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开始放下手机去读书?

用户92366370785


又是一年开学季,9月1日晚,央视《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46岁的董卿优雅、淡然地出现在荧屏上,红白格子衫搭配白色直筒裙,气质娴静且知性温婉!很快,“董卿气质”这一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被网友热议“气质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董卿的气质这么好,来源于她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么多年,董卿一直活跃在央视各类晚会的舞台上,直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播出,她不凡的谈吐、优雅的气质才终于让大家明白,这一路,董卿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读书。

董卿多年来保持着一个良好习惯:无论多忙,每天睡前雷打不动总要抽出时间读书。而且像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电子设备,也从来不会拿进卧室。

在节目中,她曾鼓励在路上背诵古诗词的外卖小哥:“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我们读过的书也许会被忘记,但是会在不经意间洗涤我们的思想与灵魂,让我们永远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而那些读过的书,终有一天也会成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骨。

培养孩子的气质,也应从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开始。

看过这样一段话,觉得非常好,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懂得去看书,就不会太孤单;

如果你不会教孩子,请教他阅读,书会教他,只要拿起书,他就能与各路大师进行一次深度的免费对话;

如果你害怕有一天自己终将离开孩子,不再能为他出谋划策,遮风挡雨,也请教他阅读,未来不可知,父母不常伴,但我们仍可以培养孩子阅读,让孩子永远与知识相伴。”

阅读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1、父母以身作则

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

  • 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
  • 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看手机。
  • 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
  • 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一直在模仿、复刻你的行为和习惯,你如何做,他就如何做。

2019年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在《中国诗词大会》三战三捷的武亦姝被推上热搜。

小时候的武亦姝也是老师眼里的"差等生",父母也为之苦恼过。但武亦姝的父母在某次拜访一位朋友之后看到朋友家的孩子很自觉地看书,惊讶之余问出如何培养,朋友的一番说辞对他们有很大的触动。

此后武亦姝的父母不再去棋牌室,回家也放下手机,开始读起来《二十四史》和《山海经》。

父母的以身作侧使武亦姝不断向父母看齐靠近。这才成就了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横扫百人团,三战三捷以及成了上海市的高考状元。

2、塑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回乡的列车上,对面坐着一位要带孩子去参加艺术高考面试的爸爸。他说:“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上学后,就把家里的电视拆掉了,每到晚上吃过晚饭,大人就开始看报纸杂志,孩子也自然而然坐下来看书学习。久而久之,家里的书越来越多,大人和孩子都养成了每晚阅读的习惯,孩子的成绩不差,大人也收获良多。”

在家中的任何地方摆放书籍,到处可见,随手可触,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和兴趣。除了在家里,去图书馆阅读学习、或者逢周末节假日带孩子参加一些阅读活动,也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爱上阅读。

3、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美国教育提倡——每天给孩子朗读15分钟。说起来容易,坚持下来却不容易。但只要几个月的时间,你就会发现孩子对阅读的热爱。

数十年来的研究显示:一个儿童听父母讲故事的时间长短,与他数年后的阅读水平有很大关系。给孩子大量地阅读可以显著提高他的听、说、读、写能力。

最重要的是,阅读也是有胃口的,给孩子读的好书多了,儿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习惯,孩子不仅会在精神上得到滋养,今后还会主动找书来读,不经意间,孩子收获的精神财富远远比想象中多得多。

4、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可“做媒”

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

虽然要少看或不看电视,但是有选择性地看一些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可能的话,孩子直接读原著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乐意,可以先用电视电影来“做媒”,吸引孩子去读原著。

一位家长很想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时候看《西游记》连环画的乐趣,但是孩子不喜欢看。后来他就先给孩子看了几集《西游记》的电视剧,孩子的兴趣马上就来了,不再排斥连环画,并且渐渐地喜欢上了读原著。

5、既重视输入,又重视输出

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阅读,所看的书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如果家长能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在他表达之前实际上他经历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达的过程中,他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对他今后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用。

有位爸爸是这样做的:“每次我让孩子看书,他都以功课忙为理由,一律拒读。但我却找到了他的一处软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写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让他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的评语是‘语言生动形象’。于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动找书来读。”

6、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待花开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阅读贵在坚持,不能急功近利。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能够产生的连接就越多,日积月累,不经意间惊喜就会到来。

所以,和孩子一起坚持阅读吧,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至尚学邦


我觉得是生活,因为我想要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试过玩了一天的手机,一天的时间就悄然离去,而我毫无知觉。

这一天,我刷着某短视频app,打着手游,追着电视剧。短暂的欢愉,仿佛一切都无味了。为了填补内心,我又继续玩起了手机。

夜晚,迟迟不能入睡。我心里知道,这种习惯已经影响了我的生活。不知你们是否也一样?

