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鋼醫院劉建芳醫生的三個心願,個個讓人淚奔

2月10日,劉建芳被批准火線入黨。簡短的宣誓儀式結束,劉建芳又要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邊走邊聊的短暫交流,劉建芳道出了三個心願。

前線的我們急需防護服

劉建芳是鄂鋼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自醫院開展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以來,作為醫院的技術骨幹和市級專家組成員,劉建芳全身心地撲到了工作上。“從一開始到現在,一天都沒有休息,沒有辦法休息。”

劉建芳的崗位在疫情防治的第一線——隔離病房。從救治、查房、問診到會診,她的工作忙碌而又緊張。

“每天工作都在14個小時以上,因為病人比較多,所以非常忙。”劉建芳眼裡透著疲倦。“但這個疫情一刻沒有消滅,我的工作就一刻也不能結束。”

作為主治醫師,每天要與肺炎患者和疑似患者面對面接觸,被感染的幾率可想而知。除了吃飯和睡覺,她的口罩從來不能摘下,臉上被悶出幾個痘痘。“習慣了,也還好。”

身處隔離病房,劉建芳和同事們很多操作都是要直接接觸病人,長期穿著隔離服。“我基本上每天都只吃一頓主食,少喝水,綁上紙尿褲,因為防護服脫了就得換。”

穿上防護服,身上的汗就沒幹過,累了倦了,就在病房走廊座椅上打個盹。

鄂鋼醫院劉建芳醫生的三個心願,個個讓人淚奔

“病人出院,就是我現在最快樂的事情。其他都還好,再苦再累我們也能堅持,但是,醫院的防護服,口罩實在太緊缺了。只要物資充足,可以挽救更多的病人。”

疫情早點結束吧

為了便於工作,也為了做好隔離,劉建芳每天都住在醫院,不顧個人安危。她穿梭在病房裡,逐一問診檢查,不斷完善治療方案。

劉建芳和同事現在有100多個病人,有些病人的情況還比較危險。工作上的辛苦對劉建芳來說咬咬牙就能挺過去,但最讓她揪心的還是患者心理上的壓力。她認真履行一個醫務工作者職責,把病房當做戰場,視病人為親人。

80多歲的曹婆婆因為感染肺炎住進醫院,老人情緒低落。劉建芳進入隔離病房,與老人拉家常,瞭解病情,緩解老人緊張情緒。

穿著厚重的隔離服,拖著疲憊的身體,在寒冷的冬夜裡,耐心地觀察,詢問每一個發熱病人,並做好與病人家屬的溝通。“哪有時間擔心害怕,治病救人就是我的職責。跟病人和家屬多溝通,更利於治病救人。”

70多歲的許婆婆病情危重,兒子十分著急。劉建芳每天跟他通電話,通報婆婆病情,介紹診療方案,疏解家人精神壓力。

劉建芳不僅負責本院兩個病區的技術指導和救治工作,還定期參加市級專家組織的會診,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4個小時左右。為了確保危重症患者救助質量,劉建芳對每位患者親自制定救治方案。在她的全心指導和救助下,她所治療的危重患者病情穩定。

鄂鋼醫院劉建芳醫生的三個心願,個個讓人淚奔

自醫院展開全面疫情防控以來,劉建芳已經忙得不知道現在是哪一天、星期幾了。2月9日是劉建芳一直以來最開心的一天。“又有確診病人出院啦!”

“病人需要我們。我們奮戰在一線,就是為了保護大家的健康。我們戰勝了SARS,戰勝了禽流感。我們也一定能夠戰勝這次新冠肺炎,希望疫情能早點結束。”

盼家人平安

忙碌的身影照亮了發熱病人恐慌的心,卻無法關心自己的家人。劉建芳是一個好醫生,卻感覺愧對自己的家人,“這一次走上一線,就讓親人為我擔心了!”說起家人,劉建芳的眼眶裡泛起了淚光。“公公婆婆雙雙確診,讓我心裡無比難受。我不是一個好兒媳。”

2月3日,劉建芳婆婆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送入醫院檢查,兩天後公公也收到了確診書。“我是傳染科主治醫生,不能回家啊,”劉建芳丈夫把父母送進醫院後,自己也進行了隔離觀察。

“我不能回家,只能請我媽媽到家裡去,照顧兩個孩子。”劉建芳有些哽咽,“我不是好媽媽,也不是好女兒。”

鄂鋼醫院劉建芳醫生的三個心願,個個讓人淚奔

家人需要照顧,但是病房裡的危重病人更需要照顧。劉建芳堅守在崗位上,一天沒有休息,就連年三十也沒顧上給孩子做飯。“怎麼會不牽掛,但我是醫生,救死扶傷是我職責所在,只有戰勝病魔,大家才能過上快樂的日子。”

劉建芳每天都跟孩子通電話。孩子們聽到媽媽的聲音都很激動。雖然小,但三歲的兒子卻還知道安慰和鼓勵媽媽。

“感覺有些虧欠孩子。”劉建芳心裡翻滾著愧疚與不捨。但是疫情當前,責任與擔當讓她毅然前行。“今天光榮地成為一名黨員,感謝組織對我的肯定。我要更努力地投入到治病救人中去。疫情早點結束,就可以早點看到兩個孩子。”

沒等說完,劉建芳又急匆匆地向隔離區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