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軒老師談教育


閱讀是使人成長的一個最簡單的方式,而且效果還非常好。孩子讀了一年級了,也要開始養成閱讀的習慣,家長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呢?

1、孩子閱讀的書籍類型的選擇

孩子讀一年級,思維偏向於形象化、具體化,如果給孩子一本純圖畫的書,他看起來會非常容易,也很容易看懂。這類書用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非常不錯的。

不管什麼書,我們拿到手上一翻,圖片居多,那孩子就可以先以這類書為起點,先閱讀起來。

而經過一段時間了,孩子的拼音也學得差不多,就可以看一些拼音文字類的書籍。這類書,一邊讓孩子念拼音,一邊認字。雖然讀上一小段內容也要花費較長時間,但對於孩子的識字能力的培養還是非常有效的。

一年級孩子基本上以圖文類書向拼音文字類書過渡,就足夠孩子的閱讀能力培養。

2、閱讀時間的安排。

整體來說,孩子在一、二年級的空餘時間是孩子學生生涯最多的時間,在放學以後,安排孩子每天看上半小時、一小時的書都是非常容易辦到的。所以,在這段時間,我們家長還要著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安排閱讀的專項時間。

一般來說,我們家庭會把閱讀時間安排在吃飯前,或者是睡覺前。吃完飯後出去走一走,玩一玩,在吃飯前看看書,時間上也合適;睡覺前安靜下來看看書,對於靜下心來睡個好覺也是有所幫助的。

在閱讀時間裡,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看書,一起學習,形成一種共同學習的氛圍,對孩子來說也會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

3、閱讀內容的分享

孩子只是自己看書,不與家人分享,慢慢地看書興趣也會逐漸衰減,所以,我們還是要引導孩子講講故事。

有一位媽媽,就是讓孩子每天回家看一會書,然後讓孩子講講書中的內容。有時候,孩子講的內容與書上有關,媽媽對孩子進行表揚與鼓勵。但有時候孩子心不在焉地看,分享內容的時候與書上的內容關係不大,媽媽這時候也非常機智,仍然對孩子的分享表示鼓勵與認可。孩子也沒有因為講的內容與書上內容不相關而挨批評,慢慢也接受了每天的閱讀,還堅持每天都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或許,我們在考核的時候,會很在意孩子的學習情況,會想方設法的測試一下孩子的看書情況。內心深處希望孩子過目不忘,看了就記下來。然而卻忽略了一點,其實孩子記下或者沒有記下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閱讀與分享過程中學會了語言的表達。語言的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記住了多少內容還要重要。

結束語

孩子閱讀習慣培養還是非常簡單的,核心點就是在父母有一個很好的榜樣。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讓孩子看到如何去閱讀,如何堅持閱讀,如何在閱讀後進行分享,孩子的閱讀習慣就慢慢培養起來。

@童教雷鳴,全腦思維訓練,科學、簡單、有效的寫作方法訓練,歡迎關注!


童教雷鳴


閱讀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這是一般家長在當時很不容易看到的。

我通過最近一年陪伴幾個一年級學生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幾點心得(這些家長和學校老師都可以做到,尤其是家長):

有三個小男生,其中一個有很大的閱讀量,但是閱讀內容過於片面,“我喜歡動物,就喜歡動物書!”這是這個男生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還有一個小男生,做事比較慢騰騰,識字量非常少,感覺到在上學之前完全沒有閱讀的基礎。

第三個小男生很是有個性,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似乎和爺爺奶奶相處比較多,也談不上有閱讀基礎。

對於這三個男生,我們每週一次故事課,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做陪伴,孩子們有了很明顯的進步:

我們通過人盯人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分享繪本故事:

對於喜歡動物的男生,就投其所好,建立一種信任關係,在逐漸地擴展器興趣;

對於第二個男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很善於觀察,比較內秀,所以就會對他的一些特殊表現及時地予以誇獎,這種誇獎還有有意無意地激發他對故事的進一步想象,以增加他的好奇心,這樣他就有可能會在課後或者回家後還能對書中的故事保持一種想繼續聽的慾望。

