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淋湿的棉被真能挡子弹吗?


湿棉被挡子弹?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不扯吗?如果湿棉被能挡子弹,那还要防弹衣干嘛?现在抗日神剧真是越来越没有底线了。



就说湿棉被,为什么一定要是湿的?这样有什么用,棉花那么软,那么不堪一击,它能干什么?当真淋湿了就能挡子弹。

再说子弹吧,众所周知,子弹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它就是依靠速度来造成破坏的,利用速度所产生的能量,学过物理的人或许更有体会,而且子弹的穿透力肯定是优于棉被的阻挡力,不要说是一条棉被,就算是再加两条,子弹也能轻轻松松穿透。由此看来,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实现的问题。

曾经有网友做过类似的实验,用假人裹上湿棉被,结果无一例外,全部被打成马蜂窝。


但是这种事情在抗日战争期间,咱们的游击队确实干过,这是有抗战老兵亲口证实过的。当然了,肯定没有抗日神剧那么傻,整条被子就上去了,他们会用两条湿被子,中间填充沙土,做成一个防弹沙包的形式。然而即使是这样,还是很危险,因为这样的“防弹装备”会很重,他们就等于缓慢移动的靶子。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这几乎是去送死啊!

我不妨先给各位举几个例子!

在如今的现代社会,物质,科技都得到了质的飞跃,许多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但是,在情况紧急的时候,人们遇到问题又会怎么办?

<strong>

在遭遇火灾时,如果附近没有水源,人们还是会选择用尿液浸湿过的衣物或者其他物品来捂住口鼻,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说上一个例子是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事,不具有代表性。

再举一个例子,美国的NBA,热爱篮球的小伙伴肯定很了解,众所周知,那是一个商业化的联盟,在这个群体里并不缺钱,对于运动员的保护会做到能做到的极致,对于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正常需求也会尽可能满足,那么如果运动员在球场上想要上厕所该怎么做?

了解的小伙伴肯定会知道有各种休息时间来让他们解决,可是在球场上,职业运动员会选择把一条毛巾塞进短裤里,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也很恶心,令人不敢相信,但是,这却是事实,而且会这样做的球员不在少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这就是因为他们想要保持专注,可以继续在场上做自己可以做的事。


好了再回到最初的问题,游击队为什么要这么做!

首先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除非你选择不抵抗,所以情急之下,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湿棉被是比较有效的减少伤亡的办法之一。因为棉花在遇到水之后密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最初那种松软的状态,而且很集中的一种状态,它可以有效的减少子弹的速度。而且中间有沙土填充,有再一次的阻碍了子弹的穿透,这有点复合装甲的感觉。

当然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那种物资稀缺的年代,游击队又不是正面作战的队伍,出于对生命的保护,同时为了胜利,他们只能选择用湿棉被去挡子弹。虽然并不能有效的防护,但至少能有个心理安慰吧!而且,盖上了这个至少能起到一个壮胆的作用,让游击队员能够专注的去战斗!



所以,对于这样的做法,看似不科学,但事实上是无奈之举,更加体现出那个年代抗战的艰苦和危险,我们更应该对这些“很傻”的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白话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湿棉被当然可以挡子弹,前提是足够多!

棉花是一种韧性很强的纤维,尤其潮湿以后就更厉害。

而子弹不是刀剑,并不怕硬质物品,它可以射穿很厚的木板甚至钢板。

但是,子弹很难对付多层纤维。



子弹击中多层纤维,纤维将冲击能向冲击点以外的区域进行传播,子弹初速被吸收掉而将破片或弹头裹在防弹层里。

现代防弹衣,都是这种设计理念。

而淋湿的棉被,也是符合这个理念。

然而,理念是理念,实际是实际。


即便今天凯芙拉防弹衣,也难以对付具有足够初速或较重的直射弹头,必须加装坚硬金属或陶瓷。软、硬质材料结合,将两种护层集成在一起,才能起到对人体的保护作用从而达到防弹的目的。

而棉被同凯芙拉材料根本就无法相比,所以防弹能力是非常弱的。


而凯芙拉也阻挡不了二战时期的步枪子弹,哪怕射击距离超过200米甚至400米。

那么,就更别说棉被了。

外国网友曾经做过实验,曾经用多层棉被(其实外国很难找到棉被)浸透水以后,进行射击模拟。

结果步枪子弹穿透了4层棉被,被第5层棉被挡住。

可惜,大家也许不知道棉被的重量。以往的棉被是实心棉花,重量极大,一床棉被就有几十斤重量。而棉被浸透水以后,重量就更大。

即便是一个壮汉,也难以背着5层棉被作战。

所以,背着棉被防弹,根本都是异想天开。

真正一颗子弹打上去,棉被射穿,人没命。


萨沙


单纯的棉被,根本无法阻挡子弹的射击。

抗日剧中的很多桥段都是让士兵披上棉被,然后泼上水,利用棉被做防弹衣,用来挡住日军的机枪扫射。实际上,这种事情确实是有,但剧中的做法完全不行。如果单纯棉被浇水,死路一条。