家附近有个依山而建的公园,清晨人影稀少。这应该是我第一次丢下手机出去晨跑,内心还是有些空荡的感觉。时不时还会下意识摸摸口袋。

如果有人问我,手机有没有影响到你的生活?我想我的回答的是有。因为我控制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到诱惑。

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放飞自我,通宵熬夜玩的不亦乐乎。手机几乎成了我精神的寄托,不能失去。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我想我们少了一份能静下来的心。而是多了一份浮躁。

如果你不刷抖音快手,不王者吃鸡,不熬夜追剧。我想是不是与年轻人脱节了?我是不是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了?我是不是一个思想迂腐的人?

我曾经也是那么认为的,但是现在的我不会在去这么想。我还年轻,我有梦想。我要去读书,我要去创业,我要环游世界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马云说过,如果你们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刷着淘宝微信。和我在七八十岁干有什么区别呢?

手机绝对不是我堕落的借口,我的生活是自己掌握的。

在这快节奏的社会,人们似乎都存在要种压力过大的怪象。手机往往又是大多数人选择的宣泄方式。

我尝试着少拿一次手机,多出去走走。我尝试着安静的看一本书,与书籍作伴,品味世间百味。我尝试着一些新的运动,挑战自己不服输的精神。我尝试着自律,提升自己。

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为了更好的生活。

想来,你也在做这一份自己热爱的事情吧。相信我,生活会给我们一个最好的答卷 。热爱自己,热爱生活。

生而平凡,创造不凡。生而为人,怎能给这小小手机给困住了?

提笔至此,希望能影响你。也许你会做出第一步尝试,我想也是值得。做出改变吧。

这是我的故事,人生很长。为自己活一次,为自己拼一次。夜晚的万般星辰,见证着你我灿烂的一生。

谁愿服输?我放下了手机,好好读书工作。你也如果也不愿,答应改变自己好吗?


花岸文化


有的时候真的好好去学习,不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现代社会知识,八九十年代的知识好像已经不能应付现在的一切,发展的速度快的惊人,曾记得自己九十年代玩的智能手机自我感觉可以,到现在满大街都是,全都是低头一族,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玩的比大人还大人,有些东西还得不耻下问,自己发狠心把所有的书在翻出来拜读,老咯,前面看,后面忘,时间久了还觉得有点头疼,前年我从太原坐火车回德州,闹出一个笑话,当时进站上车不用人工检票,我都不知道怎样去检票,站在检票口的验票机前呆呆的看着,多亏后面的一个哥们过来帮我投票从后面取票过关,过去后千恩万谢这位哥们,不知道自己脸有多红,不敢抬头看四周的人群,那是前年的事情,如今已经是刷脸验票,这是一个最小的例子,我们不学习能行吗?任凭时代将你抛弃吗?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行的,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绝对是硬道理,不知道哪位文豪曾经说过,热爱书吧,书是知识的源泉。


狼31531968


是什么让你放下,手机开始读书的?


在我失业在家的时候,我有大把时间可以看手机。倒是我歪打正着的学习了李笑来老师的课。开始写作后,开始放下了手机


最早也是一天不停看手机的时候。各种电磁波,刺激着我的大脑。看的时候,有满足感,不看的时候,就很空虚。


在李笑来的课上,我了解到手机的内容以及电视剧的内容,为什么这么上瘾呢?因为手机和电视的内容,其实都是由别人设计好的。他们会绞尽脑汁,设计一环又一环的东西,吸引你,不断地让你投入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

后来,就跟着老师开始学习写作。因为要写东西,需要阅历,就从书本上汲取。读书是不会上瘾的(除了小说)。书里的内容安静地呈现在那里,你可以把你的注意力收放自如。思考快与慢都是由你决定。


写作是最好的个人投资嘛。当我开始写作以后,就需要不停的去读书。然后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读书的乐趣。


我不可能走遍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但是我可以跟着作家的视线,用作家的视角,去看到每一片真实的土地发生的事情,从而去体会到其他的人的喜怒哀乐。


