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灭金用23年,灭西夏用21年,灭南宋却花费五六十年?

谈文论史


公元1276年南宋小朝廷向负责南征的伯颜丞相投降,如果从1234年端平入洛开始算的话,时间也不过是四十多年。而且这四十多年蒙古也是断断续续在打,你也可以理解为蒙古没有认真对待。况且,忽必烈又执意要攻下襄阳和樊城耽误了不少时间,否则的话蒙古解决南宋会更快。

这主要是因为蒙古早期的库里台大会制度导致蒙古每次出现权力更迭的时候都要召回前线的将领,导致蒙古大军每回都要半途而废,无功而返。而南宋则利用这个时间差,加强北方战线的防御,反而增加了蒙古大军的困难。

其实不仅是库里台大会,蒙古上层由于其分封制度导致贵族手里权力过大,不仅有行政以及经济上的自主权,甚至还有独立的兵权,这就造成了蒙古上层贵族内斗得恶果。

所以蒙古一旦内斗,战争就会半途而废,给南宋提供了喘息之机,因为蒙古贵族包括那些汉军侯都要回去参与权力重组。尤其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战争,造成了蒙古国力严重损耗,很多军事精英丧命。但是,忽必烈在1264年玩死阿里不哥完成蒙古内部权力重组之后,就开始认真对待解决南宋的问题。

对于南宋来说,防线主要沿长江展开,而且在四川方向上又长期被蒙古牵制,无力支援其他防线,导致南宋陷入了被动。而忽必烈又执意要先攻下襄阳和樊城,这个决策并不高明,因为两城都属于南宋苦心经营的要塞城市,反而让蒙古大军被牵制在这里,局面利于南宋。如果忽必烈放弃中路突破、切断南宋长江防线的东西联系得话,南宋会更快被蒙古灭亡。

1273年,樊城的城墙被回回炮轰塌,经过一番巷战之后樊城宣告陷落。襄阳吕文焕自知无法坚守,只能开城投降。虽然蒙古在襄阳浪费了六年时光,但是襄樊的陷落反而便于蒙古可以沿江东下,再加上蒙古当时已经有了一支可靠的水师,所以南宋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自忖无力回天的南宋小朝廷,也只能向蒙古大汗投降。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蒙古汗国之所以灭南宋花了五六十年,耗时很长,主要原因是:

1,蒙古汗国在灭西夏、灭金的过程中,杀戮太重,对投效蒙古汗国的异族人士,恩赏不多,因而导致异族将士心怀不满。

蒙古人毕竟只是少数民族,蒙古汗国军中将士,大半并非蒙古人,因而灭南宋时的蒙古军,其作战效率,已远不如成吉思汗时期了。

2,南方地形复杂丶地势险要,蒙古骑兵基本展不开,在大多数情况下,用处不大。

3,南方发达,南方火药工艺丶竹子、冶金技艺……都对抗元起到了重要作用。,南方人善于山地战、水战,蒙古军根本适应不了。

若不是南宋朝廷内斗严重,若不是蒙古汗国决策正确,首先奇袭拿下临安(杭州)。蒙古汗国能否拿下南宋,就会是个未知数了。

其实蒙元灭了南宋后,一直未对南方实施彻底统治。南方土地大半在反元义军、地方土司的掌控之下。蒙元一直在疲于清剿这些势力,而且败战连连,噩耗频传。

至始至终,南方都没有象以往的朝代那样,向中原政权提供巨大的财力支撑。这也是蒙元困顿,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本应该来钱的南方,不但不来钱,还得每年花巨资去清剿,这个亏得太大了。最终蒙元反而还被南宋遗民给灭了。

可以说蒙元灭南宋是军事策略上的成功,蒙元亡于南宋遗民是民族政策上、国策上的大失败。

总的来说,蒙元一朝,在华夏历史上,还是贡献巨大的。各位仔细想一想,蒙古汗国西征,一路上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顺畅,而在面对华夏核心力量,西夏丶金、南宋时,却吃尽了苦头。

打西夏用了21年,而且成吉思汗还驾崩于征西夏的战争之中。

灭金国用了23年。

灭南宋用了五六十年,还赔上了蒙哥汗。

由此可见,西夏丶金、南宋,是十分强悍的。倘若没有蒙元灭掉这三个强权,华夏大地还不知何时才能重新统一。


鬼影147951010


通过成吉思汗先后消灭西夏、金国和南宋的时间不难看出: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南宋远远要比我们眼中的南宋强大的多!


