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考39名家長最多罵幾句,我考班級第3時,開始因為沒到第一而打我了?

愛喝奶的壞喬喬


為什麼我考39名家長最多罵幾句,我考班級第3時,開始因為沒到第一而打我了?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有一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題。

畫面上,第一組圖中,左邊的男孩舉著一張滿分試卷,他得到了獎勵,媽媽在他臉上印上了一個甜蜜的吻!小男孩喜笑顏開!而右邊的男孩舉著一張考試不及格的試卷,55分,不出所料,他得到了家長的一巴掌!臉上印著巴掌的痕跡,小男孩又傷心又害怕,一張臉別提有多苦了。

第二組圖中,左邊考滿分的小男孩,這一次似乎有點閃失,丟了2分,只有98分。按說,這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了,然而,等待他的不是家長的安慰,而是無情的訓斥和懲罰!這狠狠的一巴掌把小男孩打得傷心欲絕!而右邊的小男孩這次不錯,勉強及格,比上回漲了5分。按理說,這61分比人家98分差太遠了!但他卻得到了媽媽的一個吻作為獎賞!

為什麼會這樣?

這其實就是一個心理期待值的問題。

家長對孩子的期待越高,越不容易滿足,越挑剔,只能允許孩子進步,不能容忍孩子出現丁點兒疏忽。如果稍有退步,那對於家長來說,就會無限放大,產生恐慌!

這時候,家長的胃口起來了,孩子的小進步他們都看不上了!更別提出現退步了。

這種心理類似於古人說的“曾經滄海難為水”。

實際上,孩子的成績到了一個很高的值之後,他的進步空間已經特別狹小。在同一個等次裡左右波動,是很正常的,完全沒必要大驚小怪,庸人自擾!第一名跟第三名有多大差別呢?從100分到98分,絕對分數看上去有下降,說不定相對名次並沒有下降呢。

相反,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值越低,越容易滿足,越寬容,眼裡看到的常常是孩子的進步。因為期待值降低,孩子的進步空間就大了。在一個很寬闊的範圍內,孩子才更能夠遊刃有餘啊!

你天天吃的都是臭鹹菜,忽然有一天吃上了豆腐,你肯定覺得這是人間美味!

但如果你頓頓山珍海味,再給你一盆老雞湯,你肯定也覺得沒啥味道了!

這世上的事,無不如此。

做家長的,一定要切記,認清自己孩子的特點和本領,別把孩子想象得太完美。以普通孩子來對待他們,由得他們慢慢地成長,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學習成績好那是如虎添翼,成績不好也沒必要覺得天塌下來了!

大可不必把自己不能實現的夢想全壓到孩子肩上,他們的肩膀還很稚嫩,你都挑不起來的擔子,好意思指望他們麼?


劍客談教育


為什麼我考39名家長最多罵幾句,我考班級第3時,開始因為沒到第一而打我了?

我是農村出來的,我們那個時候讀書家長真沒有怎麼操心的,完全不會管我們學習的,反正在學校老師管得嚴,作業不做?上課不認真?哪敢啊,老師可是對待這樣的錯誤可是狠勁的打啊,所以家長對老師是完全的放心,孩子有問題,絕對是給老師一句狠話:不聽話就使勁給我打就是了,那個時候的我們真的不敢調皮,罰過跪,捱過打,各種能想到的懲罰我都體驗過,當然比電視裡面的特務所使用的那肯定差遠了。何況我也不是什麼死硬份子,一打就會招供的。


如果自己成績好一點,可能家長還會特別重視,但比現在差遠了,那個時候我們的父母輩家活比較多,也不懂得什麼教育理念,也不懂得如何培養孩子,就知道你到學校讀就是了,家長也希望我們能讀出一個人樣來,就是脫掉一身農皮。


