會主席,專門負責給乾隆守靈。

“你不是我爹的心腹嘛,他老人家死了,你不該多儘儘心嗎?”

結果,和珅只有老老實實給乾隆燒紙錢,添油燈,當孝子。而真正該當孝子的嘉慶卻開始磨刀子了。

第三步,清理外圍。嘉慶突然提起白蓮教起義的事情,這個白蓮教起義很多年了,一直是和珅在管。和珅利用平白蓮教的事情在軍中安排親信,比如將自己的死黨福長安就安排為軍機處大臣。嘉慶調出一個老案件,就是下面一個將領冒功的事情,這個事情不查呢,也就過去了,要查呢,那肯定有人過不去了。福長安因為領導無方,被撤職。撤職後幹嘛去呢?

和大人不是在守靈嘛,你陪著一起去吧。給我晝夜守,二十四小時值班!

這等於又送去一個軟禁起起來。和大人看到福大人,那估計心都涼了半截。

果然,下面的言官馬上發起了對和珅彈劾。反正這麼多年,彈劾和珅的事情太多了,罪名都不用現擬,把以前的文件翻出來,改個日期就可以用。以前別人彈和珅,嘉慶不理,現在馬上隔離審查,正式逮捕入獄。就是想守靈也沒機會了。

接下來,就該發動群眾以及各級官吏了。嘉慶下令讓各級官員就和珅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大膽談,言者無罪。這個文件發下去,各級官員非常踴躍。早就看和珅不滿了。可逮住機會了。

直隸總督胡季堂表示,這個和大人是曠古未見的小人,是害國蠹蟲,這樣的人殺了也太便宜他了。應該凌遲處死!

這也太狠了。嘉慶馬上把胡季堂的這個文件提出來,要在京的高級官員進行討論,並拿出最終意見。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定基調了。

按胡季堂提的為藍本,你們看著辦吧。

結果大家都同意對和大人來個上千刀的。

當成,嘉慶見好就收。表示和珅雖然罪大惡極,但畢竟是老臣,就開個恩,賜死吧。

最後是經過審定,給和珅定了二十大罪。腦洞老師的印象裡,這是比較多的。當然不是最多,多的還有鰲拜,三十多條,最多的是年羹堯,九十一條,全身上下都是錯誤。

和大人犯了哪二十條大罪呢,腦洞老師給大家抄錄一下:

當乾隆皇帝冊立嘉慶皇帝顒琰為皇太子時,先期呈給顒琰如意,洩露機密以為擁戴之功,  二、在圓明園內騎馬,直入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   三、乘轎出入神武門,直進宮中。   四、娶出宮女做小老婆。   五、川、楚教匪滋事,各路軍營文書報告,延擱不報。   六、乾隆皇帝病重時,毫無憂戚,逢人談笑自若。   七、乾隆皇帝批閱文件,字寫錯了,竟然說不如撕掉另擬。   八、管理吏、戶、刑三部,一手遮天,變更成法,不許手下的人參議一個字。   九、西寧報賊匪聚眾搶劫殺傷,將原摺駁回,隱匿不報。   十、朝廷有旨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卻違背諭旨,無論出沒出痘者,俱不令來。   十一、任人唯親,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吳省蘭、李潢等人,俱保舉提升。   十二、軍機處在冊人員隨意撤去。   十三、私蓋楠木房屋,奢侈豪華,超標準、超規格。   十四、其墳塋設立享殿,開置隧道,致使老百姓稱之為“和陵”。   十五、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串,比宮中多好幾倍,其中的大珠,比皇帝帽子上戴的還大。   十六、真寶石頂,不是他應該戴的,卻藏數十餘顆,還有整塊大寶石,為宮裡所沒有的,不計其數。   十七、家中銀兩衣飾等物,數逾千萬。   十八、夾牆內藏赤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赤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百餘萬兩。   十九、當鋪錢鋪資本十餘萬,與民爭利。   二十、家人劉全資產亦二十餘萬,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看看前面那都是什麼罪啊。至於跟錢有關的,也是特別讓人驚訝了。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你管的太多了,你知道的太多了,你平時走路太得瑟了,你錢太多了等等多多罪。

乾隆死後十五天,嘉慶就讓和大人上吊了。乾隆還沒埋呢。嘉慶打倒一個大活人比埋一個死人還要快。

和大人上吊之後,嘉慶沒有誅和珅的九族。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得因為娶了公主,所以還分了安居房,保障基本生活。

嘉慶為自己執政開了一個好頭,但開了好頭的嘉慶最後卻落了一個虎頭蛇尾的結局。這是咋回事呢?

