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何把霍去病、衛青寫進《佞幸列傳》?

史事春秋


以我的閱讀理解來看司馬遷是把衛青和霍去病當做正面教材來說的,整篇佞辛列傳中只有最後提及這兩位,你說的其它幾位都是有介紹如何佞辛的內容,而衛青和霍去病並沒有。

以下是佞辛列傳的最後兩段:

“國學自是之後,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國學太史公曰:甚哉愛憎之時!彌子瑕之行,足以觀後人佞幸矣。雖百世可知也。”

我認為司馬遷是說衛霍兩人雖然是外戚,但人家憑的是本事上位的和之前舉例的那幾位佞辛之人不一樣。

而且佞辛兩字雖然後來人漸漸把他變為男寵的代名詞。

但我覺得在司馬遷時佞辛也只不過是獻媚之人也就是會拍馬屁的人的意思。

所以現在有人因為衛和霍出現在佞辛列傳中就把他們說成是漢武帝的男寵實屬無稽之談!



赤野離騷


司馬遷並未將霍、衛寫進《佞幸列傳》,只是在該傳中提到二人,霍、衛的傳記是《衛將軍驃騎列傳》

一、《史記》有個人好惡,但仍相對公允

魯迅評價司馬遷的《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一評價非常貼切,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史記》的特點,文學性極高。



司馬遷在寫《史記》時,詳細參考了許多史料,做到儘可能的詳實,但與此同時,作為一位筆力超群的史官,司馬遷也不能免俗地加入了個人好惡,對於他讚賞的人,不吝筆墨,甚至突破常規,提高規格。

比如在本紀中,他加入了《項羽本紀》、《呂太后本紀》,儘管項羽、呂后都未正式稱帝,但司馬遷對這二人的歷史定位是等同於帝王的,並且在本紀中大膽表露心聲,留下對劉邦、劉砌等帝王的批評之辭。

而像世家中,他也加了入孔子世家、陳涉世家、外戚世家、留侯世家、蕭曹兩位相同世家等,而從前的史書中,世家的標準應是諸侯。

從以上情況來看,司馬遷的《史記》在尊重史料的同時,更有大膽突破,他個人曾受腐刑,性格耿介,也不太在乎生死榮辱,硬是堅持個人寫作風格,在每卷結尾通常還會來段"太史公曰",表達個人意見。



司馬遷與李家交好,同情李廣、李陵遭遇,而對於衛青、霍去病則沒有那麼友好,雖然認可二人的才幹、功績,但仍認為他們是靠裙帶關係上位,更指責衛青柔和媚上。

不過,這種指責更像是恨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代名詞,或許,在司馬遷心目中,衛青身為外戚,更應該鐵骨錚錚向皇帝進言,而不是獨善其身、保家族富貴。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衛、霍正是因為順著漢武帝的毛擼,成為其心腹肱骨,這才有機會建立滅匈奴的不世功勳。

官場上,做人與做事,是二難選擇,但真正高明的做法,不是將二者對立,而是融合。

既會做人,又能做事,才事半功倍。



二、《佞幸傳》本意並非列入衛、霍,無須對號入座

在《佞幸傳》中,司馬遷指出"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對比同時代,韓嫣、李延年這兩位標準佞幸,衛、霍加在一起也只有這一句話,實在不足以將他們打入佞幸之列。

什麼是佞幸?

司馬遷認為,所謂的佞幸,就是以色幸之。

"非獨有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換句話說,皇帝好色,臣屬有色,二者一拍即合,臣屬因此得到寵愛,這就是幸。

這有點類似於男色,而在《史記》當中也確實有類似的描述。

比如韓嫣的事蹟:"嫣與上學書相愛"、"時嫣常與上臥起"、"嫣侍上,出入永巷不禁"。李延年的經歷:"延年坐法腐"、"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詩。其女弟亦幸,有子男"、"與上臥起,甚貴幸,埒如韓嫣也"。

兩相比較,韓嫣、李延年都有跟武帝一起睡覺的經歷,而且家中弟、妹"亦幸",這個幸,恐怕真的是男男感情的那種幸,而非信任之意。



而反觀衛霍,給他們的定位是外戚,因為外戚身份而得到"幸",這個幸,更多指的是親戚之間的信任、能夠託以重任。

而在《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衛、霍二人的形象更定位在領軍出征的大將,常勝不敗的軍人。

千言萬語的好,難道還抵不過半句似是而非的"以外戚貴幸"?