①公元1226年,蒙古军攻入西夏,这是蒙古第六次攻入西夏,也是最后一次攻入西夏。公元1227年初,西夏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灭亡,而历时22年的蒙灭西夏之战亦宣告结束。


②公元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南北夹击之下宣告了灭亡,与此同时,历时23年的蒙古灭金之战亦宣告结束。


③公元1273年,持续六年的襄阳保卫战最终以南宋的灭亡而结局。至此,南宋在名义上已经灭亡。公元1279年3月,伴随着陆秀夫和赵宋小皇帝以及十万军民的投海自尽(崖山海战),南宋政权彻底宣告结束,而历时45年的蒙灭南宋之战也随之结束。


对于宋朝的存在,似乎永远都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懦弱朝代”的存在,但是通过以上三国三朝的对比,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出南宋实则不弱。历史上的南宋在文化和经济上,都曾以“高度发达,文化自强”来引领世界。

而军事却是宋朝最不堪至极的,不过通过“岳飞抗金”的故事我们其实也明白,南宋军事之所以羸弱,南宋统治者才是罪魁祸首。即便南宋在军事上弱小,但是他却在面对强大无比的蒙古铁骑面前,死咬牙关坚持了45年!


其一:既是多山多水,更是穷山恶水


对于南宋来说,江南自古多富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湖熟,天下足”等众多俗语可不是吹的。但是南宋这多山多水的地理特征对于蒙古来说,那可就是穷山恶水了。众所周知,蒙古军队之所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究其原因就是蒙古拥有一支实力最为强悍的骑兵兵团。横扫欧亚的蒙古骑兵在面对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之时,却发挥不出多大效果。由此便大大拖延了蒙古南下的步伐。


其二:蒙古骑兵虽悍,南宋防守亦强


上边说到,蒙古骑兵的攻击力可谓是天下一绝,但是“好的矛遇到好的盾”的时候,似乎也就半斤八两,针锋相对了。如果将蒙古军队比做普天之下最锋利的长矛的话,那么南宋就是当时最坚固的盾牌。当时元将阿里海牙在面对南宋固若金汤的襄阳城时认为:“襄阳之有樊城,犹齿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则襄阳可不攻而得。”事实证明,即便樊城落入敌手,襄阳保卫战依旧还是持续了6年时间。


其三:前后蒙古已不可同日而语,北宋南宋亦不能相提并论


①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军队可以说是蒙古有史以来以及元朝建立之后最强大的阶段,但是自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在对待消灭南宋这一道路上,元朝实力已远不如前。当时元朝内部同室操戈、互相厮斗,这也就导致了军队向心力的逐渐分散。这势必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宋元之战中元朝对南宋的胜利进程。


②南宋在面对强敌之时,已经远远不同于前朝北宋了。在南宋军民看来,北宋只是个惨痛的前车之鉴,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耻已经被南宋军民所牢牢铭记于心底。当面对蒙古再次入侵南宋之时,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主要矛盾,南宋人民不想再次忍受国土易主、家国破碎之痛了。


历史总探长


北宋灭亡之后,康王赵构南渡建立南宋。南宋前四十年抗金,绍兴议和,岳飞死,经过二十年的修养,后五十年抗击蒙古。如此柔弱的南宋为何能够坚持了近五十年而不亡?

一、经济实力强大。

可以说宋朝是封建社会最为富有的一个朝代。据英国经济历史学家麦迪森计算,北宋咸平三年的GDP是265亿美元,占世界的22.7%,比重和今天的美国差不多。北宋的人均GDP是2260美元,而同期的西欧诸国450美元。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人均GDP才1260美元。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我国的人均GDP才450美元。


在财政收入方面,北宋真宗时期年收入6000——7000万两。到了南宋时期,由于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最高的年收入达到了一亿两。如此高的财政收入有70%来自海外贸易,只有30%来自农业税收,这也是整个宋朝农民起义比较少的原因之一。

而几百年后的明朝年收入最高只有可怜的400万两,仅为南宋的二十五分之一。1820年代的清朝年收入勉强达到7000——8000万两。

比较一下,就知道宋朝、南宋的经济实力有多么强大。

战争是烧钱的行为方式,没有钱,南宋撑不了这么长时间。

二、南宋吸取了北宋灭亡的教训,大胆启用武将。严格思想教育,防止投敌叛国的发生。

宋朝建国之初,赵匡胤制订了重文抑武的国策,武将的地位和权利得到极大的限制,最终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士兵的归属感不强,面对金兵、辽兵,节节败退,直至灭亡。