读书,更多的是让我学会了思考。当我读完一个触动很久的话,我会用自己大脑的思想去和书中作者的思想碰撞,会去和她交流。


读书就像是和一个学者在对话,两个思想的碰撞结果,可就不仅仅是两种思想了,它们会产生更多更大的化学反应。


因为一次课程,我真正意识到自己注意力的宝贵性。也希望看到这个问答的人,都是拿起书本,开始精进。


鸭梨悦读


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爱读书的好榜样。

具体的说是因为一件小事。有段时间我发现家里孩子总是吵着要玩我的手机,我仔细想了问题出在哪里,最后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原因。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确实如此。我之前总是有事没事玩手机,刷视频,我家孩子也常常凑了过来和我一起看,看着看着,就被手机里的新世界吸引了。

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决定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在家时,只要没重要的事,基本上不再拿手机,把玩手机的时间用来陪孩子看书,讲故事。

现在我家宝贝已经变成爱看书的宝宝了,作为妈妈真的是很欣慰了。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最重要,而身教更是重于言传。要想孩子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最好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曾经看到过,父母陪孩子学习考试,双双考上大学之类的新闻。真是很佩服这样的父母。有如此爱学习的父母,教出优秀的孩子也是很自然的事。

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和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气质一定是不一样的,拥有的未来也会是不一样的。

放下手机拿起书,给孩子做好榜样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个积极的生活方式,为彼此的未来更加美好多添一份可能。


晨星5010


很可惜,我可以说我深刻认识到了手机碎片化阅读的危害,抖音视频及手游造成的拖延,于是幡然悔悟,放下手机,重新拿起纸质的书本,开始真正的阅读,但是如果我真那么说了,我就是在撒谎。而真正让我放下手机去读书的以下三个并不怎么深刻的原因:

1、手机没电的时候

我承认如果我的手机有电,我很难放下手机去读书。比如此刻我在作问答,手机是非常方便的,我的写作思路和速度甚至超过了我用电脑的时候。而且,手机查阅资料也是很方便的,用百度搜索的效率也要远远超过查阅纸质资料。所以,一般时候我都是在用手机进行创作和阅读,手机没电的时候,我才会拿起书本。

2、手机查不到所需资料的时候

上面说了,百度搜索很方便,一般都能够满足我的需求。但是网上的资料大家也知道,有时候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这个时候,我会放下手机,去纸质书上查找我所需要的资料。惭愧的是,我的藏书并不多,所处的小县城里也没有设施先进、种类齐全的图书馆,想去新华书店里看看,书都被塑料封皮包得严严实实,实在尴尬。

3、眼睛看得不舒服的时候

作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每天都在手机上阅读新闻、文章,但毕竟人已到了中年,眼睛不如年轻时好使,看手机时间长了,眼睛会干涩、酸痛,还一度出现了“飞蚊症”这个时候,我会放下手机,拿起纸质书来读。

暂时想到了这三个原因。也许以后我会真正放下手机,重新开始传统的阅读,但显然不是现在。就这样。


磊落故人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想起自己以前荒废的时光。下班回到家就葛优瘫,一边用iPad放着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一边拿着手机刷微博和淘宝,不知不觉一晚上的时间就过去了。后来又发现了抖音,有一个周末直接从早上一直刷到了晚上,深刻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时间黑洞”。

自那以后,我就把抖音卸载了,一来抖音热门内容总是相似的背景音乐和情节,我似乎看得有点无聊了;二来我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下去,必须做出改变,毕竟朋友圈里的热门文章还在不断地警告我“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不可否认,手机并不是一无是处,手机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我的理财启蒙就是通过手机完成的。最开始接触理财,是我在豆瓣闲逛的时候,看到了水湄物语的文章。她写的理财文深入浅出,专门给理财小白进行入门科普,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进而研究了她在豆瓣的所有文章。

通过水湄物语,我又读了《小狗钱钱》、《30岁前的每一天》、《穷爸爸富爸爸》等理财书籍,知道了三公子、吴晓波、李笑来等大咖。我关注了很多理财类公众号,也学了很多理财的入门知识。

但是手机不能代替读书,想要深度学习,必须通过系统性阅读才能实现

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阅读目标分为两类,一是为获得资讯而读,二是为求得理解而读。

手机上的阅读和学习大部分属于第一类,很多内容创作者为了满足手机用户的阅读需求,也会特意将内容写得浅显易读,不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而且用手机阅读也没有办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很容易就被更有简单有趣的内容吸引过去了。