結論:司馬遷不喜衛霍,但衛霍並非佞幸,《史記》也未將二人列為佞幸,而是單獨列傳,定位是將軍。


元二使安西



司馬遷為什麼要把漢武帝時期著名將領衛青、霍去病寫進《佞幸列傳》,是因為司馬遷認為衛青與霍去病就是漢武帝的“男朋友”。

看到這,可能有朋友要炸了。

先別炸,接著往下看:

司馬遷為什麼要寫《佞幸列傳》?司馬遷在“太史公自述”裡說的很明白。

夫事人君能說主耳目,和主顏色,而獲親近,非獨色愛,能亦各有所長。作《佞幸列傳》。

朋友們,這可不是後人妄圖揣摩司馬遷的意圖,是他自己說的,司馬遷上面做這段話的意思就是“這些皇帝的‘男朋友’們,不僅是長得帥,而且每個人都各有所長,所以我寫了《佞幸列傳》。

那麼,會不會司馬遷只是把衛青與霍去病作為漢朝皇帝“男朋友”對比樣本,而我們理解錯了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因為一百多年後的東漢班固寫《漢書》時,也有《佞幸列傳》,也把衛青與霍去病寫進了《漢書》的《佞幸列傳》。

並且,班固在《漢書》的《佞幸列傳》開頭更是刻薄的寫了《佞幸列傳》裡的人都是“男色”:

柔曼之傾意,非獨女德,蓋亦有男色焉。

那麼會不會是班固偷懶照抄了司馬遷的《史記》,結果把衛青與霍去病一塊抄進去了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因為距離班固又過了兩百多年的南梁戶部尚書蕭子顯編纂《南齊書》時,也專門寫了一篇《倖臣傳》,裡面專門把霍去病與漢文帝的“男朋友”鄧通、漢武帝“男朋友”韓嫣並列:

漢文幸鄧通,雖錢遍天下,位止郎中。孝武韓嫣、霍去病,遂至侍中大司馬——《南齊書》

一直到清朝,史學家們也都認為司馬遷把衛青與霍去病寫進《佞幸列傳》就是司馬遷在暗示衛青與霍去病就是漢武帝“男朋友“。

清高宗乾隆帝時期的禮部侍郎王鳴盛在其史學著作《十七史商榷》裡說司馬遷就是暗示衛霍是可以入《佞幸傳》的,而司馬遷說的很清楚《佞幸傳》裡的人都是皇帝的“男朋友“。

一若此二人本可入《佞幸傳》者,子長措詞如此。——《十七史商榷》

清代另一位史學大家趙翼在《二十二史札記》裡就明確說衛霍是漢武帝的“嬖寵”:

漢武帝三大將,皆從嬖寵擢用……三大將皆出自淫賤苟合——《二十二史札記》

清末史學家李景星在《史記評議》裡直接說司馬遷在《佞幸列傳》用衛青與霍去病結尾,實在是把衛青與霍去病鄙視到骨子裡去了。

(《佞幸列傳》)篇末以衛霍結,更是毒筆,史公之意,鄙薄衛霍極矣。——《史記評議》

綜上所述,衛青與霍去病究竟和漢武帝有沒有更親密的關係,目前史料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只能說存疑;但是司馬遷為什麼要在《佞幸列傳》裡提到衛青與霍去病則是沒有疑問的,司馬遷就是在暗示衛青與霍去病都是漢武帝“男朋友”。

司馬遷說得對不對姑且不論,也不是這個問題的核心,但是司馬遷肯定是暗示衛青與霍去病都是漢武帝“男朋友”,則沒有任何問題。

因為後世史學大家們沒有一個理解錯司馬遷的用意,班固、蕭子顯、王鳴盛、趙翼、李景星都在自己史學著作裡認可了司馬遷的暗示。


蘭臺


霍去病率八百深入敵境而斬首數千,要不要玩命?要不要流血?孤軍五萬深人敵境於大漠中轉戰幾千裡,殲敵七萬,封狼居胥,飲馬瀚海,為後世名將景仰,要不要勇氣與兵略?冠軍侯實至名歸,至今讓人蕩氣迴腸,你說他會佞嗎?

