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合情合理吗?

青山一叙


合情合理!他有自己的抱负,有担当,也看到了当时朝政的弊端。可以说,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正是雍正的过渡才发扬发展了康熙朝的业绩,并为乾隆的盛世打下了基础。


铁蛋说话


满族从努尔哈赤开始并没有皇帝提前指定接班人的制度,更没有立嫡立长的汉族王朝的宗法制度!康熙死的时候下诏传位四皇子胤禛,康熙当时是至高无上的帝王,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他的话一言九鼎,他的话就是法!所以,雍正继位是合法的!

为什么现在人们还质疑雍正继位是否合情合理呢?因为,康熙儿子众多,有二立二废第二子胤礽为太子、引发了“九子夺嫡”的事实,雍正上位前已树立了政敌;所以,后来就有了雍正篡改遗诏、他的皇位得之不正说法!因而还有人认为他的上位不合情理!


1.雍正篡改遗诏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康熙圣旨有两份,有一份会被存档备份,对于涉及接班人的遗诏,康熙会倍加重视,是不会让人有机可乘的!况且,他的圣旨是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如某些影视剧所说的: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根本是不可能的!再傻,雍正也不会有此滑天下之大稽的举措!关键是,满文怎么改!

2.从雍正的执政能力和政绩来看,他的继位是合情合理的!

雍正上位后,励精图治:他敢为人先整饬吏治,大刀阔斧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进行改革,由于施政措施得当,解决了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的问题,为康雍乾盛世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3.正史上并没有雍正继位不合情理之说。

雍正继位的不合法性的说法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始作俑者保不定是九子夺嫡的失败者们———他们是雍正的兄弟!又雍正在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和火耗归公时,损害了土豪劣绅和官僚集团及读书人的利益!

在当时,社会舆论力量主要就掌握在这些人手里的!他们黑了雍正一把!

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这是清政府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取消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制度(丁税),雍正时期正式开始实行;从而减少了官府巧立名目、任意加税的可能。

火耗归公就是耗羡归公,以前,地方官征收钱税时称为火耗,地方官员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而雍正于雍正二年开始推广火耗归公,他敢为人先,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有了界限与标准!用意在打击州县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所以,推丁入亩和火耗归公从根本上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

雍正的改革也损害了读书人的利益;在清朝前期,凡读书人经考试中了举人后国家就为其免税了,这让很多土豪劣绅有孔子可钻,他们将自己的大片土地寄挂在这些中举后的读书人的名下,导致国家亏空,而土豪劣绅与举人们则双赢获利!

所以,雍正皇帝的声誉遭到诋毁!

雍正是政治家,作为承康启乾的皇帝,历史已肯定了他的作为与功绩!他是康熙最合适的接班人,因而,站在历史的高度,我认为雍正继位是合法合情合理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雍正得罪了天下读书人,才会被人黑,试问以前王公贵族不用纳税,书生免费领银两,白吃饭这么舒服,雍正上台让他们和不同人一样纳税种地,动了谁的蛋糕都会遭到群起而攻之!



China超级奶爸


据《朝鲜李朝实录》,康熙最钟爱的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朝鲜使臣汇报说:“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也。”又说:“或云太子之子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云矣。”除此之外,据故宫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康熙朝满文奏折朱批全译》,胤禵西征之后,康熙帝不仅赏赐给他10万两银子,还将他的几个儿子时常带在身边,并多加赏赐,胤禵虽然爵位只是贝子,但他几个儿子结婚和几个亲王哥哥长子一个规格。这份宠爱之情远较弘历为甚,但知者聊聊,原因可想而知:换了谁是乾隆,恐怕也不会让别人抢了自己风头;更何况乾隆本人也面临着向家族和社会证明其继位光明磊落的麻烦。

可以这样说,能够证明雍正合法继位的只有那份康熙遗诏,而攥着这份诏书的雍正,此刻已是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君王,即使真有人怀疑真伪,又有几个人敢说出来?说出来的人又有几个能活下来呢?