關注我的頭條號:腦洞歷史觀,說不定哪天腦洞老師就要說這事。


腦洞歷史觀


因為嘉慶已經忍了3年多啊!!!以下是回答的正文!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八日,這是太上皇乾隆皇帝,逝世的第六天,正當帝國上上下下都沉浸在老皇帝駕崩的哀痛中時,一個震撼大清帝國的消息突然傳來:

相當於大清帝國首席宰相、國防部長、首都衛戍司令的第一重臣: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和珅(1750-1799),突然被宣佈革職,並逮捕入獄了。

老皇帝剛剛駕崩,帝國就風雲驟起,這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為了這一天,當朝皇帝嘉慶,已經隱忍了整整三年多——嘉慶看和珅,早就不順眼了。


1帝國鉅貪

在後世的傳言中,嘉慶(1760-1820)之所以在乾隆前腳剛死、他後腳就開始整治和珅,原因在於和珅是大清帝國的鉅貪,儘管官方沒有正式的文書流傳,但外界傳言,和珅被抄家的資產,合計摺合白銀約為

9億多兩,相當於當時清王朝整整15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和珅畫像。

確實,在被抄家的資產清單中,和珅家僅僅現金,就搜出了:

赤金580萬兩、摺合白銀8700萬兩,

元寶銀940萬兩,

白銀583萬兩,

蘇元銀315萬兩;

另外,和珅的家產中,光當鋪就有75座,估銀達3000萬兩;

在物件中,和珅家中:

僅金碗碟就達4288件,

嵌玉九如意1908支,

嵌玉如意為1600支;

土地中,僅僅地畝就達8000多頃,估銀800多萬兩。

無論哪朝哪代,僅僅這些鉅額資產,確實就足以定罪一個官員死刑了。

但和珅,果真乃是“因貪喪命”嗎?


2隱忍皇帝

真相,遠比表面的事實複雜。

事情回溯到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當時,乾隆正式宣佈,立皇十五子嘉親王

顒琰(yóng yǎn)為皇太子;兩個多月後,嘉慶元年(1796)正月初一日,乾隆皇帝宣佈正式退位“內禪”,讓位給36歲的兒子、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乾隆、嘉慶交接,正是大清帝國“康雍乾”盛世的落日餘暉之際。

此前,乾隆四十一年(1776),美國正式建立;乾隆五十年(1785),英國人瓦特正式改良併發明新款蒸汽機,由此帶領英國邁入工業革命時代;乾隆五十四年(1789),法國開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乾隆五十八年(1793),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

世界風雲變幻,但乾隆和嘉慶對此並不知曉,仍然沉浸在自己天國上朝的美夢之中。在當時,真正讓嘉慶感覺不滿的,是父親乾隆儘管名義上號稱退位,但實際上,卻仍然繼續“訓政”把持著朝政大權。

乾隆非常信任和珅。

按照清朝的規矩,乾隆在退位後,按理應該住進紫禁城寧壽宮,讓新皇帝、自己的兒子嘉慶住在養心殿;但當了60年皇帝,雖然已經退休“內禪”,但乾隆並不甘於寂寞,為此,他讓兒子嘉慶住到毓慶宮去,並親自賜名“繼德堂”,自己則繼續以太上皇的名義訓政,在當時,紫禁城內的憲書,仍然用的是“乾隆”的年號,只有各個省,改用的才是“嘉慶”年號。

