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期,应当如何分配股权?

用户68878329


我看到上面几人回答过于复杂,让人难以一目了然和记住。一个公司创始人对股权顶层设计的核心必须要掌握决策控制权。笔者根据近20年的咨询实践,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

第一,如果出资不困难和其他股东没意见,那就绝对控股,占比不低于67%,有重大决第权。

第二,如果其他股东不同意持股占比67%,可在章程中约定,某某可出资67%,,分红权可低于67%,但有67%的表决权。实际还是控制了决第权。

第三,如果其他股东有持股相等的要求,可在章程中约定,虽然股东持股相等,但创始人某某有超过67%的表决权。

作者: 创业导师, 高级管理咨询和培训师。


前沿科学管理


创业初期的股权分配非常重要,不建议平均分配股权。

1、对于实施的是同股同权的制度安排下

创业的发起者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自然就是作为项目的核心人员,应该占有的股份至少为67%以上的绝对控制权,这个是没有错的。那么其余的33%作为其他创业股东的分配了,但是无论如何分配,最大的股权持有人与最低的股权持有人持有股权的股份比列不应高于7:1,如果最低合伙人支持有5%都不到的股份,那只能说两者的能力也差的太远了,不建议吸收成为股东了。常见的3到4个人的创业股东的持股比例是7:2:1或者是6:2:2或者是6:2:1:1。如果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预留10%的股份作为期权使用,用于公司在发展中对于贡献突出的创业股东或者是新增加股东的调整或者奖励。

既然是期权,那当然有行权的条件和行权的时间了,比如1到3年,创业股东中谁的贡献达到了一个标准,那么预留的10%的股份可以行权配给突出贡献的股东。这个贡献标准要几个合伙人一开始就要定好。

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分配股权前也要先考虑好散伙协议,如果几个股东中谁无法在公司尽职勤勉了,谁无法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了,应该将其持有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其他股东或者是后加入者,或者退出公司的经营,这点非常重要。

2、对于实施的是同股不同权的情况下可以按以下三种情况。

2.1 核心创始人有非常强的信心而且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总体的把控也是非常的准确,那么可以设置ab股,a股的投票权是b股的10倍。核心股东持有a股。其他合伙人持有b股,那么就可以将多数股份和其他股东分享。

2.2 是签订一个合伙人协议,所有其他的非核心股东要将其持有股份的投票权全部或者是部分委托给核心股东,而分红权相同(京东模式)。

2.3 是类似于阿里的永久合伙人控股协议,由永久合伙人控制公司的全部控股权(阿里模式)。

以上无论哪种方式主要是保证核心合伙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分红权是相同的。

但是实施同股不同权的情况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核心股东必须有非常前瞻的视野、有非常诚信的人品、能让人信赖。公司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以及财务的透明度要非常的完善,否则一个权力倾野的人又没有监督机制又不诚信,那么对于其他股东而言是灾难。


覃轲1980


股权的设置在创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对其中涉及到很多背后的权力,多少哥们合伙开公司,可是最后却因为股权的设置不合理而分道扬镳,留下惨痛的教训。

股权的设置要遵循相应的规则,要避免股权设置的雷区,要清晰股权稀释的原则,总之股权的设置是一个专业性的话题,千万不要随意而为之。

在股权设置的过程中,有可能还会面临着代持的问题,这个时候要怎么规划,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在股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签个君子协议,把以后的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摆在纸面上,也就是先把丑话说出来,不要等到股权设置出了问题的时候,再后悔!

如果你想用股权融资,你就必须要合理的规划股权,多少大公司因为股权的设置不合理,最后面临倒闭,我们不得不吸取教训!

总之在设置股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听取一下专业人士的说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家企业都应该存在一个法律顾问或者法务部门,来为企业保驾护航!

我苏苏谷社群投资的项目智合企服,涉及到企业的工商财税知识产权以及法律服务,我们有相应的律所,如果你需要相应的服务,可以找到我们智合企服!

我是孙智俊,人称苏苏谷谷主,我开创了社群领域的投融分类,可以说是社群投融的权威,写了一本书叫社群投融,也许可以帮到你!