到了南宋,一改前朝国策,重用武将,涌现出了孟珙、杜昊、刘整等一大批名将。

宋朝对士大夫阶层,对老百姓一直不错,南宋不断加强忠君爱国思想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蒙宋战争期间,南宋军民表现出的顽强的战争意志力、高尚的民族气节,令蒙古人叹为观止。

三、南宋依靠长江天险,依靠江南气候湿润、河网纵横的优势,多次击败蒙古。

蒙古的优势在于骑兵,在北方广阔的草原上,骑兵势不可挡,蒙古骑兵灭亡金国,西征欧洲、中亚都鲜逢敌手。但是到了江南河网纵横的地域,骑兵失去了优势,加上北方游牧民族无法适应南方气候,水土不服,瘴气爆发,死亡甚多,严重削弱了蒙古人的战斗力。在南宋强大的水军面前,蒙古人战事艰难。

四、南宋火器的发展。

火器初现于唐朝,广泛应用于宋朝,由于没有优势的骑兵,南宋极为重视火器的研发和应用。研发了霹雳跑、石炮、铁火枪、长杆枪、突火枪等先进武器。在守城防御战中,火器发火了巨大作用。

比如在开禧三年,南宋与金兵的战斗中,使用了霹雳炮,炸死了金兵三千人、马匹几百头,令敌人落荒而逃。


又如在钓鱼城保卫战中,大汉蒙哥被石炮击中,不久死亡,蒙古立马撤军北归。

五、蒙古两线作战,给了南宋喘息的机会。

先看蒙古西征。

1.在1219——1225年,成吉思汗为了严惩袭击蒙古商队和使者的中亚大国花刺子模国,开始了第一次西征,到达里海和黑海以北,灭亡了花刺子模国。

2.1235——1242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第二次西征,灭亡了匈牙利、波兰、建立了西北的藩属国——钦察汗国。


3.1252——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开始了第三次西征,控制了今天的叙利亚、伊朗、俄罗斯,建立了有一个藩属国——伊利汗国。

再看蒙宋之战。

1.窝阔台攻宋。

在1235年,第二次西征多瑙河之际,窝阔台以南宋背信契约为由,开始攻宋。1236年,东路军攻取襄樊、阳平关。南宋朝野震惊,急忙派名将孟珙前去救援。孟珙不负众望,连拔24座大寨,取得江陵大捷。

1239年,另一位名将杜昊取得泸州大捷。孟珙趁机反攻,收复荆襄之地。

1240年,西路军攻入四川,进逼三峡。孟珙率军抵抗,打败西路军,收复衢州失地。同年,窝阔台病逝,蒙古撤军。历史六年的第一次蒙宋战争结束。


2.蒙哥迂回包抄。

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拖累的儿子蒙哥取得汗位,在进行第三次西征的同时,开始了灭宋计划。先是由川西进入大理,灭亡了大理段智兴,实现了对南宋的包围。

1258年,在名将孟珙、杜病逝之后,蒙哥兵分三路进攻南宋。中路军由蒙哥率领由四川进入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广西进入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进攻鄂州。三路大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沿长江东进,直取临安。

蒙哥率军到达钓鱼城的北方门户合州,遭到孟珙学生王坚的猛烈还击,战争相持不下,蒙哥怒火冲天,亲自上阵指挥,被炮石击中,不治身亡。

蒙哥死后,忽必烈急忙和奸臣贾似道议和,撤军北归,争夺汗位。

3.忽必烈攻宋。

1264年,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夺得汗位。卷土重来,进攻南宋。此时的南宋由外戚贾似道专权,迫害忠良,欺骗皇上,武将向士璧、曹世雄遭到杀害。四川守将刘整为求自保,率领孟珙留下的水军精华投降忽必烈,南宋危在旦夕。



1268年,忽必烈以阿术为元帅,刘整为副将,率领10万大军进攻襄樊,1273年,襄樊沦陷,南宋门户打开。

1274年,忽必烈派兵20万大军,沿长江东下,进攻临安。1276年,兵临城下,谢太后和宋恭帝率领文武百官投降,南宋灭亡。


品读春秋001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尊号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建立之后,立刻展现了强大的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蒙古骑兵进行了三次西征,打下了辽阔的疆域。蒙古骑兵的铁蹄也看准了西夏、金和南宋。1207年,蒙古建国后第二年便开始大规模入侵西夏,陆陆续续打了二十年,一直到1227年正式灭掉西夏。1211年,蒙古开始入侵金朝,1234年蒙古最终完成灭金大业,前后用了二十三年。