读书则不同,读书更多的是系统性的学习,是为了理解而读。一本书往往有完整的结构、清晰的价值观以及作者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知识密度更大,也更靠近知识的“源头”,你必须自己去分析、解读和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体系。

而只有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是扎实可靠的,是能够被你理解进而去应用的,是真正丰盈你的大脑并转化为才能的。

当你的思想逐渐变得深刻,当你发现自己看问题越来越透彻,越来越能拨开迷雾抓住本质,你就会发现,这世上真的没有比读书更有趣的事了。


汪汪有财


是迷茫,是心灵的走失,很多年前那个自己,曾一度迷失在茫茫人海中,他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要去往哪里,即使在最热闹的人群中聚会,他也只感受到自己无比的孤独,外界喧嚣,只能带给他暂时感观上的刺激,而后是特别的无聊。由于无聊又去寻找刺激,这样循循又复复,心终于越走越迷茫。

在人群中的他,对这个社会越来越不了解,对人也越来越不了解,常常会无缘无故得罪了身边的人,还为这个惶恐不已,为了讨得周边人欢心,他决定把自己尽量变成他们一样的人,于是他学会了搬弄是非,学会了两面三刀,学会了表里不一,从此,他的脸上戴上了各种的面具,他终于长出了和他们一模一样的脸,他终于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最初的名字。

那一天,因无聊他去逛了新华书店,那个中华的大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唤醒了他,从翻开此书的第一页起,他脸上的面具开始一个个往下掉,他终于记起了自己最初的名字,于是所有铅华落尽,物事退隐,“他”终于还原成了他。从此,书成了他的良伴,他可以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但绝不能没有了书。



西天的云彩4



从大学到工作,十几年来,我在“玩手机”这件事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经历了无数的空虚和迷茫。

从“用手机娱乐”到“用手机学习”,再到“参加各种知识付费社群”,我趟过了很多坑,走过了很多弯路,最终还是决定回归书本。此文用4000余字回顾了本人“放下手机去读书”的前因后果,希望能够对他人有所帮助。

如果生活中有人对你说:“你被人卖了都不知道,却还帮人家数钱”。你会作何反应?

想必大多数人会很不爽,甚至暴跳如雷。

因为这句话实在不是什么让人舒服的话,是对自己智商、情商的侮辱,是贬低,是人身攻击。

毕竟承认自己的无知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的“诽谤”呢?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乌比冈湖效应”。

乌比冈湖效应(Lake Wobegon Effect),也称沃博艮湖效应,简而言之,就是“人们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或者说人有一种“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所有方面)觉得自己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

举例来说吧。

  • 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车技术高于平均水平。
  • 在澳大利亚,86%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业绩高于平均水平,只有1%的人认为自己低于平均水平。

这是不是很荒谬?

事实是,大部分沉迷于玩手机的人,就是被人卖了而不自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只是我们自己意识不到而已。

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用来玩手机。刷剧、看娱乐节目、读花边新闻,而近几年短视频和直播的风靡,更是让手机充满了“乐趣”。

直到后来阅读了一些心理学和认知升级方面的书籍,我才意识到注意力的宝贵,才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一直被手机收割,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愚蠢和无知。

注意力>时间

先看下面这个场景。

“因为考试临近,你必须把一本书读完。过了一会儿你觉得自己口渴,却发现没有开水,于是你把电水壶接满水并等着把水烧开。你回到沙发接着看你的书,一不小心压到了电视遥控器,电视一下子亮了,这位节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欢的。于是情不自禁看了会儿电视。你想起书还没有看多少,于是翻开书本继续阅读。又过了一会儿,手机响了。一个朋友问:你在干嘛?你不好意思说你在学习只是含混地说你病了在家休息。结果朋友竟然打电话过来慰问你,你只好支支吾吾的应付了一阵子。挂了电话你继续看书。过了好一阵子,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刚刚在发呆,打了个寒战,你下意识的看了一下表。天哪,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你却连一页书都没看完。于是在某一刻,你惊呼——没时间了。”

这个场景可能大部分人都似曾相识。读完一页书可能只需要十分钟,但是你却可能用两个小时。

看来“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并不足够严谨。严格来说,注意力才是生命。因为没有聚焦注意力的时间,基本没有意义。

以上面那个场景为例,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下,你需要花两个小时来做本来十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剩下的时间被烧水、看电视、发呆、接电话瓜分而不自知。

注意力和时间的区别在于,时间不受你的控制,不管你用或不用,它都不会停止流逝。而注意力在理论上应该只受你的控制。

所以,就重要性来说,注意力>时间。

然而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是被别人控制的。最典型的就是手机综合征。

如今,互联网上,各种商家为了吸引用户的关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标题党、色情图片、搞笑视频、直播平台,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流量,本质上不过是把大量用户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收割,然后打包卖给广告主。

更为讽刺的是,我们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注意力竟然被这样出售了。于是一边刷手机一边傻乐。

这不就是“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吗?