从逻辑上讲,只要有一个疑点,就完全可以断言雍正并非合法继位,何况雍正继位前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疑点。尽管从现有史料中我们难以确定雍正是如何上位的,但把所有的疑点串联起来,我们庶几可以看到雍正都做了什么;而与此相关的是,当我们把不同的历史学家们搜集到的碎片串联一起的时候,会发现雍正之死的秘密也透露了出来。


学史泛舟


雍正皇帝即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其父乃大名鼎鼎的康熙大帝,康熙第四子,雍正虽然在位仅仅十三年,但在位期间,勤于政事,整顿吏治,改革财政,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康熙末年官场腐败,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延续了清朝国力上升,历史上“康乾盛世”繁荣百余年雍正功不可没,就是这样勤勉的皇帝(大清皇帝中最勤政的,没有之一),死后却争议不断,有人说他残暴,杀人如麻,也有人说他得位不正,手足相残,今天我们只谈他的继位之谜,他的继位合理吗?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娓娓道来,解开大家的迷惑。

清朝皇帝的继承制度

清朝的皇帝继承也是实行世袭制,即父死子继,但在继承方式上却和前朝尤其是明朝不一样,明朝实行的是“嫡长”制,而大清却不是,他的继承比较特殊。我们先来看看雍正得位之前的几任皇帝如何选定继承人。

一、努尔哈赤死后,没立下遗诏说是让谁继位,此时实行八王治国基础上的汗位推选制,皇太极实力最强,由皇太极继承汗位。

二、皇太极在世时,改后金为“大清”,是大清的开国皇帝,他死后也未立下遗嘱立太子,在各方势力的平衡下,立皇太极的九阿哥福临继位,虽形式不再是汗位推选制,但实质相同。

三、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患病去世,生前以遗诏立三阿哥玄烨为皇太子。从以上可以看出,清朝初期的皇位继承经历了汗位推选制,遗诏继承制,但都没有实行中国传统王朝的嫡长”制。

康熙诸皇子的夺嫡斗争

康熙十四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由于皇太子的尊贵身份及其富足的生活,长大后的皇太子变得骄纵和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对这位皇太子日渐不满,皇太子胤礽经历了两立两废,皇太子的彻底倒台,使得其余诸皇子看到了立储的希望,纷纷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到康熙末年,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皇八子集团 皇八子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长大后聪明能干,内外经营,很得众心,有清朝“八贤王”美称,不仅在众兄弟中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寻常,与众多王公大臣亦相交甚厚,其实胤禩有自己的目的,早在皇太子初废之后,胤禩就开始结交党羽,对皇储跃跃欲试。康熙命诸大臣举荐太子,由于胤禩在朝廷颇有声望,以大学士马齐为首的大臣纷纷推举皇八子,在皇八子周围逐渐形成一个争夺皇储的政治集团。

皇四子集团 皇四子胤禛起先并无夺嫡之心,他安心辅佐皇太子,只到皇太子二次被废,皇八子集团的步步紧逼,他才开始营造自己的政治小团体,包括十三弟允祥、十七弟允礼,以及隆科多、年羹尧等。胤禛颇有心计,不露声色,上对父皇至诚至孝,下对朝臣结交友好,这些策略为他日后登位大有益处。

雍正继位的争议

雍正为谋夺皇位,韬光养晦,精心布局,最终夺取了最后的胜利,然而登上皇位后争议不断,主要争议说雍正是篡改了康熙遗诏,那就是当初康熙并非将皇位传给了雍正,而是传给了十四阿哥,据《清世宗袭位之异闻》中说,康熙弥留之际,手书遗诏曰:朕传位十四皇子,即缵承大统。上面写的恰好是皇十四子胤禵,只是雍正把“十”字加上一横一勾,改成“于”字,遂变成了“传位于四子”,这样子,自己继位就名正言顺了!