退位的並不甘心,繼位的也不舒心。

對於這一點,到了36歲才當上皇帝的嘉慶,內心雖然波瀾萬千,但外表卻平靜得很。

朝鮮的使臣觀察很敏銳。

《朝鮮李朝實錄》記載,乾隆退位當太上皇后,還是經常親自在紫禁城升殿,接受文武百官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的朝賀,嘉慶作為當朝皇帝,卻經常坐在一邊次等的位置,乾隆喜他就跟著喜,乾隆笑他就跟著笑,而宴會吃飯的時候,嘉慶更是陪坐在太上皇乾隆身邊,

“只視上皇之動靜,而一不轉矚。”

在朝政管理上,乾隆退位後,實際執行的也是“傳位不讓——當時,一些重要的諭旨和公文,甚至要同時加蓋乾隆和嘉慶兩個人的印章才算有效,對此,作為兒子和當朝皇帝的嘉慶,是個“孝子”,他只能是默默,先忍一忍了。


3乾隆心腹

太上皇和當朝皇帝的矛盾,自古以來就有,但和珅,卻很不明白事兒。

當皇帝是有癮的,即使退位了,也仍然不甘心,作為乾隆的寵臣和珅,對此當然是心如明鏡。

想當初,家境寒微、科舉落榜的和珅,藉著乾隆的寵幸上位,僅僅26歲

,就從一個普通的侍衛,榮升成御前侍衛、正藍旗滿洲副都統;27歲那年,和珅先是當上了戶部侍郎,兩個月後又升為大清帝國的軍機大臣;此後,他一路平步青雲、高歌猛進,兒子豐紳殷德還被乾隆欽點為駙馬;弟弟和琳,也藉著哥哥和珅的福氣,一路當上了尚書、總督、都統,並晉升一等公,可謂滿門榮華、無限富貴。

仗著乾隆皇帝的陰蔭,即使到了嘉慶二年(1797),和珅仍然是領班軍機大臣,相當於是頭號宰相和國防部長,掌握著大清帝國的軍事和行政大權,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劇照:傳說中,乾隆(左)和和珅(右)關係不一般。

但和珅不明白的是,他橫跨兩朝的富貴,立足點是乾隆對他的信任和寵愛,但眼看著老主子已然年邁、日近西山,和珅卻全然沒有察覺到,他身邊那位春秋鼎盛、正當壯年的新天子:嘉慶皇帝。

在乾隆時期,紀曉嵐是當時的名臣,但紀曉嵐難免有點文人氣,因此以致有一次乾隆發火說:“你以為你是什麼?我只不過把你當婊子養!”

相比之下,和珅的阿諛奉承顯然技高一籌。

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和珅對乾隆“言不稱臣,必曰奴才,隨旨隨令,殆同皂隸”,即使是當到了大學士和軍機大臣,但在乾隆面前,和珅始終畢恭畢敬,像當年做侍衛一樣鞍前馬後,乾隆有時候咳嗽要吐痰,身為軍機大臣的和珅立馬就會拿來痰盂,親自端到皇帝面前,給乾隆老人家親自捧罐接痰。

乾隆晚年

喜諛而惡直,覺得自己文治武功幾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傲嬌得很,對此,和珅也充分把握了老皇帝的心理,不管好事壞事,總之就是隻說好話:唯將吉祥之語入告,即使是像白蓮教起義這樣的大事,和珅也往往將剿匪不利的消息隱瞞下來,哄得乾隆團團轉,非常開心。

如果僅僅以阿諛奉承取勝,那比乾隆(1711-1799)足足小了39歲的和珅(1750-1799),失寵難免只是時間的問題,但和珅的本事就在於,這位僅僅一年時間,就被乾隆從一個普通侍衛,火箭般提拔為軍機大臣的年輕人、小夥子,確實也有著不為人知的機智和辦事能力。

據乾隆朝的翰林、清朝人陳焯所撰《歸雲室見聞雜記》記載,乾隆四十年(1775),有一天,當時64歲的乾隆臨幸山東,坐在一輛他很喜歡的小騾車上,剛好25歲的和珅是小騾車的隨從侍衛,乾隆在車上無聊,就跟和珅瞎侃家常,沒想到和珅

