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去往公司擁擠的地鐵上,每個人都強行在做最後的掙扎。此時,微博彈出一條新聞稱:“消費者委員會展開珍珠奶茶比較試驗,近10款珍珠奶茶被查出咖啡因……”

如果做語文閱讀理解,那麼劃重點的部分一定落在“咖啡因”身上。咖啡因如同昔日間諜隱藏的灰色情報,就這麼一不小心被光明正大的消費者委員會揪了出來,我們本應有可喜可賀的心態啊!

可當你打開沉睡的腦顱想一想,奶茶裡有咖啡因,不是很正常麼?茶裡有咖啡因,不是很正常麼?奶茶裡有茶,不是很正常麼?以及,咖啡因難道是海洛因麼?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本著為咖啡因翻案的精神,我們一邊嗦下一大口奶茶,一邊寫下此篇文章。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這些年,奶茶兩個字似乎隨著各類負面新聞而有了被“一棒子打死”的傾向。

比如:媒體發現奶茶店員未帶口罩、用隔夜茶和爛水果製作奶茶;隨著周杰倫的發胖走向高潮,奶茶雖好喝,但!不!健!康!

的概念深入人心。

這不由得讓人去想念,奶茶最初的模樣。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奶茶起源於中國西藏,那裡的人民首次將奶和茶融合到一起飲用。接下來,中國茶葉經絲綢之路傳入印度,印度人民根據他們的飲食習慣,在奶茶中加入各種香辛料,如小豆蔻、肉桂、丁香、姜等,形成口感獨特的印度拉茶。伴隨著殖民時代的到來,奶茶被西方列強各自帶回家,依照他們的口味稍作調整,形成了

荷式奶茶英式奶茶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臺灣奶茶是荷蘭奶茶的一個分支。自1624年起,荷蘭人聯合東印度公司對臺灣進行了歷時38年的殖民統治。在這期間,奶茶被帶到臺灣。將奶茶中加入“珍珠”(一種由地瓜粉、木薯粉等製成的粉圓),是臺灣人民充滿智慧的創新。時至今日,臺灣奶茶仍以“珍珠奶茶”著稱。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奶茶還有一個重要的分支是港式奶茶,它的誕生也與殖民歷史有關。1841年,香港進入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奶茶從英國來到香港,成為普羅大眾的、平民的飲品。時至今日,以“絲襪奶茶”、“鴛鴦奶茶”為代表的港式奶茶隨港式茶餐廳的遍地開花,已成為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被收錄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論是何種奶茶,“茶+奶”都是統一搭配,茶中含有咖啡因也是眾人皆知的答案。而無論奶茶在後來商業的發展中以何種醜陋形態示人,都不該將矛頭指向咖啡因——

既然能接受用茶醒腦,又何必責怪奶茶讓人清醒一點?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可無論喝了多少奶茶,總是有人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被關鍵詞性媒體洗腦。茶、咖啡、可可,在這三種古老而神奇的飲料之中,咖啡因作為不可忽視的一種成分存在著,咖啡因並非如毒品那樣消耗著我們的心智。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咖啡因特指咖啡鹼,學名叫三甲基黃嘌呤。除了帶來微妙的焦苦與酸度的平衡,在進入人體之後也經歷著一番複雜的過程。

這裡要先講講腺苷,作為一種抑制性神經傳導物(Inhibitory Neurotransmitter),健康人類最容易受它影響的一點,就是會困。當腺苷與神經上的受體結合時,睏意便襲來,但這時如果已經有一杯咖啡或者奶茶打底,咖啡因就會在分解之後迅速上位,與腺苷爭寵。

原本該與腺苷結合的受體,這時被咖啡因搶佔了先機,人體接下來的反應,用馬大帥的話來說,就是“你得支楞起來啊!”緊接著,心跳加速、大腦充血。但你要明白,這種上頭的感覺不是生活帶給你的,而是咖啡因,是美式、一點點、紅牛裡都有的咖啡因。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影響多巴胺的代謝、促進腎上腺素的分泌上,咖啡因的作用也功不可沒。這一切一切生理上的變化,都是給咖啡因加持,指向了人體的另外一種神秘機制——良性自虐

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這個聽起來有點隱秘的名詞,由賓大心理學家Paul Rozin提出,“享受一些本是消極的行為,而身體和大腦會錯誤的感受到威脅。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發現大腦被愚弄了,實際上並不存在危險。”

就像是喝咖啡、坐過山車、吃卡卡拐拐的重慶火鍋,這些不同的活動會產生相似的外部刺激,讓大腦誤以為自己處於危險之中,進而分泌出消除痛苦、增加快樂的安慰物質,甚至因此會有一種“馭體於靈”的快感。

在味道之外,我們對於那些含有咖啡因的食物的迷戀,又在生理上多了一重聯結。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咖啡自不必說,佔咖啡豆乾重1%-2%的咖啡因,是最主要的組成成分之一。

而提起茶葉,人們總是會第一個想到茶鹼,但其實咖啡因才是提神成分的重中之重,同樣的一份茶葉與咖啡豆,茶葉裡咖啡因的含量甚至還要高一些。正經奶茶店裡的奶茶,一般的基底都是紅綠碎茶葉或浸泡或萃取得來的,喝完之後的提神效果如有神助也不是沒有道理。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至於可可就要溫和的多。冬天一杯熱可可下肚,湧上來的暖意絕不會讓人在幾個小時之後,一直睜眼看到早上五六點鐘的太陽。可可豆裡主要是可可鹼,至於所含的咖啡因劑量對大部分人來說都可以忽略不計。

除了人們熟知的咖啡因來源,忽然想起很多年之前關於“可樂裡含有咖啡因”的爭論,與現在的“奶茶警惕”其實是一體兩面,只不過,100ml可樂裡含有的8mg咖啡因,不足與奶茶相提並論。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上表列出了不同組織機構制定的咖啡因每日安全攝入量。/SOHU

“FDA(美國食藥監局)指出,對於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攝入400mg咖啡因,也就是大約四到五杯咖啡是可以的,但是具體情況也取決於人們對咖啡因的反應以及個人身體的代謝、分解的速度。”400mg成為國際公認的一個刻度,但不可否認的是,心慌出汗手抖胃脹也是事實,對咖啡因的依賴不適用於所有人。不同的人因為先天或是後天的因素,對咖啡因的耐受性也各不相同。如果你一杯咖啡下肚,就已經感受到手心冒汗,那還是千萬別跟自己過不起,少喝點。

真正該讓我們警惕的是咖啡中的糖和粉末奶茶時代以茶粉和奶精勾兌而成的奶茶。它們既不含奶也不含茶,白白增添了消耗不掉的脂肪。另外,“奶茶中檢測出咖啡因”這條新聞的重點應該劃在媒體並未寫出的一句話:“孕婦媽媽們要控制飲用量哦。

雖然,專家指出,適量的咖啡因對孕婦沒有負面影響,但是保不齊會有迷戀奶茶的孕媽媽和小孩忽略了奶茶中也含有咖啡因,每天攝入200mg以下的咖啡因(大約兩杯咖啡)的量就是上限,可不要貪杯。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是時候為咖啡因翻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