在第一個學期,這個孩子借了幾本書,在這個學期,這個孩子很明顯借書的頻率和聽故事的狀態比第一個學期更好了。

第三個孩子,很有英雄情結,且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很主動地去做,行動力也很強,於是我們就儘量選擇他感興趣的圖書和他分享,並且在讀故事的過程中,用語言或者一定的肢體動作來激發他們更大的興趣。這個孩子這個學期故事課的興趣明顯大於上個學期,每一次課都能自己獨立完整地讀完一兩個故事。

在老師給所有孩子大聲讀故事的過程中,這三個孩子的專注力都很不錯!

培養一年級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關鍵是需要陪伴、分享讀書的樂趣,而不是看管或者說教。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從書中找到更多的快樂,不是一次或者兩次。這種陪伴,家長和學校老師都可以做到,或者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條件,這就是最好的方法!


快樂庭院


對於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個問題,我在此談談自己的經歷。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經常買一些卡通畫,我和孩子一起邊玩卡通畫邊做遊戲,順代著教孩子認識上面的很簡單的拼音字母和漢字,閒暇之餘我習慣性地朗誦幾首朗朗上口的古詩,看起來這麼小的孩子對這些東西什麼都不懂,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你經常性的在孩子面前讀詩講故事,你會驚喜地發現某一天,你讀著讀著,孩子忽然能順氣自然地接著背下去,這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會買很多符合孩子這個年齡段看的各種各樣的書,或者星期天帶著孩子去逛書店借書,書店裡的書籍琳琅滿目,挑選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帶回家,家裡有了書,孩子就會在寫完家庭作業之餘,我就陪孩子一起讀這些書。我最深刻地體會是陪伴孩子讀書,絕不可以孩子在書房裡讀書,家長在客廳裡看電視玩手機。必須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的讀書環境和讀書氛圍,想要孩子培養讀書習慣,家長必須先有讀書的好習慣。床頭上沙發上茶几上,我都會分散地放上幾本書,當孩子沒事在房間裡轉來轉去的時侯,總會手捧一本書順便翻閱,既便是不經意地瞅一眼書,時間長了,那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當孩子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你會發現孩子也變的非常自律,無論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很讓家長省心。

總之要想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家裡必須有書,有讀書的環境和氛圍,家長必須愛讀書,長期的潛移默化因勢利導,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青青河邊草8592


我家老大正在讀小學二年級,在閱讀方面目前他的主要特點是

  1. 涉獵相對較廣,唐詩宋詞、漫畫、小說、科技、歷史、自然…… 他幾乎都能看進去,且每本書至少讀2遍以上;

  2. 愛專,對於自己喜愛的題材或者問題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自己愛去尋找書籍或其他素材一探究竟,比如5-6歲熱衷恐龍的時候,他就經常讓我們帶他去自然博物館看化石。

同時我們也幫助他通過繪本、電影(如侏羅紀公園)、百科、故事等來豐富他的見識和想象力,那段時間他玩的是恐龍,說的是恐龍,畫的是恐龍,就連英語都在學tyrannosaurus(霸王龍)…… 但在真正意義的閱讀能力培養方面,我不得不提一套少兒版(注音版)的四大名著(準確說是這套書裡的兩本:《三國演義(注音版)》和《西遊記(注音版)》,每本約35回,在原著基礎上大幅改編和簡化),這套書籍陪伴了我孩子快二年了。

幼兒園期間,我注意到他對一件事的興趣似乎持續不了多久,尤其是當他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弄懂了或是這件事已沒有多少可吸引他的時候,他就會經常開小差。為了培養他的專注力、耐心和求知慾,更為了讓他順利的從繪本閱讀過渡到文字閱讀,以便儘快適應小學學習,我有意識的想選擇幾本書來對他進行相關能力的培養。選來選去,在他快要上小學的那個暑假,我給他買了這套少兒版(注音版)的四大名著。俗話說,“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我告訴他只讀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這兩本(但是他還是偷偷的把水滸讀了兩遍,當然,那是後話了……)。

