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累计确诊破4万:疫情之下,抗“疫”的姿态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截至2月9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171例。病毒如火燎原,一串串增长的数字,令人无比焦虑。

钟南山院士领衔新发论文称,冠状肺炎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作为普通人,最基本的自律就是不出门,少出门。

如此漫长的“宅”家时光,选择自律还是“纵欲”,检验一个人的自控能力。说到底,你抗“疫”的姿态,也决定了你人生的状态和高度。

全国累计确诊破4万:疫情之下,抗“疫”的姿态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01.

疫情肆虐,学习不止。

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各学校纷纷延迟开学,不少地方开始线上开学,举行了网络视频开学典礼仪式。停课不停学,对于广大师生来说,线上学习就是抗击疫情的做好做法。

尤其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几天前,一名河南寒门高三学子爬屋顶蹭邻居WiFi上课的画面上热搜,这是在病毒魔鬼肆无忌惮下的一股清流,是现代版“凿壁借光”的励志故事。

寒冷的冬天,当被人还在被窝里享受着舒服时光的时刻,这名高三学子早已经洗漱完毕,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在疫情面前,他毫不畏惧恐慌,珍惜时光,坚持学习,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竭尽绚丽,向高考冲刺。

这需要多大的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啊。在这种争分夺秒的自律和坚持学习的自控中,他的高考愿望一定指日可待,这种抗“疫”状态,一定会改变命运、成就他不平凡的人生。

全国累计确诊破4万:疫情之下,抗“疫”的姿态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相反,在这种“宅”到腿发麻的日子,有多少人乐不思蜀,不用学习,不用上班,不用奔波,随意“纵欲”,刷短视频刷到脖子酸,打游戏打到手发抖,睡觉睡到腰疼。

一份相关游戏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王者荣耀》的峰值DAU在1.2-1.5亿之间,《和平精英》的峰值DAU在0.8-1.0亿之间,均创下历史新高。

这个数据,不由让人震惊。上亿的年轻人,在这个疫情笼罩下的假期里,竟然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游戏中挥霍光阴。

虽然适度的娱乐活动无可厚非,但大多年轻人,早已越过了那条适度的界限,把游戏当成了这个漫长假期的精神寄托。

他们毫不费力地在其中享受着廉价快乐,忘乎所以。

罗曼罗兰曾说过:“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什么?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就是:让他闲着。

当一个人拥有大把的时间挥霍,他就会感受到存在的虚无、平庸的空洞。

当一个人无聊至极时,哪里能让他们瞬间收割快乐,他们就往哪里钻。

当一个人越闲,越会没有成就感,越容易堕落。

当一个人越自律,他的人生就会越往高的地方前行。

全国累计确诊破4万:疫情之下,抗“疫”的姿态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02.

前几天,武汉连夜抢建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

一张照片迅速走红网络:众多床位中,有人在躺着玩手机,有人在聊天。 唯独一位年轻人正专心致志地看书,彷佛身边的纷繁嘈杂都与他无关。

原来,这位“清流哥”今年39岁,是一位留美博士后。这次他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和家人都中招。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从容淡定地翻着手中的书本。

评论区里,有人说:“他看的不只是一本书,他看到的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另一种心情,另一个世界。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被手机绑架了,是常态,是工作需要,是打发时间,是无奈。 能静下心来读书,也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有人说:“看了半天新闻,心情五味杂陈,看到了他瞬间有点岁月静好了。觉得明天一觉醒来,世界又恢复了往日的嘈杂,阳光照满每一个角落,我们又开始忙碌,一切都回到正轨。”

英国作家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然后,这样的清流太少了。

全国累计确诊破4万:疫情之下,抗“疫”的姿态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疫情之前,有多人在在恐慌、焦虑、制造和散播谣言,在哄抢,唯独在读书的人太少太少。看到这张照片,恍然发现:一个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大概就是给自己营造了一座避难所。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蒙冤入狱的安迪,有次被典狱长关禁闭一个月。那是个暗无天日,只有老鼠作伴的地方,普通人连短短3天都难以忍受。

当安迪被释放出来后,狱友瑞德看着他说:“难以置信,你竟然挺过来了。”安迪指着自己的脑袋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

一本书就像一个精神的小宇宙,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慰藉。在书中、音乐里,可以暂时忘却世界中的痛苦,令生命被无限延长。一个人拥有更多内在资源,才能不惧怕独处,才能在失意时忍受世界上所有的孤独和痛苦。

在这种百无聊赖的宅家日子里,你是选择恐慌,选择无所事事,还是选择静下来读书呢?

读书,不能让你免疫病毒,但能平静你的内心;读书,不一定让你功成名就,但能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心。

你选择自律的姿态,决定了你未来的路能走多远。

全国累计确诊破4万:疫情之下,抗“疫”的姿态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03.

陈道明曾说:“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放纵。”

当下,尽管有人在享受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舒服清闲的生活,但更多的人在坚持学习,读书,在坚持日复一日的自律生活。

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假期计划清单:

每天坚持早上六点起床,跑步或其他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

坚持学习,主动寻找更多乐趣;

回顾并梳理自己过去一年在个人成长路上值得改进的环节;

阅读之前精选及购买的多篇经典文章;

珍惜与家人的共聚时间,与家人有更深度的沟通与连接;

学会感恩,认真拜年致谢;

每天认真听一个小时以上的音乐,假期在家认真看几部有意义的经典电影。

这份计划清单,文字不多,字字珠玑,是我们任何人生活中的一件事,只不过,有的人能有计划的执行,而有的人,则抛之脑后。

全国累计确诊破4万:疫情之下,抗“疫”的姿态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有一位作家,她坚持每天坐在书桌前写作六七个小时,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写作之外,每隔一天她就要游泳1000米。在这种自律的状态下,她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比如《归来》、《芳华》等。

她就是严歌苓。她曾说,自己不喜欢长久的放假状态,因为那会让人懒散,脑子也会变得不那么爱思考。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为了培养写作的习惯,他每天会写满十页400字的稿纸,不管状态好或不好,都会维持在4千字左右,约莫五个小时,坚持写完才打卡下班。除此之外,他每天都坚持一个小时的慢跑或游泳,锻炼自己的额体能。

正是在这种自律和坚持下,先后写出了《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等经典作品。

培根曾有一句名言: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空闲时间,宅家时光,时时考验着一个人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当一个人将自律当作了习惯,所有的困难都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当你变得高度自律以后,人生失败的风险就会不断降低。

全国累计确诊破4万:疫情之下,抗“疫”的姿态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04.

巴菲特说过一句话:只有在潮水退去时,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疫情终究会过去,一切将恢复正常,返校、返岗,学习、工作一如既往。而在疫情期间,你宅在家的状态,是放纵自我的无聊还是严于律己,坚持学习,坚持读书,坚持习惯,你的状态会将你暴露无遗。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疫情之下,选择纵欲还是自律,最终会决定你是庸碌的一生还是更高的人生。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疫情之下,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愿你控制自己,学会自律,活出更好的自己,活出人生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