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媽媽,我考砸了!”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我沒考好,我很慚愧,您很生氣,我打算去散散心,並且想試潭渡河的水是冷還是熱,再見。”

因為考試成績不如意,徐同學與家人拌嘴後,留下一張紙條負氣離家出走。

媽媽見到字條後萬分焦急,四處尋找未果只得報警求助,展開大規模搜索,經過近六個小時,終於將孩子找到。

孩子說:“媽媽,我考砸了!”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以上,是近日一則小學生考試沒考好,離家出走的新聞,可見,孩子沒考好,通常承受著比父母更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當孩子和你說:“媽媽,我考砸了。”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1、 責罵孩子笨,孩子真的會變笨

“你怎麼這麼沒用!才考了這麼一點分!”

“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

類似的話,許多父母會在看到孩子成績的那一刻,脫口而出。

父母之前付出那麼多,孩子卻沒考好,內心感到失望,再正常不過。但是我們的責罵,不但於孩子的成績無益,還會損害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位同學的媽媽,這次就被她家娃嗆出一口老血。娃期末沒考好,她像以往一樣數落他“笨”“沒用”,沒想到娃的情緒比她還激動,朝她大叫: “我不學了!反正我就是這麼笨!”

“笨”“沒用”這些消極詞彙,會帶給孩子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孩子如果長期接收到來自父母的這些負面評價,很有可能會產生不堪設想的後果。

孩子說:“媽媽,我考砸了!”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一家心理機構透露,某名校高中生,因其父母自小對孩子學習要求非常嚴格,孩子因為成績下降,學習變成負擔,不願意去上學。被父母嚴厲地指責後,孩子並未因此好轉,反而開始仇視父母,並且有自殘現象,無奈之下只能為孩子辦了休學,尋求心理治療。

孩子走到這一步,肯定是我們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心理研究表明: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焦慮障礙起到非常重要的促發與維持作用。

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本來就要經歷重重困難,只有大人才會覺得孩子無憂無慮。《小王子》裡說:大人曾經也是孩子,只是他們都忘記了。

孩子沒考好,本就影響自我評價。如果我們一味地指責批評,只會加重孩子的焦慮,嚴重的,會讓孩子輕則壓學,重則放棄生命。

2、懲罰孩子,會讓孩子將成績看得過於重要

考成這樣,這個假期不準看電視!

考這麼點分,以後就別想玩IPAID!

沒有考到雙百分,那就不能去旅遊!

以上這些話,是不少父母的口頭禪。

近日,江西南昌,有個一年級男孩因為數學丟了0.5分,沒有得到雙百,拿到成績單後傷心流淚,眼看媽媽之前答應的三亞遊計劃泡湯。

媽媽表示要說到做到,沒考到就不能去三亞。

孩子說:“媽媽,我考砸了!”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的做法,似乎也無可挑剔。

但它會孩子一個什麼感覺呢?孩子會認定,父母在乎分數,勝過在乎自己的感受。

因為分數沒達標,以此懲罰孩子,剝奪孩子的各項福利,會讓孩子將成績的好壞,分數的高低,看成是生命中第一等重要的事。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他在北大讀書期間,有一天,突然看到一個男生光著身子,邊跑邊喊:“我是北大的,我是北大的……”

起因是這個男生考試成績不好,瘋了。儘管已考入頂尖學府,一次失誤卻成致命打擊,可悲可嘆。

但這樣的事,至今仍時有發生。

去年還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山東一個初三的學生,因為考了班級第二名,竟然砍死了班級第一名。殺人的理由竟然是:把他殺了我就是第一了!

分數在孩子心中,比他人性命還要重要,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教育專家尹建莉表示:從上小學就追求分數,會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學習動機,變得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其學習興趣,影響考試成績。

孩子一旦沒考好,就得承受各種責罰。這種做法,無疑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恐懼。

內心藏著恐懼的孩子,根本無法思考如何提升學習成績,反而會將精力花在如何避免承受責罰上面,於是便有了各種匪夷所思的行為。

3 、孩子說:“媽媽,我考砸了。”智慧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1、正確看待考試成績。

考試只是一種檢查學習效果的手段,分數也並不與能力掛鉤。

詹青雲當年是個學渣,她媽媽“能掐會算”,並沒有讓她過多地焦慮成績,一直持續積累,高中後成績開始拔尖。

對於我們來說,既然孩子已經考完了,過多的糾結分數,只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但我們可以藉此幫助孩子直面失敗,不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氣餒,失敗不是一件壞事,而是成功的契機。

孩子說:“媽媽,我考砸了!”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2、幫助孩子分析原因

沒考好,到底是因為知識不紮實呢,還是學習方法不對?或是讀題能力有問題,亦或是身體不適、心理怯場?找到問題之後,再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考砸了,查漏補缺,總結經驗,就可能跨越學習過程中的溝溝坎坎。

3、 引導孩子,將目光看向更遠的未來

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目標,並制訂合理的計劃。而父母要做的,是耐心地陪伴,正確地引導孩子完成一個又一個目標。

小時候成績非常一般的浙江王澎鈿,曾經被老師冷嘲熱諷是讀不好書,在媽媽用心的陪伴和正確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地突破自己,高考考上中科大。

今日我們看到的學霸,也並非天生就是學霸。智慧的父母,是孩子成績逆風翻盤的機會。

保護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比追求高分重要。

不給孩子隨便貼“笨”“沒用”的標籤,看孩子的成績,更看孩子的品格。不因成績不如意,就隨意懲罰孩子。

輸了成績,並不代表輸了人生。成績固然重要,孩子的健康快樂的成長更是重中之重。

—End—

作者簡介:以墨,家有男娃兩枚,熱愛閱讀和寫作。願以獨立,自由與愛,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