蒙古灭掉金朝之后第二年,便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从1235年开始入侵南宋,到1279年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前后进行了长达四十四年的战争。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横行无阻,却被一个羸弱的南宋王朝阻挡了足足四十四年。蒙古人经历了窝阔台汗、蒙哥汗和忽必烈三任大汗,甚至付出了蒙哥汗被打死的代价才艰难的灭掉了南宋。

为什么蒙古攻灭南宋经历如此漫长时间,而且过程那么艰难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蒙古人能够横扫欧亚大陆,能够灭掉短时间内灭掉相对强大的金朝,主要依靠的是精锐的骑兵和先进的火药技术,尤其是强大的骑兵。蒙古骑兵在北方、中亚、西亚、欧洲大平原上可以畅行无阻,最大限度发挥骑兵优势。最终蒙古骑兵打败了金朝和西夏的骑兵,也打败了欧洲各国的重装骑兵。南宋的国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也就是我国现在的南方地区。这一地区的主要以丘陵为主,而且降水丰富,是我国的鱼米之乡。南宋统治区域内沟渠纵横,加上连绵不断的丘陵。骑兵部队难以在南宋纵横驰骋,水军反而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蒙古骑兵的优势难以发挥,骑兵不能发挥最大功效,蒙古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会大大降低。

马克思曾经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火药成为蒙古西征的另一项重要法宝,当然也是打胜西夏和金朝的重要法宝。南宋骑兵力量明显不足,为了弥补骑兵的不足,所以南宋统治者花大精力研究火药技术。南宋有专门研究火药的部门,而且研究出了火箭、火炮、突火枪等先进火器。南宋时期,火药也有燃烧性向爆炸型过度。蒙古的火药技术固然非常先进。但是南宋和蒙古之间的火药即使差距并不大,南宋的火药技术并不比蒙古差,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蒙古。蒙古的第二项法宝在南宋面前,威力也大打折扣。

蒙古骑兵生活在蒙古高原上,蒙古高原气候相对比较寒冷、干旱,南宋的气候相对湿润、温暖。习惯了比较干燥气候的蒙古人,自然难以适应南方的水土。蒙古军队进攻南宋的时候,夏天难以适应湿热,冬天难以使用南方的湿冷。蒙古士兵时常出现因水土不服而生病的情况,甚至连蒙古的战马都难以适应南方的水土。由于蒙古士兵难以适应南方的水土,导致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南宋初年,吴玠、岳飞、韩世忠等人组建了南宋对抗金朝的防线。这是一条防线从西到东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西部的四川防线、中部的襄樊防线、东部的两淮防线。南宋依靠着这一条防线成功的阻止了金军入侵,这条战线也是南宋抗蒙的重要屏障。尤其是岳飞经营的襄樊防线更是固若金汤。蒙古大军之所以长时间灭不了南宋,最主要原因是长期不能攻陷南宋的这条防线。蒙古攻打四川防线多年都无功而返,最后蒙哥汗也在四川被打成重伤而死。蒙古仅攻打襄阳和樊城就用了五、六年时间,襄阳被攻破之后,南宋整个防线才最终崩溃,南宋才加速灭亡。

靖康之变中三千多宗室和大臣被金军俘虏,大部分人都遭受了莫大的耻辱。不少公主和后妃遭到金人强奸,皇帝、大臣也遭受金军轮番羞辱。这样的耻辱使得南宋政府特别重视“节操”教育。南宋士大夫和妇女都接受“节操”教育,贞洁牌坊也逐渐流传开来,南宋士大夫的忠君、重义、轻死等品行节操进一步强化。北宋灭亡时大臣、皇帝、妇女受辱的例子似乎一直都在眼前,所以南宋军民才会拼死抵抗。南宋灭亡时出现了一大批为国赴死的文人,比如文天祥。南宋最后一战中,甚至出现了十万军民共同自杀殉国的壮烈场面。崖山之役后,南宋灭亡成为定局,军民才会出现集体自杀殉国的场面。如果要是有希望抵抗的话,他们绝对会誓死抵抗到底。这也是为什么南宋朝廷如此腐败,老百姓却甘愿以身效命的重要原因。

南宋皇室南迁之后,我国的经济重心也完成了南移的历史壮举,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南宋的国土面积比北宋缩小了不少,但是南宋的财政收入、经济总量却没有比北宋少。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政权的抗打击能力也在逐渐增强。熟悉历史的读者会发现,五代以前北方政权攻灭南方政权几乎只要在南京一带打一仗,其余地方几乎可以传檄而定。比如刘邦灭项羽之后,南方传檄而定;西晋攻陷建康之后,吴国灭亡;隋朝攻陷建康之后,南方很快全部平定。宋朝统一南方的时候,却花费了大量功夫;金朝始终灭不了南宋;蒙古灭南宋的时间也非常长;清兵入关的时候,北方的抵抗很快被消灭,南方则坚持了近二十年。