其实这种说法是很荒唐,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雍正大行前曾受到皇父康熙的信任,康熙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说明康熙临终前有意让雍亲王继承皇位。

二、《康熙遗诏》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面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大家都知道,清代的圣旨都是分满汉两种文字,汉文也许能改十和于,但满文雍正根本没有办法将这两个字随意改变。

结尾

由此可看,雍正的继位合理合法,没有任何争议,至于后世说雍正得位不正,靠篡改诏书继位,可能与其在位时改革弊政,得罪士绅土豪,他们报复写黑雍正有关。


一切都付笑谈中


一直有阴谋论。

雍正继位是康熙英明选择的结果。康熙一直在储君问题上大费脑筋,废了立立了废,这是事实,是阴谋论者无法回避的事实。在这一事实下,看出康熙帝是不在乎嫡长子继位的规矩的。因此康熙帝立谁都是他选择的结果。

阴谋论是不成立的。康熙至死都控制着政权。

阴谋论是同情皇十四子的结果,这纯粹属于政敌的编造,欺骗那些没有政治经验的吃瓜群众的泪水,给雍正泼脏水。政治斗争是很残酷的,很血腥的,很下流的,很无耻的,很需要灵活脑瓜的,很需要明白吃饺子可以让他人多吃点的道理的。康熙临死前一直很清醒,他比谁都明白政治斗争的暴力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他决不允许因为储君问题危及清王朝的稳定,这是康熙的伟大英明之处。

象许多伟大的帝王一样,康熙不但指定了第一代接班人,还指定了第二代接班人即乾隆,为大清王朝连续一百年的稳定提供了组织保证。

对于靠劳动为生的草民而言,一百多年的和平稳定,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宁做太平狗,不作乱世人,对于老百姓而言,只要能给他们稳定的生活,他们还操心谁去当皇帝,谁给老百姓稳定的生活,他们就拥护谁。雍正给了老百姓在清朝历史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所以民间称雍正为雍正爷。因此老百姓不会去造雍正的谣,阴谋论是雍正的政敌泼的脏水。

实际上,在皇十四子接受军权的那一刻,就证明了他根本不具有伟大政治家的头脑。如果皇十四子具有历史知识,他就应当明白,让他带军出征标志着被彻底排除出政治权力的核心,他在储君问题上已失去了资格。历史事实证明,皇太子是不被允许脱离皇帝的身边的,皇帝宁可自己出征让太子监国都不会让太子掌握军权的,这既是对太子的爱护也是防止太子作乱。如秦朝的扶苏,当扶苏带兵驻边的时候,扶苏在秦始皇的心中就不再是第一继承人了。对于康熙而言,当皇十四子美滋滋的带兵出征的时候,康熙就暗自叹了口气,知道自己对皇十四子的判断没错误,知道这瓜娃子不是当皇帝的料,知道这瓜娃子也就只配耍耍大刀了。


精彩网评


雍正继位合情合理吗?

这个问题这样问,说明了关于雍正皇帝继位存在的争议,一直是余声不绝。加上近年清宫剧,以及野史的推波助澜,更加把雍正继位的合法性推到风口浪尖了。其实,仔细阅读历史,结合晚年康熙九子夺嫡的如火如荼,在那个关键时候,选择雍正继承皇位,既是明智之举,又合情合理。

为什么呢?



一,合情。

在封建社会,皇帝在选择继承皇位人选时,几乎是按祖制,即嫡皇长子先做太子。

太子按照出生顺序是二阿哥,即胤礽,是皇后赫舍里所生。在二月河《康熙大帝》里,胤礽之所以在出生不久被封为太子,缘于宫中太监叛乱,康熙以特殊情况处理。

做了三十年太子,胤礽终究像扶不起的阿斗,在两废两立后宣告了太子生涯也是政治生涯的结束,彻彻底底的出局。

大阿哥胤禔,就是胤礽封太子了把对继承皇位心存幻想。特别是太子第一次被废,大阿哥还搞起了魔怔,在太监何桂柱的告发后,恼怒的康熙第一时间把大阿哥圈禁了。也宣告他与太子之位彻底的无份。

三阿哥胤址,一心读书和练书法,根本不涉及政治朝中大事。

那么,按照尊卑长幼有序:大阿哥被圈禁,二阿哥被废,三阿哥无心政治,那只有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了,这样非常的合情。



二,合理。

晚年的康熙九子夺嫡的大戏如火如荼。

晚年的康熙也是病痛多多。

在处理朝中大事除了一众大臣,皇子们却是不尽人意。

大阿哥圈禁,太子被废彻底的出局。

三阿哥醉心学术,不喜政治。

八阿哥,一到关键时刻就“患病”。

九阿哥,就是一个椤头青,做大事根本不靠谱。

十阿哥,就是一个搅屎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十三阿哥也被圈禁了!