苏苏谷谷主孙智俊


股权是公司的顶层设计。股权分配不好公司出事是早晚的事。如果说来个面馆,之类的,两个人五五股权没什么。但是说到公司,必须有一个人是老大,要做到绝对控股。就是说一定要做到67%以上。如果想往大了做最好先搞个期权池。最低也要有10个点。也就是说无论其他合伙人是几个,加起来要小于23%如果说合伙人不同意,你们可以在公司章程以外,签订一个协议书,分红权可以调整,分红权可大可小。但是控制权只能一个人说了算。

如果有新的伙伴加入,比如投资人,或者给公司做过贡献的高管,投资人同比例稀释,在A轮之前老大股权不能低于52%,即使到了最后公司上市了,也要不低于34%。

这是一个最低限度。任何时候创始人不能失去公司控制权。一旦失去控制权基本上就会被踢出局。公司也会死的快。总之股权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如果做大了,要学会董事会安排人员,股权代持,b股持有,或者交叉持股等等。

在公司成立之前就要把股权分配好,不然会死的很惨。


和风小筑主人一诺


首先创业初期投入不易过大,合伙人也要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后,再考虑。当企业有必要组成合伙人团队时,再考虑扩大企业规模至股份公司级别。当级别达到股份制企业后根据相关企业法划分企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首先企业架构和企业的类型性质有关,服务类、贸易类、制造类等……架构组成当然是高效率,好管理,合理为一个基本原则,股权分配当然是按出资比例划分谁出资多谁的话语权就大。


Tiger152010076


创业股权如何分配?先确认下创业项目和创业规模,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规模股权分配参考模式,股权占比也不尽相同!我给大家分析下情况吧!

(一)公司类型,规模较大:

1.创始人很重要,一般会在创始初期就设计好股权,创始人绝对控股权要求在67%以上的占比!未来会在公司走向经营管理权限,重大问题决策上拥有决策权!

2.如果投资人比交多,股权占比到51%也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数字!也能控制公司重大问题走向!

3.如果占比是35-51%之间,属于大股东,一般会重点考虑意见,不会绝对执行!

4.余下股份参与建议,不利于执行!在成立之初,一定要确认退出机制,重大问题决策和重大问题有分歧的处理机制!

5.要留出机动股权给新的合伙人加入,或者参与年底分红激励!

(二)小生意合作

1.如果仅仅是两三人合伙,可以选择三一三剩下一模式,30%+30%+30%+10%模式,10%最后一作为管理或者员工激励!或者其他比例都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按照投资比例来,请注意投资大点的和参与管理经营的分配上!

2.如果是俩人也可以约定各50%,出钱不出工,或者出钱又出工的,利益分配按工资或者是另外约定模式!

3.如果人数不等,也可以约定其他模式或者比例!一定要确认出退出机制,落实到纸质文档上!考虑资金中途退股,中途加入,中途并股,中途追加都提前沟通好!

(三)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合伙,都要额外注意的几个原则:

1.切记不能为了单方小利息,股东不合!涉及自身利益,要学会退让,对方利息要优先!

2.对于股权大小意见要重视,采纳什么原因,不采纳什么原因,切记,一切从公司利益出发!

3.股东多与少都要有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关键人能拍板,不能因为股东多,决策乱!也不能因为股东少,拍板太强势!

4.合伙原因是资金,技术,市场,管理,团队,品牌等等需要报团,注意合作愉悦,才能各方利息最大化!合作很重要!!!


大江南北y职场创业


创业初期,股份一定要提前分配,越早越好,这点非常重要,

非常非常重要,在这里轻描淡写的掠过,如果不听我的,不管是平分股分

还是赚钱后再来谈股份,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搞不好几十万就没了。


先说一说平分股,所有平分股的合伙人,无一例外,基本上全部阵亡,

就算幸存下来也不会长久,大家股份一样多,谁也就不股谁,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还容易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成天斗。

举例:真功夫创始人蔡达标和潘宇海,因是多年的好友,后来蔡达标还娶了

潘宇海的姐姐,他们的股份分配比例是:蔡达标占50%, 潘宇海和其姐姐各点

25%, 2006年,蔡达标与潘宇海其姐的婚姻出了问题,蔡达标的妻子为了得到

子女的抚养权,放弃了25%股份,这个时候,蔡达标与潘宇海各占50%股份,

从此,内部矛盾发展到无法调和的地步,2011年决裂,哥门反目。


接着来说一说一股独大:


