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保險業能夠迅速發展嗎?

ZJ1418


誰也不會想到,農曆2019和2020年,竟然是由一場疫情銜接的……

我們平時總會想著“我要儘量主動的躲避風險”

但這次疫情證明了“風險是會主動找上門的”

每次大的風險事件,一定是促進人們對風險的認知和防範意識,這次疫情,對於人們加強保險意識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有發展是一定的,但個人認為不會“迅速”!

發展體現在兩方面

1.普通老百姓保險意識增強,購買商業保險意願增強

2.保險公司的經驗發展,比如面對這次疫情,保險公司紛紛擴展了自家重疾險針對“新冠肺炎”的保障責任,免除針對“新冠肺炎”造成身故/全殘的等待期,

再比如,研發更加先進的住院津貼保險或者護理保險。研發針對中小企業的“誤工財險”,避免企業因為企業因為疫情導致最終破產倒閉,所有的前期努力都付諸東流(一家公司,賬面有1200萬,我們普通人聽著很大,但這1200萬,在公司停止營業的狀況下,只夠維持兩個月!)

促進民眾的商業保險意識、促進保險公司面對突發情況的應急反應、促進保險公司新的險種形態等,這不都是發展嗎?但商業保險要想一下子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還要走很長的路。



保而易見


自有保險以來,每一次大災大疫後保險業都會迎來一波發展小高潮。蓋因每一次災難疫情都是一場活生生的風險教育,對大多數人來說,居安思危是比較難做到的,但臨時抱佛腳卻是大多數人會去做的。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沒幾個人家裡事先準備了口罩這種常用防護物資,不要說醫用和N95這些了,就是普通的棉紗口罩也沒有。但在疫情刺激下,大家都紛紛開始搶購,口罩等防疫消殺行業就迎來了超強的市場需求。同理,每一次疫情就是保險業的助推劑。如2003年非典後、2008年汶川地震後,保險業都迎來了一波比較明顯的投保高潮。國民的風險意識、保險意識就是這麼一波波災疫刺激培育出來的。

目前保險業雖然受限於疫情管控,傳統險企的保險代理人們外出展業不便,但是互聯網保險卻已經迎來了一波小陽春,而保險科技比較先進的傳統險企也斬獲頗豐,筆者就有朋友說一週以來已經簽約了20多單醫療險。而且他還充分利用大家閒在家裡這個契機,每天開直播科普保險知識,很受好評。可以預見,疫情過後,保險業會迎來新的投保高潮。事實上,我國的保險業這20年來也一直在強勁增長中。

此外,每一次災難疫情,保險業都是首當其衝的。保險公司不僅捐錢捐物,還有為衝鋒在前的醫護人員、防疫人員提供人身保險,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災疫,保險業的賠付量都會大大提升,各家保險公司都會承受較大賠付壓力,尤其在疫情擴展時,部分小型保險公司可能就直接賠穿了。而且,部分險企也在擴展保險責任,將這次新冠肺炎包含進保險賠付範圍。所以,疫情對保險行業是加速發展良機,但是對部分保險公司來說,卻是巨大挑戰,因為它也可能在疫情中倒下去。因為這些突發疫情也會超出其精算範圍的。雖然國家宣佈對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的治療費用實施財政兜底,但是隨著身故者的增多以及保險責任的擴展,保險賠付的壓力也會加大。

所以,在科學理財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將保險配置擺在基礎地位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你願不願承認,保險業發展到今天,保險已經不是買不買的問題,而是如何買、買多少的問題了。


獨孤求白先森


保險行業會在大災大難中經受考驗

有的險種可能會增加一些支出,不過這也是保險行業的價值所在

保險行業同樣也會在大災大難中受益

在意外和災難面前,人們更加清醒生命的脆弱和可貴,投保和增加安全保障成為多數人的理性選擇

隨著中國金融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險行業持續加快發展,相信保險行業正處於黃金年代,今後前景更加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