十四阿哥领兵出征了。

所以,在那个时候,只有四阿哥在处理朝中大事,无论是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忙得脚不沾地,但处理朝政有条不紊,深受康熙赏识。

那么,如此优秀的雍正,康熙不选择他继承皇位,还能选择谁?

这样,雍正继承皇位非常的合理。



由此可见:雍正皇帝的继位,并不是清宫剧中那样的诡异!毕竟,晚年的康熙大帝也想把大清万里江山托付给一个可靠的皇子。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雍正继位是不是合情合理,看看雍正亲自编写的《大义觉迷录》就知道了,雍正为自己“谋父逼母”辩护,至少证明在雍正统治时期,雍正继位就有谋杀父亲康熙逼死母亲篡位的说法而众说纷纭满城风雨,雍正写《大义觉迷录》明显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以至于后来乾隆把《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而销毁。

“而逆贼忽加朕以谋父之名,此朕梦寐中不意有人诬谤及此者也。又如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大义觉迷录》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奸佞的皇帝?

由此可见,雍正继位至少在雍正时期就是非常有争议的事情,如果雍正是合情合理继位,何来“谋父逼母”的说法。

康熙晚年变得越来越昏庸多疑,对皇太子胤礽等人疑神疑鬼,正是因为康熙两次废掉皇太子胤礽才引起九子夺嫡的悲剧,最终康熙也不明不白地死于九子夺嫡,据说是被雍正与其亲信隆科多毒死。

如果康熙不疑神疑鬼打压并废掉皇太子胤礽,哪里来的九子夺嫡?

皇太子胤礽是康熙的唯一活着的嫡子,两岁就被康熙立为皇太子,胤礽文武全才,聪明好学,几次监国表现出色,在臣民中威望很高,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皇太子,地位非常稳固,可以说是康熙合格的接班人。

康熙的其他儿子都是庶子,根本不敢觊觎天之骄子胤礽的皇太子宝座,按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皇太子胤礽继承皇位是众望所归名正言顺,哪里来的九子夺嫡?

但问题出在康熙做皇帝时间太长,皇太子胤礽几次监国代理皇帝处理政务在朝廷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即太子党,让康熙感受到自己的最高权力受到了太子党的威胁。

康熙害怕太子党抢班夺权,于是对皇太子胤礽吹毛求疵,千方百计打压,其他皇子看到皇太子胤礽失宠,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机会,于是引起了九子夺嫡,可见康熙是导致九子夺嫡的罪魁祸首。

所谓九子夺嫡其实是不准确的,九子主要是指大阿哥、二阿哥即皇太子胤礽、三阿哥、四阿哥即雍正、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九个皇子。

其中皇太子胤礽本来就是“嫡”,是康熙唯一的嫡子与储君,他根本用不着“夺嫡”,如果不是康熙年老昏庸,根本不会发生“夺嫡”的悲剧。

与两岁就被康熙立为皇太子的胤礽相比,其他皇子与皇太子地位相差悬殊,根本不可能觊觎胤礽的储君地位。

在胤礽被立为皇太子25年以后的康熙三十七年即公元1698年,康熙才封大阿哥、三阿哥为郡王,封四阿哥、八阿哥等为贝勒,正是康熙提高这几个皇子地位的举动,使这四个皇子成为威胁皇太子胤礽地位的主要对手。