“奏答甚合上意,奏對皆稱旨”

當乾隆問到和珅有無參加科考和他當時的試題時,沒想到和珅竟然邊走邊背,對答如流,“矯捷尋常”,由此獲得乾隆的讚許,“其知遇實於此”,此後,和珅火速升官,“恩禮日隆”,兩年後,就以大清朝史無前例的27歲之身,當上了軍機大臣。

和珅很擅長為乾隆斂財,甚得主子歡心。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之心越來越重,並且喜歡到處遊玩,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乾隆第六次下江南,隨行的和珅也非常懂事,命令沿途各地知府、總督,紛紛向乾隆皇帝進獻“旅費”資金,這也讓乾隆非常滿意,說我到處出巡,竟然不用花費國庫一分錢,還是和珅辦事有能力啊。

為了幫助乾隆斂財,和珅還協助乾隆罰繳“議罪銀”:乾隆中期以後,官員們如果因為瀆職、貪汙、奏事、徇私舞弊等出現過失,都可以通過繳納幾萬乃至十幾萬兩不等的“議罪銀”來贖罪,也就是說,貪汙、舞弊都沒事,只要有錢給皇帝上貢就行了。

由於這項特殊收入,乾隆中後期,隸屬於皇帝私家收入的內務府收入大增,因此儘管乾隆多次下江南、到處遊玩、隨意賞賜,但在和珅的管理下,內務府歲為充盈積,反充外府之用

,因此在乾隆看來,和珅,簡直就是個幫皇帝理財的高手和天才啊。


4看在眼裡

這一切,當時還只是皇子的顒琰(嘉慶),自然看在眼裡。

乾隆共有17個兒子,嘉慶原本排行第十五,按理說,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皇帝本來輪不到他當;但巧合的是,乾隆17個兒子中,有12個兒子早逝,另外4個兒子中,都因為“貪戀酒色、喜好音樂遊嬉”而被乾隆厭惡,在此情況下,勤奮好學、性格內斂、排行第十五的顒琰,無意中就成了唯一的合格人選,在此情況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年僅13歲的顒琰,就被密建為皇儲。

當上皇帝后,嘉慶曾經自我評價說:“予六歲入學,習經書,十三學詩,十七屬文,書窗朝夕,行帳寒暑,幸無間斷”,可以說,在乾隆一堆兒子中,這個熱愛讀書、卻才智平庸的兒子,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嘉慶學習的是傳統的儒家教育,在此情況下,幫助乾隆皇帝到處斂財,自己也大肆中飽私囊,甚至在朝中勾結勢力的和珅,自然為嘉慶所厭惡和忌恨。

嘉慶從當皇子時,就一直對和珅不滿。

以當時的黃河治理為例,當時主事河工的人,都要向和珅賄賂求得他的認可,因此導致

乾隆中,自和相和珅秉政後,河防日見疏懈。其任河帥者,皆出其私門,先以鉅萬納其帑庫,然後許之任視事,故皆利水患充斥,藉以侵蝕國帑

儘管竭盡財力治理,但黃河卻依然經常決堤,以致人民流離失所,因為治理河防的鉅額資金,大多進了和珅一流的的私囊:至竭天下府庫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樓諸決口,其患尤倍於昔,良可嗟嘆

在當時,和珅由於深得乾隆寵幸,因此他也得以通過受賄來大發橫財。當時,朝廷內外上下,如果不向和珅行賄,就很難當官,因此在乾隆中後期,形成了

和相專權,補者皆以貲進”、“政以賄成的局面;當時,學子們即使考中了進士,也必須得到和珅的認可,否則就會被予以除名處分,在此情況下,乾隆後期,滿朝的科舉士子們,紛紛投靠到和珅門下,以致士子幾乎全部稱為和珅的門生:“幾齣和門”,由此使得和珅形成了強大的政治勢力,勢傾朝野。

