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疫情過度恐慌?除了抗疫,還要抗“抑”

疫情蔓延,人心惶惶,壓力之下有人心情焦慮,有人總覺得自己出現了感染症狀。


避免情緒失控,也是為防控疫情做貢獻,人心強大起來,抗疫更有力量。


對疫情過度恐慌?除了抗疫,還要抗“抑”


對如何在疫情防控期自我調適,有醫生給出了專業指導和建議:1、減少因信息過載帶來的心理負擔。儘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關信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在睡前不宜過分關注相關信息,不道聽途說,不信謠不傳謠,關注必要的信息,減少雜音。


2、與自我對話,自我鼓勵。每個人都有一種自言自語的特殊能力,不論是大聲地或無聲地自言自語,都能利用這種能力訓練自己克服艱難的挑戰。可以這麼告訴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應付它”,“這會是一段很重要的經歷”,“我不能讓焦慮和生氣佔上風”。


3、運動。運動的好處在於幫你減少精神上的緊張,增加心血管機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喪等,可以更好地調整心態。


所以,穩定住情緒,是成年人生存必備的條件。


對疫情過度恐慌?除了抗疫,還要抗“抑”


一旦你成為了情緒的奴隸,就像被蒙上了雙眼。負面情緒讓人迷茫、痛苦、懷疑自我,在悲觀中畫地為牢。讓你忘記了來世間一遭,真正的目的是“走下去”,而不是一蹶不振。

我們常說“衝動是魔鬼”,是因為被情緒主導的人,滿腦袋裡都是如何解脫、如何發洩。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深陷情緒的泥淖,而並非尋找原因。

情緒穩定,是成年人的標配。只有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才能剋制、平復心情,換位思考,問題才有尋找解決的契機。

崩潰本身沒有意義,才是怎麼把崩塌的自我找回來,才是它為你帶來的意義。


大多數人不知道,其實,我們內心一直住著一個可以隨時關懷我們、深刻理解我們並且永遠陪伴我們、為我們好的人,像媽媽,像朋友,也像智者。當你找到了她,就能從“求而不得”轉換為“自給自足”。

對疫情過度恐慌?除了抗疫,還要抗“抑”

每個人天生都擁有自我關懷的能力,通過自己感興趣的方式撫慰自己是較為常見的。同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與自己對話,真正的瞭解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自我關懷的核心是我們需要通過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加積極,對未來懷抱更正面的展望!幾乎每一位朋友一生中都會有過經歷孤獨的階段,在這階段是我們與自己對話的最佳時機。只有真正的瞭解了自己,我們才會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你你是否一度覺得很煩躁,壓抑,悲傷,你又是如何去處理你的這些負面的情緒的?


你覺得你的情緒狀態是健康的嗎?健康的定義又是什麼呢?你又真正的瞭解你自己的情緒嗎?而你有沒有想過正確去看待它,或許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