而九子夺嫡的另外几个皇子,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是八爷党,十三阿哥是四爷党,他们其实没有觊觎皇太子宝座的野心,只是分别为八阿哥与四阿哥摇旗呐喊两肋插刀。另外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也属于四爷党,却没有被列入九子夺嫡。

康熙为了打压太子党,在康熙四十二年即公元1703年把太子党的重要人物索额图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下狱并活活饿死。要知道索额图是为康熙消灭鳌拜吴三桂及与沙俄谈判等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要功臣,可见康熙打压太子党的手段是多么心狠手辣 。

康熙四十七年即公元1708年,康熙与皇太子胤礽的矛盾激化,康熙对近二十年前自己生病时皇太子胤礽没有表现出特别忧伤的表情耿耿于怀,康熙还疑神疑鬼,他发现皇太子胤礽夜晚靠近康熙的帐篷向里面探视,被多疑昏庸的康熙认为皇太子胤礽图谋不轨甚至企图弑父,可见康熙已经昏庸至极,于是康熙下决心废掉了皇太子胤礽。

正是康熙废掉皇太子胤礽的重大失误,才打开了九子夺嫡的魔盒,一发不可收拾,众多皇子身不由己地加入九子夺嫡的权力斗争的漩涡。

其实真正明目张胆要夺嫡的只有大阿哥,大阿哥看到二阿哥被康熙废掉皇太子地位,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康熙杀死废太子,康熙勃然大怒,最终把大阿哥囚禁,大爷党宣告夺嫡失败。

三阿哥虽然参与夺嫡,但三爷党的实力最弱。因此夺嫡主要在四爷党与八爷党之间展开。

八阿哥胤禩其实非常无辜,他德才兼备而且人缘最好,在大臣与皇子中威望最高,康熙也曾经非常喜欢他,任命八阿哥为内务府总管。

可惜大阿哥在失宠后嫁祸于八阿哥,他看到自己没有希望夺嫡以后于是向康熙恶意推荐八阿哥,康熙误以为大阿哥与八阿哥勾结在一起陷害废太子,可怜的八阿哥遭遇无妄之灾,与大阿哥一起被康熙逮捕下狱。

义薄云天的十四阿哥看到八阿哥被康熙冤枉,他挺身而出为八阿哥辩护,结果狠毒的康熙居然要拔刀杀害自己平时疼爱的十四阿哥,幸亏五阿哥死死保住康熙的大腿求情,十四阿哥才死里逃生。

后来真相大白,康熙虽然发现八阿哥是冤枉的,是大阿哥搞的鬼,但康熙从此以后对八阿哥有了很深的成见。

后来康熙假惺惺地让大臣推荐储君人选,说尊重大家推荐的人选,结果大臣们一致推荐德才兼备的八阿哥,康熙却翻脸不认账,对推荐八阿哥的大臣大肆打击,八阿哥又一次无辜躺枪,彻底失去成为储君的可能。八爷党转而支持十四阿哥夺嫡。

而导致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就是那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四阿哥雍正,陷害皇太子胤礽与八阿哥胤禩的背后都有阴险狡猾的四阿哥的影子。

在陷害皇太子胤礽的斗争中,四阿哥雍正一度也露出了狐狸尾巴,但他的死党十三阿哥牺牲自己争夺储君的希望出来为了四阿哥背锅,使四阿哥逢凶化吉,这也是四阿哥雍正继位以后,对十三阿哥另眼相看极端信任的原因。

康熙晚年最宠爱的其实是差一点被他杀害的十四阿哥。十四阿哥为八阿哥仗义执言奋不顾身也让康熙发现其人品出众。于是康熙封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以天子的规格统帅大军出征,因此朝野都认为十四阿哥是康熙的接班人。

但康熙犯了与秦始皇晚年一样的错误,即没有明确立皇太子,康熙在选择四阿哥与十四阿哥谁做自己的接班人有些犹豫不决,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传说康熙死前身边只有四阿哥雍正与其亲信隆科多两个人,雍正与隆科多毒死康熙并篡改遗诏。