從乾隆四十年(1775)到嘉慶四年(1799)共24年間,和珅擔任軍機大臣23年;以軍機大臣兼步軍統領22年;以軍機大臣、步軍統領兼戶部尚書15年;另外,他還曾擔任《四庫全書》正總裁,並多次以欽差名義進行剿匪、鎮壓農民起義(雖然對軍事一竅不通)——經過二十多年的勢力積累,到了乾隆末期,和珅已經逐漸掌握了清廷的行政、財政、軍事、外交、文化、教育以及宮廷事務等大權,可謂勢傾朝野、無人能出其右。


5威懾皇權

儘管貪腐糜爛,但不可否認,和珅顯然也是個辦事人才。

在外交上,和珅通曉漢、滿、蒙、藏四種語言,並且精通滿文、漢文,經常陪伴乾隆會見蒙古王公等上層人物,《八旗通志》就記載:“用兵之際,所有指示機宜,和珅每兼用清、漢文。此分頒給達賴喇嘛及傳諭廓爾喀敕書,併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曉西番字者,殊難其人,惟和珅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訪清朝,儘管使團最終未能達成通商等目的,但馬戛爾尼事後卻對和珅的外交和辦事能力非常讚賞,可見和珅並非一無是處,也是個能貪汙、能辦事的“人才”。

但問題就在於這。如果僅僅只是個貪官,那倒也好辦,問題就在於,和珅不僅是鉅貪,而且勢傾朝野,能力幹練,這一點,在新皇帝嘉慶登基後,顯然已經隱約威懾到了皇權的穩定。

▲劇照:在嘉慶看來,勢傾朝野的和珅(中),已經威懾到了皇權。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乾隆在秘密立儲多年後,正式公佈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但此前一天的九月初二,和珅就命人給顒琰送去了一柄如意,暗示顒琰即將有好事來臨。

這件事,也成了日後嘉慶公佈的和珅二十大罪狀的第一大罪:“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

在常人看來,和珅給嘉親王顒琰先行奉獻如意,只是想巴結主子,但在嘉慶看來,問題可不是這麼簡單。

在當時,就連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等一幫人都在私底下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1796年,乾隆退位後,仍然以太上皇的名義繼續“訓政”,儘管天下已經是嘉慶當皇帝,但乾隆卻經常讓和珅站在他和嘉慶兩人旁邊,然後乾隆就通過和珅來發號施令,把個真皇帝嘉慶經常給晾在一邊,好不尷尬。

不僅如此,和珅還在太上皇乾隆和皇帝嘉慶身邊,到處安插自己親信的太監、宮女,甚至連嘉慶皇帝身邊的陪讀老師吳省欽、吳省蘭兄弟,也都是和珅的親信和心腹。


6嘉慶“除奸”

在此情況下,嘉慶一直默默隱忍、不聲張,他甚至下令,允許和珅除了在公開場合以外,其他場合面見皇帝時,均不需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並且大肆賞賜給和珅良田美宅、奴僕婢女,在和珅面前顯示出對這位兩朝老臣的極其“信任”和“寵愛”。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乾隆終於在紫禁城養心殿駕崩,在此情況下,嘉慶馬上宣佈於當日親政;第二天、正月初四日,嘉慶又假裝命令和珅與一眾大臣,必須24小時晝夜不離為乾隆皇帝守靈,從而控制了和珅的人身自由,防止他利用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的身份調兵政變。

正當和珅還不明就裡,在紫禁城內為乾隆守靈的時候,嘉慶又馬上命令朝臣給事中王念孫,寫奏摺上書彈劾和珅罪狀,正月初八日,乾隆去世第六日,王念孫奏摺一呈上,嘉慶馬上下令,將和珅革職,並逮捕入獄。

和珅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被逮捕入獄。

這一切,都整得和珅猝不及防。

隨後,嘉慶以效仿雍正賜死年羹堯的例子,賜和珅在獄中自盡;由於和珅勢傾朝野,為了避免政治擴大化和穩住人心,嘉慶還在處死和珅後的第二天,公開下旨表示:

“凡為和珅薦舉及奔走其門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鹹與自新。”

至此,一場可能激起大變的政治事件,被嘉慶以“快刀斬亂麻”的速度,乾淨利落地處理完畢。

但嘉慶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的父親、太上皇乾隆去世,以及他處死和珅的這一年,1799年,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也去世了。

在處死和珅後、此後政治上一直碌碌無為的嘉慶以為,他的皇位,至此終於穩固安全了,殊不知,大清帝國,將在幾十年後,迎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

難道倒了一個和珅,大清帝國就安全了嗎?

