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失敗還是偉大?



  

杜魯門:失敗還是偉大?

  杜魯門與被他稱做“我的老闆”的妻子貝斯及“我的老闆與老闆”的女兒馬格麗特在一起

大戰結束後,杜魯門以世界級領袖的身份,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章程,擔負起協助歐洲各國重建家園的艱鉅任務。在內政方面,他致力訂定新法案,以改善國民健康保險和教育制度,並控制企業的工資與利潤,確保戰後社會經濟復甦。然而這些提案公佈之後,卻引起商界領袖的反對。他們認為戰爭已經結束,政府不該訂定太多的法令約束民間的發展。雖然杜魯門一再強調,他的提案以民眾福祉為依歸,但仍然不獲美國國民的贊同。

  國會贊成杜魯門的外交政策,卻對他內政方面的建樹不予置評。這段期間,報章雜誌經常刊登嘲諷杜魯門的漫畫或短文。他們說,杜魯門在度假時喜歡穿大紅大綠的花襯衫,看來缺乏威嚴;杜魯門主修音樂的女兒舉行演唱會時,樂評家批評她荒腔走調,令杜魯門當眾大發雷霆;有一天杜魯門在餐後吃西瓜時與夫人一言不合,就把西瓜子彈到妻子身上,杜魯門夫人亦不甘示弱地回彈一堆西瓜子到丈夫身上,令服侍一旁的白宮員工哭笑不得。

  這些花邊新聞嚴重損害杜魯門一國元首的尊嚴,使他失去民心。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30%的選民認為杜魯門是稱職的總統。

  1948年,杜魯門出馬競選連任。經過一番思索,他認為自己必須與民眾面對面溝通,讓他們瞭解他的想法。於是他走出白宮,搭火車到無數的城市鄉鎮訪問,舉辦一場又一場的演講。結果民眾頗欣賞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風範,杜魯門終於如願以償,在1949年就職連任。

  朝鮮戰爭導致聲望下跌

  1950年1月24日朝鮮戰爭爆發,杜魯門便要求聯合國派兵協助南朝鮮軍隊作戰。之後,美國提供士兵和武器給聯合國軍隊,再度捲入戰事。朝鮮戰爭帶來的棘手問題,讓美國人對杜魯門感到不滿。當時主掌對朝鮮作戰事宜的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也曾多次與杜魯門意見不合,杜魯門認為麥克阿瑟無權干涉元首的決策,遂將麥克阿瑟將軍免職,並強迫他退休。此舉引發美國人民公憤,紛紛要求國會罷免杜魯門。

  1952年,在政治界近三十年,杜魯門感到身心疲累,決定不再角逐連任。翌年,他參加新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就職典禮之後,與妻子回到密蘇里州的故鄉養老,當時杜魯門已經68歲。

  1972年12月,杜魯門罹患重病,在密蘇里州堪薩期市的醫院中病逝,享年88歲。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杜魯門生前的外交政策可圈可點,為美國爭取到前所未有的國際地位。杜魯門曾說:“只要你盡心盡力為民服務,歷史必定會公平對待你。”

  杜魯門在離開白宮之前,曾若有所思地從窗戶向外看著國內外記者蜂擁環繞在新任總統身邊,他感慨萬千地向跟隨多年的助理說:“兩個小時之前,我只要開口講5個字,全世界各大城的記者們就會爭相報道,至少花15分鐘詳細分析我說的每一個字。如今即使我講兩個鐘頭的話,都沒有人會看我一眼。”大權移交後的失落感,讓杜魯門愁緒糾葛。但他憑著一己的影響力,在20世紀中葉,為美國奠定國際領導地位。沒有一位美國總統是十全十美的,然而杜魯門在任期內的建樹與犯下的錯誤,仍為他贏得傑出總統的稱譽。

  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了著名的“杜魯門主義”-一個對當代國際歷史產生了深刻影響的政治主張。

  冷戰雖然早已結束,但是它對當代世界格局產生了深刻持久的影響,而奠定了冷戰“理論基礎”的是1947年3月12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在這一天,杜魯門在美國國會上發表總統諮文演說,力主建立聯合國,目的是保障世界各國今後不被奴役和自由和平地發展。他說:“我們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願意幫助自由的各國人民擺脫極權體制的控制,保障他們的自由制度和國家完整。”杜魯門在演講中,呼籲美國人民對當時共產主義勢力發展迅速的希臘和土耳其提供經濟與軍事援助,以抵擋“共產主義的顛覆”。

  杜魯門針對所謂的來自蘇聯的對東南歐的威脅,提出了他的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政治主張,將世界劃分成自由民主和極權共產主義兩大陣營。杜魯門自己評價他的“主義”說,“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轉折點,不論什麼地方,不論直接侵略或間接侵略威脅了和平,都與美國的安全有關”。 “杜魯門主義”不但導致了“共產主義革命”在希臘和土耳其的失敗,也促成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全球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

  “杜魯門主義”中提倡的用對外援助抵禦共產主義的政策主導了二戰結束後的美國外交政策幾十年,其中不光是重建歐洲的馬歇爾援助計劃,1949年建立的北約以及後來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也是“杜魯門主義”的邏輯後果。

  美國著名當代歷史學家加爾.阿爾裴維茨認為,杜魯門當時提出強硬主張的資本是美國率先擁有了核武器,而且當時還是處於獨家壟斷地位。他認為,沒有核武器,冷戰就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

  在很多美國人眼中,杜魯門是美國夢的一個典型體現-從小會計和小地主腳踏實地、堅韌不拔一直幹到白宮。但是歷史學家阿爾裴維茨則把杜魯門當成一個反面政客典型-沉迷權欲、心狠手辣、踐踏民主制度、誤導公眾。他認為,杜魯門是受了當時堪薩斯州密蘇里市具有黑社會性質的彭德加斯特(Pendergast)家族的提攜在政治仕途上一路上升的。彭德加斯特(Pendergast)家族是當時密蘇里最有影響的政治勢力,他們為了掌控當地政治權力,不惜採取暗殺和收買選票的手段。

  美國《今日美國報》2000年12月25日曾刊登一篇分析文章,摘譯如下:

  一般情況下,一位總統留下什麼樣的政治遺產要等其卸任後才能看得出來,因為這時他實施的政策所帶來的後果才會逐漸明朗。

  我們不妨舉兩個例子。杜魯門在任時,公眾對他的評價很低,但是到了世紀之交,我們回過頭來卻突然領悟到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以及北約對西方聯盟的保護是多麼重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杜魯門應該被認為是一位近乎偉大的總統。再說艾森豪威爾。許多學者貶低他,認為作為總統他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但是一旦打開檔案庫,學者們又不得不對他進行重新評價,和他的繼任者相比,他看上去要好得多。目前,他也被認為是近乎偉大的總統之一。

  二戰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杜威挑戰民主黨杜魯門,當時媒體幾乎認定杜威將以壓倒性優勢獲勝。杜威自己也是那麼認為的,所以選舉前夜對其夫人說“明天你會和總統睡在一起”,可是現實很諷刺,杜魯門神奇逆轉,杜威夫人隨之調侃道,“我現在是否要去找杜魯門,和他睡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