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不打沒有準備的“復工戰”

2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要做好“兩條線”作戰的準備。“一條線”是抗擊疫情前線,“另一條線”就是經濟發展前線,為抗擊疫情前線提供 “武器”和“彈藥”。這“兩條線”互為支撐,缺一不可。

正月十五過後,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陸續開工。從北京看去,冬奧會工程建設按期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轟鳴,復工首日重大工程建設和高精尖企業一個都沒少,正在生動實踐有效防控疫情和有序生產建設“兩條線”作戰。


評|不打沒有準備的“復工戰”


復工時刻,舉國上下抗疫之戰依然處於關鍵時期,而疫情給經濟帶來的衝擊也開始逐步釋放。如果說重大工程項目復工的壓力在於國家建設以及民生保障的刻不容緩,那麼眾多行業之下的中小微企業則是在跟自己的命運賽跑。

遇上疫情黑天鵝,經濟損失在所難免。消費在前,春節市場本是消費大展身手的主場,如今餐飲零售行業被腰斬,旅遊市場被凍結。無論是急著發聲的西貝還是要全體裁員的“K歌之王”,都是行業裡的一面鏡子,其他企業會有感同身受的苦,還可能會有無可複製的難。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充當了國民經濟毛細血管的角色,最廣大的城鎮勞動就業基本來自於此。疫情之下,保護中小微企業,更深的意義在於保護就業。經濟運行牽一髮而動全身,疫情給中國經濟最細微之處帶來的影響,需要由政府、企業和居民各方合力分擔。

復工不能打沒有準備的戰役。從國家到地方,第一時間出臺政策,支撐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央行先出手,關鍵時刻確保宏觀流動性充裕。商業銀行接力,加大對防疫相關企業客戶信貸支持力度。

以北京為代表,多地出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具體舉措,對有困難的中小企業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費用,緩繳或減少社會保險費和公積金等等。減稅降費是硬道理,如何落地與進行現實操作同樣不可小覷。

企業作為最高效的組織形式,命運掌握往往在自己手中。置身其中的企業爭相以自己的方式走出危機。無論是製造業求解高科技、餐飲業佈局發力線上,還是零售業同舟共濟共享員工,這些廣受波及的個體摩拳擦掌,調班、休假、輪崗、培訓,以各種形式蓄積生產力保存戰鬥力為下一步復甦打基礎,等待一個遲到的春天,迎接寶貴的恢復性增長。

2月11日,湖北以外新增確診病例連續7天下降,這是復工春潮下難能可貴的“小確幸”,中國經濟的戰疫之路可能很長,但我們堅信,花開就在不遠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