因為這個時候他的識字量極少,更不要說拼音了,我就給他播放了一遍隨書附帶的音頻,讓他邊聽邊自己指著字看。開始的時候確實很難,有時候他聽著聽著就不知道人家讀到哪兒去了,這個時候,我也沒有過多的要求他,只是偶爾會糾正他一下,告訴他現在讀到哪裡了。就這樣,記得當時用了大約一週的時間,他就把這兩本書聽了兩遍。從聽第一遍開始,他有時會指著一些插圖,讓我給他講故事;偶爾,我也會主動挑選幾幅插圖來給他拓展一下情節,畢竟,男孩子對於打打殺殺、兵來將往這些事基本都不會拒絕。就這樣,我陪著他幾乎把這兩本書所有的插圖都講了一遍。在上小學一年級學拼音的時候,為了鞏固拼音學習,又附帶讓他看了看這兩本書;到了小學一年級上期快結束的時候,他又把這兩本書看了不少於三遍……小學一年級結束的時候,三國那本書他至少看了7遍,西遊記不少於5遍。

從他開始真正意義的文字閱讀開始,我就給他灌輸一個觀點,“先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當他看完一本書或是其中某一章(回)的時候,我會問他是否能用自己的話把看過的內容再敘述一遍。開始的時候他會原封不動的把原文背出來(小孩子的記憶力真不賴!),這個時候我會告訴他:“你不是在讀書,你是在背書!你讀完這本書,一定要學會用自己的話去歸納、總結和敘述所讀過的情節、故事等內容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概括——這就是‘把書讀薄’。當你能夠‘把書讀薄’的時候,你就有能力去體會、想象作者透過文字所烘托、詮釋或講述的更生動,更恢宏,更曲折的情節或場景,你想象一下‘萬馬奔騰’這四個字所體現的畫面?你會主動去想還有什麼是我不懂的?一遍遍,一次次,主動或是偶然,你會再次去翻看那些曾經熟悉的文字,慢慢的,你會悟出很多的東西——這就是‘把書讀厚’”。

有一次,當他覺得自己已經對《三國演義(注音版)》的故事爛熟於心的時候,我告訴他,“兒子,你現在看的是少兒版的三國,等你讀初中和高中的時候,你還會看到更完整、更有趣的三國故事……”。“那什麼是最完整的三國?”兒子問我。“哦,那就得看原版了,等你長大了,你可以自己去看……”,我本來準備這麼搪塞他。“我現在就想看!”。看著兒子滿懷期待的眼光,沒法,我就給他瞄了一眼下面這本共120回半文半白幾乎原版的《三國演義(評註本)》……

就這樣,這本三國正式成了父子間的精讀用書之一。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看了一大半了(基本是文言文,我的語文功底也重新撿了回來,或許後面還要和他精讀西遊記……),兒子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二年級下期都還沒正式開始讀(因為這次的疫情延遲開學),這本書35%左右的文字他基本都能讀懂。這個過程,他弄懂了原著中很多人物是怎樣出場的,一些重要故事情節的來龍去脈,還有原來傳國玉璽有這麼曲折的故事:鳳凰棲石、文王得玉、李斯篆刻、復歸於秦、高祖得璽、光武得寶、十常丟璽到孫堅匿玉璽背信棄約……

寫了這麼大篇,個人覺得,其實孩子的閱讀培養歸根到底就這麼幾點:

  • 早日培養

  • 家長引導

  • 親子共讀

  • 廣泛涉獵

“好奇害死貓”,求知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要因勢利導,從單純、功利的培養興趣轉變到幫助孩子培養有益的習慣和能力,這些習慣和能力,一定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孩子學爸


孩子剛好上一年級,入學之前一直進行親子閱讀,每天給她講一些圖畫書,但沒有刻意進行識字訓練。入學後發現識字量的確是閱讀的一大瓶頸,即使掌握了拼音,但拿上書一句話裡一半以上都需要拼讀的話孩子的耐心很快就會被耗盡了。