南宋这样一个羸弱的政府,能抵挡蒙古铁骑长达四十四年绝对是一个奇迹。南宋军民可歌可泣的抵抗精神,也绝对值得后人敬仰。


依稀说史


南宋虽然军事羸弱,但是其所在的南方地区却是一块风水宝地,这也就注定了南宋的国祚要远长于金和夏。

为什么南方地区为风水宝地呢?这是因为,除了南宋的距离比金和夏都比蒙古远外,还有地利上的重大优势。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地势复杂,连绵起伏的山脉与河网密布的江河纵横交织,这也就令北方政权最引以为傲的骑兵优势没有了发挥的空间,反而要靠北方人最不擅长的攻城战、持久战、水战来攻灭南宋,这样就加大了灭亡南宋的难度,所以耗费的时间也随之而延长。


即便是后来蒙古人灭掉南宋,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从正面战场上屡屡受挫于地理因素后,不惜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协同作战(即大迂回战略),令南宋始料不及,无法应对多路进攻而亡国。

中间还戏剧性的发生了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的突然去世,令忽必烈不得不北还争夺大位,这也就为赵氏江山又争取了二十年苟延残喘的时间,也算是宋朝的运气好。

另外,南宋和金夏两国有很大的制度差异,这也就导致了国力上的差异。南宋沿袭传统汉人王朝以农耕为主,工商业为辅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了大一统集权制的优势,所以在经济基础上要强于金夏两国。在后来的西、中、东路防御战役中,南宋源源不断的粮草物资和兵马装备供应前线,也为长期抵御北方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即便是杀敌一万,自损三万,南宋也耗的起,而蒙古人却耗不起。

最后南宋的灭亡,源于蒙古人的大迂回战略,直接的令南宋的财政体系崩塌,形成了无力防守的局面。
虽然蒙哥病逝停滞了蒙古人的兵锋,但也令南宋传统的军事战略布局被打乱了。蝴蝶效应下南宋不知道蒙古人下一次的主攻方向,只能盲目的扩大防守,从传统的正面战场江淮、荆襄、川蜀战线扩大到了后方的云贵方向,大大削弱了宋军战力的同时,军费支出日益增长,南宋政府为了筹措军费,滥发纸币获取财政收入,结果却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金融危机,等到战争再度来临时,南宋政府已经无财抵抗蒙古人的多路入侵,率先丢失的就是重镇襄阳,之后南国门户洞开,两年后南宋政权就宣告灭亡了。


纳兰谈史


蒙古灭金之后,用了45年才算完全灭掉了南宋,乍一听,都会觉得南宋顽强抵抗蒙古大军,不甘被占,一场旷日持久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持续了45年之久,让人不胜唏嘘,可掐指算来,蒙古对南宋的战争,真的持续了45年之久吗?未必。

我们知道,蒙古对南宋的战争,持续了45年,可是在这45年当中,蒙古大军前后组织了好几次大规模的西征,每一次西征,基本都持续好几年的时间,可是除了这几次西征之外,蒙古人还进行了几次权利的交接,可是这几次权利的交接,每次都不顺利,每次都要持续好几年的时间,最长的可能达到了六七年之久,除掉这些时间,其实蒙古大军和南宋军队真正交战的时间,可能也就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两国军队的摩擦,小规模交战,可以说随时都在发生,可是真正说到蒙古以灭国为目的的对南宋的战争,其实是在忽必烈继位蒙古大汗以后了,这样算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蒙古灭南宋经历了如此之久的时间,其实百分之80的时间,蒙古都去忙别的事了,不然的话,南宋可能真的提前几十年就被灭了


狒狒的幸福生活


公元1259年钓鱼城之战给南宋强势续了二十年的命,如不然,南宋的抵抗时间可能也就是26年。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被蒙宋联军攻克,金国皇帝金哀宗自缢而亡,金国自此灭亡。

灭金之后,蒙古军北撤,河南空虚。当时的南宋还有那么一点进取心,宋理宗便在主战派的支持下,制定了一个“收复三京、北依黄河、西守潼关、抚定中原”的防御战略。

即主动派兵北上,收复河南,并在第一时间把守住潼关和黄河,并利用河南突出部的位置与蒙古做长期对峙。



实事求是的说,这个战略还是可以的,如果能成功,南宋抗蒙的战略空间会往北移,南方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然而,宋理宗太心急了,他太想收复失地扬眉吐气了,于是他就在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只派了六万兵力就北上了。结果宋军因为兵力不足,无法及时扼守潼关,被蒙古军打的全军覆没。