霍去病和衛青都是戰鬥英雄無遺,這個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均有記載,司馬遷和霍去病衛青則都是漢武帝的肱骨之臣,而他們之間也有沒有什麼過節,那麼司馬遷為啥把霍去病衛青寫入《佞幸列傳》了呢?

據查證和推測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司馬遷因為李陵一事受了宮刑,於是對漢武帝心存怨言,但是人家是皇帝呀,沒辦法發洩,於是就奮力寫《史記》,《史記》的編纂歸他管呀,他就把這個怨言撒到那裡了。

漢武帝當然也沒法寫,但他可以寫漢武帝的得力干將呀,也就是說漢武帝你對誰好我就寫誰,就挑他們的毛病,而霍去病和衛青出身卑微並且是大英雄,又深得漢武帝的寵信,所以自然這司馬遷就把怨氣撒在了他們身上。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司馬遷與衛青和霍去病的政見不同,所以很難對其產生好感。第三,司馬遷認為衛青霍去病品行有瑕疵

除了以上客觀因素,司馬遷對衛青和霍去病的品行也頗有微詞。

司馬遷在《史記》中如實記載了衛青和霍去病的戰功的同時,也記載了他們如何狂妄自大、苛待下屬。另外,司馬遷還著重抨擊了衛青和霍去病善於諂媚事主、虛偽作秀的性格特點,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句著名的“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霍去病最著名的至理名言,也是後人推崇他的主要理由。豈不知,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

霍去病因為戰功卓著備受漢武帝寵幸,為了獎勵愛將斬俘匈奴10萬,漢武帝特地下令給霍去病修建豪華府邸,但霍去病卻斷然拒絕道:“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等漢代著名的帝王,都有愛好男色的記載。其中,西漢哀帝與董賢之間的"斷袖“之戀,更是成為流傳後世的典故。

漢哀帝的荒淫無恥,突出的表現為寵幸董賢。這種變態的關係,使董賢得到了極大的寵幸。哀帝出與董賢同乘,入與董賢共榻。為了生生死死在一起,哀帝下令在自己的陵園旁專門為董賢修建了一座周長數里的陵冢,甚至荒唐到要把皇位禪讓給董賢。一次大白天,董賢躺在哀帝的衣袖上睡著了,哀帝要起來,又怕抽動衣袖驚醒董賢,就拿起佩刀割斷袖子,悄然而去,這就是後世說的“斷袖之交“。

司馬遷對飛將軍李廣有著深深的崇敬和同情,而李廣父子的死是衛青和霍去病直接造成的,司馬遷對此耿耿於懷。

在司馬遷心中,李廣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大漢武將,稱讚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廣戎馬一生未能封侯,霍去病18歲卻封了冠軍侯,這一點司馬遷也是非常不服的。

第三:

司馬遷看不起衛青與霍去病的出身。衛青和霍去病雖然都是皇親國戚,一個是衛子夫的弟弟,一個是衛子夫的外甥,但他們卻也都是母親與小吏私通所生。

司馬遷認為,衛青和霍去病都是靠著外戚的身份爬上高位的。





靈玉一休


司馬遷的《佞幸列傳》裡面有籍孺、閎孺、鄧通、趙同、北宮伯子、周文仁、韓嫣、李延年、衛青、霍去病。

前面八個人,在歷史上都是挺出名的靠君王寵幸而上位的人物,而著名的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抵抗匈奴的著名將領,為何也被司馬遷寫在這裡面呢?