在寒假裡老師佈置了閱讀的作業,要求每天讀書半小時,藉此機會我帶著孩子惡補了一番。

首先,要選擇適合的讀物。

圖畫書。有人會提出疑問,孩子入學以前才讀圖畫書,上學以後這些以圖為主的圖畫書是不是太“小兒科”了?其實經典的圖畫書是圖文的完美結合,它適合任何年齡的人閱讀。如果家裡購買了大量圖畫書,不妨拿出來再重溫一遍,因為陪伴孩子成長的這些圖畫書就是從親子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的最好媒介。



帶注音的低年級兒童讀物,如《米小圈上學記》等等。這些作品的語言非常接近低年級的小學生,而且內容也是關於學校生活的,因此孩子們特別樂意接受,閱讀底子較弱的孩子都會主動閱讀。同時,拼音有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其次,要應用語文的方法。

這時的閱讀就不是簡單的聽故事了,遇到生字要註上音,最好能把它們分類進行整理。遇到好句好詞要畫出來或抄寫下來,還可以做成讀書卡片。總而言之,形式靈活多樣,孩子的興趣也會得到提高。



最後,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適時鼓勵孩子,讓他們一點點地嚐到閱讀的樂趣。



一年級的孩子開始有學習任務,有家庭作業,但是閱讀在他的生活中仍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一年級階段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力?


1、保證每天閱讀時間最少半個小時

即使是已經上一年級,也要保證孩子每天最少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是睡前,可以是飯前飯後。讓孩子養成每天都閱讀的良好習慣。


2、選擇好橋樑書,帶拼音的書籍

一年級的孩子閱讀書籍開始從全是圖的繪本向文字類過渡,有很多會不習慣,甚至會放棄讀書,所以要幫助孩子選擇好橋樑書。做好過渡。

在孩子學拼音階段,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帶拼音的書籍,不用多,幾本即可。既鍛鍊拼音學習,也讓他認識更多的字。


3、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貼近孩子生活的書籍

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像我的孩子,喜歡歷史書籍,一年級整一年其他書都不看,只看歷史書籍。興趣是很重要的,激發他閱讀的動力。

也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貼近他生活的書,譬如米小圈,馬小跳的系列書籍。孩子容易產生共鳴能讀下去。


4、和孩子探討劇情,聆聽孩子為你講故事

可以和孩子探討劇情,當孩子有慾望講他閱讀的書的時候,要安靜的聆聽,不要不耐煩的打斷他。每次講完告訴孩子,“這個故事真有意思,你讀完下一章再繼續講給我聽好嗎?”

這樣孩子有很強的滿足感,而且再讀書的時候會非常認真,不想錯過給你講清每個細節。

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閱讀專注力也培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神奇麻麻木小暖


培養閱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個人認為孩子的習慣就是家長的習慣,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是一支畫筆。

家長吵架,孩子就學會了吵架

家長玩遊戲,孩子就學會了打遊戲

家長看電視,孩子就學會了看電視

不能低估家長在塑造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

1,營造學習氛圍,整理一個書架,放些孩子喜歡的書。

2,約定好閱讀的時間

如果家長忙,做完作業後,還可以抽時間閱讀一下。這個要堅持打卡,不可間斷。習慣的養成,需要不斷的重複。

3,可以去書店或者圖書城去薰陶一下

琳琅滿目的書籍,總有適合孩子的。

4,所買的書籍最好帶有圖畫

俗話說,一圖在手勝過千言萬語。圖片可以激發孩子思考。

5,讓孩子試著講講裡面的故事

我們大人作為聽眾,作為孩子的粉絲,給孩子鼓勵鼓勵,加加油。

經驗分享,希望可以幫到您!