公元1722年12月,68岁的一代雄主康熙突然去世,从此一直有雍正谋杀父亲康熙篡位的说法:“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胤禵天下,雍正将十字改为于字”。康熙病中“降旨召胤禵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胤禵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

曾静对此说得更为明确,“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也就是说,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

清史专家孟森通过文献的辨析,他认为康熙死于雍正的阴谋,这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所造成的。

王仲翰在《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以意大利人马国贤身临其境目击其事的记载断言:“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清史杂考》)

许曾重指出:康熙去世和雍正嗣位“是一场以武力为后盾,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的宫廷政变”,是“隆科多在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害死了康熙。

甚至朝鲜李氏王朝祝贺雍正的专使回国后都指出:“雍正继位,云出于矫诏”。

雍正夺取皇帝之位后,他就对朝廷进行了多次的血腥大清洗,不但将八弟九弟十弟等所谓的八爷党——以廉亲王为首的政治集团一举铲除,后来还将帮助自己夺取皇位的两位亲信功臣隆科多和年羹尧也予以诛灭。

甚至,雍正还将自己的生母也活活逼死。雍正既然能谋害父亲康熙篡位,逼死偏爱十四弟的亲生母亲也在情理之中。

《清史》记载,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重,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皇太后崩,终年64岁。按照《清史》的记载,乌雅氏是因病去世的。但是,乌雅氏真的是因病去世的吗?其实,按道理这个可能性是不大的。乌雅氏很大程度上都不会是因病去世,而是另有原因。

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由于其生母乌雅氏的出身不好,自从她生了雍正以后,雍正其实就根本没有由她亲手抚养过一天,而一直都是由当时的大清贵妃佟佳氏在抚养,所以,正所谓“生的不亲养的亲”。

雍正和他亲生母亲的关系一直也不亲密。反之,他对皇后佟佳氏这个养母倒是充满了依恋。比如在雍正登基之后,依然曾经在谕旨当中极力颂扬佟桂氏皇后,并授予佟桂氏的弟弟隆科多以高官厚禄。

对于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而言,一方面,由于雍正自小都不在她的身边,所以,她对这个大儿子也是打心眼里也亲不起来。另一方面,就在她生了雍正之后,她又先后生了二子三女,这样的话,她就更加无暇、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再去关照雍正了。

尤其到了后来,当雍正和她的另外一个儿子——康熙的第十四子胤禵,最后演变成为了政治敌人之后,乌雅氏的内心深处当然是更加希望她的另外一个儿子——第十四子胤禵最终能够成为皇帝。

所以,乌雅氏对雍正从内心里又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当她的爱子胤禵在这场皇位争夺战当中,成为了雍正的手下败将,并且又在被雍正削掉了兵权撤销一切职务之后,囚禁到了河北遵化去看守康熙陵寝之时,她的情绪更是一落万丈,郁郁而终,也有她被儿子雍正逼迫自杀的说法。

据说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乌雅氏做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雍正尊她为仁寿皇太后,拒绝!雍正请其居住到宁寿宫,拒绝!雍正求其主持登基庆典,拒绝!处处跟雍正作对,让雍正极为难堪.......

后来,在乌雅氏再次要求将胤禵召回来的时候,雍正拒绝了。为此,她一头撞向了柱子,自杀身亡了。

雍正继位以后,继续囚禁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废太子胤礽在雍正二年不明不白死去。雍正对自己最大的对手八阿哥欲擒故纵,然后罗织罪名把八阿哥与九阿哥在狱中杀害。

不仅如此,雍正对与八阿哥关系不错的亲生儿子弘时也痛下杀手,把弘时过继给八阿哥然后杀害。

综上所述,如果雍正继位是合情合理,雍正就不会此地无银三百两编写《大义觉迷录》为自己继位辩护,不然清朝其他皇帝继位为什么没有争议为什么没有闹得满城风雨还要亲自为自己辩护,所谓越描越黑,说的就是雍正。


