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马其顿方阵有多厉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被其灭亡了三个

在世界历史上,尤其是在荷马时代以前,步兵打仗是没有章法的,冲锋起来就像一窝蜂似的横冲直撞,胡乱厮杀,各自为战,有的时候杀蒙了头还会自相残杀,同时也给指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直到亚历山大大帝统一了希腊后,发明了马其顿方阵,世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格局发生了奇特的变化,亚历山大依靠马其顿方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辉煌的战绩让对手心惊胆战,甚至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埃及全境,亚历山大也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凯撒大帝、拿破仑),同时他也是世界历史上仅次于成吉思汗的世界征服者。

历史上的马其顿方阵有多厉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被其灭亡了三个


常备步兵:

这类士兵数量较多,他们每人携带一根马其顿长矛(先期长约13-14英尺,后期超过了18英尺,末端配有重器以利平衡,又兼做长矛折断时之备用武器),另配有直径2英尺左右的圆盾做防身之用,方阵中士兵的盾牌也有互相保护身边的战友的作用,一旦前排的士兵倒下,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就能迅速填补缺口,第一排的士兵一般情况下是半蹲着前进,将长矛对准前方,而第二排的士兵则将长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这样就可以增强对敌人的杀伤力,整个方阵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同德、共同作战,战斗力极为强大。

轻装步兵:

这类士兵所使用的矛相对要短一些,但是防身用的盾直径要大很多(足可以遮住蹲着的士兵全身),盔甲也轻很多,增加了士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重骑兵:

这是由一些年轻的贵族所组成的骑兵方队,他们每人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一把利剑,在等待作战时,会将长矛搁在肩上,头稍向下,冲锋时,长矛向下方敌人猛刺下去,刺死敌人后,暂时不将长矛拔出,而是用手里的刀剑继续战斗,等战斗结束后再回去找回那些长矛。

辅助兵:

这是一类轻装甲或无装甲的士兵,他们以标枪、弓箭、石器为主要兵器,非常灵活、机动,随时去增援各作战不利的方队,有点类似现代战争中的预备队。

历史上的马其顿方阵有多厉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被其灭亡了三个


马其顿方阵的人员编制:

通常情况下,由64名士兵组成一个排,128人组成一个连,256人组成一个营,1024人组成一个团,4096人组成初级方阵,四个初级方阵组成一个联合方阵,这种军队组成方式和我们现代的军队编制极为相似,是一种自成体系的多兵种相互配合的作战部队,亚历山大大帝正是依靠这些大型的联合方阵所组成的远征军所向无不披靡,几乎无对手。

历史上的马其顿方阵有多厉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被其灭亡了三个


当然马其顿方阵也不是没有缺点,

它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只要破坏了它的统一系统,攻其两翼或背面,避开其正面,就能置它于死地,因为一旦侧翼被攻破,方阵中的长矛兵就很难抵抗敌方剑兵的进攻,其对付密集剑阵的抵抗能力就减弱,无论是轻骑兵,还是步兵集团,只要能驱散轻步兵,方阵中的长矛手几乎就是任凭射杀,毫无抵抗能力,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战略家伊巴密浓达就是采用这种战术,从右侧打进去,从而击破了斯巴达的方阵。

历史上的马其顿方阵有多厉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被其灭亡了三个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统一希腊后开始了东征,他率领马其顿军队3、4万人在奇里乞亚(今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伦北)与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三世率领的军队12万多人展开了大战,大流士将军队排成长达4公里的两个横队,亚历山大则将军队分成3个战斗队形:右翼是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的重骑兵,中央是重兵方阵,左翼是由色萨利骑兵、伯罗奔尼撒骑兵组成的联盟,马其顿方阵的平推决定了交战的结局,方阵首先击溃了波斯军队的左翼,尔后亚历山大重骑兵和色萨利骑兵两翼包抄,合围并歼灭了大流士战斗队中央的希腊雇佣兵,波斯人见势不妙,四处逃窜,因而避免了波斯人被全歼的下场。

历史上的马其顿方阵有多厉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被其灭亡了三个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尽倾麾下四万帝国军队与波斯帝国的近百万军队,在巴比伦(今巴格达)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区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此战虽然波斯帝国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无奈时命不与,再加上对马其顿方阵的忌惮,导致军心涣散,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正确指挥下,最终以歼敌十多万人的情况下大败波斯军队,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也于战后被杀,马其顿帝国随之占领波斯帝国全境,波斯帝国灭亡。

在荡平波斯后,亚历山大率领大军一路向东攻到印度河流域,占领了古印度,自此,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被其占领了三个,征服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超过同时代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的领土面积总和,到公元前323年为止,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亚历山大大帝在其短短13年的征战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战绩,他有力地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了东西文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