根深老師講英語


隨著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對知識量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怎麼滿足這個需求呢?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而同時貫穿整個小學語文學習的核心也是閱讀,那麼在一年級的時候如果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就成為了家長關心的問題。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1、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和習慣都會無形中影響到孩子。要想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首先父母要將手機放下,然後有時間就開始閱讀,讓閱讀成為自己的習慣,這樣孩子才會從模仿閱讀變成將閱讀當成習慣。

(父母要先養成閱讀的習慣)

2、培養堅持的習慣。

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個閱讀計劃,並敦促孩子針對計劃來採取行動。要在孩子完成計劃的過程中鼓勵他,當孩子想放棄的時候,父母要堅決制止他,一定要他堅持下去,直至完成計劃。

只有堅持才會養成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習慣也會變成一種本能。培養孩子養成堅持不懈習慣的過程,也是在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過程。

(堅持不懈)

3、從興趣出發引導孩子閱讀。   

興趣是讓孩子喜歡閱讀的前提。閱讀是不能強迫,只能適當引導,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最合適的書籍。

家長也可以通過遊戲閱讀的方式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慢慢地使孩子自覺自願的去閱讀。

(利用興趣引導孩子閱讀)

4、培養孩子利用瑣碎時間的能力。

父母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利用瑣碎時間閱讀的能力,可以讓他利用吃飯前的時間先閱讀一會,起床後可以讀一會書。也可以在家中放個小書架,上面擺有各種數書籍,當孩子玩累的時候,讓孩子讀一會。

養成利用瑣碎時間的能力,不但能幫助孩子增加閱讀時間,對他們以後在工作中高效的完成工作也是有利的。

(利用瑣碎時間閱讀)

結束語

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僅需要父母以身作則慢慢的培養,更需要父母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去培養。

教育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我是@異族人,致力於教育研究,歡迎點贊!


佳爸談教育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大意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全國中小學的語文、歷史教材將統一使用“部編”教材,而之前也有教育部權威領導坦言,以後的高考,語文要讓15%的人做不完。一言道明瞭語文在孩子整個學生生涯的重要性。而“部編”語文教材,加重了古詩文、文言文的篇幅,要理解這些內容,就需要加強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

所以,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就顯得額外重要。

那麼,要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要遵循聽說讀寫的規律。多聽,在聽的基礎上,鼓勵孩子講出來,並大聲朗讀,最後到寫,循序漸進,培養孩子對一種語言的語感。

  • 時間的累積,而不是盲目求快。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要有耐心。

  • 激發孩子的興趣,而不是逼著孩子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結合孩子的特點,挑選孩子喜歡和適合的書籍,讓孩子愛上閱讀,併成為一種習慣。

  • 堅持,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任何一種技能的鍛鍊,都需要持續的堅持和不斷的刻意練習,所以,堅持非常重要。
  • 讓孩子試著寫出來,做總結。寫才是閱讀的根本目標,通過寫,不但能反思閱讀,而且能進一步加深理解。


  • 如果您有更好的辦法,歡迎討論。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海綿媽媽育兒


我想先說一下美國的教育與中國教育的不同(聲明:木有崇洋媚外的意思,只是結合自己揚長避短)

中美最大差異在於語文,寫作和表達能力要比中國好的多。

記得我小時候上學,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背誦了,因為中國標準答案,而國外沒有,國外看得是符不符合邏輯。這也是為什麼學生慢慢失去了對語文的興趣。我認為父母要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閱讀這件事肯定不是從一年級開始的事,父母要從小抓起(0-3歲學習語言最快的時期),可以先從可愛的繪本開始閱讀,不要忘了多鼓勵孩子,這讓孩子從閱讀中得到成就感,然後激勵孩子讀更多的書,獲得更多成就感,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總結

  • 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良好閱讀習慣,身教大於言傳嘛


  • 這件事肯定是從小就要抓起,在早期可以和孩子一起讀繪本,男生語言沒有女生有天賦,更應該從小開始閱讀,積累詞彙量


  • 如果孩子不喜歡,可以先選擇圖案多的書籍,因為花花草草的圖案可以喚起孩子的興趣。


  • 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千萬別誇聰明,多誇他努力才這麼棒)


  • 把閱讀當作遊戲,父母可以多提問題,而不是給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