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方舱医院隐藏的神秘广东力量:医生保护患者 他们保护医生

提起“院感”,可能大家还有点陌生。院内感染,广义上是指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

三甲医院里通常都设有专门防治院内感染的部门,且常常不为大众所熟知,但透过此次疫情,大家开始认识到“在医院内交叉感染”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而医院里负责防控感染的医护人员,则默默地充当起了疫情防控“警卫员”的角色。

2月7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简称“省二医”)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援助的武汉江汉方舱医院进入运作第3日,省二医全国首创的院感防护建议就被方舱医院指挥部采纳,江汉方舱医院引入广东经验上线“感控观察员”制度。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援鄂医疗队领队张刚庆介绍,江汉方舱医院刚开始运作,尚未全部展开,同时也因为方舱医院是临时改建的医院,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上的设置、设备目前均在完善阶段。张刚庆表示,“所以我们也在队员进入方舱医院后,向方舱医院指挥部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是院感防护方面,省二医在全国首创了院感观察员制度,可以在医护人员进出病区过程中,可以对他们防护服的穿脱给予直接的观察指导,避免职业暴露,降低感染风险。”

2月6日早上7点40分,作为首批进入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医疗队把在院内已经成功开展的感控观察员制度应用到了方舱医院。经过一天的实践,感控观察员制度已经被方舱医院指挥部采纳并开始正式实施,写入了2月7日形成的《江汉方舱医院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穿脱要点(第一版)》,成为整个方舱医院的院感防护制度,全国9支支援方舱医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也都实行了观察员制度。


揭开方舱医院隐藏的神秘广东力量:医生保护患者 他们保护医生

观察员在清洁区协助进舱的医护人员穿戴防护用品

90后观察员成为了方舱医院的“保护神”

在57人的援助武汉方舱医院的广东医疗队中,有一名队员专门负责院感防控,90后的林宇坤作为观察员承担起了对进舱医护的穿脱防护安全保障工作。他还培训了队里其他岗位的3位医护人员,和他一起做起了观察员。队员们也把他亲切的成为“大家的保护神”。

“慢一点,注意不要先脱口罩”,2月6日一整天都在进舱入口的林宇坤,还不时地提醒来自其他省的医疗队员保障出舱安全。“有一点步骤顺序错,就有可能会造成职业暴露,你就可能因此被传染”,林宇坤提示。

在不到24小时里,林宇坤和他的伙伴为从早上7点40开始一直到7日凌晨2点广东医疗队进舱的16位医生进行了院感防护。“正是有他们,尽管环境陌生,我第一次进舱也没有特别紧张,觉得很是安心”,2月6日早上7点40分第一批进舱的广东医疗队员刘英贤表示。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援鄂医疗队队长劳炜东表示,正是有这个制度与准备,“我们的队员不讲条件、勇于担当,从6日早上7点40分开始,16位医生已全部参与到了方舱医院的诊疗工作中”。


揭开方舱医院隐藏的神秘广东力量:医生保护患者 他们保护医生

观察员对离开病区的医护人员进行消杀

从非典时期锻炼起来的“院感”团队

除了在驰援武汉忙,在广东主战场,省二医的院感团队也没有闲着。

“这次疫情以来,感染管理科的同事一直坚守在一线。他们排了四套班,除观察员值班工作以外,还负责防控消杀物资的管理、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全院员工体温监测、法定传染病报告等,大家一直坚持在岗位一线,都没好好休息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教部主任齐勇告诉记者。

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感染管理科主要负责传染病的管理和医院感染的防控,包括收治病区的布局、防控手册的编写、通道的流畅、标识的张贴、人员的培训、防护用品的管理以及检测标本的运送等工作,可以说是医院疫情防控的“警卫员”。

通过非典时期的磨炼,再加上遵照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制定的一系列文件,省二医的院感工作已经形成规范的防控体系。由于是应急医院,省二医平时除了对应急医疗队成员进行培训以外,还会对医院的所有人员在日常进行培训,包括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等。

“这一次疫情来了以后,根据疫情的特点,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医师刘瑛说,感染管理科很早就拍了穿脱防护服的视频,并进行不断地更新;同时,根据国家的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具体情况,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与防控指导手册》,指导医护人员进行防控。

除了理论上,还有实操上的培训。“以前用讲课和看视频的方式比较多,现在我们也注重实操,比如来了一个新的医疗用品,负压担架、全封闭的防护服之类的,即便很昂贵,但我们也会采用实物教学,要不然真正到了实战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用。”刘瑛说。