至少在嘉慶看來,他以為是這樣的。


最愛歷史


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在乾隆王朝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風光無限。

然而乾隆駕崩先一腳踏上黃泉路,嘉慶就迫不及待賜死和珅,讓他緊隨乾隆皇帝之後上路了,這其中的原因且聽有書君分析分析:

和珅在乾隆王朝是有名的寵臣,他不但經商時精明強幹,為官也手腕強硬,私下有人稱和珅為二皇帝,當乾隆禪位嘉慶時,和珅依仗太上皇的寵愛,處處掣肘,嘉慶有如傀儡,時時陪著小心。

但處處留著心眼,欲擒故縱,在眾臣面前褒揚和珅為能臣,將來自己要重用和坤,從而達到麻痺和珅,讓和珅慢慢產生了錯覺,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捕入獄。

以二十條罪狀讓其伏法,從政治上來看,和珅遭嘉慶處死一是身為前朝重臣不知進退,二是為緩和官民之間的矛盾,三是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從經濟上來看,和珅被處死是因為他太能貪了。

一、和珅太過囂張跋扈,乾隆在世時不把嘉慶放在眼裡。

清朝歷來就有新皇帝即位後便殺前朝重臣的傳統。

何況乾隆為了避諱康熙大帝,在位六十年便禪位給嘉慶,自己做了太上皇,但是乾隆放位不放權,四年裡,和珅仗著乾隆的寵愛,從不把嘉慶放在眼裡,一味地追隨乾隆,派吳省蘭為嘉慶帝的侍讀,把嘉慶的一舉一動事無鉅細報告乾隆,讓嘉慶形同傀儡,如履薄冰。

嘉慶皇帝一即位,立馬沿襲先朝傳統,把時時掣肘自己的前朝重臣和珅處死,讓眾臣子看清形勢,嘉慶是有魄力的皇上,以前不辦和珅是尊聽父皇詣意,現在新皇上任,朕便能連身兼數職的和珅犯了錯也敢於誅殺,從而以立皇威,震懾群臣,以示警示群臣當安分守己。

二、處死和珅是為了緩解官民之間的矛盾。

嘉慶曾經明言和珅一層層剝削百姓,令百姓造反,殺和珅最大原因是他貽誤了軍國重務。

嘉慶繼位第一年,(乾隆還在世)白蓮教民變,清軍圍剿卻屢戰屢敗,嘉慶心急如焚。後來清軍千辛萬苦抓住農民軍首領,他的口供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嘉慶皇帝清楚的認識到,當朝和珅似的貪官汙吏太多,民變才會不斷髮生。嘉慶皇帝殺和珅,是用他的頭顱以謝天下,用以緩解日益尖銳的官民矛盾,讓老百姓拍手稱快。

嘉慶親政便迫不及待地處死和珅,讓老百姓看到一派新氣象,看到清廉正氣的新朝廷,自然會對嘉慶刮目相看,擁戴新君,創造出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三、處死和珅是為了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嘉慶皇帝看到天下人只識和珅,而很少人認識皇上,和珅之勢力已經遍佈大清各個角落,這讓嘉慶細思極恐。

當年乾隆皇帝把幼女嫁給和珅長子,本意為拉攏他,不至於謀反,然而卻讓和珅的權勢空前絕後,和珅“權高震主”,朝野之中,盡是他培植的黨羽,嘉慶基本被架空,而乾隆快九十歲的人了,難免有些糊塗,這時一切方案全出自和珅的大腦,他挾太上皇而令皇上嘉慶。