1998年11月,有5名年轻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

这5名年轻人分别是: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

启动资金共50万,马化腾出资23.75万,点股47.5%,其它4人分别占股

20%、10%、10%、12.5%,正是这样一股独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腾讯一跃成了

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如果当年这五人平分股份,那么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创业合伙人最好是能力互补、性格互补

比如马化腾温和,张志东是计算机天才,曾李青性格开朗,

许晨晔兴趣多样,喜欢与人交流,陈一丹旦是律师。


合伙领头人一定要深谋远虑、高瞻远瞩,马化腾在创业初期就划分了五个人的职责

与权力,大家各司其职,从一开始就避免了日后可以出现的内部矛盾。


找合伙从一般建议选亲朋好友,当年马云创业就是找到了他的几个学生,

找亲朋好友合伙的好处是,信任成本非常低,但是一定要制定详细的规则,

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力,更要落实在书面上,只有黑纸白字的力量才更可靠,

这点很多人吃了大亏。


股份分配的几个重点:

1、 必须一股独大,切忌平分股份;

2、 找合伙人最好来自亲朋好友、同学等,

但领头人必须提前制定详细的规章规则,

分确划分合伙人的职责、权力,权力、责任与利益绑定在一起。

3、黑纸白字写出来,执行


刘成庚


一、绝对控股型

绝对控股型是指股东持股比例三分之二以上(67:33)这样的股权结构,最大的问题就是控股股东权力过大,要防止控股权滥用,损害小股东利益。

二、相对控股型

相对控股型是指股东持股比例二分之一以上(51:49)这样的股权结构,持股49%的股东通常会参与管理,绝对控股型公司中,小股东一般不参与管理或者说不参与管理的居多,那么在相对控股型里面49%的股东参与管理的会更多一些。这种股权结构要注意防止公司僵局,公司僵局就是说不能形成有效的董事会和股东会的决议,大家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

三、三足鼎立型

三足鼎立的股权结构类似于40:30:30,这种股权结构通常是三位股东都会参与到公司运营当中,这样的股权结构要特别注意牵制的适度,因为30+30就可以影响第一大股东的意见。

四、过于分散型

过于分散型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的话可能会产生效率的问题,难以达成决议,出现公司僵局。要根据公司设立和运营的情况适时地调整。但是可以采取一致行动人协议等方式解决。

那么具体到创业公司,要视创始团队的出资情况,分工,职能,相互的信任关系等而定。在关系不稳固的情况下,我们建议设置成熟及退出条款从而避免公司僵局的发生。


股叔吴刚



争做大魔王


创业初期,合理分配好股权是非常有必要的,股权分配好了,核心的创始人都有干劲,大家一起为自己的公司奋斗打拼,心里也非常愿意。

这里分配股权的时候切记不要平均分配,平均分配看上去很公平但是其实是最大的弊端,因为当公司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各抒己见,坚持自己的立场,没有一个在法律上说的算的人,怎么去管理公司,做出一些重大决定呢,所以说股权平均分配绝对不利于刚开始创立的公司。股权平均分配可以应用到公司已经成型的大公司。刚成立的小公司肯定不适合。

股权的分配主要的领袖人物应该拿到绝对控制权的股权,至少应该在总股权的67%,这样才能对公司进行绝对的控制。剩下的股份怎么分根据公司的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刚开始创业的公司股权集中还是很有好处的,只要是控制人有管理跟经营能力,就可以把公司经营起来,慢慢的使公司发展的更好。

其实如果公司不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份是不值多少钱的,所以有的时候留住一些好的人才并非一定要用股份,在资金充沛的情况下可以多给他一些工资或者是其它福利待遇。这样也比较直接和快速拿到利益。

一个公司能做到上市是非常不容易的,看看整个中国的股市,能上市的公司也就是几千家,中国有企业千万家,这才占了多少比例啊,对吧。可以给员工画大饼,但是有的时候画大饼不如直接的让他们快速拿到利益更好,也可能员工也只是想要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以后上市的事还远着呢,对员工的吸引力也不大。

我是刘宝田,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投资、理财、创业、销售、财经领域类的干货知识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