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第一線」南華醫院隔離病區演繹的感人故事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李洋傑報道 “如果有需要,我隨時可以再上一線。”“希望第二批醫務人員再接再厲,再創輝煌!”2月10日下午,一場簡單而又特殊的交接儀式,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進入隔離區的第一批21名醫務人員和第二批22名醫務人員正式輪換交接。至此,第一批進入隔離病區工作的醫務人員圓滿完成了自己14天的值守。

隔離區裡環境如何?隔離區的醫護人員如何克難而上?病房裡發生了些什麼暖心故事?2月11日上午,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到了南華醫院隔離區首批輪換修整的醫務人員,聽聽他(她)們述說來自抗擊疫情第一線隔離病區裡的感人故事。

「抗击疫情第一线」南华医院隔离病区演绎的感人故事

南華醫院“新冠肺炎”臨時黨支部書記鄧立普教授:“防護衣裡的他們還是群孩子,一定要把他們平安送出去。”

「抗击疫情第一线」南华医院隔离病区演绎的感人故事

建章立制、劃分區域、成立抗擊“新冠肺炎”臨時黨支部……

年三十晚,南華醫院的一場緊急調度會,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拉開序幕,21位來自各個科室不同崗位的他們也因此而聚集在一起,堅守在疫情一線,曾擔任中國第十三批援津巴布韋醫療隊隊長的老將鄧立普教授就是其中一員。

「抗击疫情第一线」南华医院隔离病区演绎的感人故事

“現在腦海回想起當時進來時的場景,我依然歷歷在目,併為之感動,這群孩子用行動證明了救死扶傷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鄧立普教授通過電話向記者講述道,昨天是他最安心的一天,即使在口罩帽子、防護服、隔離衣、防護眼罩、面屏與兩三層手套的保護下,他們仍有被感染的風險,面對疫情他們義無反顧衝鋒上前,就在昨天第一批進來的孩子們圓滿完成了艱鉅而又無比光榮的任務。在隔離區工作的這14天裡,每天結束高強度的工作後,每當他看見這些孩子們在脫下防護衣摘下防護鏡後被汗水侵泡出褶皺的雙手和臉上護目鏡的壓痕時,作為這個團隊的負責人他心裡可謂是五味雜陳。

「抗击疫情第一线」南华医院隔离病区演绎的感人故事

感染科主任鍾哲峰:每天攝入的水源只有兩包中藥湯劑

“南華醫院作為全市集中救治醫院,那我們感染科就是這場戰役中的主陣地,我一定要上去。”電話裡南華醫院感染科主任鍾哲峰在記者問到為什麼會在第一時間義無反顧衝鋒在前時如是說,並分享著讓他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抗击疫情第一线」南华医院隔离病区演绎的感人故事

在醫院抗擊“新冠肺炎”戰役打響後,隔離區醫務人員與防護服的鬥爭也隨之展開。剛開始穿防護服時,缺氧、脫水的感覺很明顯,再加上防護服較為笨重,說話、行動十分費勁,從剛開始穿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就悶得慌,再到後來的號稱“可以戰勝高原反應去西藏”。

鍾哲峰迴想著在隔離區與同事們並肩戰鬥的這些日子裡的點點滴滴,有穿著防護服辨認不出是誰的同事在隔離區會面時,比著加油手勢的溫暖;也有著為預防醫護人員感染,一天只靠喝兩包中藥補充水源的苦澀與艱辛。

「抗击疫情第一线」南华医院隔离病区演绎的感人故事

感染科護士長張丹丹:最難忘的除夕夜

這位患者是一位軍嫂,她的丈夫在武漢某部隊,平時難得一見。前不久去探親,好不容易見著一面,結果就遇上了疫情。她的丈夫早就投入了這場抗擊新冠肺炎阻擊戰中,為了不影響丈夫的工作,感染病毒後的她選擇獨自堅強面對,沒有告訴堅守疫區的丈夫。“年三十怕她覺得孤單,我和胡曦特意去病房陪她過除夕。那位軍嫂感動地說,這是她人生當中度過的最難忘的除夕,其實我也是!” 護士長張丹丹通過一張照片向記者講述著。

「抗击疫情第一线」南华医院隔离病区演绎的感人故事

記者注意到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張丹丹的防護服背後不僅寫了她的名字,還寫上“江戎雋媽媽”五個字。她猶豫了一會兒,告訴記者,在進入隔離病區的前夜自己想了又想,還是決定把兒子的照片隨身帶進了病區辦公室。她言語間有點哽咽:“每天換班休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都會看看兒子,很想他!”

「抗击疫情第一线」南华医院隔离病区演绎的感人故事

今天是張丹丹在一線抗疫的第二十二天,在昨天送出了笫一批隊員後,為確保與二隊無縫交接,目前仍在隔離區堅守。她表示,看著病人一批批康復出院,也給了她無窮的信心與希望。她堅信,隔離病毒,隔離不了希望與愛,隔離不了思念與祝福;只要我們一起攜手並肩,一定能攻克難關。

「抗击疫情第一线」南华医院隔离病区演绎的感人故事

隔離區護理一組組長楊玲“如果有需要,我隨時可以再上一線。”

隔離區護理一組組長楊玲在第一天日記中寫道,“今天是進入隔離觀察的第一天,感謝大家的互相幫助與互相關照,安全度過了在隔離區充實忙碌的每一天。也感謝全院各科室兄弟姐妹們、家人與同學的支持與鼓勵,你們讓我在一線沒有後顧之憂。為了戰勝這場疫情,我們都堅守在不同的崗位,肩負重任,努力前行。”

51歲,作為一名工作28年的老呼吸科護士,不是黨員的楊玲當初為什麼會義無反顧的報名進入隔離區?記者從與楊玲的交談中得到了答案,她說:“我的孩子今年已經23歲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我沒有後顧之憂。”“我是一名老護士,有豐富的經驗,有能力可以保護好自己和同事。”當記者問到等待修整14天后是否還會選擇再進隔離區時,楊玲毅然表示,如果有需要,我隨時可以再上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