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寫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後,他為何選擇在25歲的春天自殺?

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1989年1月13日,窩居在遠離北京市區60多里的小城昌平的一間租住房裡的海字,揮筆寫下了一首此後影響幾代讀者的著名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首詩以樸素明朗而又雋永清新的語言,唱出一個詩人的真誠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個幸福的人”,願意把“幸福的閃電”告訴每一個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會真誠的祝願他“在塵世獲得幸福”。詩人想象中的塵世,一切都那樣新鮮可愛,充滿生機與活力,字裡行間透出積極、昂揚的情感。

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海子在寫完這首“嚮往幸福未來”的抒情短詩後,卻於當年的3月26日,以臥軌的方式,告別這個他希望能贏得美好生活的人世。

耐人尋味的是,海子將臥軌自殺的地點選在山海關至龍家營之間的一段火車慢行道上,自殺時,身邊還帶有四本書:《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另外,還有一紙簡短的遺書:“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一句“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的九字遺言,一下子戳中了許多人的淚點。

海子在寫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兩個月零十三天後,竟選擇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結束了年僅25歲的年輕生命。海子的死,成為當年文壇的一件重鎊新聞,更引來了社會各界的無數猜測:一個在當時文壇星光四射的天才詩人,為什麼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告別人世呢?

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的一戶農家。海子自小在農村長大,受教育的環境並不好,但是,他卻是個接受能力非常強的好學青年,1979年,年僅15歲的查海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進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的海子,最後卻迷戀上詩歌。海子於1981年結識了青年詩人駱一禾,並開始了詩歌創作。

1983年,海子從北大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工作,最初被分配在校刊編輯室,後來轉至哲學教研室。任教期間,他先後給學生們開過控制論、系統論和美學的課程。海子的美學課很受歡迎。在談及“想像”這個問題時,他舉例說明想像的隨意性:“你們可以想象海鷗就是上帝的游泳褲!”學生們知道他是一位詩人,要求他每次下課前用10分鐘的時間朗誦自己的詩作。

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從1983年秋天到1989年春天,海子一直租居在昌平,是簡陋的兩居室。海子去世後,他的好友西川第一次踏進他“昌平的家”,為他整理遺物。展現在西川眼前的情景是:“門廳裡迎面貼著一幅梵高油畫《阿爾療養院的庭院》的印製品。左邊房間裡一張地鋪擺在窗下,靠南牆的桌子上放著他從西藏揹回來的兩快喇嘛教石頭浮雕和一本十六、十七世紀之交的西班牙畫家格列柯的畫冊,右邊房間裡沿西牆一排三個大書架——另一個書架靠在東牆——書架上放滿了書。屋內有兩張桌子,門邊的那張桌子上擺著主人生前珍愛的七冊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很顯然,在主人離去前這兩間屋子被打掃過:乾乾淨淨,象一座墳墓。”

海子的生活非常簡單,確切地說,是非常清貧。他的房間裡,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是這樣的:每天晚上寫作直至第二天早上7點,整個上午睡覺,整個下午讀書,間或吃點東西,晚上7點以後繼續開始工作。海子在鄉村一共生活了15年,於是他曾自認為,關於鄉村,他至少可以寫作15年。但是他未及寫滿15年便過早地離去了。

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你可以嘲笑一個皇帝的富有,但你不能嘲笑一個詩人的貧窮。”海子從大三開始,他就一心沉浸到自己的詩歌王國裡。他在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海子去世後,先後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等。

海子生前的好友西川是這評論他的:“

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有時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作為體制內人,海子適應不了大學裡那種循規蹈矩的生活,在政法大學,海子的脾氣是出了名的固執。雖然已經工作了好幾年,但他一般不參加學校和系裡組織的會議和活動,所以他的績效工資及獎金等統統扣除,只能拿到每個月的基本工資。那點錢根本滿足不了他的開支需要——除了自己日常花消,還得擠下錢業供養在鄉下讀書的弟弟和父母。精神的富足與物資的貧困,一直這樣無情地撕扯著海子的靈魂。

