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給防疫一線醫護人員一個溫馨的“家”!感謝前方的你!

海淀給防疫一線醫護人員一個溫馨的“家”!感謝前方的你!

▲昨日元宵佳節,海淀區“一線醫務人員隔離休養點”為入住的“家人”準備了湯圓。

昨天,海淀區“一線醫務人員隔離休養點”正式啟用,15名來自海淀區各醫院、海淀區疾控中心的一線醫護工作者入住,在這裡,一日三餐、生活垃圾、心理疏導、消毒防控等都有專人負責,連續多日緊張奮戰的醫護工作人員在這個溫馨的“家”裡可以得到暫緩休息。據瞭解,這是全市首個“一線醫務人員隔離休養點”。

海淀給防疫一線醫護人員一個溫馨的“家”!感謝前方的你!

▲郭子銘一線工作時的場景

90年出生的郭子銘是上地醫院內科的一名大夫,昨天上午10點,他“搬”進這個新“家”。“就帶了幾件隨身衣服,這裡設施設備都很齊全方便,”郭子銘告訴小編,他2019年7月底剛剛參加工作,為抗擊疫情,上個月他被抽調到感染科參與發熱門診的接診工作。發熱門診作為疫情防控的首要防線,郭子銘和同事們需要全副武裝,穿戴好防護用具為患者檢查、抽血、登記,“3個同事輪換著,24小時不間斷為患者服務”。

海淀給防疫一線醫護人員一個溫馨的“家”!感謝前方的你!

▲入住“家人”可以自助點餐

“今天晚飯有炸雞塊、紅燒魚、涮羊肉…都是我愛吃的,非常豐富!”郭子銘告訴小編,他好久沒有這麼安安靜靜、細嚼慢嚥地吃一頓飯了。

郭子銘工作的上地醫院是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指定的發熱門診醫院之一,發熱門診出診需要穿防護服、戴兩層手套、同時佩戴護目鏡,穿脫一次非常耗時,“主要是防護服太珍貴,儘量省著用。”郭子銘笑著說,一旦穿上防護服就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所以每一次脫下防護服他就會抓緊時間解決個人問題。

早安問候、自助點餐送餐、定期清理垃圾、公共區域消毒,在隔離休養點,前來休養的醫護工作者不僅能得到身體上的休息放鬆,還能得到全方位的身體機能調整。在這裡,他們可以暫時卸下疲憊,沒有負擔地好好休息,感受家人一般的照顧。從高度緊張,到身心完全放鬆,逐步恢復良好的精神狀態,接下來更好地投入工作。

“來,調整呼吸,左腳邁開半步,與肩同寬…”2月9日下午3點,首批入駐隔離休養點的蘇璇微信群裡發來放鬆操練習提醒,大家在中關村醫院心理醫生陳瑾的指導下,跟著音頻做起了減壓操。“做完出了一身汗,特別放鬆,心裡感覺也沒那麼緊張了。”

蘇璇是海淀區疾控中心消毒組的防控人員,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一直在一線。“一瓶礦泉水兌兩片消毒片,您按照這個比例兌水,用多少兌多少。”這樣謹慎的提醒,日常工作中,蘇璇要說好多次。蘇璇所在的消毒組,日常大部分工作是配合流調組的同事做好消毒工作、給居家隔離的家庭進行現場消毒和消毒指導。蘇璇告訴小編,由於大家對自行購買的消毒液勾兌成可居家消毒的消毒水用量不明確,他們就根據現行指導,編寫了簡單實用的居家消毒指南。

海淀給防疫一線醫護人員一個溫馨的“家”!感謝前方的你!

▲入住“家人”每天上報體溫。

海淀給防疫一線醫護人員一個溫馨的“家”!感謝前方的你!

▲海淀疾控防控人員工作中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海淀廣大醫務工作者緊急受命,舍小家為大家,夜以繼日奮戰在防治一線,超常規的付出體力和腦力勞動。“這段時間壓力一直很大。”郭子銘說。

“除了身體上的放鬆,也要讓他們放下心裡的壓力。”隔離休養點負責人、中關村醫院常務副院長顧延慶告訴小編,隔離休養點由中關村醫院提供醫療支持和管理,顧延慶和一位高資心理醫生、一位護理人員24小時在崗為同事們提供好服務。李愛軍是中關村醫院資深的護士長,她在手術室和口腔科工作,是感控、消毒專家,本次任務她不僅監測所有人員的體溫,還負責培訓服務人員、安保人員如何做好防護。

昨天,第一批醫務人員入住隔離休養點。主要接待兩類人員。一類是疫情發生以來,在發熱門診和感染病房工作的一線醫務人員。他們在工作14天之後,將接受隔離休養。隔離休養期間,一人一個房間單獨隔離,一日三餐由工作人員送至房間,他們的生活垃圾也單獨收集單獨處理,還有專人為他們的居住環境進行消毒,每天要監測兩次體溫。14天后,體溫正常的,才能回到崗位繼續工作。

另一類是疾控中心的流調人員等有暴露風險的醫護人員。他們以休養為主。隔離休養期間,可以到室外活動,但必須單獨進行,避免聚集。他們每天也要監測兩次體溫。同樣在確認健康後,可以回家或回到工作崗位上。

海淀把一線醫務人員隔離休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高標準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給他們一個溫馨的“家”。“希望能給他們創造更好的隔離、休養環境,同時,他們如果直接回到家中,也會對家人造成困擾。單獨隔離休養,也有利於他們身邊人的安全。”隔離休養點負責人、中關村醫院常務副院長顧延慶表示。

王芳/文、製作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