和珅的權力已蓋過嘉慶,完全想控制他,讓他做牽線木偶。這在嘉慶長達四年的傀儡式的皇帝生涯中已時刻感受到和珅的威脅,這讓他早已喘不過氣來。

嘉慶早就想清算和珅了,只是苦於沒找到合適的時機,當乾隆皇帝剛一駕崩,嘉慶便令和珅守靈,削去他軍機大臣之職,趁和珅沒覺察出異樣,沒做任何防患時迅速出手,抓他一個措手不及,這樣才能不費太大心力以快取勝。

和珅位及人臣,身兼數職,能力起強,權勢熏天,黨羽甚多,如果他有了準備,一旦鋌而走險,嘉慶未必是他的對手,當相權威脅到君權的時候,君主必然採取行動消滅相國,讓自己的帝位穩固。嘉慶皇帝憋屈了四年,積蓄了四年的壓制,一朝亮劍,必定終結和珅的性命,以解心頭之恨。

四、和珅“富可敵國”,扳倒和珅,可以緩解嘉慶皇帝面臨的財政壓力。

乾隆皇帝晚年窮奢極欲,多次下江南用去的是真金白銀,大興土木,大建陵寢也要大量資金……以至於國庫空虛,有時靠賣官貼補虧空,嘉慶接手的是個差不多要帶赤字的國庫。

而和珅不但是經商高手,還是個大貪官,他的家產11.06億兩,清政府十多年的財政收入都不過於此,查抄他的家產可以讓嘉慶的財政緩解壓力,處死和珅給嘉慶帶來的經濟福利。

嘉慶早就看中和珅富得流油的家產,商鋪、田產、房產比王爺們更富有,父皇乾隆時不時會賞賜和珅真金白銀,珍寶字畫古玩,和珅又是個經商老手,利用職務之便大發橫財,不少官員早就以他貪沒彈劾過他,只是乾隆壓著沒辦而已,嘉慶也懂得隱忍,不過早就在心裡盤算著,這些財富遲早都是他大清的。

也有人說和珅是乾隆送嘉慶皇帝的最後的禮物,既在政治上為嘉慶立威,又在經濟上支持兒子一把,真可謂深謀遠慮!就這個意義上講,無論誰做皇上,和珅必死無疑,那他一輩子都做了乾隆皇帝的一顆棋子,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式人物了!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我覺得於情於理兩個方面和珅都要死,說起和珅大家首先會想到他是大貪官,甚至傳言說他貪的錢是大清朝的多少倍,和珅是乾隆時期的權臣,但為何乾隆死後才十幾天嘉慶就把和珅給賜死了?我們來分析一下。


和珅能有日後的地位,和他個人是有很大關係的,和珅這個人自幼就特別聰明好學,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更是熟讀四書五經,精明能幹情商又特別高,會來事,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賞識,年紀輕輕就做了乾隆的近身侍衛。

和珅在當官早期也是清正廉明的,但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私慾也越來越膨脹,並利用自己的權力開始經商,到乾隆後期,和珅一人身兼數十個重要的崗位,可以說一手遮天,尤其是在乾隆最後幾年,讓位於嘉慶,上朝時嘉慶和乾隆同坐龍椅,但由於乾隆年老體衰,和朝臣對話都由站在乾隆旁邊的和珅傳達或者“翻譯”。這對坐在乾隆旁邊的嘉慶帝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恥辱,可以說和珅的地位在嘉慶之上。再說了,和珅的貪汙之名早就傳到嘉慶耳朵裡了,除掉這個眼中釘只是時間問題。



終於時間等到了。嘉慶四年正月,在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后,乾隆駕崩,嘉慶親政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抄了和珅的家,而且是乾隆才死後的十幾天,可以看出嘉慶有多著急。對於嘉慶來說殺和珅可以拔掉這個眼中釘,剷除一個心患,對於嘉慶剛接手的大清帝國來說鎮壓白蓮教運動,需要的是銀子,所以和珅不管從哪個方面說都得死。