保护一线医护人员的“天眼”

在这次防控疫情的过程中,“观察员”可谓是保护一线医护人员的“天眼”。

“平时虽然培训过很多次了,但当一线医护人员真正进入病房,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紧张,有时候甚至防护服穿脱规范也忘了。”感染管理科科长林冠文表示,上述被用于方舱医院的“观察员”岗位,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可以对医护人员在进出病区、病房看护过程中,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省二医本院内,感染病区、一更室、二更室,都有观察员通过实时镜头监控,并能够实时传呼纠正错误。“如果医护人员在穿脱过程中有什么不规范的地方,观察员就会提醒他慢慢脱,一步一步来。”林冠文介绍,当医护人员自己没有把握的时候,他们一按铃,观察员就可以通过看着监控与他们沟通交流。

“有时候医护人员步骤没留意,洗手没及时,观察员都会通过监控,一点一点给他们纠正,就是希望防控在事故发生以前,真正做到及时预防。”感染管理科的范翠琼说。作为9个月宝宝的妈妈,范翠琼每隔一两天就要去负压病房值班当观察员。而这位哺乳期的妈妈,产后两个多月就主动放弃产假返回科室帮忙。

“洗手衣裤快用完了,快叫洗衣班送呀!”“工作鞋消毒还没烘干,现在没鞋子换了怎么办?”“N95口罩快没了怎么办,KN95能不能用呀?”在当观察员的一天里,会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各种问题考验观察员的脑力和腿力。在当观察员的十几个小时里,因为怕发生乳腺炎,范翠琼基本一天不敢喝水,偶尔口渴只能小喝一口,润湿一下嘴唇。


揭开方舱医院隐藏的神秘广东力量:医生保护患者 他们保护医生

观察员透过监控实时对负压病房医护人员进行指导

院感的工作 就是先把医生要走的路走一遍

疫情发生以后,医院的隔离病房如何进入,如何走出,标识怎么贴,通道指引怎么贴,分清污染区、半污染区、洁净区,这些都是感染管理科的工作。而这一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

“不仅仅是负压病房,我们在医院病区的设置方面都是亲自踩点,从流程标识和病房分区做了很详细的规划,除了把流程图、布局图画出来,还要到现场亲自去走一遍,细到哪个标识贴到哪个位置,都要逐一安排好。”林冠文说。

之前,有3例确诊患者需要做CT,但是医院的移动CT车进不了负压病区,只能将患者从负压病区送出来,到固定的CT室做。这样的话,患者怎么出来,出来以后怎么检查,由谁来做哪一步,甚至连警戒位都要考虑到,保证患者和行人没有任何的接触。

“路口很多,每一个都要有警戒线和保安,防止行人与患者的接触。我们对患者也做了一个防护,隔离在防护服里面,保证患者这一路走出来,不会有更多的病毒传播。就连走过的路和空气,我们都进行了及时地消杀。”林冠文说。

每天早上,感染管理科的几个人都会先碰头,一起讨论“昨天发现了一些什么”、“今天应该注意什么”、“哪些是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等等内容,做一个小结,然后再安排今天的工作。疫情爆发以后,感染管理科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六个人,排了四套班,有医教部总值班的,观察员岗位的,疫情上报的,还有标本运送的。”林冠文说。

工作细致要到一个门把手、一个按钮的擦拭

感染管理科岑艺穗告诉记者,早在广东省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医院宣布全院员工取消休假之前,他们就已经做下了春节假期继续留守岗位的决定。

“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为了一线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我们必须扮演好“感控人”的角色,大到隔离病区的布局设计,各种路线、流程设置,全院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小到一个门把手、一个按钮的擦拭等,涉及疫情感控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明确细致。”岑艺穗说,长这么大第一次自己一个人过年,尽管因为连续上班、加班,对今天是几号、星期几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但真正到了除夕的时候,还是感到了些许落寞,很想念家人,特别是年幼的女儿。

“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缘故,不记得具体几年没回湖南老家了。17年前,刚进入临床实习的我有幸成为一名抗击“非典”的战士;17年后,作为年长些的院感人,更应该义无反顾,把好每一道感控关,做好感控工作。”感染管理科的邹雅说。

“2003年时自己还是大三医学生,面对当年的SARS,没真正临床工作的我只是觉得戒备严了,无法体会到医务人员的艰辛。今天,成为一名公卫医生的我,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深深感受到一线人员的不容易!”刘蕴婷说,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在这个时期守好岗位,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通讯员/高龙 林冠文 王蒙

图/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