PS:主战派建议花费一年时间,组织十五万精兵北伐,结果宋理宗等不及,只派了六万淮西军就先去了。

南宋收复河南计划失败后,蒙古以宋朝违约为借口,在端平二年(1235年)主动挑起了侵宋战争。

这一战,蒙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千里战线上,同时向南宋发动猛烈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由于南宋没有提前做好战争准备,所以战争爆发后,宋军很快就三线溃败。其中西线败的最惨,整个四川盆地被蒙军全部扫荡了一遍,连成都也未能幸免,被两次屠城。


西线被扫荡的同时,中线情况也不好,蒙军连破襄阳、随州、郢州、荆门军、枣阳军和德安府,几乎把南宋的整条京湖防线完全打穿,前锋军直抵长江北岸,与江南宋军隔江对峙,大有挥师渡江,踏平江南之势。

不过,天不灭宋,就在这个危急关头,名将孟珙挺身而出。

端平三年(1236年),孟珙首先在湖北江陵挫败了蒙军渡江南下的企图,稳定了岌岌可危的长江防线;

嘉熙元年(1237年),孟珙又在湖北黄州挫败了蒙军的围攻,令蒙军死伤惨重,彻底解除了蒙军对长江防线的威胁。

嘉熙二年(1238年),孟珙展开反攻,将江北的襄阳、随州、郢州和荆门全部收复,把战线往北推了两百多里。

嘉熙三年(1239年),收复荆襄后的孟拱没有继续北上,而是率军西征,在重庆奉节大破由川渝入荆襄的西线蒙军,不仅巩固了荆襄西部的防线,而且还帮西线(川渝)宋军稳定了战线。

嘉熙四年(1240年),中路蒙军在河南地区屯田,并建造战船,准备卷土重来。孟珙得知消息后,一改被动挨打的战术,主动向蒙军发动偷袭战,将蒙军的屯田和建造战船材的料全部烧毁,同时还遣一路人马将蒙军的物资仓库烧的一干二净,使得蒙军几年之内不敢再从荆襄南下。



淳祐元年(1241年),转机之年,这一年蒙古的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病死。

由于大汗死了嘛,所以蒙古内部立即就掀起汗位之争,无暇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于是南宋得到了非常宝贵的调整时间。

乘着这个天赐良机,宋理宗开始着手西路的反攻,收复川渝地区。而担负这项任务的总负责人也是孟珙。另外宋理宗还给他添了一员鼎鼎有名的副手——四川制置使余玠。

淳祐元年(1242年),余阶抵达重庆。他没来之前,早听说了蒙古军席卷川渝,西线的情况很不好,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经过实地一番考察后,现实情况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实在太糟糕了,成都平原几乎被杀得是十室九空。

鉴于现实情况,余阶没有立即收复失地,他采取了稳扎稳打,先稳定川东,创建了非常适合四川的山城防御体系,然后再慢慢把战线往北推移的策略。

PS:山城防御体系就是在沿江河或者交通要道上,选择险峻的山隘口筑城结寨。宋军依靠江河运输物资,各山寨互为声援,构成一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后来打死蒙哥汗的钓鱼城,就是这套山城防御体系中,最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



余阶稳定川东后,蒙军打不破防线,宋军也无法反击,于是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在对峙了四年后,南宋开始作死。朝廷逐渐对中路和西路的大将产生了不信任,各种莫名其妙的打压。

首先是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受到了宋理宗的怀疑,自解兵权,抱憾而亡。(事情的起因是原南宋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河南行省的范用吉叛蒙归宋,孟珙大喜过望,替其上书请求朝廷予以批准。宋理宗害怕范用吉的归顺会增长孟珙的势力,就拒绝了孟珙的请求。孟珙听说后,感到心灰意冷,主动上表请求致仕,宋理宗马上给予批准,结果孟珙就气死了)

其后是守蜀有功的余阶,由于时任宰相谢方叔跟余阶不合,就以各种理由陷害他,导致宋理宗将余玠召还于朝。最后,余玠莫名其妙的被贬,愤懑成疾,暴卒而亡。(有传闻称余阶是服毒自尽)