首先,衛青霍去病這舅甥倆無疑是從身份低微而一飛沖天的,當時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成了漢武帝的愛妾,衛青和霍去病變成了外戚,從而得到了一飛沖天的機會,再者,根正苗紅的司馬遷卻被這兩人輕鬆超越,自己沒能被重用的同時,卻看著兩個外戚因為受寵而權傾朝野,這在他的心中是很不平衡的。

畢竟,司馬遷也是人,哪怕《史記》作為正史書籍,他寫的再正,也不可避免的會摻雜一些個人情緒在其中,伴隨著對兩人外戚身份的不屑以及與兩人的政見不合,司馬遷對衛青和霍去病肯定是沒有好的印象的。





陽明山下青藤狗


衛青霍去病的傳是《衛將軍驃騎列傳》,並不是《佞幸列傳》,只不過是《佞幸列傳》的結尾提到了衛青霍去病,而且是作為正面例子與前面幾個反面作對比的。《史記》全書並沒有汙衊衛霍的地方,相反司馬遷對衛霍極為讚揚,我們今天瞭解的衛霍事蹟也是以《史記》為第一手資料。誠然司馬遷記載了衛霍一些缺點,但這正是司馬遷的風格,忠實於其得到第一手資料,例如其尊崇項羽,卻也記載了其暴虐好殺,一意孤行,至死不肯審視自身的缺陷。而且從私人角度看,司馬遷與衛霍並沒有任何仇恨,甚至沒有太大交集,公元前99年司馬遷因李陵之事獲罪,此時衛青已經去世9年,霍去病更是已去世18年,而導致李陵失敗,間接致司馬遷獲罪的人是漢武帝小舅子主將李廣利,司馬遷真正可能仇恨的是李廣利,但司馬遷對其記載依然公正,這也是兩千年來無數人推崇太史公的原因。現在有一群人,故意抹黑,博人眼球,到頭來卻不知刨的是自己祖墳,真的可悲。另外司馬遷這一脈司馬氏與司馬懿的司馬氏不是一脈,後來東晉時為了避禍,改姓為張。


庚申己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無論是史學價值,還是文學價值,司馬遷的《史記》被公認為中國曆代史書之最。

但是,縱然是最正的正史,那也是人寫的,其中必然夾雜著個人情感傾向。比如在《史記》中,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司馬遷不喜歡霍去病,這種不喜歡甚至達到了厭惡和鄙夷的地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最直接的證據是,司馬遷竟然把衛青和霍去病都寫進了《佞幸列傳》。何為“佞幸”?就是指以諂媚得到君主寵幸的人。

《佞幸列傳》裡一共寫了10個人,分別是:籍孺、閎孺、鄧通、趙同、北宮伯子、周文仁、韓嫣、李延年、衛青、霍去病。這裡面除了衛青和霍去病舅甥二人,其餘八人無一例外都是歷代皇帝的“床伴”。

在世人心中,常勝將軍霍去病是千載難遇的大英雄,那麼,司馬遷到底為什麼這麼不喜歡他,把他看成“男妃”一類的人佞幸之臣呢?

(注:司馬遷出生於公元前145年,霍去病出生於公元前140年,他們屬於同一時期的歷史人物。)

第一:

西漢時“文主和武主戰”,司馬遷推崇的是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主和思想,反對漢武帝的主戰思想。司馬遷認為,和平發展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硬道理,常年征戰勞民傷財,是好大喜功的表現。而衛青和霍去病是最狂熱的主戰派,與司馬遷的治國理念衝突。

第二:

司馬遷對飛將軍李廣有著深深的崇敬和同情,而李廣父子的死是衛青和霍去病直接造成的,司馬遷對此耿耿於懷。

在司馬遷心中,李廣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大漢武將,稱讚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廣戎馬一生未能封侯,霍去病18歲卻封了冠軍侯,這一點司馬遷也是非常不服的。

第三:

司馬遷看不起衛青與霍去病的出身。衛青和霍去病雖然都是皇親國戚,一個是衛子夫的弟弟,一個是衛子夫的外甥,但他們卻也都是母親與小吏私通所生。

司馬遷認為,衛青和霍去病都是靠著外戚的身份爬上高位的。

第四:

除卻以上三點,司馬遷不喜歡霍去病的最主要原因是認為他人品不好。

霍去病最備受推崇的一句名言就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但這句後面其實還有一句話,揭示了司馬厭惡他的真正原因。

