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這5本書,你能更瞭解傳染病和流行病,知己知彼才能戰勝病毒

武漢疫情,牽動人心。

儘管你沒有成為全國疫情實時數據上的確診、疑似、死亡、治癒那一個個數字。

當然,準確地說,那並不是一個個數字,而是一個個跟你我一樣的人。

但是,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生活、工作還是種種,一定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疫情的影響。

大疫當前,你對傳染病、流行病或者病毒瞭解多少呢?

今天,給大家推薦五本書,會讓你更好的理解病毒和人類的關係。

知己知彼,才好。


《瘟疫與人》

作者: [美] 威廉·H. 麥克尼爾


推薦這5本書,你能更瞭解傳染病和流行病,知己知彼才能戰勝病毒


公元前430年—前429年,雅典與斯巴達之戰勝負難分,一場來去無蹤的瘟疫使得雅典失去近四分之一的士兵,由此深刻改變了地中海世界後來的歷史走向。

1520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以六百人征服擁有數百萬之眾的阿茲特克帝國,他們帶去的"致命殺手"天花病毒在墨西哥城中肆虐,就連阿茲特克人的首領也死於那個"悲傷之夜",於是西班牙人所向披靡。

1870年普法戰爭之際,同樣是天花病毒,使兩萬法軍喪失作戰能力,而普魯士軍人由於做了預防接種而未受影響,戰爭勝負改變於朝夕之間。

疫病是人類歷史的基本參數和決定因素之一。一代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從疫病史的角度,以編年的手法,從史前時代寫至上世紀前半葉,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他率先將歷史學與病理學結合,重新解釋人類的行為;他將傳染病置於歷史的重心,給它應有之地位;他以流暢的筆調、敏銳的推理和高超的技藝,娓娓道出傳染病在人類歷史變遷和文明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瘟疫與人》是威廉·麥克尼爾備受歡迎的一部經典作品,也是宏觀論述瘟疫與人類歷史關係的史學佳作。《紐約書評》稱 "此書從此扭轉了人們看待世界歷史的角度",《紐約客》則認為此書是 "一部真正的革命性作品"。普利策獎得主哈里森•索爾茲伯裡盛讚它提出了"富有創新也具有挑戰性的歷史概念,影響深遠",而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有言:"看待歷史的嶄新觀點,我從《瘟疫與人》中受益匪淺。"


《血疫》


推薦這5本書,你能更瞭解傳染病和流行病,知己知彼才能戰勝病毒

理查德•普雷斯頓,美國非虛構作家,《紐約客》撰稿人。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了英文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的非虛構作家約翰•麥克菲。普雷斯頓擅長以非虛構手法,處理科學題材。1984年,他出版了首部非虛構作品《第一道光》,這本天文學題材的書獲得了美國物理學學會的科學寫作獎。十年後,普雷斯頓推出了另一部科學寫作經典《血疫》,這本描寫埃博拉病毒緣起的作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長踞《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書榜首達61周。普雷斯頓因此獲得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頒發的防疫鬥士獎,他也是有史以來唯一以非醫師身分獲獎的得主。


《病毒來襲》


推薦這5本書,你能更瞭解傳染病和流行病,知己知彼才能戰勝病毒

從非洲叢林的黑猩猩,到婆羅洲雨林的獵人追蹤,作者將自己研究的親身體驗寫成文字,帶領讀者一起踏上科學探索之旅。途中充滿生物學奧秘,又常常險象環生,不僅逐層揭開醫學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紗,而且從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類進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會史研究為我們揭開了醫學史的另一個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難以置信的方式干預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本書從物種進化的角度整體觀測人與病毒的關係,尤其是病毒在動物和人之間的傳播,包括艾滋病的靈長類動物起源;審視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的變遷對新發再發傳染病流行的影響。作者適時地提出公眾對加強公共衛生能夠做出貢獻,每個人都可以從小做起。書中作者還指出媒體報道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影響。媒體報道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也能告知公眾採取必要的自我防護。

作者在本書最後樂觀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佈流行病末日的到來。但是,鑑於人類與病毒的共存關係,只要有人類存在,病毒末日就永遠不會來臨。如同地球自然風暴永遠存在,病毒風暴也將永遠存在。但是,隨著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傳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斷增加,防治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進步,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人類應對病毒風暴的前景是樂觀的。


《病毒星球》


推薦這5本書,你能更瞭解傳染病和流行病,知己知彼才能戰勝病毒

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病毒就佔領了這顆星球,歷經高溫、酷寒或乾旱等極端條件,到現在病毒仍然無處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漿等最近用來對付它們的小玩意,更是無法傷及病毒毫髮。

病毒在我們的DNA裡留下了豐富的信息,人類DNA片段中8%來自病毒,說它們是我們親緣有點遠的祖先也不為過。但是要小心,這些休眠在人類DNA中的片段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復甦,重新組織成活躍的病毒。

病毒並不總是面目可憎,人類吸入的氧氣裡,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視為宮頸癌罪魁禍首的HPV,其實男女通吃且分佈廣泛,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與人類和平共處。病毒在不同宿主間穿梭,有一定幾率攜帶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後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裡,在你感嘆人類或其他物種多樣性的時候,別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勞。

不可否認,病毒也是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甲流、埃博拉、SARS,這些病毒讓人類措手不及,它們本來只攻擊蝙蝠、老鼠或鳥類等,怎料自然演化無意之間將人類寫進了病毒的黑名單。儘管疫苗不斷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讓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們的防線。

這本書會讓你重新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係,認識人類在萬物中的位置。


《逼近的瘟疫》


推薦這5本書,你能更瞭解傳染病和流行病,知己知彼才能戰勝病毒

在這本如驚悚小說一般讓人緊張不已的紀實作品中,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口吻告訴大家:人類在與瘟疫的戰爭中打了敗仗。

反觀此書問世的幾十年間,艾滋病已從非洲和美國爆發,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一度被消滅的瘧疾又在熱帶地區死灰復燃,殺傷力超過以住;具有抗藥性的病菌捲土重來,以驚人的速度感染新的人群;SA RS曾在幾個月間肆虐於中國大地,吞噬了許多鮮活的生命;禽流感連續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不斷傳來死人的消息……事實說明,作者並不是在危言聳聽。

假如你熱愛生活,珍惜健康,你應該讀一讀這本書。畢竟,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人命關天。

勞裡 · 加勒特,美國著名女記者,是獲得皮博迪獎、喬治 · 伯克獎和普利策獎三大著名新聞獎的第一人。曾就讀於加州大學,攻讀公共衛生,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先後到斯坦福

大學和哈佛大學進修。在校期間即對新聞事業產生濃厚興趣,後來成為專業記者,在全美公共廣播電臺、《新聞日報》等單位就職。現為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著述頗多, 除本書外, 另有《失信:全球公共衛生事業之癱瘓》《流行天下!傳染病的世界》等, 並且經常為各大報刊及通訊社撰稿。文字細膩生動,頗受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