學史


和紳是鉅貪,但這不是嘉慶皇帝匆匆殺掉他的主要原因。

嘉慶皇帝在乾隆死後十幾天,還在國喪期間,一般不處理政務時,就匆匆殺掉和紳的主要原因是皇權和相權矛盾的激化,害怕和紳謀反

案件瞭解的非常草率,就連和紳的罪狀和隱匿的家產都沒查清。起因是幾位大臣彈劾和紳有操、莽之心。結案後,嘉慶皇帝問直隸佈政吳熊光和紳是否有異志,吳回答,要謀反者必定延攬人心,而和紳的人緣極不好。嘉慶皇帝后悔道,殺他太早了。後悔時機不對。

一、在政治上,相權大於皇權。

嘉慶受禪後,只是個花瓶皇帝,軍政大權仍由乾隆掌握,後期乾隆健忘,實際上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和紳手裡。

和紳在嘉慶皇帝身邊安排了特務,本來乾隆要調嘉慶的幼年教師朱珪進京當內閣大學士,和紳怕影響他自己,正巧還是皇子的嘉慶因為老師六十歲生日寫了首慶壽詩,和紳就密報乾隆嘉慶心存不軌,結交外臣,朱珪為此降職,嘉慶也險些遭到處分,從此韜光養晦,謹言慎行。在嘉慶登位後,和紳的細作仍不斷活動,嘉慶也在收集和紳的罪證。

二、在財務上,相權大於皇權。

由於乾隆的縱容,和紳貪慾越來越大,外面進貢到皇宮的東西,和紳先拿好的,差一點的才入宮。有一個官員拿著一個珍珠做問鼻菸壺,和紳很喜歡,那個大臣說是進奉給皇帝的。下朝後,和紳拿著那個鼻菸壺給官員看,已經以假充真,真的已經到他手上了。

除了乾隆,哪一個皇帝允許這樣被人欺凌?

三、鉅貪和民憤。

和紳被抄家時,具說可摺合8億兩白銀,可頂大清十五年的國庫收入,所以有和紳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當時正值白蓮教起義,白蓮教明確說要懲治大貪官,直指和紳。


旁觀者嵐


嘉慶殺和珅是必然的,而且是有這個想法很久了,等到他真正掌權,第一時間做的就是除掉和珅。

首先說和珅,在大家印象裡和珅可能是一個肥頭大耳的大貪官形象。但其實和珅很有才華,而且很投乾隆的脾氣,所以乾隆才會很器重和珅,和珅的作為,乾隆不見得不知道,因為寵愛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嘉慶殺和珅無非就是兩點

1權利

乾隆在位60年時退位,但他並沒有將權利全部交給嘉慶,嘉慶手裡的權限也無非就是接待、祭司等日常工作,真正的權利還掌握在乾隆手中。乾隆很寵和珅,和珅也結黨營私,導致和珅的權利比作為皇帝的嘉慶還大,嚴重影響了嘉慶作為帝王的權勢。時日一長,嘉慶自然心生怨氣,想要除掉和珅。

2金錢

和珅作為一個貪官,他的錢可以到達富可敵國的程度。乾隆後期比較奢靡,嘉慶剛掌權國庫空虛。和珅就是嘴邊的一塊肥肉,豈有不吃之理。

當然這一切也是後世的推測,真正的原因可能也只有嘉慶知道了。



我是阿呆呆


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新官上任三把火。同理,嘉慶當上官後——當然,這個官是大官,全國唯一,皇帝是也——自然而然就要算算舊賬,寫寫新賬了。有仇報仇,有怨抱怨。和珅無論是否該殺,都難逃一死。因為,和珅象徵著嘉慶老爹一朝的舊官僚,自身又是大權在握,剛好在滿朝文武當中的口碑不盡如人意。一切恰到好處,和珅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嘉慶“殺雞給猴看”的靶子。這是歷朝歷代的規律,也是規矩。否則,那麼多告老還鄉的舊官僚也要被拿去“充公”了。所以,就政治管理而言,就個人恩怨來說,就歷史潮流來看,就偶然因素來講,嘉慶著急想殺掉和珅,也就於情於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