通過元狩二年與元狩四年的兩場大戰,霍去病共斬俘匈奴10萬有餘,漢武帝為獎勵愛將,給他修建了豪華府邸,但霍去病卻拒絕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後面的那句則是“由此上益重愛之”。

也就是說,因為霍去病說了這句話,漢武帝更加喜愛他了。司馬遷認為霍去病是在作秀,在溜鬚拍馬。

正是因為這句“由此上益重愛之”,司馬遷將霍去病寫進了《佞幸列傳》。

另外,司馬遷在《史記》中還批評了霍去病狂妄自大、苛待屬下等缺陷。

人無完人,霍去病或許真的不完美,但他仍是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英雄。







幻化成蝶hzy


衛青霍去病曾是我小學時代的腦海中的英雄人物。這得要感謝那時的尊法批儒運動,從中認識到在西漢年代我們國家有這麼二位正直為國奮鬥的英雄人物。

至於說史公在《佞幸列傳》中把衛青與霍去病拉上,那是因為衛青是漢武帝后任皇后的弟弟,而衛青自已又娶平陽公主為妻,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對敵英勇無比,收復大好河山,是首屈一指的正面人物。至於霍去病那是因為他與衛青是舅甥關係,出道早,英勇善戰,在國家的功勞薄上似乎還要勝舅舅一點。史公之所以把他也帶上,那是指霍去病對“李廣事件”處理方法就可以看出其手段出乎尋常,當然這也讓史公有意見了。還有一點,李廣後人在,可衛青霍去病無後人。

在《佞幸列傳》中,我們要這樣來看,十個人中有八個都是依靠皇帝寵幸為非作歹,敗壞朝綱,結黨營私,誤國誤民,是世人所痛斥對象,史公對這八個人評價是對,是勸後來人以此為戒,而對於另外兩人即衛青和霍去病雖是外戚而寵幸,似乎有意見,但我們要看到正是他們倆的努力,都做出保家衛國的巨大功績,而且都待兵如子,體貼民情,是值得讚揚的人物。當然如果他倆不是憑皇帝關係一步登天就帶兵打仗建奇功,而是像一般人那樣的話憑戰功晉升話,怕早就死在沙場上了,對於歷史問題眼光放遠點。





LH42386


不記得提,查原文為:自是之後,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提了鄧通韓焉和李延年,說至那以後被皇帝寵幸的臣子大都是外戚,但都不值得一提。(意思就是沒有前面的那幾位受寵幸厲害。)衛青霍去病雖然也因為外戚的關係受到寵幸,但都是因為有才能才得到提拔的。可見這裡是個對比,與前面的鄧通之類的人對比的,突出了他們不能算是佞幸之臣。如果你古文功底不深,最好結合譯文弄清楚意思,不要瞎猜。如果你比較瞭解古文,就不要用這種低級的譁眾取寵的題目吸引流量了。


邁克爾趙趕驢


我來說一下吧,史記中的記載我看過好幾遍了。其他的人都有事蹟佐證,唯有這倆人沒有。據我猜測1.衛青出身低賤,但得漢武帝賞識加之自己戰功卓越得以位高權重,霍去病也連帶飛黃騰達。在古代,門第出身很重要,儘管衛霍工作卓越,司馬遷還是從心裡有點看不起他們。

2.衛青位高權重,卻不知道對於皇帝的過錯給予指正,為受冤的同僚伸張,一味的事不關己,閉門自保。霍去病更是仗著皇帝寵愛,竟敢射殺李敢,司馬遷的內心應該是痛恨他們的。

3.衛青為了自保,左右逢源,不分忠奸,誰也不得罪,這是忠直的司馬遷所不恥的,尤其一個是好基友李陵叛變的事他還沒有轉過彎來,另一個就是同樣勞苦功高的李廣居然因為衛青自殺了,對衛霍的一朝飛黃騰達自己肯定是很不平衡的。從飛將軍列傳就可以看出司馬遷對衛青的做法是痛恨的,對李廣是十分同情的!

儘管司馬遷看不起甚至痛恨他們,但還是很實事求是的寫了衛霍,至少沒黑他們,對他們的功勞還是很讚美的!這點可以看出司馬遷還是個很實誠的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