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一首歌谣,在某一刻悄然兴起,传的越来越广,越来越传奇,随着这首歌谣一同被传扬的,还有陈庆之这个名字。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似乎,从陈庆之统领属于自己的军队的那一刻开始,一段传奇揭开序幕。


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

由盛转衰的北魏王朝

那时候的中国,南北分裂。

南方,萧道成建立的南齐,在东昏侯萧宝卷手中,被萧衍所替代。南朝第三个国家,南梁就此成立。

北方,北魏已经走过了最辉煌的那些年。

史料记载:魏累世强盛,东夷、西域贡献不绝,又立互市以致南货,至是,府库盈溢。

强盛的北魏,交到年少的魏孝明帝手中,同时,也交到了魏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的手中。

在北魏的历史中,有两个留名青史的掌权太后。

一个是北魏冯太后,另一个就是这个胡太后了。

只可惜,北魏冯太后留名青史,成为推动北魏走向巅峰的伟大女性。

而胡太后,在她的掌权过程中,北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这样一段话:

魏盗贼日滋,征讨不息,国用耗竭,预征租调,犹不足,乃罢百官所给酒肉,又税入得人一钱,及邸店皆有税,百姓嗟冤。

胡太后信奉佛教,大兴庙宇,官员骄奢淫逸,国家外忧内患。北魏为了保证国家的用度,不但得罪了官员,还得罪了百姓和商人。让北魏得经济基础彻底瓦解。

内忧外患一直持续了数十年,魏孝明帝已经长大,虽然也只有十九岁而已,但这时候的孝明帝,再也看不惯胡太后得做法。他决定绝地反攻。

魏孝明帝选择了一个官场的新人。在北魏官场中,各种各样得关系盘根错节。而这个人却是一个值得拉拢的人。

这人名叫尔朱荣。

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尔朱荣

尔朱荣的先祖,就是五胡乱华时最为残暴,最为臭名昭著的羯族,冉闵带兵屠灭绝大多数羯族人,但还有有极少部分漏网之鱼,融入了鲜卑人之中。

尔朱荣已经算是半个鲜卑人。在他的生活中,似乎已经没有太多建功立业的机会,直到令北魏伤筋动骨的六镇起义爆发。

六镇起义震撼整个北魏的朝廷,在北魏和六镇的叛军殊死搏斗之时,尔朱荣也从一个普通的军官,成长为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将领。兵权在握的尔朱荣,成为为孝明帝首选的外援。

一场属于北魏的夺权计划,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

胡太后并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一个机会,享受着无上荣耀的胡太后,绝对不允许自己的权力被剥夺。

在权力面前,亲情算得了什么?胡太后毫不犹豫的毒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

胡太后的做法,让尔朱荣大喜过望,同样大喜过望的,还有远在南方的萧衍。

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梁武帝萧衍

隔岸观火的南梁

南梁的建立者萧衍,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之人。而且,他也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命皇帝。

梁武帝萧衍,活到86岁,在位48年,如果不是晚年遇到了侯景之乱,这个身体健康,文武全才的皇帝,也许会活得更久。

后来的名臣魏征,是这样评价梁武帝的:

布泽施仁,悦近来远,开荡荡王道,革靡靡商欲,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介胄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戢,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也。

虽然在萧衍的治理下,到了晚年,也存在大兴土木,崇尚佛教,用人不明的缺点,但总体来说,南朝国家处于稳定状态。

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无论是北魏,还是南梁,都梦想着要一统天下。

南北两个国家,东到青州兖州,南到合肥,中到荆州,西至益州,在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中,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致对方于死地。

慢长的战争严重消耗两个国家的国力,但对于统一天下这样伟大的理想而言,这样的损失,是非常值得的。只可惜,北魏和南梁,始终处于势均力敌的境地,谁也奈何不了谁。

从某种意义上说,尔朱荣和胡太后之间的战争,让萧衍看到了一统天下的曙光。

梁武帝萧衍,敏锐的洞察到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北魏的情况,依然扑朔迷离。

萧衍并没有等太长时间,北魏已经彻底乱了。

尔朱荣辅佐长乐王元子攸挥师南下,直捣洛阳,大军短时间内控制洛阳。尔朱荣将胡太后沉河,屠杀了皇室两千多人。

尔朱荣的血腥做法,让整个北魏皇室噤若寒蝉。北海王元颢,向南梁送出了橄榄枝。

梁武帝萧衍,很乐意看到北魏现在的状态,不光是北海王元颢,在西边,萧宝寅也开始自立为帝,整个北魏已经分崩离析。

北海王元颢递出来的橄榄枝,让萧衍非常高兴。对于南梁而言,谁当皇帝,一点都不重要,能造成北魏持续混乱,这一点很重要。至于辅佐北海王这种可以让北魏分裂的好事,萧衍非常乐意帮忙。

只是,由谁去执行这项任务,萧衍心中有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员。这个人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主人公陈庆之。

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南齐废帝萧宝卷

一场“喜当爹”引起的大溃败

对陈庆之的了解,没有谁能比萧衍更多。在萧衍还不是皇帝的时候,陈庆之就是他的棋童。

长达四十年的时光里,陈庆之给萧衍的印象是,老实,本分,聪明,听话,忠诚,有眼力见。再加上陈庆之一股子书生气度,正合了文艺青年萧衍的胃口。

萧衍当上皇帝后,对陈庆之非常好,但在乱世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军功,光凭借以上这些优点,实在不足以进一步加官进爵。

