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胆小怯懦又不肯勤奋努力的人,终将遭到衰败

领悟|胆小怯懦又不肯勤奋努力的人,终将遭到衰败

领悟|胆小怯懦又不肯勤奋努力的人,终将遭到衰败

如果以佛法最甚深的道理来抉择人的本性,即每一众生皆具如来本性,故说众生是佛。但众生清净的如来藏已惨遭无明的侵害,于漫长的轮回中迷惑不已,有如明镜蒙尘,不现本来面目。

因蒙蔽的深浅程度不同,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等根基。所以无论修学世间法或出世间法,人的智慧都有着明显的差别。而智慧和性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有的人性情善良、忠厚,有的人却恶毒、狡诈。

领悟|胆小怯懦又不肯勤奋努力的人,终将遭到衰败


胆怯不肯勤奋者,虽有强力亦衰败,犹如大象力虽大,牧童役彼使作仆。

胆小怯懦又不肯勤奋努力的人,虽然具有强大的能力也终将遭到衰败。犹如大象虽然力大无穷,但牧童却能役使它当作奴仆来用。


有的人凭着前世的福报而成为有财势、有地位的人,如小王子、小贵族或转世活佛等。但若他胆小怯懦,不勤奋求上进而于原地踏步或是后退,那么总有一天会被衰败的阴影所笼罩。
社会上的高官,若能忠于职守奋发向上,而且妥善处理事务,那就必定能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崇,他的地位也可得长久。如若无勇无谋又懒惰成性,这样谁会重用他呢?这种人即使身为帝王,其地位和事业必定也会受到威胁乃至彻底的衰损。


比如唐明皇李隆基,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国王,初时将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而坐享太平盛世多年。后来夺媳为妻,册封贵妃而变得荒淫无度,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后宫的嬉乐,常时畅游于香云霭霭、繁花艳艳的颐园。最终导致安禄山叛乱,堂堂帝王却无计可施,吓得他离开京城仓皇逃命去了。


又如一些法师,虽得到了“堪布”的殊荣,但若满足现状不再精勤修学,于弘法利生方面也未担负起责任。长此下去,他的闻思修等功德便会一落千丈,以致不再受人恭敬。其名声和地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此类法师真的需要打上引号,徒有虚名罢了。同样,某些人虽然被认定为活佛,但若不给自身多“装藏”些佛法知识,整日游手好闲、虚度光阴,逐渐也会沦为平常之人。

领悟|胆小怯懦又不肯勤奋努力的人,终将遭到衰败

再如大象,身似山丘,力大无比,但它的愚痴却也与其身体等量。曾有一位牧童欲驯服大象,他于棍子一端系上长绳,绳上绑扎香蕉,如渔翁垂钓之势,手持棍棒于大象眼前直晃。大象贪吃香蕉便随着牧童东奔西窜,然后牧童让乡邻将砍伐好的树木绑在大象身后,自己则手持香蕉在前面引路,大象只顾追逐香蕉因而受牧童摆布时常充当苦力。在印度和尼泊尔一带大象繁衍极盛,但大都被人们驱役充当劳力。


在此须作一个申明,本论运用多种比喻,形式不拘一格,有时说大象有能力,有时又说没有能力;有时讲狐狸聪明能干,有时又讽刺它愚痴无智等等。也许有人会觉得前后矛盾,其实不然,因为整个世界上,比喻和所比喻之事物无法真正相同。与正面某个事物相似可以比喻;从另一角度类同于某反面事物,则自然也可做另一个比喻,《量理宝藏论》中讲:世界上真正相同的事物是没有的。故比喻仅是在一方面相似而已,所以只能从某个角度上说“相同”。

敬摘录《格言宝藏论释》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