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紅外測溫”技術助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

  紅外線測溫儀未來發展究竟何去何從?

  答案或許已經很明確了——智能化發展。

  AI+紅外測溫,加入了疫情防控戰

  肺疫當前,在公共場所使用紅外測溫,可迅速篩查,排查出大多數可疑病患。但這種檢測方法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陷——在熱紅外線測溫中,同樣溫度的物體是歸為一類的。即紅外測溫的結果受環境因素干擾大,環境溫度越接近甚至高於目標溫度,不確定性就會越大。

  比如,在紅外線監測儀掃描下,如果體溫正常的小明與同伴小李手裡的保溫杯都被檢測為38°,那麼小明與拿著保溫杯的小李都得被扣下來。

  而基於“人體發出的熱輻射比較穩定,在特定範圍內,能夠與周圍環境進行‘分割’”的理論,國內創業公司開始研發AI紅外測溫產品,紅外測溫開始嘗試與AI相關的臉部識別算法相結合使用。據悉,AI紅外測溫首先是通過AI人臉識別攝像頭找到測試區域,把其映射到熱成像攝像頭中;接下來再取出這片區域的溫度,通過一定補償算法來給出實際的體表溫度。

“AI+紅外測溫”技術助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

  “AI+紅外測溫”理論上固然能提高檢測的準確性,但此創新面臨的挑戰並不少。一方面,是如何保證紅外攝像頭與人臉識別攝像頭之間的數據同步,以及保證雙方的檢測區域同步;另一方面,用於人臉識別的可見光攝像頭受光線影響較大,而且疫情高發當下,大家都戴上了防毒面具和口罩,機器人臉識別難以進行。

  盡然如此,新技術應用“AI+紅外測溫”的市場開始被看見,或許,國內智能紅外測溫的技術升級拐點快要出現了。

  紅外線測溫儀走向智能化之路

  伴隨著微電子、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的發展,紅外線測溫儀智能化之路也正在打開。

  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兩化融合的深化,以及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實施都為紅外線測溫儀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

  但是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鋼鐵、水泥、玻璃等產業的產能過剩,新能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等,都使得紅外線測溫儀增速放緩。

  在新的形勢下,智能紅外線測溫儀成為新的發展點和亮點。

  紅外線測溫儀結構的變革,得益於微型計算機技術和嵌入式系統的發展。傳統紅外線測溫儀的常規電子線路被微機取代,專用的微機模板或微機功能部件逐漸成熟,以虛擬儀器為代表的軟件開發也走向高潮。智能紅外線測溫儀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的發展,能夠進行四則運算、邏輯判斷、命令識別、自校正、自診斷、自適應、自學習等功能。

  智能化紅外線測溫儀憑藉其高精度、高穩定性、多功能性,以及便於升級、擴展等優勢,逐漸成為紅外線測溫儀發展的趨勢。智能紅外線測溫儀實現了軟硬件的結合,適應市場需求,滿足不同客戶應用,發展空間巨大。

“AI+紅外測溫”技術助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

  我國智能紅外線測溫儀的發展分析

  我國智能紅外線測溫儀發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條件。

  一方面紅外線測溫儀產業自身的競爭發展,促使技術升級,智能紅外線測溫儀則是順應這個趨勢誕生,滿足行業自身發展規律。

  其次,我國工業等多產業轉型升級,越來越重視自動化生產和控制,對生產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智能紅外線測溫儀需求旺盛。

  再者,物聯網的興起,也對智能紅外線測溫儀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智能紅外線測溫儀將在建築、家居乃至人們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AI+紅外測溫”技術助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

  此外,我國電力、煤氣、水處理等公共事業設施建設,也需要大規模的智能紅外線測溫儀,強大的市場需求必將拉動智能紅外線測溫儀行業發展。新能源、高鐵等戰略新興產業、食品、環保等行業都將為智能紅外線測溫儀發展提供廣闊的平臺。

  而國加相關政策鼓勵也會對智能紅外線測溫儀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未來紅外線測溫儀智能化之路將成為大勢所趨,是紅外線測溫儀發展的必然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