我小學階段成績並不好,所以感覺家長也不怎麼特別過問,對於考試考多少名,多少分也無所謂,可能都想的就是回來當農民吧,那個時候一個村一個鄉想考一個大學或者脫掉農民的身份的孩子真不多,所以他們也不寄於什麼厚望,即使我考最後一名,父母也不會教訓我,打我們也是很少的。也許父母想的就是,反正你也當了啥官,意思通過讀書改變你農民的身份不容易的,實在讀不了的時候就回家幫著幹農活。



也許是自己還比較努力,小學要到了升中學的時候,我們那個時候升初中是要通過考試的,現在回想,要不是我所在的鄉辦了一箇中學,我還真小學讀完就必須幹農活或者出去打工,因為一個班是難有幾個考上區級中學的,鄉中學是比較少的。所以成績差一點,我還是努力考上了鄉中學,才有機會繼續完成學業。


初中我表現出特別的努力,雖然小學成績不好,每次考試都是前幾名,家長會上臺領獎的肯定有我,所以家長可能看到希望了吧,就非常重視了,趕場的時候就會拜訪老師我最近的學習情況怎麼樣,發現我有鬆動,就會給我念緊估咒的,有時候成績從第2名變成第3名可能就會招來一頓質問,怎麼又下降了呢?



所以我的理解,當你第39名的時候,也許長期就是成績差的孩子,班級墊底,父母覺得管與不管都是一樣的,考多少分結果改變不了你的名次,但或許你突然醒悟,讓自己有了希望,更讓父母看到了希望,原來我的孩子有這麼猛的勁啊,居然由倒數衝到了班級前幾名,而且學有考第一名的希望,所以他們當然高興了,得把你看緊了,要是有鬆懈,可能就會打一頓,讓你長長記性,現在你是個可以雕刻的木頭,不比原來的朽木不可調了,父母或者老師就是工匠,他們必須把你雕刻成功。


其實整個過程應該是你自己的努力,讓父母看到了希望,改變了你對“就那樣”的認識,把自己變“廢”為“寶”了,父母得雕琢雕琢。


楊鍋來了


是不是感慨,這一屆的家長不好帶啊![捂臉][捂臉][捂臉]

我對女兒沒什麼要求,只要人品能合我定的標準就行(勤德諾)。她爸對她要求也不多,我們倆文化都不高,哪好意思要求女兒?倒是外公外婆和其他親戚關注成績。

我分析吧,一是攀比心,要面子有光。(你39名時他們沒說,後來說了又比更好的差了。)

二是,本來對你沒抱多希望,後來期待感增加,抱了希望,也就有失望。

三是,以前可能年級低,對升學影響不大,現在升學壓力大了。

四是,我惡意揣測一下,他們遇到不順心的了,拿你撒氣?

不論怎樣,一生保持學習的熱情最重要,壓力太大,為了分數而學習沒必要。

我是個還要被別人教育的家長哈,經常有人說:你得下大力氣培養你女兒,你們家那條件也就指望她了;還有現在社會競爭多大,不能讓她輸在起跑線上;更有為才11歲的娃娃操心終身大事的說,女孩子得優秀,才有嫁豪門資本……

你爸媽估計也是被別人“教育”了,才又來給你加壓力。

爬上巔峰很難,快樂簡單很容易,可多數人都是舍易求難。





有幾人


就是那種,越好,就會想要更好,就會更加的焦慮。我也是經歷過這些,感覺自己還沒學習一般的時候,過得開心。也是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能夠想到的事情,就是你現在可以不要把自己的開心快樂建立在父母的身上。他們現在對於這件事情,說實話還沒有你看得明白呢。

