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昊繼位,對西夏人民來說,是福還是禍?(兩宋繁華往事236)

元昊繼位,對西夏人民來說,是福還是禍?(兩宋繁華往事236)

李元昊,德明長子,太子。

先主去世,太子繼位,天經地義,水到渠成。

不過,德明的突然離世,還是讓人疑惑。說起來,德明52歲離世,對於君王來說,算是有福壽了。只是,此前他身體康健,正欲大展拳腳,卻突然死去,加之史書對此含糊其詞,不由得讓人遐想。

當然,作為最大受益者的元昊,更是用他後來的所作所為,加重了人們猜疑。如果說,德明死於陰謀,似乎也有可能。

要知道,繼位時,元昊已29歲。或許,他早就迫不及待了。特別是在率軍拿下甘州、涼州,威震四方之後,他更加不可一世。

當然,這一切都是猜測。李元昊,這個西夏開國皇帝,他有著絕對的權力,抹去歷史中所有不利於他的痕跡。而後世的西夏君主們,都是元昊的後代,出於為尊者諱,即便先祖們真有不可告人之事,也會選擇性地遺忘。

如此,面子上是好看了。但,總覺得有些對不住李德明。

不過,歷史就是歷史,該翻篇就得翻篇。

屬於李元昊的時代,正撲面而來。

李元昊,生於公元1003年,這是一系列大事件爆發的前夜。1年後,祖父李繼遷去世、李德明繼位,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元昊,從小就很有見識,常有驚人之語,德明甚為奇之。據說,他幼讀詩書,精通佛學,通曉漢蕃語言,尤其喜好兵書,手不釋卷。及至長成,虎背熊腰、目光炯炯、儀態威嚴,凜然有不可侵犯之態。平時,喜歡著白衣白褲,頭戴黑冠,腰繫寶刀,身背弓箭,胯下白馬,出入帶百餘騎兵,英氣逼人,威風凜凜。党項人,莫不畏服之。

元昊繼位,對西夏人民來說,是福還是禍?(兩宋繁華往事236)


時任宋朝邊帥曹瑋,屢屢聽聞元昊之名,便想一睹真容。為此,曹將軍不惜屈尊,幾次便裝前往邊境榷場,時人謂元昊常在此出沒。可惜,幾次都沒能遇上。後來,他託人畫了一張元昊的畫像。見到元昊相貌,閱人無數的曹將軍讚不絕口,真英勇也。他更是據此斷定,此人必將是大宋的心腹之患。

有了大宋曹將軍的加持,元昊更加威名遠揚。

兒子厲害,最高興的是父親。兒子能得到對手如此評價,李德明心中樂開了花。不過,高興之餘,他還是有一絲擔憂。那就是,父子二人對於宋朝的態度,迥然不同。

李德明,主張對宋稱臣敦睦,畢竟党項從中獲益匪淺,這不僅是繼遷的臨終遺言,也是党項綜合實力之下的理性選擇。李元昊,則對宋嗤之以鼻,在他眼裡,宋朝不過是紙老虎、一捅就破。甚至對於父親,他也頗有微詞,覺得父親好比粗陋的鄉下農民,別人給點東西,就樂不可支。在他看來,為點蠅頭小利,就向人卑躬屈膝、稱臣納貢,不僅非大丈夫所為,更是奇恥大辱。

儘管,做父親的語重心長,但元昊根本聽不進去。他有大志向。這位在父親靈柩前繼位的党項新首領,雖面色凝重,有悲傷之意,但卻沒有幾滴眼淚。雖是父子至親,但相對於心中抱負,那個棺槨裡躺著的人,對他只是羈絆和阻礙。如今,前方一馬平川,任他隨心所欲、縱橫馳騁。

元昊,徹底拋棄了父親的路線。

他要革新,全面、徹底的革新,文治武功、內政外交,雙管齊下、全面出擊,開創屬於他的時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