在普通六年的时候,41岁的陈庆之第一次领兵打仗,这是一次比较简单的任务,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投降南梁,梁武帝决定派陈庆之带人接收。

这是一次比较简单的任务,却出了岔子。

元法僧是真心来投降,陈庆之也顺利的完成任务。同年五月,萧衍派自己的次子,豫章王萧综镇守徐州。

一切都顺理成章的进行,只可惜,问题出在了萧综的身上。

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喜当爹”的故事。当萧衍解决了东昏侯萧宝卷,当上皇帝之后。一不小心宠幸了萧宝卷的一个妃子,吴淑媛,七个月之后,萧综出生了。

从生理卫生角度来说,,萧衍是“喜当爹”了。

许多年后,萧综长大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萧综可谓是费尽心机,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

综由是自疑,昼则谈虐如常,夜则于静室闭户,披发席穢,私于别室祭齐氏七庙。又微服至曲阿拜齐太宗陵,闻俗说割血沥骨,渗则为父子,遂潜发东昏侯冢,并自杀一男试之,皆验。由是常怀异志,专伺时变。

萧衍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会有异心,萧综逃到了北魏,梁军遭到了重创,只有陈庆之的部队,全身而退。

第一次带兵,虽然没有取胜,却也没有吃亏,陈庆之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萧衍的认可。于是,这次接应的任务,又成了陈庆之的重要工作。萧衍给陈庆之的军队,也不是很多,不过七千人而已。

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南梁

一场青铜级别的任务,打出了王者般的荣耀

对于这次任务的定位,就像前文说的,萧衍想要的并不是让北海王当上北魏的皇帝,也不是想要帮助北魏平定内乱,而是为了和稀泥,让北魏的乱局更乱。

这样的任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既要让北海王有胆量和尔朱荣对着干,又不能引火自焚。所以,萧衍给了陈庆之区区七千人,却都是精锐部队。萧衍没有太大的野心,只要让北魏继续混乱下去,然后全身而退,就已经达到预期效果。

一次象征性的和稀泥般军事行动,让陈庆之达成了刷BOSS的副本。陈庆之带兵和北海王汇合,向北进发,遇到了第一个对手,魏将丘大千。兵力比例:7000人对70000人。

面对十倍的对手,陈庆之表现出名将的本色。

丘大千处于守势,为了抵御陈庆之的进攻,他现后修筑了九座临时性城防,看似固若金汤的城防,在陈庆之精锐部队的眼中,如同纸糊的一般。

陈庆之仅仅用了十四个小时,就突破丘大千三道防线。在这种摧枯拉朽的打法下,丘大千投降了。

丘大千投降之后,济阴王元晖业带兵也出现在了陈庆之面前,兵力比例:7000人对20000人。

丘大千的投降,让陈庆之军心大振,管他这座城是不是守备森严,哪怕周围都是护城河,也得打。于是。陈庆之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晖业,顺利完成双杀。

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北伐

梁军一路碾压,一路高歌猛进,终于在荥阳,遇到了这次北伐最强的对手,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

这次,陈庆之遇到的是守卫森严的荥阳城,以及北魏的精锐部队,兵力比例:7000人对70000人。

面对荥阳城,陈庆之北伐第一次受挫,更危险的还在后面,荥阳城有七万精锐,而在城外,北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 其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领胡骑五千,骑将鲁安领夏州步骑九千,援杨昱;又遣右仆 射尔硃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骑一万,据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

现在陈庆之的周围,仅先头部队,就已经超过两万,而后续的部队,更是不计其数。陈庆之的七千军队,被大量精锐的敌军包围,陈庆之做出了最后的动员。

他的动员讲话很简单,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你们杀了那么多北魏人,难道指望他们能善待你们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士兵们立刻明白,自己手中沾满了北魏人的鲜血,即使投降,也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再次燃起战意。

哀兵必胜,这七千人,居然被陈庆之分成了两队,四千人的步兵发了疯的猛攻荥阳,而陈庆之带领三千骑兵,背城列阵而战。一场实力悬殊的作战行动,居然产生了让人大跌眼镜的结局:

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硃吐没儿单骑获免。收荥阳储实,牛马谷帛不可胜计。进赴虎牢,尔硃世隆弃城走。魏主元子攸惧,奔并州。

我不知道,陈庆之和他手下七千将士,到底是如何完成如此惊人的逆袭,当时该有多么的惊心动魄。

但,陈庆之面对优势而强大的敌人,爆发出勇往无前的勇气和自信,让一切不可能,都变成了现实。一切,都源于勇气和自信。

一切危机都会过去,自信是度过危机俄桥梁,勇气是度过危机的明灯。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陈庆之,值得让后世为之神往。

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白袍小将陈庆之

本来,这篇文章已经结束,但根据我个人的习惯,还是要画蛇添足一下。

威震北方的陈庆之,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北海王骄奢淫逸,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猪队友,而尔朱荣集结大军,和陈庆之决战。与此同时,陈庆之的军功引起了南梁内部的猜忌,南梁没有再派援兵支援,陈庆之孤立无援,全军覆没,自己落发假装成僧人,才逃回南梁。

画蛇添足的事情,的确很无聊,但无可奈何的是,史书上的确是如此记载的。也许,在人们心目中,永远有一个完美的英雄,但历史上,这种完美很是虚无。

无聊就无聊吧,我还是要写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