你可以看成是你超出了預期,他們兩現在是樂大了,找不到北了。范進中舉,大家都知道。

你父母就是現在就是這樣的狀態。所以,作為子女,我們也是隻能夠淡然處之了。

不把他兩當一回事,表現出來我現在自己的事情能夠自己做主,我現在比你兩優秀,我更有智慧。

說不定他兩就消停了。


火焰燒後將重生


你考39時家長覺得沒戲了,罵幾句,你考第三的時候家長覺得你還是很厲害,希望你繼續向前,父母沒有壞的,所以不要多想,繼續努力,你會成為第一的,加油。


奮鬥的小鳥2


這個很簡單,當你考39名的時候,大概處於班級的中或者中下水平,這個階段的人最多。家長的心裡會覺得大家都差不多,家長群體裡,比如開家長會的時候,或者一群家長在一起聊到孩子成績的時候,雖然你不能讓他覺得很爭氣,但是也不至於讓他覺得很丟底。

大家的孩子都差不多,也不是墊底的,大家齊心協力各出奇招讓各自的孩子考出高分,而且在中間或者中下的時候,一旦進步會很明顯,提高會特別大,家長心裡其實是很有信心的,之所以罵你是氣你不上進。這個階段你只需要每一次進步一點,家長都會很開心。


但是,如果你考了第3,那就是季軍了哦,你就不是被放到一群人裡面去比較了,你被放到了3個人裡比較。家長會特別在意季軍和亞軍,特別注意你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

你的錯誤會被放大,打你就是要你記清楚錯哪裡了,畢竟,你離冠軍可就是兩步了。


那倒數墊底,會遭遇什麼,跟問題無關,我們就不再分析了。


最後,考分呢,就像生活,中間的人總是最幸福的。

新的一年,祝你節節高升,取得好成績~


安歌清和


請容許我拽拽文,這個問題,我們的先賢已經給出了相當給力的答案。你看《墨子》中的這段話: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愈於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太行,駕驥與羊,子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責。

這段話如果翻譯過來,簡直跟當今很多如題主一般的孩子和父母的對話如出一轍:耕柱子老師被老師墨子罵,就很不服氣,問墨子:我就沒有一點兒比別人強的地方嗎?墨子說:“你說我如果要遠行,是選擇用鞭驅使馬還是羊呢?”耕柱子說:“肯定要鞭策馬啊,因為馬跑得快,鞭策有用啊!”

這段話完美的解釋了題主當前的處境。對父母來說,考39名時的你(基本倒數了吧)只是一頭羊,完全不具備前往“太行山”的能力,自然不會對你有太多的要求;但你如今竟然考到了班級第三名,父母瞬間感覺自家孩子從一頭羊化身為馬,而且具備了“千里馬”的潛質。所以對你的要求和期待自然不同,馬鞭也會更多的揮向你。

時至今日,對我們的傳統家長來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依然是最樸素也最熱切的願望。你表現得平庸,父母當然無法苛求,但當他們看到你有這個可能實現他們這一願望,那對你突然變得嚴厲也就很好理解了。

當然,簡單粗暴用打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鞭策,實在太過原始,尤其動手的對象還是成績本就不錯的孩子,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一腔怨懟。像題主這樣,甚至容易產生一種自暴自棄的想法:考的差捱罵,考得好捱打,兩權相較,自己還是考差一點兒吧!

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父母的“武力”教育只會適得其反,把一匹千里馬給活生生打成一隻羊。

說這些,其實對題主很不公平。因為從題主現在的處境來看,顯然還不具備和父母平等交流溝通的資格。因此對題主來說,想要改變父母的想法和教育方式並不現實,反倒是勸題主理解父母的做法,不要自己產生極端的想法才更現實。

父母的方式是錯的,但作為子女,我們不能用同樣錯誤的做法來對抗,不提對父母的影響如何,至少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對題主來說,有兩件事是要做的:

第一,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有這種不公平的想法,盡力搞好自己的學習,不是為父母,而是為我們自己。

第二,通過成績的持續穩定和個人的成長,我們可以慢慢爭取在家庭的話語權,試著跟父母進行溝通。記住,對父母來說,成績是你和他們進行溝通的最好方式,沒有好的成績,他們只會對你的所有說法不屑,這是傳統型父母的通病!