棉被浇水测试

二战时期的步枪都属于全威力弹,这种子弹普遍射程远威力大,打穿五六个人都没问题,那就更别说棉被了。理论上,棉里加水可以减缓子弹速度,但是,几床棉被根本没用,一枪就打穿了。

曾经就有人做过测试,在假人上面绑着棉被,浇上水固定之后用枪射击,子弹打光后,拿下棉被发现,结果和电影中的完全不同,棉被完全射穿,都打在了假人身上。那么证明的问题就是,根本挡不住。

▲假人带上棉被浇水

▲全都打在了假人身上

棉被挡子弹,不可能只有棉被和水

电视剧这么拍了,也不只是空穴来风。这个桥段在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中就有了,而且那个时候的电影还是比较严谨的,不会像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那样无厘头。有兴趣的可以看下老电影,真心不错。

这中土制防弹衣,里面加的不仅是棉被,里面还有木板沙土(其实是沙包),还有木板一类的东西,能就地取材的直接就地取材。这样里里外外放几层,才有可能挡住子弹,而且注意,是有可能,大写加粗的有可能。至于能不能有效,完全看脸了,运气好能挡住,运气不好,照样玩完。

这样做,挡住流弹什么的可以,但是被人发现,几个点射下来,估计“防弹衣”还是会废掉。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无所不用其极了,当时的条件很艰苦,能用什么办法用什么办法了。


军武文斋


近些年,一些无知的导演编剧为了蹭爱国热度,拍摄了无数的抗日神剧,比如同志们,抗战七个年头,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年了;撕鬼子;裤裆藏手雷;甚至还有让士兵披着用水浇湿的棉被当做防弹衣冲锋的。

那么这些里面,小太阳看到的时候,就喜欢看一看到底历史上发生过没有,今天我们就主要说一下“棉被防弹衣”。根据一位抗战老兵回忆,我们以前有一种名为土坦克的工具,也是为了防子弹,而且也用到了湿的棉被,但是并不是我们在电视上看的,不仅仅一层湿的棉被就可以了。

土坦克是用吃饭用的八仙桌外面包一层打湿了的棉被,然后再放上沙土,再加一层湿的棉被,那么有小伙伴会问了,这么多的东西得有多沉啊,怎么可能挂在身上?当然啦,这个土坦克可不是防弹衣,而是作为可移动的防御工事来打碉堡的。

那么我们题目中的二战时期棉被挡子弹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您还别说,国外的盆友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最开始的时候,关于棉被挡子弹这个话题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引发了讨论。

美国的一位军事爱好者,就做了这个实验,他找来一个打靶用的假人,外面披上用水打湿了的棉被,之后他找来二战时候作战用的主要的步枪,比如美国M-1“伽德兰”半自动步枪,还有苏联SVT-38/40“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让这些枪在一定距离下射击假人。

当把棉被拿下来的时候,发现假人身上也都是弹孔,但是却发现子弹造成的伤害并没有那么大,我们知道,子弹是螺旋式击打,打中身体的时候,往往前面是弹孔,后面可能已经被打透了,但是用湿的棉被之后,造成的伤害相对小了一点。

这样就能够增加战场上战士活命的机会,当然并不是真的能起到防弹的作用哦,子弹一样会打到身上的,这种实验我们就不要轻易的去做啦。

所以说,用棉被挡子弹是不能够成立的,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可能挡的住,也可能挡不住,没有绝对的保障。这和覆盖多少层棉被,湿度,中间隔离泥沙的厚度,甚至子弹的射入角度、距离都有关。


二战时期,八路军用棉被沾水然后覆土覆砂,再盖棉被,实际上根本原因也是受战争条件约束,而且也不可能进行实验室观察。

以前八路军用棉被做的最有名的就是“土坦克”。

也就是在大的实木八仙桌下面装上轮子,上面至少覆盖八条干的时候6斤以上的棉被,每覆盖一层,上面还要撒上3公分厚的砂土。(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桌面上覆一层铁板)这个曾经在八路军后期攻城战的时候运用过,战士们躲在八仙桌下面,迅速冲过冲锋枪子弹形成的交叉火力网。


但是很显然性能和真正的坦克有着非常大的落差的。通常只能做临时性掩体,速度一定要快,而且这个过程肯定有被子弹打中的。真的当作坦克开上战场,连普通的迫击炮都挡不住。

但是话说回来了,如果当时八路军有坦克、有大炮,还要用这种又不保险,又不方便的土办法、土发明么?所以有些神剧的主创们要摆正一下心态,尊重一下历史。

但是之所以用棉被沾水这种做法,很显然在八路军的日常斗争和生活中,学会的经验,明白纤维沾水对冲击能量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而棉被又是当时在华北平原上相对较为常见的物品,相对比较容易获得。