实际上,那些被手机收割的注意力,正是被我们主动放弃了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连被主动放弃的注意力都能卖个好价钱,那么主动有效调动,且最终能有所产出的注意力该有多值钱?

下面是另一个角度。

奶头乐理论图片中的奶瓶里面包括各种收割注意力的客户端,下面一个张开嘴巴的孩子,是你,是我,是绝大多数人。其中寓意引人深省。

1995年,美国战略学家布热金斯基在旧金山的一个会议提出一个理论,叫做“奶头乐理论”。

当时的美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少数精英阶层占据大量社会财富,而多数民众则占据少量资源,社会上仇富情绪发酵,暴戾之气横行。

大部分人整日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并且对社会不满,暴力行为和犯罪率居高不下。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鼓励发展发泄性和娱乐性产业,比如战争类的电影、游戏、娱乐节目等等。

随后,奇迹发生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有所改善,暴力行为的发生率、社会整体犯罪率明显降低。

这些发泄和娱乐性产业就如同奶嘴一般,塞住了人们的嘴巴,使他们不再大声哭喊,并且变得麻痹而快乐。

故而,该理论被称为“奶头乐理论”。

按照这个理论,频繁刷手机的我们倒是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多么讽刺)。

但是需要警醒的是,当我们沉迷于这种麻痹的快乐,丢失的却是自主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就像对待一个得了狂躁症的孩子,为了让它安静下来,给他注射了大量的镇静剂。这个孩子看似安静了,但也同时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天性和活力。

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更悲哀的是,很多人一边唅着奶嘴,一边却又在没心没肺地傻乐。

第二个阶段——用手机学习。

意识到以上两点之后,我如梦初醒。大彻大悟的我决定重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用手机学习。

谁知只是跳入了另一个大坑而已。

那段时间,我卸载了手机里很多的娱乐app,保留了一些自认为很有价值的公众号,开始沉迷于“速成”、“心灵鸡汤”、“成功学”。

在这些主题文章的洗脑下,我曾一度对生活充满希望,安慰自己“平凡可贵”。然后,心安理得地“安享青年”。

我曾一次次在深夜临睡前,因为某一篇文章而肾上腺素飙升,决定第二天开始某个重大决定,决定洗心革面发奋图强。

然而这种鸡血的时效性却非常有限。一段时间下来,我再次被空虚迷茫无助的情绪占据。

几番大起大落之后,我甚至觉得百无聊赖,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废人。

因为困扰我的问题依旧立在那里:

“怎样提高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水平?”“怎样为父母提供更好地养老条件?”“怎样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碎片化的阅读和学习,以及大量的“心灵鸡汤”和“成功学”理论,让我迷失在了对未来的幻想之中。

醒来之后,再一次面对那些难题,才发现自己没有一丁点儿实质上的进步,换来的是更深的无力感和焦虑。

我开始对自己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怀疑。

“这一定是我的学习内容不够优质。舍不得儿子套不着狼,知识付费的年代,不下点儿血本怎能收获真正的知识?”

于是我再次“痛改前非”,决定花钱买课,参加付费训练营。我相信,花钱买来的东西,一定比免费的东西更好。

后面才知道,这是我进入的第三个坑。

第三个阶段:知识付费。

(在此先声明一下,知识付费并不是不好。只是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此处只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就事论事。)

在知识付费理念的驱使下。我花钱买了很多课程。

类似“一招教你月入3万”、“互联网创业秘术”、“公众号引流必备技能”、“十节课全面提升读写说”等等。

每一个课程都配备着好看的文案,深深地刺激着我的痛点。每一篇文案都告诉我:错过就是损失,买到就是赚到。

于是我囤了很多课,觉得每一个课程都价值巨大。

冲动消费的结果,是很多课程直到现在依旧躺在手机里呼呼大睡,不见天日。而浪费了金钱和时间之后,强烈的负罪感会让自己在自责和自卑的漩涡中陷得更深。

反思

其实,客观地说,手机中并不全是劣质内容。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网上有很多优质内容。倘若能够合理利用,肯定能够有所收获。