金牌小書童


我突然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考39名的學生家長最多隻是罵幾句孩子?而考第三名的孩子家長卻因為孩子沒考第一而捱打了呢?這個問題看起來奇怪,其實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

我們身邊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們自身也會存在這樣的現象

如果孩子成績一直不好,他即使考得不好,父母也只是批評幾句,對他沒有辦法。而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卻往往因為自己哪一次的失誤而備受家長的責備。這在父母的心裡也是一個常見的心態。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我想最主要的是對孩子的期許大小。

成績不好的孩子,在父母和老師的眼中,可能沒有那麼高的地位。他們考得不好,似乎是一種必然,而他們一旦考得稍微好一點,父母就會非常的驚喜。而相反,成績好一點的孩子,因為父母對他的期望值比較高,總是覺得他應該考好,考不好就不正常。所以如果說他們哪一次沒有考好,就會讓父母或者老師失望,就會覺得這事不應該的,於是就會受到責備,甚至捱打。

期許值不一樣,造成了父母對孩子的心理落差的區別。這也是形成這種現象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們如何才能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呢

首先,我們要對孩子有正確的瞭解

我們不能一味地以孩子成績的好壞來對他們形成某一個期許值。其實孩子成績的好壞是動態的,但如果我們的期許值保持不變,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影響。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實時的情況進行監控,對他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就不會因為自己的誤判,而造成對孩子的不公平的看待。

其次,父母對孩子的看法,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非常大

父母對成績不好的孩子的淡然,會讓孩子自暴自棄,讓他們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從而使父母的家庭教育變得不夠及時。

那父母對成績較好的孩子得過重的要求,則會讓孩子形成極大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時時處在非常緊張的狀態當中,從而讓孩子身心受到極大的傷害。所以對待孩子成績的好壞,不能一概而論之,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他們進行溝通。

如果我們不能對孩子有正確的認識,就會對孩子成長起到負面影響,其實孩子的每一次考試不一定都會一帆風順,我們要正確對待他們的成功與失敗。

第三,正確面對孩子的得與失

有得必有失,孩子的學習同樣不可能是一帆風順,成功與失敗對他們來說都是極為正常的現象。

我們如果太看重孩子成績,只看到他的成功,而埋怨它的失敗,就會造成孩子心理壓力的沉重,從而讓他更加難以成功。每個人的行為都需要良好的心態作為支撐,如果心態失去了,往往就會對所做所為形成負面影響。所以我們不能太過於要求孩子,只能成功不許失敗。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與失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都對孩子成長有著極為重要作用。所以我們要正視孩子的得與失,不能讓過我們的偏見成為孩子成長當中的絆腳石。

第四,期許應該是一種目標,應該是一種方向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標,只是目標有大小的區別而已。而這種目標其實就是期許。所以我們應該制定適合我們自己的期許值,好高騖遠,要切實可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有效的期許值,會成為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那太高的期許值,則會讓我們變得茫然,變得遙不可及,從而失去信心。

結束語

所以,期許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必要的,但也是需要合適的,我們要讓它成為推動我們前行的動力,而不能成為阻礙我們的阻礙力,我們要正確地面對期許,要正確地面對孩子,還不要讓孩子在期許面前變得茫然失措。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了。


大語文世界


因為,隨著你成績的進步,家長對你的期待隨之提高。期待提高了,要求也高,成績達不到的時候,懲罰措施就嚴重了。

首先,這是你父母的比較對象發生了變化。當你39名時,你的父母的參照對象都是30多名甚至40多名的學生,所以對你的要求也不高,批評你幾句也就過去了,只要你不繼續下滑,他們可以接受。但是當你到了年級前十名的時候,家長的參照對象也發生了變化:這時候他們將目光放在了年級第一,年級第二,班級第一班級第二名身上。他們會認為你既然能到第三名,和第一名只差三分五分的,你要是再認真一點,不就是第一名了嗎?第一可比第三名好啊!這就是他們的邏輯。所以他們會非常生氣,甚至動手打人。

