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砖雕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砖雕应用极其广泛,宫殿、宅院、村落、园林,都有精美的砖雕作品传世。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青州房屋精美砖雕


青州砖雕具有北方粗狂、大气的风格,被大量地应用在额枋、雀替、门罩、门楼、飞檐、屋脊以及照壁、牌楼等处,其表现内容与题材非常丰富。砖雕技法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等,除单层浮雕外,还有多层浮雕、堆砖等表现手法,不同的建筑部位,雕刻不同的花样图案,每个部位的砖雕花纹图案都具有完整的装饰效果和独立的构图形式,以寄寓不同的象征意义,使砖雕在不同的建筑部位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我特别喜欢砖雕,更喜欢家乡青州的砖雕。可是,由于缺乏保护措施,在青州的乡村和城市里已经很难看到古老的砖雕了。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老房子被拆除,虽然旧貌换新颜,换成了红砖红瓦宽敞亮堂的四合院,但总觉得缺少了老四合院古色古香的韵味。人们在住进新房的同时,大量的砖雕被弃之荒野,埋之地下,使我们无缘得见芳容,甚为可惜。幸运的是,在好友沈志海先生的引荐下,我认识了青州年轻的砖雕收藏家沈洪正先生。在沈洪正先生的家里和店里,我见到了数百块明清和民国时期的精美青州砖雕,可谓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今年45岁的沈洪正先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痴迷砖雕艺术,特别对青州砖雕情有独钟。他倾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了许多物力和财力,收集并收藏了这些青州砖雕,在青州收藏界小有名气。许多外地的收藏家慕名前来高价收藏这些砖雕,都被沈洪正先生一一婉言谢绝。沈先生对我说:“这些砖雕是青州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决不能流到外地去,一定要留在青州,才能彰显它的历史、人文和文物价值。”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青州房屋山墙砖雕


这些青州砖雕,留住了一段历史,留住了一段记忆,更留住了一段乡愁。文化需要传承,好东西更要分享。下面,就请朋友们跟我一起欣赏部分精美的青州砖雕吧!


一、花卉砖雕


花卉是砖雕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最常见的有荷花、牡丹、菊花等等,并且都有美好的寓意,像牡丹花开富贵,荷花代表和谐,菊花情操高洁等。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明朝崇祯牡丹砖雕


牡丹,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朝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代表着雍容华贵。这块明朝崇祯年间的牡丹砖雕,是明朝砖雕的代表之作,虽历经几百年风霜,依然色泽艳丽。有色彩的砖雕非常少见,实属珍品。一丛红色牡丹,在片片绿叶的衬托下,从奇石后面钻出,占据三分之二画面,这种构图,符合美学原理。画面三分之一留白,使画面留有余地,不拥挤。唐朝诗人刘禹锡和皮日休无限崇拜牡丹: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清朝咸丰荷花砖雕


荷花,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所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 “荷(和)为贵”“荷(和)而不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表示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荷花是品德高尚的花。这块清朝咸丰年间的荷花砖雕,胎质细腻,雕功独到。一朵荷花,正在盛开。两个花蕾,含苞待放。一个莲蓬,已经成熟。两片荷叶,一开一闭,相映成趣。更有一只水兽,在荷叶下游来游去,不禁让人想起汉朝一首无名氏的诗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浑然天成,惹人喜爱,实乃砖雕之精品。宋朝大诗人杨万里有两首脍炙人口的诗赞颂荷花: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清朝康熙菊花砖雕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它隽美多姿,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为“益寿延年”等。这幅清朝康熙年间的菊花砖雕画面,是由上下两块砖组成。上面的砖雕,雕刻出了一朵盛开的菊花剖面,犹如一幅简笔画;三片菊叶左、中、右立体出现。整个上部画面左右对称,给人以舒畅美感。中间一片菊叶,连接下面的砖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的砖雕,左右两枝,旁逸斜出,好像人工修剪后,刚刚发出新芽。陶渊明和孟浩然最喜欢菊花: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果实砖雕


果实类砖雕,最常见的是葡萄砖雕。葡萄是非常常见的传统吉祥图案,成串的葡萄往往寓意久盛不衰、连绵不绝。蔓延的葡萄藤往往寓意飞黄腾达、硕果累累。种下一颗葡萄籽,却可以长出成千上万的葡萄,预示“多子多福”(寓意人丁兴旺)、“一本万利”(种一颗种子,结上万个果实)。葡萄还可以酿酒,张裕葡萄酒,口感甘醇,舒筋活血,养生益智,誉满全球。这幅清朝光绪年间的砖雕画面,石旁一颗葡萄树,长出了三根枝条。画面截取了两穗颗粒饱满的葡萄,七个硕大有力的叶片遮住了枝条的走向,给你留出了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葡萄凸显面前,远处潺潺流水。远近结合,动静相宜。主题突出,匠心独运。唐朝有位咸阳郭氏之捧剑者、才思敏捷的仆人,他虽然没有留下姓名在人间,却留下了一首充满想象力的葡萄诗:


诗 (唐)捧剑仆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清朝光绪葡萄砖雕


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一首《凉州词》,更是流传千古: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动物砖雕


动物砖雕最常见的是狮子、喜鹊、鹿(禄)、猴(侯)、凤凰等等。下面介绍狮子砖雕和喜鹊砖雕两种。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民国狮子砖雕