实际上在古代,八旗骑兵基本上穿的也不是铁甲,而是棉甲;更早唐朝便有了“绢布甲”。

八旗的棉甲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阻挡明朝的各种鸟枪的效果优于铁甲和革甲。棉甲外面是粗布的,里面楦着厚厚的棉花,用铁定分隔固定,使得棉花不乱串,当受到挤压,形成反向力。而那时候鸟铳又没有膛线,呈散弹喷出,遇到棉甲基本上都不太容易穿透,还容易卸掉大部分冲击力。


现代的防弹衣已经彻底告别了普通的纤维材料和铁板了。因为有着精确的实验室数据,和高科技得参与。软体防弹衣主要以高性能纺织纤维的复合材料无纬布为主了,即便硬体的防弹衣,现在也都采用特种钢板、超强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氧化铝、碳化硅等硬质非金属材料了。


所以不要看以前人的方法土,但是原理其实是没有问题的,用被子沾水来防弹,那更多的是一种历史无奈。




炒米视角


可能大家在某些抗日神剧中看到,淋湿的棉被可以挡子弹。其实那只是某些导演或者编剧夸张事实罢了——被淋湿的棉被并不能挡住子弹。
曾有一位好奇的网友用“三八大盖”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先是在假人身上裹上一层厚厚的湿水棉被,然后用“三八大盖”进行射击,完后发现假人被射成了马蜂窝,看着都疼。

厚棉被失败后,网友不愿就此罢休,又找来了一车沙子,向厚棉被中加入一层沙子后,再次进行射击。

这次的效果就比上次理想了很多,发现湿水棉被加上沙子还是抵挡住了一部分子弹的,看来还是沙子比较给力啊。

“用淋湿的棉被挡子弹”这种说法其实并非没有根据。早在中日交战的时候,聪明的中国劳动人民便发明了一种被民间称为“土坦克”的防御工具,就是用六、七层被水浸湿的棉被裹上沙子后,再把棉被钉到一张木板上做成的。

由于有六、七层被水浸湿的棉被,外加一些沙子,所以“土坦克”的质量很好,一般是用小车推上战场的,一般情况下也只有在占领敌方碉堡时才会用到“土坦克”。


“土坦克”虽然用到了棉被,但是起防御作用的还是其中的沙子和木板。

其实,谈到防弹,还是防弹衣比较靠谱一点。防弹衣是替人体吸收部分子弹或者爆炸破片的冲击力的防护工具。

软式防弹衣由多层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纤维、凯夫拉纤维、尼龙等材料紧密编制而成。

而加强/复合防弹衣则是向软式防弹衣中加入了碳化硅和碳化硼等防弹陶瓷材料。

但无论是软式防弹衣还是加强/复合防弹衣都不能保证能够百分百的抵御住子弹或弹片,他们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早在二战时期名声很大的苏联SN-42型防弹衣便是采用了2mm厚的钢板,虽然士兵们行动不方便。
但安全系数很高,可以抵御MP-40型冲锋枪在100米内的射击。在那个时期已经是非常优秀的防御工具了,就像我们的“土坦克”也是当时很有效的一种防御工具。

时间向后走,一直到越战,出现了一种用软质填充M69防弹衣。这种防弹衣解决了士兵们行动不便的问题,虽然抵御能力比2mm厚的钢板要差一些。

但考虑到方便了士兵们的行动,这种防弹衣还是可以有一些亮点的,曾经被使用过一段时间。

1965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出了凯夫拉纤维,并把它使用在了防弹衣上,这才慢慢演变出了我们现在广为使用的软式防弹衣。

“用淋湿的棉被挡子弹”这种剧情也就只有在抗日神剧中才能看到,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挡子弹的话还是得找专业的防弹衣啊,用水淋湿的厚棉就想挡住子弹,被也未免太不给子弹面子了吧!

