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主導制定ISO 26202:2019國際標準日前發佈

國際標準ISO26202:2019《鎂及鎂合金—鎂合金犧牲陽極》是鎂合金領域的重要產品標準,標準規定了鎂合金陽極的牌號及相關要求,本版標準修訂由中國主導完成。該標準的首版發佈於2007年,在特定的條件下基於歐盟標準EN 12438標準採用“快速通道流程(fast-track procedure)”直接轉化發佈實施。本版標準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標準計量質量研究帶領下,由西安海鎂特鎂業有限公司、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等十餘家企業、院所及高校參與了標準的工作,標準修訂歷時兩年多,經過調研、收集、整理和開始大量實驗驗證等系列工作,標準中每個技術指標都凝聚了國內企業、院所和高校的百餘組試驗數據基礎和科研攻關,本版標準發佈不僅體現了中國鎂合金大國擔當也體現了中國鎂合金技術的飛躍,滿足了國際和國內鎂合金犧牲陽極工業的迅猛發展的需求。

我國主導制定ISO 26202:2019國際標準日前發佈

中國是世界鎂行業的擔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原鎂生產和消費國,原鎂供應比例常年佔據全球85%以上,培育了大量鎂合金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生產企業。在鎂合金犧牲陽極領域,也是獨佔鰲頭,擁有著最先進的技術、最大的生產能力和消費需求,其中僅高品質熱水器用陽極產品達1.5萬噸,地理類鑄造陽極供應比例更是遠超原鎂供應的85%的比例。隨著中國鎂合金產業鏈的不斷完善與科技創新,鎂合金犧牲陽極產品的技術、質量與供應能力已完全可以代表世界行業水平,中國主導ISO 26202《鎂及鎂合金—鎂合金犧牲陽極》標準的修訂再恰當不過。本版標準與2007年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和提升如下:

1、硬核技術助力國際標準質量大幅提升

如果說10年前的2007版國際標準是順應市場需求的被動誕生,那麼本版標準則是鎂合金技術高速發展的一個新突破。本版標準與上一版標準誕生的特點是中國產量向中國質量發展的一個最佳印證,高品質的標準離不開高質量的產業化發展,中國鎂加工行業發展是一個最早的例子。近年來有色體系中鎂加工行業誕生了很多知名的學者和很多知名的企業家,企業有云海鎂業、北京有色院以及重慶大學等企業院所和高校。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助力了中國鎂加工發展。在原鎂冶煉以及鎂合金的生產和工藝控制均取得突破性發展,在純鎂的冶煉技術、鎂合金熔鍊技術和純淨度控制上取得了整體的進步。這對於下游犧牲陽極用鎂合金材料的整體質量水平而言具有明顯的提升。

2、重新構建牌號體系,更專業和更系統是本標準的突出特點

新版標準還對舊版本中所列合金牌號進行了重新梳理,對本不屬於鑄造陽極用的合金牌號進行了剔除,並重新收集整理和完善了新的世界範圍內不同標準體系中的鑄造陽極用鎂合金合金牌號的編碼的交叉對照表,增加了對中國標準、日本標準、澳大利亞標準等的參考,方便使用者進行對應。

3、 關鍵技術突破,實現產品質量大幅提升

如果說硬核技術助力陽極原材料質量提升,那麼關鍵的陽極質量控制和鑄造技術也是陽極質量控制的關鍵。提升雜質元素的管控水平整體有利於提升犧牲陽極的使用性能。在本次修訂中,本版標準隨著中國技術的提升,標準中牌號的雜質元素限定水平進行了提升,全面大幅度提升了純淨度水平。如在鑄造陽極用鎂合金錠的化學成分中,從舊版標準中的Si不大於0.30%, Fe不大於0.01%,Cu不大於0.05%,大幅降低為Si不大於0.08%, Fe不大於0.004%和Cu不大於0.02%。對其他單個雜質元素的允許值從原來的<=0.05%降低為0.03%,同時增加了其他雜質的總體含量要求不能大於0.30%。單從雜質這一個指標的變化就可以看出本標準的技術質量的提升。

4、對鑄造陽極用鎂合金的取樣和成分分析方法進行了規定

本標準涉及的是原材料類的標準,取樣和成分分析方法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內容。但舊版中對於取樣和成分分析方法的內容過於籠統。新版標準中對取樣方法進行了更具體和明確的定義。對於成分分析方法,由於ISO國際標準體系中對於鎂及鎂合金的成分分析方法的相關標準過於陳舊,沒有可引用的價值,因此新版標準中提供了行業內廣泛認可的其他標準體系中的相關分析方法標準作為參考方法。同時,將發現的此問題及時反映給了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並建議後續儘快加強和補充該部分標準的缺失。

除了對以上兩個方面進行大幅度改進外,新標準還對舊版標準的其他局部內容進行了修訂,如增加完善了對於包裝、標識要求等。

該標準的修訂體現了我國在從鎂及鎂製品生產大國向強國轉變的一個體現和實踐。相信未來還將有更多這樣的ISO國際標準出自中國之手,同時也相信中國在鎂行業的技術和質量管控水平的持續發展也將更好的服務於世界範圍內更多的用戶,為實現鎂合金更大規模的應用創造條件。(標準質量專利信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