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書法中的“萬毫齊力”

文|夏紹毅

【摘要】:當代許多書法愛好者在學書的過程中,不懂中鋒行筆和側鋒入筆的要領,在行筆過程中導致偏鋒塗抹。其筆墨線條是浮在紙上的,缺少肌膚之麗,沒有神采。關鍵在於對古人的許多書法術語似懂非懂,往往落筆遲疑,形成墨豬。根本原因是不明白“萬毫齊力”的真正奧義,以為只要把墨汁塗抹到紙上,字形畫對了就可以了。本節主要針對書法中的“萬毫齊力”的用筆要領作一簡要探求,旨在引起書法愛好者注意,幫助他們提高書法筆力。

關鍵詞:書法;筆力;萬毫齊力;



淺談書法中的“萬毫齊力”

執筆示意


一、何為“萬毫齊力”?

萬毫齊力的最早說法,見於南北朝時期的王僧虔,他在《筆意贊》中說:“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意思是說紙用浙東紹興剡溪的藤料製成的好紙,墨採用河北易水墨工所作煙墨,筆要用心圓管直者,筆毫是用獸毛製成,取短一些的為副毫,包裹一撮長一些的在中心縛成圓而尖的筆頭。若心管不圓,就不便於四面行墨;管若不直,當左右轉側使用時就不很順利。管直心圓,才是合用的筆。這樣寫出來的字才能萬毫齊力,具有神采。

近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說:“運筆時,要使筆穎的每一根毫毛都發揮出作用,不能有一根賊毫。”所謂的“賊毫”就是那些翹起來、絞起來或者扭曲的筆毛,而不能和其他毫毛一起接觸紙面,這便是要求“萬毫齊力。”

“萬毫齊力”的要求把毛筆筆毫理順,調動副毫的作用,使筆毛一無扭結的聚結運動,從而筆力貫注下去,充分的發揮出毫毛的彈性特徵。如果在行筆時筆頭提不起來也按不下去,則無法表現沉著有力的筆道。


淺談書法中的“萬毫齊力”

孫過庭《書譜》局部


二、怎樣用筆才能“萬毫齊力”?

“萬毫齊力”是一個最基本的書法用筆要求,要做到萬毫齊力,使每一根毫毛都能接觸紙面發揮作用實在是太難。基本的要點在於筆毫落紙之前理順筆毛,然後在行筆過程中不斷的提按頓挫來調整筆鋒,保持筆毫的彈性。尤其在轉折的過程中,必須在提按時轉換運行方向,否則難免出現筆毛絞起來或者扭曲,如此“萬毫”便無法“齊力”了。最關鍵的是把筆毛理順以後,儘量在行筆過程中讓每一根毫毛統一發揮其作用,不出現分叉,毛刺即可。


淺談書法中的“萬毫齊力”

孫過庭《書譜》局部

三、“萬毫齊力”決定筆墨線條的質量。

執筆落紙,毫隨管動,管隨手動,手隨心動。心是君主,手是宰輔,管是將軍,將軍下面管的士卒是筆毫。毫聽命於管,管聽命於手,手聽命於心。一支毛筆上面的毫毛是很多的,你能不能讓所有的毛都“往一個方向上使勁”,“擰成一股繩”,決定你寫字的成敗。


淺談書法中的“萬毫齊力”

孫過庭《書譜》局部


三、“萬毫齊力”說的就是調鋒。

鋒沒調好就倉促行筆會產生力無法使、非常彆扭的用筆感覺,筆墨線條往往會出現“妄生圭角”的病筆。真正高質量的筆墨線條是圓潤厚實的,用筆的感覺是極其舒暢的。

例如在打仗的時候,軍隊還沒整頓、動員好、任務還沒分配清楚就出戰,有人朝東跑,有人向西衝,焉有不敗之理。用筆也是這個道理,很多時候發現筆鋒調不好並不是因為大家還沒有學會調鋒的手法、技法,而是因為沒有學會“從容”。簡單說,就是太倉促,心太急了,氣是亂的,筆毫還沒理順,就急不可耐的突然改變筆毫方向。心神不定,傳達給筆毫的指令就會混亂和茫然。好比打仗一樣,對於號令不一的指揮,士卒自然各聽一偏,筆鋒自然各從其向,圭角四出,敗筆叢生。

“退不戀戰,進不避險”,往前走的時候要勇敢,不要怕,停頓的時候要果斷,立刻停住,不要戀戰。什麼叫戀戰呢?就是筆毫在習氣的推動下往前走,穩不住,缺乏覺知,就像“兵痞子”,目無軍紀,不聽號令節制,以莽撞為勇敢,以野蠻為質樸,以放縱為灑脫,以習氣為個性。 如此進退無節,則書寫難以形成節奏感;形成不了節奏感,則一次發力之後,很難有效組織下一次進攻,為下一次發力蓄勢。鬥勇使狠的結果是無端耗費力量,最後該用力的時候也沒力了,想動的時候也發動不起來了。毫不聽管之命,士卒不聽將帥之命,結果只能全軍覆沒。


淺談書法中的“萬毫齊力”

孫過庭《書譜》局部

四、結語。

最後用孫過庭《書譜》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其實就是說的也就是萬毫齊力的道理。這句話要反覆體會,在臨帖的時候,在創作的時候,要時刻回想這句話,體會里面的蘊含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