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孩子識字量夠不愛閱讀?冰山模型教你如何提升孩子閱讀能力

作者/鄒曉茜

到底是先教孩子識字,還是先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家長,今天用冰山模型給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冰山模型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於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模型,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學齡前孩子識字量夠不愛閱讀?冰山模型教你如何提升孩子閱讀能力

第一部分,知識和技能

冰山模型最上面的要素是知識和技能。

知識就是我們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認知和經驗。

比如識字,孩子上學要學的課程,包括我們現在學的冰山模型,也屬於知識。

技能是你屬具備的某項專門技術。比如開車。

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是可以後天習得,也是非常顯性的,容易看出來的。


第二部分,能力。

冰山模型中間的部分是能力,或叫通用能力。

比如閱讀能力,學習和思考能力等。

相對知識和技能來說,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比如,一個人的閱讀能力如何,很難用一個證書,一次考試成績,或者幾道題目來考察。


能力和知識最大的區別在於,知識和技能屬於特定領域,而能力更多的是通用領域的,比如識漢字,就只適應於中文的學科,而閱讀這樣的能力,適應於任何學科,包括其它語言,比如同樣適應英語學科,是能夠遷移的。

第三部分,價值觀,性格和動機

冰山模型下最底層包括價值觀,性格和動機

這些要素在成年後很難改變,它們會受基因,家庭教育和童年經歷等的影響。

價值觀是你判斷事物的標準。

如果你在閱讀中經常陷入矛盾和糾結,對所做的事情很難發自內心的認同,很可能就是價值觀的不匹配。

比如要考試了,老師讓你閱讀一些考試閱讀習題,但是你覺得那樣子對自己沒什麼價值,還不如多看幾本自己喜歡的名著。

性格,指個性、身體特徵對環境和各種信息所表現出來的持續反應。

一般內向的孩子也安靜很多,對閱讀的興趣也濃厚。

動機,指在一個特定領域的自然而持續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親和、影響力),它們將驅動,引導和決定一個人的外在行動。動機可以預測個人在長期無人監督下的學習狀態。

所以孩子不喜歡閱讀,有可能是

缺乏知識,也就是識字量不夠導致的慌亂和焦慮。

缺乏閱讀能力導致的挫敗和低效。

價值觀不匹配導致的矛盾和糾結。

動機不匹配的沒熱情。

性格特質不匹配導致的心累

冰山模型告訴我們識字是屬於冰山模型最上面知識類,在某段時間內可以很快習得,即使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沒識字,但是從小培養了閱讀能力,就算孩子看的無字繪本,到小學識字,很快就能趕上來。

而閱讀能力是屬於冰山模型中間的能力部分,孩子在幼兒園沒培養閱讀能力,即使識字量夠,也很難自主閱讀,要花很長時間,還不一定能趕上來。

所以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而不是去糾結孩子的識字量,或者不能一定要等孩子識字了才去教孩子閱讀,那個時候都已經晚了,錯過了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養成的好時期了。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1,在孩子學齡前進行早期閱讀。

(1)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

加拿大約克大學的雷蒙德·瑪教授在對學齡前孩子的研究中得出一個結論:他們讀到、聽到的故事越多,心智越靈敏。這種效應不僅限於閱讀,常看電影也會促進心智成長。

教育專家建議在孩子一歲半進行早期閱讀的效果最好

學齡前孩子識字量夠不愛閱讀?冰山模型教你如何提升孩子閱讀能力


小寶在一歲兩個月開始對哥哥的課本和繪本特別感興趣,開始因為他經常撕扯哥哥的課本,所以大寶經常躲房間看書。

後來看小寶興趣特別濃厚,就給小寶一些無字繪本,帶他一起看,也會給他說一些書中的名詞,然後慢慢的他就能到聽到我說的名詞跟書中對應起來,雖然才一歲兩個月。

大概到一歲半,小寶就能指著書中的圖片說出來,小寶關注的書中圖片都是以吃的和小動物為主,因為跟日常生活相關聯。

然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價值觀,性格去給孩子選閱讀方式,有些內向孩子喜歡自己安靜閱讀,外向孩子喜歡媽媽給他讀,儘量選擇孩子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

根據冰山模型的動機部分,最好是培養孩子閱讀的內驅力,也就是要慢慢的適應無人監督,孩子依舊能自主閱讀

孩子在一歲到兩歲間,

好奇心和探索力是最強的,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帶孩子一起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2)給孩子選擇的繪本,最好是以圖片為主,貼近生活的繪本。

