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落幕,國內僅2部入圍,張藝謀等五代導演還能衝奧嗎?

隨著最新一屆奧斯卡頒獎落幕,最大贏家韓國影片《寄生蟲》直接封神了,直接獲四大獎項,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奉俊昊臉上笑開了花。

這是奧斯卡唯一同時獲得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外語片)、最佳影片的電影。

奧斯卡落幕,國內僅2部入圍,張藝謀等五代導演還能衝奧嗎?

奉俊昊 右

奧斯卡雖然把原來最佳外語改為最佳國際,聽上去上檔次,感覺就像是故意提高自身的地位一樣,去區分歐洲三大國際獎項,金棕櫚、金獅、金熊。

最令人意外的就是《愛爾蘭人》的全程陪跑,十大獎項提名,但是啥也沒撈著。

今年我國送選的奧斯卡影片,楊宇《哪吒之魔童降世》,後面落選了,雖然票房後面補票突破了50億,在國內以及海外上映都是好評一片,但是依然落選。

奧斯卡落幕,國內僅2部入圍,張藝謀等五代導演還能衝奧嗎?

哪吒

有很多網友評論,每年我國送審的影片,從最開始極具我國民族色彩的影片,到近幾年的高票房影片,似乎在他們身上都有國家以及民族味道,在我們自己來看很完美、好看,但是在文化輸出的國外,顯然他們沒法去完全讀懂我們的影片含義。

就像這次的《寄生蟲》講述的就是韓國的現狀,窮人寄託在富人家裡,才能使生活過得好點,但是富人主宰著窮人的生活與人生,影片把著兩者相互對立、依賴的關係,講解著很透徹。

奧斯卡落幕,國內僅2部入圍,張藝謀等五代導演還能衝奧嗎?

奧斯卡插畫

或許是道行不行,感覺此片的內容,與韓國有些影片相似,這次取得那麼大的成功,是真的酸了,沒法啊,我們連入圍的資格都沒有,真是難過。

或許更難過的就是那些一直“衝奧”的導演、影視工作人員,從新中國成立沒多久,直到2019送選的影片,64年時間,是幾代人在這條路上面行走、追逐,真正國內獲獎的一部沒有,提名跟華語獲獎的一共只有23部,這個概率太小了。

奧斯卡落幕,國內僅2部入圍,張藝謀等五代導演還能衝奧嗎?

張藝謀

客觀的說,五代導演如張藝謀、陳凱歌,他們的影片除了在我們國家民族元素之外,也在不斷的昇華、融合,更多的去跟國際接軌,雖然沒有得過奧斯卡,但是歐洲三大國際獎項全部得過,並不比奧斯卡差。

或許是一種情節吧,或是一種追求與征服,他們繼續在創作,三大國際電影節都能拿獎,排名一樣的奧斯卡為什麼不行?也期待電影工作者的前進。

奧斯卡落幕,國內僅2部入圍,張藝謀等五代導演還能衝奧嗎?

陳凱歌

在看下往年送選的影片:

2018年:姜文《邪不壓正》

2017年:吳京《戰狼2》

2016年:霍建起《大唐玄奘》

2015年:韓廷《滾蛋吧!腫瘤君》

2014年:費利普·彌勒《夜鶯》(中法合拍)

2013年:馮小剛《一九四二》

2012年:陳凱歌《搜索》

2011年:張藝謀《金陵十三釵》

2010年:馮小剛《唐山大地震》

2009年:陳凱歌《梅蘭芳》

2008年:顧筠《築夢2008》

2007年:尹力《雲水謠》

2006年:張藝謀《滿城盡帶黃金甲》

2005年:陳凱歌《無極》

2004年:張藝謀《十面埋伏》

2003年:何平《天地英雄》

2002年:張藝謀《英雄》奧斯卡提名

2000年:孫周《漂亮媽媽》

1999年:馮小寧《黃河絕戀》

1998年:塞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995年:葉大鷹《紅櫻桃》

1993年:何群《鳳凰琴》

1991年:黃健中《過年》

1990年:張藝謀《菊豆》奧斯卡提名

1989年:李前寬《開國大典》

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

1987年:謝晉《芙蓉鎮》

1986年:丁蔭楠《孫中山》

1984年:吳天明《人生》

1983年:吳貽弓《城南舊事》

1979年:肖朗《阿凡提》

奧斯卡落幕,國內僅2部入圍,張藝謀等五代導演還能衝奧嗎?

馮小剛

中國內地一共至今32部送選影片,入圍提名的僅僅張藝謀的兩部,但是看著從79年開始送選,那些前輩們開創,到第五代導演接軌國際,六代導演嶄露頭角,希望他們想要征服奧斯卡的目的達到。

這些影片,你看過或者聽說過幾部?

五代導演還能否再突破,還是六代導演能“衝奧”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