厚德载物49847


关于雍正继位是否合理的这个问题,历史也没有个准话。一个说是康熙皇帝喜欢雍正的儿子弘历,想让弘历当皇帝,然而自己的儿子还都活的好好,断不能直接立弘历做皇帝,所以康熙就先立了弘历的父亲做皇帝,然后在把皇位传给弘历。

还有的说康熙本来是想立十四阿哥当皇帝,诏书都写好了,这个时候四阿哥就串通自己的舅舅隆科多改了遗诏,原本诏书写的诗“传位十四阿哥”被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

看过《步步惊心》的人都知道。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只是做母亲的偏爱十四阿哥。都是亲兄弟,两个人都是隆科多的亲侄儿,皇上传位给哪个对于隆科多都没有损失。

他有必要冒险吗?

《雍正王朝》、《步步惊心》等等一些电视剧里都演的诗雍正改了遗诏才做了皇上。这也让我们很多人都相信雍正的皇位来的充满了阴谋。

我认为他的皇位得来还算合情合理,没有那么多的阴谋论。做了皇帝的雍正勤政爱民,爱戴百姓人民安居乐业有什么不好非要污蔑他。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关于雍正继位的合法性,百年来争论不休,什么改诏说、无诏夺位说,众说纷纭,但是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忘了一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甚至本人就是儒学大家的康熙皇帝除了安新觉罗胤稹,并不会选择其他人继位,抛开个人能力出色不说,单单从胤禛是实际上的嫡长子,就让康熙帝只能选择他继承大统。

有人说:不对呀,胤禛不是乌雅氏生的吗?怎么会成了嫡长子了呢?听小编一一道来。

康熙帝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儒家思想关于继承人的规定,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铁律:立子以嫡以长。也就是说,选择接班人,只能从正妻(在皇帝这里就是皇后)的儿子中选择,如果正妻没有儿子,可以从侧室(妾,在皇帝这里就是皇贵妃、贵妃、妃嫔)的儿子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儿子亲自抚养,这个孩子就算嫡子了。如果正妻自信自己还能生育,以至于没有来得及收养儿子就死掉了,那么就没有嫡子了,继承人就只能从庶子(妾、妃嫔生的儿子)中,选年纪最大的那个做继承人。

因为秉承中国传统礼仪甚至誓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的理念,所以他就成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生前立太子的皇帝,而这正是按照儒家正统思想行事。虽然胤禔是老大,比老二胤礽大两岁,但是因为不是皇后而是惠妃那拉氏生的,所以不能成为太子。而胤礽虽然是老二,但却是赫舍里皇后生的,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弄得胤禔想起将来要给弟弟叩头称臣就闹心,搞出了个魇镇事件,把自己也搞成了“永远圈禁”,等于被判了无期徒刑。 后来胤礽出事,两次被废,第二次干脆也被判了无期徒刑。

这时候康熙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嫡长子了。下面就有故事了,这个故事要从康熙的几位皇后说起。康熙先后(当然是先后,哪个朝代也不会同时出现两个皇后)有四个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封的)。赫舍里氏生了俩儿子,就活了个胤礽,钮祜禄氏还没来得及生,她妹妹生了老十胤䄉(礻我,这个字打不出来),而且奇怪的是钮祜禄氏居然没有没有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弄得老十只好给老八做跟班。第三个皇后佟佳氏就比较聪明,早早地收养了乌雅氏生出来的胤禛。

这就说到正题了,胤礽出事之后,胤禛就成了唯一的嫡子。也就成了非常注重出身的康熙大帝的唯一选择。这一点从康熙晚年让胤禛主持祭祀,而让胤禛的亲弟弟胤禵带兵出征可以看出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皇帝守家供奉祖宗,亲信带兵出征,这是康熙对身后事的美好愿望,也是历代皇朝一贯的做法,没想到这同父同母的兄弟居然闹了个不欢而散,直到雍正的儿子乾隆继位,已经成了“十四皇叔”的胤禵才出来做事,估计这时候也想通了——皇位本来就不是我的。

至于老八胤禩,根本就没当继承人的份儿,康熙帝的理由很简单: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选的继承人,母亲必须身份尊贵,别人没份儿,想也别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