然而问题恰恰就在于,如何做到“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的背后,是强大的辨识能力,是一定的自我认知水平。

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自我认知水平,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有了较强的辨识能力,才能从信息爆炸的网络上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不管是提高自我认知水平还是提升辨识能力,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系统地学习。

我曾参加过一些付费训练营。在训练营结束之后,确实有人脱颖而出,做出了一些成绩。然而,在对他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我才意识到,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有着前期大量的积累。

那些经过21天写作训练营之后,能够写出优质文章的人,往往有着多年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训练营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催化剂,只是加速了他们的成功而已。

而相对来说,没有任何积累却妄想通过知识付费、通过参加训练营而立刻“一月暴富”,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笑的是,曾几何时,在付费训练营行将结束,看到个别小伙伴脱颖而出而自己“一月暴富”的幻想却落空之后,我竟一度怀疑自己天分不够,陷入了相当长时间的焦虑和自我否定之中。

可见,当认知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很多的钱会白花,很多的努力会白费,更有甚者,还会产生负面作用。

这就像是一个世界第一的自行车高手把他的全部经验告诉了你,你买了自行车便准备出发,恨不得一步跨入终点。但却没有意识到——你还没有学会骑车。你只能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前进而已。自行车于你,不是工具,而是累赘。

在读了一些书籍之后,我坚信李笑来老师的这句话:

“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的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某些时刻的原因。”

所以,放下不切实际而急功近利的幻想,脚踏实地,刻意练习,从眼下的小事开始改变,多读书,多思考,才是长久之计。

读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就像是在格斗中练习肌肉,练习反应能力,练习抗击打能力,练习出拳速度。

快餐式阅读,不求甚解,记住再好的方法论也无法落地。就像是练了一堆固定的套路和花架子,无异于照虎画猫。

总结
  • 单纯地用手机娱乐,你会成为“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人。
  • 用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往往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 在没有前期积累的基础上,幻想靠知识付费“一月暴富”,只会被啪啪打脸。

最好的做法也许是:珍惜你的注意力,大量地进行系统化阅读,想方设法提高认知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当你疲惫了,你可以打开手机进行放松,这是为了后面更好的学习。

当你有了疑惑,你可以在网上平台付费咨询大咖。

而在你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一定的资本之后,可以在线上参加付费社群,链接牛人,汇聚更多的资源,扩大影响力。

如果你当前一无所有,那么还是安下心来,多读书,多思考。这是为后续更好的学习打基础,这是真正的“第一桶金”。

手机应该是放松身心的工具,是助你成长的帮手,而不是禁锢思想的牢笼。

如果你连对待手机的态度都掌控不了,又何谈掌控自己的人生?

关注我,不迷路。有关必回


桔桔侃教育


就在去年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是四十岁的人了,然而越发觉得自己特别空虚。上班,家务,孩子,好像我的人生就要这样一眼望到了边际。闲暇的时候,就是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逛逛购物网站。

我不想继续这样的生活,我想放下手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试着寻找那个更好的自己。

1、 想要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总是怀念自己在大学时候的生活,每天看书写字,憧憬着未来的生活。然而等自己结婚工作以后,被生活的琐碎束缚住手脚,无法施展拳脚。甚至觉得自己和这个社会脱离了太久,没有了曾经的自信。

于是我又拿起来书,我想在书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当自己拿起一本书,循着作者的笔触,体会书中人物的心思,思考自己人生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灵魂是充盈的。慢慢会发现,读书可以使自己的心胸开阔,眼界放宽,在书中会得到心灵的洗礼,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2、 满足自己内心的小小愿望

从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个作家的梦想。我知道这个梦想遥不可及,但是我相信自己: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当我把自己写的文章投给公号并且过稿的时候,我潸然泪下。

但是我还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不断输入,才会有输出,所以我还是需要不断看书学习。于是,我给自己列出了书单,每隔一段时间就督促自己看自己是否完成了阅读计划,并且把每本书看完都会整理出书评,把知识内化。

就这样,手机不再占据我的闲暇时间,而我开始了读书的日子。每日不读书,就好像是缺点了什么。


我们都有迷茫不知未来在哪里的时候,拿起书吧,你会在书中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也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一样可以大放异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