文|姜乐乐


史之策


《星火燎原》、《星火燎原未刊稿》以及其他八路军战史记录,关于湿棉被所做“土坦克”的效果,有截然相反的描述。


有的据说效果不错,能够挡住日军的子弹。但是,也有的这么记述:我军使用“土坦克”冲击日军碉堡,但伤亡重大,多次冲击失利。



个人认为,仅凭八仙桌加湿棉被的组合,在防弹性能上是不可能阻挡日军子弹穿透的。也就是说,“土坦克”的防弹性能并不可靠。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湿棉被加土,能够有效改变子弹穿透过程中的路线,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子弹命中“土坦克”后方人员的概率。这种“避弹”作用,对单发射击的三八大盖,会有一定防护作用,但对于连发的机枪就完全无效了。


所以说,“土坦克”如果足够厚,特别是加土后,对付一下没有机枪的对手,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这纯属个人见解。(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在一些人眼里,子弹是万能的,湿棉被不能挡子弹,沙袋不能打子弹,甚至钢盔防弹衣都不能,万恶的一知半解。

这里,为什么说是湿棉被而不是棉被,关键是湿,也就是水。

子弹打在水里会怎么样?有个测试,枪在水里发射,行程不过一米,如果是二百米以外发射的呢?估计进水里就失效了,所以逃跑了的人跳进水里就可以躲避枪弹的设计,自然,湿棉被也可以挡住远距离射过来的子弹。



观上灵云



曾经在某些影视作品里看到过,如果被子是湿的,厚厚的被子可以防弹。对我来说,这似乎有些道理,但我不知道这有多真实,也不知道是否做过一些实验来证实这一点。 也许问题应该是这样的,与干被子相比,完全湿的被子比干被子防弹。



现代防弹衣材料使用凯夫拉纤维,比较一下凯夫拉尔纤维与裹在被子里的湿棉花,防弹背心可以吸收冲击力。 凯夫拉尔纤维编织得如此紧密,与棉被中的松散棉花纤维相比,它们能将尖头子弹变成蘑菇状扁平形状,从而分散子弹的能量。 防弹背心使用非常坚固的纤维层来“捕捉”子弹并使其变形,使其迅速膨胀成碟形,并将其力分散到背心纤维的更大部分上。



背心吸收变形子弹的能量,使其在完全穿透纺织品基体之前停止。一些层可能会被穿透,但是当子弹变形时,能量会被越来越大的纤维区域吸收。 虽然背心可以防止子弹穿透,但背心和穿着者仍然吸收子弹的能量。即使没有穿透,现代手枪子弹也含有足够的能量在撞击点下造成钝力创伤。防弹背心规格通常包括抗穿透性要求和对传递给身体的冲击能量的限制。


就证据而言,美国影视节目《流言终结者》进行了一项实验来验证普通大小的电话簿是否能够阻止9毫米的子弹。 如果电话本和t恤衫有相同的阻挡力,那么你需要1000多件t恤衫,深度约为180厘米。湿透的被子要具有这样的防弹能力,必须和其他材料如土层配合才可以。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淋湿的棉被当然挡不住子弹啊!淋湿的棉被只能用来冲进火场救人……

这显然是跟电影《小兵张嘎》里曾出现过的,抗战时期八路军用的土坦克混淆了吧……

但八路军的土坦克可不是淋湿的棉被那么简单啊!

根据八路军老战士的回忆:

“土坦克”是由几根木料钉成一个长方形的架子底下,或者是一个八仙桌,安上4个车轮,架子或桌子上盖上七八层蘸了水裹了沙子的棉被。

这里透露了很多信息。

首先,简单的淋湿棉被肯定是不行的,要是蘸了水裹了沙子的棉被,而且还得是七八层之多。

其次,这么多的裹了沙子的蘸水棉被已经很重了,靠人力已经扛不动了,所以要在木架子装上车轮才能移动。

至于这东西能不能真防住鬼子的子弹。

国外有网友还真做了相关实验:

那位网友使用侵华日军的三八式步枪、装填140格令圆头弹,距离30米,入射角约45度(模拟炮楼向下射击)射击目标是一块1.25英寸厚的松木板,先在上面铺层1英寸厚的沙子,再铺层用水浸湿的薄棉被. ,然后再铺层1英寸厚的沙子, 最后再铺层用水浸湿的薄棉被。

试验结果:子弹穿透了棉被和沙子,但没有击穿木板


试验结果证明了如下事情:

第一,只靠淋湿的棉被挡不住子弹,因为试验证明了,它会被子弹击穿

第二,八路军的土坦克能有效防御,侵华日军所使用的,装填6.5毫米口径子弹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轻机枪。

第三,土坦克能挡住子弹,靠得是淋湿的棉被和泥沙先对子弹进行吸能,然后靠硬木板阻挡后劲不足的子弹。


另外,那名国外网友还用英国.303口径李氏步枪,模拟了侵华日军使用7.7口径子弹的92式重机枪。

实验结果是,土坦克依然可以挡住。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如下事实:

八路军的土坦克确实可以顶着鬼子步枪和轻机枪,甚至重机枪的火力冲到炮楼之下。但注意的是,鬼子是掷弹筒的……

而且,这个土坦克必须是多层蘸水棉被加沙土,并以硬木板为防御核心。如果仅靠蘸水棉被加沙土是挡不住鬼子的子弹的。至于淋湿的棉被就更不可能挡住子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