這樣子孩子閱讀的時候,能跟生活的實物相關聯,比如看到書本里的雞蛋就聯想到真的雞蛋。

小寶學會說的第一個詞就是雞蛋,因為他哥哥喜歡吃雞蛋,我天天從冰箱拿雞蛋,小寶對雞蛋就關注的多,所以帶小寶閱讀的時候,他就特別關注書中的雞蛋,每次打開書,就一個勁在那裡說:“雞蛋,雞蛋”。

所以家長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生活中喜歡的實物,去給孩子選擇繪本,這樣子孩子會因為生活中喜歡的實物而喜歡繪本

學齡前孩子識字量夠不愛閱讀?冰山模型教你如何提升孩子閱讀能力


(3)早期閱讀繪本儘量選擇一兩本固定的繪本,如果孩子喜歡那本繪本,就可以帶孩子每天看那一本繪本,常看同一本繪本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家長不要厭煩孩子老是看同一本繪本,講同一個故事,這是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鞏固記憶的一種方式

大寶一本繪本從2歲半看到4歲,還只喜歡我講其中兩個故事,每天晚上都是講這兩個故事,直到後來他自己能完整講出那2個故事。

現在小寶也是如此,喜歡的繪本就是喜歡我天天講,這是孩子早期記憶的一種方式。

(4)家長每天在固定時間(或固定活動,比如睡前,起床)帶孩子一起閱讀,或者家長講給孩子聽

一般建議在睡前比較好,我家大寶一直都是在睡前給他講故事,我講了幾年後,現在他自己會講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了,這些故事也是經過他自己想象的,比較天馬行空的故事。

現在晚上都是大寶在講故事,小寶就躺著我身上聽,大寶大概在5歲左右就對自己講故事特別感興趣,已經不滿足只聽了,所以就每晚上讓他自己講故事,我和小寶一起聽,有時候大寶就讓我和他輪流講故事。

大寶在閱讀和講故事的過程中,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小寶每天聽故事和閱讀,能說出的名詞也越來越多,也能準確理解詞語的意思,說睡覺,自己就很快跑到床上去睡覺了,說拿吃的,就自己說等待。

(5)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如果家中有書房,書架,書桌,儘量帶孩子在書桌旁閱讀,把孩子喜歡的繪本放在書架或書桌上,每次都抱著孩子,讓他自己去拿,讓孩子每次都記住這種自己拿書的感覺,孩子就會慢慢習慣自己去拿書了。

家長有時間就可以帶孩子一起閱讀,3歲前可以是跟孩子閱讀同一本書,孩子大一點,大概3歲左右孩子就能自主閱讀一本書了,家長就可以在旁邊閱讀自己的書,陪著孩子。

孩子在家長的陪同和引導下,慢慢的就會喜歡上閱讀,對於學齡前孩子的閱讀一定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家長的不要抱著功利急切的心態讓孩子閱讀,主要以孩子喜歡閱讀為主。

學齡前孩子識字量夠不愛閱讀?冰山模型教你如何提升孩子閱讀能力


2,教孩子進行聯想閱讀,也就是把書和現實生活產生鏈接。

書中越是精準和細緻的描寫,越會讓大腦分辨不出閱讀經驗與真實經驗。

認知心理學教授基斯·奧特利提出,閱讀是對現實的一種生動模仿。

書中所提供的豐富細節、富有想象力的隱喻,以及對角色細緻的描寫,為大腦提供了異常豐富的“現實複製品”。

所以教孩子聯想閱讀很重要,也就是讓孩子知道看了這本書,聯想到了什麼。

(1)最開始的聯想閱讀都是從生活日常開始,根據字母的含義去聯想實物,比如孩子看到書中的紅蘋果三個字,就聯想到生活中能吃的紅紅的蘋果。

《童年的秘密》裡,作者提到家長和孩子一起走路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會在大街上隨時停下來讀商店招牌上的字母,兒童感興趣的是猜出那些字母的含義而不是字母本身。

如果我們匆忙向孩子解釋這些字的含義,就可能扼殺他們探索未知的興趣和渴望

在大寶身上有著同樣的經歷,每次帶大寶去超市,大寶就會根據那些菜和水果來閱讀名稱,其實也是他自己在猜。也是孩子的一種閱讀方式,在這種探索閱讀中,孩子的識字量也會慢慢增加。

(2)慢慢的孩子開始聯想書中人物的經歷,孩子閱讀後能說出自己的感悟和對書中人物經歷產生共鳴。

也就是看了這本書,你聯想到了什麼,有些孩子看了書中的故事,感同身受,如果自己的經歷和他很相似,就容易各種聯想,慢慢的孩子就能把書和現實生活相鏈接,也有利於豐富孩子的想象力。

學齡前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習慣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