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海子一生愛過4個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他初戀的女孩子,更與他的全部生命有關。然而海子卻為她們寫下了許許多多動人的詩篇。“荒涼的山岡上站著四姐妹/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四姐妹》)這與莎士比亞《麥克白斯》中三女巫的開場白異曲同工:“雷電轟轟雨濛濛,何日姐妹再相逢?”海子曾懷著巨大的悲傷愛戀著她們,而“這糊塗的四姐妹啊/比命運女神還多出一個。”

有人據此推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寫給初戀的一首情詩。海子在去世之前的一段時間裡,與已經分手並移居深圳,還打算移民海外的初戀女友保持著友情性質的通信。海子的初戀是他在政法大學教書時的學生,他為此寫了許多讚美詩,但是,分手的結局似乎早就註定,因為窮困聊倒的海子給不了別人未來。想來,這樣的打擊,對海子這個敏感的詩人來說,也是非常沉重的。據此推測,這一“大海”意象,應與對海邊的深圳或太平洋彼岸的初戀女友的想象有關。

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有詩評家在評論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曾和如是說:“人們說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詩篇中最明朗、最溫暖的一首。詩中有許多充滿希望的字眼……但是,在溫暖的春天裡,隱藏著冬天的訊息——一種隱隱作痛的危險與悲涼。原來這一切都是從明天起,而明天,詩人在哪裡呢?他給每一個陌生人祝福卻唯獨帶走了自己。塵世的幸福到底與海子無干,‘春暖花開’只是詩人臨行前的贈品。”

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老家。但是,這趟故鄉之行帶給他的卻是更大的失望,“有些你熟悉的東西再也找不到了。”海子回到查灣村時已經身無分文,也就沒有像往常那樣帶些禮物回家。剛一進門就喊著媽媽要飯吃,他餓極了。

就在回家前不久,他和幾個北大同學相約一道“下海”,去海南辦報紙。當海子把欲辭掉法大教師的職務和幾個朋友去海南辦報紙一事認真地和父親提起時,父親勃然大怒:“好好的一個鐵飯碗不要,去海南做什麼?”海子是個孝順的孩子,看到父親的態度如此堅決,他只好又回到學校繼續教書育人。

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其實,海子也想人生有所改變,期間,他還被人忽悠著練起了氣功。自從接觸到氣功後,他的頭腦中經常產生大量可怕的幻覺。那些日子,幻覺變本加厲地折磨他,彷彿有惡魔在指使他做什麼,海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意識。噩夢經常將他驚起,僅有的一點睡眠時間也被剝奪了。

海子的生命中,有著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生活的貧困、戀愛的失敗、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背逆,讓海子一直掙扎在生死邊緣,這種掙扎,是致命的。在1989年3月26日自殺之前,海子就曾有過多次輕生之念。早在1986年11月18日,他就在日記中寫道:“

我差一點自殺了,……但那是另一個我——另一具屍體……我曾以多種方式結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來……我又生活在聖潔之中。”在自殺的前幾日,他又一連寫了五封遺書。

與夢想著天國,而卻在大地上找到一席之地的西班牙詩人希梅內斯不同,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西川語)。”1989年3月26日,不堪重負的海子,最終選擇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一代天才詩人就這樣走向了另一世界,留給世人一份沉得的悲哀。

海子的好友駱一禾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說:“海子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種悲劇。正如酒和糧食的關係一樣,這種悲劇把事件造化為精華;海子不惟是一種悲劇,也是一派精神氛圍,凡與他研究或爭論過的人,都會記憶猶新地想起這種氛圍的濃密難辨、猛烈集中、質量龐大和咄咄逼人,凡讀過他作品序列的人會感到若理解這種氛圍所需要的思維運轉速度和時間。”

15歲上北大25歲自殺,臨終留下9字遺言,道盡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海子曾自稱為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腦海裡擠滿了幻象。這個渴望飛翔的人註定要死於大地,但是誰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種飛翔,從而擺脫漫長的黑夜、根深蒂固的靈魂之苦,呼應黎明中彌賽亞洪亮的召喚?

海子最後極富命運感的詩篇是他全部成就中重要的一部分。他獨特地體驗到了“黑夜從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豐收後荒涼的大地/黑夜從你的內部上升。”現在,當我們接觸到這些詩句時,仍深為這些抵達元素的詩句所震撼,深知這就是真正的詩歌。海子雖逝,詩歌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