关于孟珙、余阶之死,这种情况在南宋并不稀奇。因为当年岳飞就是以同样的原因遭到宋高宗的猜忌,被迫害致死的。南宋秉承的一贯理念,就是不能让武将坐大。为了避免武将军阀化,宋朝皇帝宁可自毁长城,也要把武将们按得死死的。但问题是,蒙宋战争是总体战,像这种全面战争,把首都设在临安的南宋朝廷是不可能全面掌控战局的。如果不给地方将领实权,让将领自主经营,凡是都要遥控,这仗就没法打了。


所以不客气的说,其实孟拱、余阶等顶梁柱死后,南宋就应该亡了。因为当时很多将领都受到了猜忌和迫害,逃到北方去了。而这些人普遍都熟悉南方,精通南军战术。蒙古军有了他们的加入,不管是水战还是本身就擅长的运动战,都能碾压宋军。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公元1259年钓鱼城之战有意外的惊喜,南宋根本撑不了45年。

公元1251年7月1日,蒙古经过十多年的大汗争夺战后,拖雷的大儿子蒙哥胜出,成为蒙古的第四任大汗。

蒙哥即位后,他第一时间没打南宋。因为当时窝阔台系诸宗王拒绝承认他的汗位,蒙哥为此跟他们大打出手。等到平定这帮不服的贵族之后,蒙哥又盯上了大理和西亚,分别派忽必烈和旭烈兀远征。

一直到1257年,蒙古军大致搞定西南后,蒙哥才盯上了南宋,决心一举灭宋。

此一战,蒙哥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即忽必烈从江淮进攻,大将兀良合台从大理迂回至越南进攻,他本人从汉中出发。三路大军一起进攻,预备在荆湖南路会师。

公元1258年,战争正式开打。蒙哥亲自统帅的中路军进展顺利,自攻入四川腹地后,一路所向披靡,连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区,川西、川北和川中基本沦陷。

另外两路情况也很顺利,忽必烈渡江,杀进了江南,兀良合台从云南北上,居然杀到了湘黔腹地,歼灭十几万宋军。这两路蒙军几乎将南宋由南向北打穿。

此时,仍然还掌握在西线宋军手里的地盘也就仅仅只是重庆以东,钓鱼城以南的一些零星据点了而已。




公元1259年初,蒙哥抵达钓鱼城,此时由于四川各路蒙军加入,蒙哥的大军已超过了10万人,而此时钓鱼城只有2万守军。

对于钓鱼城,蒙哥一开始不想打,他认为自己兵峰所指之处,没有不投降的,只要自己吼一嗓子,钓鱼城的守将立马就降。

然而蒙哥低估了守军的信念,尽管此时钓鱼城已被蒙古军团团围住,但钓鱼城守将王坚却没有举白旗投降的意思。他不仅杀了前来招降的使臣,还故意激怒蒙哥,故意要把他留在此处跟自己死磕。


结果蒙哥就真怒了,居然在钓鱼城跟守城的宋军死磕了大半年,白白浪费时间,错过了跟忽必烈会师荆湖,集中全力向东攻击临安的大好机遇。

1259年8月11日,蒙哥因被钓鱼城宋军的炮风击中,再加上当时天气炎热,蒙古军中瘟疫横行,当日暴毙而亡。

而他这一死,就给南宋续了命。

蒙哥死后,由于他没有指定继承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蠢蠢欲动,于是蒙古分裂,各部贵族纷纷站队,内战爆发。

这一战打了整整五年,虽然最后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又统一了蒙古本部,但是由于人心尽失,四大汗国除了伊尔汗国外,全部跟忽必烈闹翻了。

失去了三大汗国的支持,忽必烈只能开始重用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回回人来维持统治。而争取这些人的支持,忽必烈是需要时间的。

等到他完成了北方利益集团的整合,再度开始南下攻宋时,已经是1267年了。这一年距蒙哥之死,过了八年时间。(忽必烈重用中原人也有意外收获,因为中原人更懂怎么在江南与宋军作战)

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建立了元朝,大封群臣,为南下灭宋预热。当时元军围攻襄阳已经三年。

两年后,樊城失守。不久后,襄阳也被元军攻陷。尽管宋军死战不退,与元军在襄阳进行了激烈的巷战,但终因实力差距,坚守了六年之久的襄阳沦陷。

在攻打襄阳之时,忽必烈还派了一路大军从西线包抄四川的宋军,将除了重庆之外的四川全部攻陷。而早在二十年前,蒙古灭了大理,完成了对南宋的三路包抄。

1274年,即元军拿下襄阳的第二年,忽必烈下令元军自汉江入长江,二十万元军沿长江东下,目标直指临安。元军一路上,南宋将领或纷纷投降,或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两年后,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各地官僚将领只求自保,勤王之师甚少。

