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给报销交通补贴,却又总是安排跑外的工作,单位车又不够用不能每次都用,怎么办?

青涩的团妈


我的选择是硬顶。虽说是在省会,但是因为单位位置偏远,几乎靠近下面县城工业区了。距离市区20公里左右。去市区就办过一次公式送文件。领导说没公车,让我自己开私家车去。直接拒绝,私车不公用。能打到出租车,有票可以回来报销就打出租车。滴滴我是不会打的,没发票。耽误事与我无关。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喊我去干这种事了。完美解决。


白荒唐


这种事情你还是要多跟部门领导反映,我们这里也有过你这种情况,刚开始划归市域内,说我们是市域内乡镇,不给报销差旅费,机关的公车又排不上,我们出趟差单程将近60公里,关键以前市机关离我们就三十公里,有时候那二十块钱路费报不报都无所谓,但是后来市政府搬迁,直线距离更近了,十几公里,但是隔条河,桥还没修通,实际路程变成了六十多公里,而且没有直达的车,要换乘四五辆车才能到,半年时间不给报销路费,大家都不愿意出差,因为出趟差还要倒贴百十块钱,后来集体跟领导反应,最后还是正常报销。


让鱼儿飞5


公车改革后,行政机关除少部分特种车辆外,其余一律取消公务用车,采用发放车补的方式应对公务行为,以减少公共经费支出。因为有车补可以灵活运用,关于公务员的交通出行问题目前没有什么好说的。

现在问题最大的是事业单位。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事业单位也需要按照行政机关模式推进公车改革,取消公务用车,仅保留少部分特种车辆和技术车辆。目前,各地都已按要求完成改革。但取消公务用车后,受制于单位太多、人员太庞大、涉及面太宽等因素影响,事业单位并没有像公务员那样发放车补,而是采用实报实销的方式解决公务出行。

这种方式初衷是好的,从形式上来看也没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诟病不少。特别是对县乡基层一线的事业编制人员,这个政策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

第一,取消公务用车后,大大影响了工作的便利性。乡镇工作主要是面对农村,经常要上山下乡,深入乡村农户,有时候距离非常远,而乡村的公共交通又不像城市那么发达,车辆可以召之即来赶到目的地,没有交通工具根本无法实现,这就需要用到公车。现在公务用车取消了,没有公车可用,少量的车辆像题主说的又不够用也不是每次都能用,很多冲在一线的事业人员不得私车公用。这是有车的,还可以私车公用,可没有车的呢,怎么下去?特别是碰到紧急情况,需要尽快赶到目的地,怎么办?耽误了事情,责任全谁的?这些都是乡镇干部的困惑。

第二,实报实销很多时候受诸多因素影响并不能及时兑现。公务员下乡还有车补,私车公用还说得过去,毕竟领了钱。乡镇事业编人员则不同,他们不享受车补,公务出行必须凭票报销,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实际如办了公事,没有票怎么办?比如下乡,有的车没有票,实际上收了钱,没有凭证;再比如,私车公用后花了油钱,可报销的时候又不能拿油票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乡镇事业编人员在公务出行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这些都还好,最郁闷的是,实报实销还可能因为公共经费不足经常报不了帐。乡镇财政不像省市两级,有强大的财税支持,很多公共经费的来源都靠上级拨付或转移支付,财政能力非常薄弱,有时连工资都保证不了,更别提用车报销了。大家都是拿死工资的,碰到这种情况,有时候垫油钱,垫差旅费,都可以垫到自己怀疑人生。

公车改革目的是节约政府公共支出,值得鼓励,但很多政策顶层设计后一杆子插到底,有时候太过生硬,没有体现层级的差异化,或多或少对基层工作产生影响,惟愿以后会改善。


80后小公


公车改革后,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公车私用。对于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来讲,也许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省直、市直部门的人员,一年难得出趟远差,在城里各个部门之间跑,有地铁,有公交,出租费用也不高,还有其他绿色出行方式可以选拔。但是,这个问题挪到县区基层,以及乡镇来讲,就大不一样了。工作职能、交通条件、经费模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公车改革是否成功,真正经受考验的,就是县区和乡镇。

首先来说工作职能。政策的制定,是永远是上级部门的事,但政策的落实,却要靠一级抓一级。从部委到省,从省到市,从市到县,从县到乡,级级向下,层层抓落实,最后的落脚点,就是以县区为主。从法律法规的条文规定上来讲,县区基本上是最底层,政策措施、工作任务由省安排给市,由市安排给县区,县区部门就是抓落实,想再推给哪一级,也是推无可推。乡镇和县局一样,直接面对的是服务对象,自己就是一线,本职工作就是一线工作,如果还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政策、措施靠谁来落实?工作任务靠谁来完成?因而基层虽然是配车最少、档次最低的,但基层却是出差最频繁、用车次数最多的。县局、乡镇每天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

其次再来说说交通条件。县区、乡镇天天要出差,可交通条件却是最差的。公车改革后,除了党委政府保留车辆,以及特种车辆外,其他车辆全部交由机关事务中心或者公车平台管理,几百个部门就用几十辆车,根本不够用。公共交通方面,公交只跑城里面,班车几小时一趟,也只跑公路沿线,出租太贵,不用考虑,出差怎么办?党委机关还好说点,政府的部门,尤其是交通运输、住建、农业、水务、自然资源、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天都有工作任务,未改革前每天单位的几辆车都不得闲,公车改革后一辆也没有了,想出差只能申请,程序复杂,狼多肉少,不仅要排队,还不见得一定能申请下来。这种情形下,不出差是不可能的,为了不耽误工作,私车公用的现象,在基层已经非常普遍了。

最后再说说费用报销问题。基层的公用经费非常有限,每人每年只有几百元,对于经济状况不好的地方,全靠省级财政部门转移支付。再加上基层超编现象非常严重,工资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经费了。没钱怎么办?欠!工资可以欠,经费也可以欠,差旅费更能欠。不出差不行,出差又没有交通工具,还得自己解决。工作干完了,回来到单位,不仅私车公用的费用报销不了,就连正常的差旅费和补助,都因为单位没钱,无法正常报销。有的人报销的票据都装烂了,还没有拿到钱,全部由自己垫支。

公车改革是为了降低政府运营成本,为了节约“三公”经费,这是大好事。可是每个政策的出台,是不是应该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能不能把省直市直部门的人均出差里程、时间、频率,和县区部门、乡镇工作人员的比一比?把城市公共交通成本和县区、乡镇公共交通现状看一看?把县区公用经费和工作实际了解清楚?


职言管语


公司不给交通补贴,证明公司效益不好,就不要为难公司了,你没有相应号召,要低碳环保出行,靠走路办事一举二得,即办完公事又能锻炼身体。我感觉不错。


用户3928967884944


都算好的了,还有车可用有费可报,现在几层村干部开着私车一样补足没有,干的事情有多也不比你们少啊,人比人气死人啊!


胡志權


单位有车太少,我都是骑自己摩托车,让你办事你说没车,办不了,嘿嘿,你要凉凉了


钓鱼小渔


看你跑多远,每月多少次?

暂时按照市内公交,中途距离坐中吧,远的地方坐火车方式出行。

找领导多说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前提条件别撂摊子,把工作干出色。


静风21


无解


用户9498487476514


公交车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