狮子相貌凶猛,勇不可挡,威震四方,是百兽之王。狮子一直是守护人们吉祥、平安的象征。“狮子滚绣球”是最常见的砖雕图案。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狮子滚绣球寓意“好事在后头”,狮子配绶带寓意“喜事连连”等。这块民国狮子砖雕,雕刻着一头顽皮的狮子,腾空而起,脚下是一颗绣球,长带飘飘。整个砖雕,“浮”“透”技法结合,画面生动形象。据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3月版陈晋著《毛泽东与文艺传统》记载,毛泽东八岁时,春节于外婆家看舞狮,狮子恰巧舞到八岁的毛泽东跟前。当地有狮子到跟前时需吟诗的规矩,毛泽东即脱口而出一诗:


儿歌·应舞狮

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

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民国喜鹊砖雕


喜鹊是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象征着喜事临头。喜鹊的叫声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意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喜鹊在中国民间是吉祥的象征。“鹊登高枝”,喻示一个人节节向上、家庭出人头地。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上树下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这块民国喜鹊砖雕,雕刻着一只机警的喜鹊,正在一棵树下觅食,忽然听到了什么动静,于是抬头谛听观察。真是雕功高超,栩栩如生。关于喜鹊的诗歌,最著名的当然是大家最熟悉的一首儿歌:


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老娘扔进山沟里, 媳妇搁在炕头上。

关上门,堵上窗, 出溜出溜喝面汤。


青州土话:儿歌“不上讲”。还是宋朝诗人秦少游的《鹊桥仙》最“上讲”,最打动人心: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四、人物砖雕


人物砖雕,主要有童子戏耍,寓意子孙兴旺,和平盛世;状元回乡,寓意出人头地,家族荣耀。还有神话人物,像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和合二仙,和和满满等。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清朝道光五子嬉戏砖雕


这里的一组清朝道光年间的儿童砖雕,是由三块砖组成,非常难得。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五个儿童,寓意五子登科,大富大贵。有的扛荷叶,有的持荷花。荷叶与荷花,取其谐音“和合”,寓意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合作共赢。五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在一起嬉戏打闹,充满了乐趣,使人感受到了幸福平安的生活气息。诗人更喜欢孩子: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明朝万历官员与书童砖雕


另一组明朝万历年间的人物砖雕,是两块砖组成,左右对称,人物一致,都是一名官员,一名侍童。不同之处,一砖右上角雕刻一朵如意鲜花,另一砖没有鲜花。官员办公之余,悠闲自在,信步野外,欣赏鲜花。侍童手持华盖立于身边,随时听从召唤。这组砖雕,使我想起了宋朝欧阳修。欧阳修因在皇帝丧期内穿紫衣而被革职,被贬亳州。第二年,转兵部尚书知青州。这时,屡遭贬谪的欧阳修决计退居山林,接连三次上书,坚辞不就。皇帝六次下诏,催促赴任。王安石在替皇帝拟草的诏书中劝说道:“青州是海岱名都,曾是姜太公的封地,又是安抚京东路的军事重镇,只有你这样的国家元勋才能担当此任。”于是欧阳修走马到青州上任。到青州后,他奉行“宽简而不扰”的施政方针,刚刚三五天,官府事情已减去了一半。两个月之后,“官府如僧舍”。两年之后,出现了“年时丰稔,盗讼稀少”的景象。欧阳修对政事删繁就简之后,更多的时间用于寄情山水,赋写诗文。当时青州有座南楼,这里白杨参天,风吹叶动,势若雨声,夜深人静,尤觉清晰,游子离客,羁旅他乡,常常到此寄托千里幽思之情怀。欧阳修到此游览,赋诗二首:


留题南楼 (宋)欧阳修

偷得青州一岁闲,四时终日对潺湲。

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


醉翁到处不曾醒,问向青州作么生?

公退留宾夸酒美,睡余倚枕看山横。


五、文字砖雕


文字砖雕,有的刻上名人诗句,起到鼓励子弟奋发读书的愿望;有的刻上名言,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下面所选取的两块清朝嘉庆年间的文字砖雕,就给人以淡泊明志、隐居山林的感觉。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清朝嘉庆竹苞松茂砖雕


其一,铭文:“竹苞松茂”。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出处《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有一次和珅新修一个府第,请当朝有名的才子纪晓岚为他的府第正厅题写一匾额,纪晓岚略一思索,遂题了“竹苞”二字,说是取“竹苞松茂”之意。和珅不明其中的道理,高兴地悬在厅上。一天,乾隆皇帝到了和珅新府第,见匾额是纪晓岚题的,觉得奇怪,纪晓岚素来鄙视和珅,怎么还给他题匾呢?仔细凝思,恍然大悟,对和珅说:“卿家被纪晓岚捉弄了!纪晓岚是在骂你们一家‘个个草包’呢。”野史不足信,故事添乐趣。还是用诗赞松竹子和松树吧:


新竹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谈青州」青州砖雕欣赏

▲清朝嘉庆鸟革翚飞砖雕


其二,铭文:“鸟革翚飞”。革:鸟张翅;翚(huī):羽毛五彩的野鸡。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般。旧时形容宫室华丽。出处《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唐朝诗人们最会赞美鸟儿们: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青州砖雕,门类繁多,多姿多彩,美不胜收。长期以来,青州的能工巧匠在砖雕的制作工艺的追求上舍精巧,弃纤细,逐渐形成了“笨”“拙”的简练、浑厚风格。同时,注重构图,讲究刻工,层次丰富,追求深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得到广大砖雕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喜爱。青州砖雕作为建筑的重要装饰艺术,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是匠人们智慧传承的结晶。青州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不仅突显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留下了时代美好的记忆。

(本文所登砖雕均为沈洪正先生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