无奈之下,谢太后只得带着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南宋基本灭亡。

后来南宋的残余势力又坚持了三年,但总体上没有任何好转,最终崖山之战失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南宋彻底灭亡。


纵观整个蒙宋战争,南宋方面的表现其实还可以,尤其是在防御方面的表现,宋军利用南方的优势地形,取得的战果比西夏和金国对蒙古军的战果要好的多。

但是南宋政权存在结构性矛盾,即皇帝不信任大将,而蒙宋战争打的又是总体战,皇帝无法总揽全局,必须要给外藩实权才行。这种既要重要,又不想重用的矛盾,导致南宋在抗蒙期间始终在作死的悬崖边上徘徊,四川和襄阳军区大批武将转投蒙古。这些人转投蒙古后,打南宋一点都不手软。比如元朝水军创始人刘整就是受迫害后,逃到元朝的宋军将领。后来元朝能灭宋,他训练出的水军是“功不可没”。

所以,如果说南宋是被元朝灭掉的,倒不如说宋朝是作死。蒙古人给过南宋机会,而且还给过不止一次(每次大汗死了,都要内讧很长时间),但南宋把握不住机会,频频给蒙古送大礼。以至于最后灭宋的人,其实就是一帮“自己人”。


Mer86


清朝之前无弱宋!历史上的宋朝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强大。这些年我们受到一些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及出于对国土面积的考量和国家对外政策的对比,便想当然的认为历史上的大宋王朝一直采用一种消极防守的统治政策。



实际上宋朝原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强大,综合国力更是盖过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封建王朝。尽管大宋王朝比许多大一统的王朝在国土面积上都要显得收缩一些。另外一方面,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乃是通过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夺取了天下。因此有宋一朝对于朝中百官的态度一直是重文轻武。

但是尽管宋朝一直重文轻武,并不代表着宋朝的军事战斗力就羸弱不堪。由于宋朝国力强盛且民生富足,因此宋朝在对外作战的过程中,尽管受限于宋朝的骑兵不强,不擅长长距离作战和长途奔袭。但是守土固边绰绰有余。



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公元1162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国将领完颜宗翰和和完颜宗翰分别率领一支大军奇袭北宋王朝的首都开封汴梁。并且将大宋王朝的首都汴梁城围的水泄不通,最终金国军队破城而入,掠走了北宋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留在京城之中的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

幸得康王赵构当时在河北招募士兵而幸免于难。因此作为宋徽宗的亲生儿子和宋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国家危难之际被南方的官员拥立临危受命做了大宋皇帝,从此开辟了历史上的南宋王朝。



尽管南宋失去了黄淮两岸的大片国土。但是南宋王朝却在濒临破碎之中走过了近200年的历史,不仅见证了辽国、金国的灭亡和西夏国的灭亡,而且在金国和西夏国等宿敌相继灭亡之后。凭借着一己之力抵挡着来自蒙古帝国的侵略长达近半个世纪。


一方面是因为大宋王朝的皇帝深得民心,国内群臣誓死拥戴南宋皇帝。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宋朝国力强盛,因此能够支撑如此漫长的城市防御战。再加上南宋王朝占据了长江天堑。这道横跨中国东西的大江犹如一座水的长城。守卫了江南半壁江山长达半个世纪的安宁。


珞珈山的猫


从南宋方面来说,金灭北宋,大量的人口南迁,给南宋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宋成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国力也随着增强,虽然南宋延续了北宋重文轻武的传统,但诞生了《孙子兵法》的汉民族,从个体来讲,在南宋时期,依然不断有优秀的军事人才产生,在和蒙古的军事斗争中,互有胜负,未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南宋时期提倡理学,因此国民的抵抗意志较为坚定,例如钓鱼台,直到元朝建立,南宋朝廷覆灭,才归附元朝。

从蒙古方面来说,尽管灭亡南宋是成吉思汗的遗嘱,但相当长的时间,蒙古帝国的主要进攻方向不在南宋。蒙古军队中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汉族人,习惯于北方干旱地区的气候,对南方湿热气候难以适应,作战效果大打折扣,直到蒙元军队大量吸收南宋战败官兵加入,才根本改变了这个局面。


在元朝建立前,长达十几年,忽必烈的主要精力在于和阿里不哥争夺北方地区的控制权,没有把对南宋的征服放在议事日程,而1273年元朝建立后,仅仅五年的时间,南宋就被元朝灭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