在社會心理學家看來,比較在一個人的心理發展上具有兩種重要功能:一是認識自己,人都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認識自己的,所以,每個人都是以他人為“鏡”的。二是確立目標,人都需要在與其他人的比較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

其次,你的進步讓他們感到了滿足。試想你從39名到班級前五名,你一定是經過了努力的學習,你現在可是班級的風雲人物,老師眼中的後起之秀,同學眼裡的榜樣!在家長會上,因為你的優異成績你的父母得到了各位老師的點名表揚,受到了其他家長的羨慕和敬佩。所以,當你 穩定在第三,第四的時候,他們已經不能滿足了,他們需要你成為第一名來滿足自己的 虛榮心啊!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再次,作為家長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正確的。 班級第一名和班級第五名差距也就是四五分,可以說前五名學生的實力都是差不多了。這次不是第一,沒準下次就是第一名了 。何況,孩子與以前相比已經進步不知多少倍了要知足啊!在孩子的學習上,孩子已經是成功的了!

我們做家長的不能只盯住成績, 高了就高興,低了就打罵。我們要關注孩子這個人啊!一場考試,孩子也是很辛苦的。看到成績,他也有很多感觸,不妨聽聽孩子的想法,解答孩子的疑惑和困難才是我們要做的啊。

我的一個學生綜合成績班級前五名,偶爾會成為第一名。有一次高三月考,孩子得了第一名,孩子的高興的告訴家長,孩子的姥姥開心的說:“第一名,對你可是不容易啊,想要什麼獎勵,姥姥都答應你!” 孩子的的媽媽則是問了孩子成績,這次考試總成績進步7分,她這個第一名比第二名僅多一分,比第五名多了四分!”孩子媽媽說:“提高了七分,你就是第一了,可見分數是多麼的值錢啊! ”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對名次就更不當回事了,從來不會為了名次分心,一心認真學習穩定的心態,對於一個高三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一模,二模,高考正常發揮,總成績班級第一!

綜上述,家長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成績應該正確認識,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有助於孩子保持學習動力,向著更高的 成績攀登


肖老師英語課堂


成績從中游水平→39名上升到上游水平→第3名,我看到了一個孩子不甘落後、奮起直追的努力和勤奮。

我雖然也是家長,但也無法理解“孩子考39名捱罵,考第3名而不是第1名捱打”這種家長的腦回路,難道在家長眼裡,成績就等同於孩子的一切嗎?這樣急功近利、得隴望蜀真的是為孩子著想?還是虛榮心太盛,過於計較得失面子?

身心健康的孩子即使成績不拔尖,生存和生活能力也是不用置疑的,學校教育看重成績,因為學校是負責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提升學習能力的地方。

家的主要功能是給孩子精神和物質幫助的地方,過去物質貧瘠的時候,不多的物質享受就能給人帶來精神慰藉感,現在物質資源不再那麼缺乏,孩子卻時常感到精神迷茫和痛苦,家長們會說,咋現在的孩子這麼不知足呢,我們小時候blablabla。。。

時代不同了,當物質滿足成為習以為常,孩子們的精神世界需要真正的精神食糧,父母的愛、尊重、理解、信任及所有積極的、開放的、有建設性的心態和言行都是能營養孩子心靈的優質食糧,令人難過的是現在很多家長還未覺醒,不明白孩子為什麼不上進,為什麼慣性懶散不懂自律,為什麼感受不到父母的苦口婆心,因為父母替想、替做的太多,孩子們被迫學習、被動生活太久了。

想改變這種局面,任重而道遠。

最好的教育是喚醒,最快的成長是自燃。我是[阿娥你好],一個傳播能量、樂於分享的媽媽,[關注]我的原創內容,和孩子一起進步,見證彼此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