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前段时间,泰国六岁女童freya因获得选美小姐儿童组比赛冠军而走红网络。镜头前,她穿着一条透视羽毛长裙,顶着厚厚的妆容,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发,洋溢着热情的职业微笑……这是一个盛产“小大人”的时代,既有“自己无欲无求,一心照顾父母和弟弟妹妹”的懂事孩子;也有“专业范十足、浓妆艳抹”的小明星。他们,都是父母喜欢的“别人家的孩子”。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些大人们喜欢的“小大人”,真的是孩子想要做的自己吗?

你知道吗?小大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有这样一群被教育的“懂事”小孩,他们唯唯诺诺、委屈自己、克制欲望,什么事情都以弟弟妹妹为先。在一本名叫《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书里就有这么个故事,主人公莱斯很优秀,却总沮丧地认为自己不够好。后来,人们才发现,其实原来他从小就是老大,照顾两个弟弟。弟弟们出去玩的时候,莱斯留在家里打扫。即使讨厌,他也知道自己不得不做,因为这是父母从小就教育他做的事。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除了被教育的懂事小孩之外,还有像文章开头的“被打扮”得很成熟的小女孩freya一样的“小大人”,她们每天被浓妆艳抹,早早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表情,怎样和别人交谈,怎样笑,怎样走路……就算再累,只要妈妈一声令下,就能秒进状态。这份被迫的成熟也同样让人心疼。

还记得2019年杭州被打的童模妞妞吗?镜头下,妞妞摆出招牌的甜美微笑,一次又一次扭动自己的身体,营造出一种可爱的样子来唤起顾客们的购买欲。可镜头背后,3岁的她连休息一会儿都要被妈妈拳打脚踢,继续忍受每天超10小时的高强度拍摄工作。她在妈妈的“管教”下,早已变成了一个没有情绪的“小大人”。

电视剧《legal high》里说:一般的童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像玩偶般被大人操控、被鞭子追着打的可悲的赚钱机器;另一种就是懂得察言观色,颐指气指的早熟女孩。

为了钱、甚至只是父母的“面子”,本应天真无邪的孩子就理所当然地从外观到心理被“催熟”吗?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用成人的审美去包装未发育的儿童,这就是所谓的“为何孩子好”吗?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这么做对他们真的公平吗?

当一个小孩在父母面前玩闹,呈现出不懂事的一面时,在某种程度说,这是对父母能力和亲子关系的一种肯定。只有父母跟孩子之间建立的关系足够安全稳定,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父母接纳,才敢“不懂事”。

因此,他们好奇了,就敢去探究;喜欢了,就敢开口要;不怕被批评,所以敢于尝试。因为被肯定和鼓励着,所以敢坚持自己的主张。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当然,我并不是建议父母把孩子养成撒泼打滚的熊孩子,而是建议让孩子成为自己,顺其自然地成长孩子是独立个体,而非父母生命的延续。让孩子做自己,有担当,有梦想,敢行动,这才是生命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真谛。

这些危害你知道吗?不要让你受过的委屈再让孩子经历一遍!

1.压抑自身想法,形成“讨好型人格”。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们眼中的“乖孩子”在为了得到父母的爱而压抑自身的想法,在他们眼中只有让父母开心,才会让自己的家更幸福。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凌玲的儿子佳清就是一个特别会察言观色的懂事孩子。当爸爸妈妈离婚时,佳清努力地讨好着妈妈,等妈妈再婚嫁入陈家后,他又小心翼翼地讨好着新的家人。佳清就是那个想哭不敢哭,想要拥抱却一直得不到的孩子。在他的身上,少了一份童真,多了几份不安的成熟。

儿童时期是孩子独立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我意识水平随年龄的增长,逐渐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阶段。

儿童的行为能力与情感控制的发展不平衡,大大提高了成年后产生人格障碍的可能。这样的“小大人”长大后可能会形成讨好型人格,过分的去迎合他人,不敢给他人添麻烦从而过分的压抑自己 ,产生心理问题。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肖骁在《奇葩说》里说过关于他的家庭的一段话,当时听完后我就陷入了沉思。他说“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人为什么懂事?是因为环境所迫,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懂事。所以呢,

别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满的一家子,我们家是无比懂事的一家子。

可家长们不要忘了,懂事的孩子也毕竟只是孩子呀!

2.扭曲孩子的价值观,让其变得爱慕虚荣。

如今,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富足,很多的成年人喜欢通过穿金戴银,用名牌打扮孩子,以显示自己的富有,也习惯性地通过衣着来评判一个人的身份。试想一下,当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评论谁家富有、谁家贫穷,言语之中充满了对贫穷的鄙夷时,他的孩子听到会怎么样?

如果追求名利、爱慕虚荣等世俗化的错误价值观念弥漫在儿童周围,这会对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塑造造成极大的阻碍。他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为了不被家长鄙视而弄虚作假,为了追求名利而不顾一切。当你的孩子因为你的衣着不够光鲜亮丽而让你在校门口外接她时,你又会做何感想?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盲目追逐虚荣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荣誉和财富,只能使孩子成为虚荣心的奴隶。虚荣心不但会使孩子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而且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而当他意识到虚荣并不能够帮助他,反而只会给他带来伤心和失败时,只怕为时已晚!

3.阻碍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展。

俗话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如果过早接受成人化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行动,会抑制儿童自身本应有的真实表达,进而阻碍儿童发现世界、改造世界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之前有一位学生曾给我讲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在6岁的一天,他送给了妈妈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涂着五颜六色的苹果,本以为妈妈会开心的表扬他,结果,妈妈却没好气地问他“苹果没吃过吗?怎么能画成了彩色呢?”

我的学生跟我说他至今记得当时脸上滚烫的感觉,整个人很窘迫,他说从那一刻起,自己就知道了苹果只有三种颜色——成熟时的红色或黄色,还有未成熟时的青色。继而,他画风一转说,可笑的是,后来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却把苹果画成了黑、白、彩色,甚至还被咬了一口。他笑着和我说。

虽然,他从始至终没抱怨过妈妈一句,但我却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难过。家长们眼中孩子的“不符常规”,其实只是他们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没有分清孩子是“不懂事”还是“想象力丰富”之前,请不要用自以为永恒正确的态度急于否定我们的孩子。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或许,我们在不经意间都做过那个在商场偷偷看价格标签后因为价格太贵而跟妈妈说不喜欢的“小孩”,也是那个会大方地跟表弟表妹分享玩具,即使他们要拿走最心爱的玩具也不会拒绝的“大姐姐”。不要让我们受过的委屈再让孩子经历一遍,不要让外界的眼光遮蔽了孩子的目光,不要让孩子过早的成熟……让孩子,成为孩子。

让孩子健康成长,优秀的父母都这样做!

1.以平等的视角和孩子一起看待事物。

龙应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从妈妈的视角看孩子不难,难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应该是高高在上,而应该是一种“平视”的关系。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跳出成人的思考模式,以平等的视角和孩子一起看待事物。蹲下来,用平等的语气和心态去跟孩子沟通,即便孩子的想法很幼稚、没有道理,也不要以家长的语气教导孩子,而是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宝宝,妈妈认为你的想法很奇特,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之后,再进一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保持一颗童心,陪伴、引导孩子成长。

2.给孩子说“不”的权利,教孩子分清尊重和服从。

家长可能都会有这个同感,之前很听话的孩子怎么越长大越叛逆呢?进而继续考虑如何“打压”孩子,让孩子一直乖巧下去。其实,当孩子不再一味遵循家长意见时,就意味着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正在学着与外界沟通。如果家长依然强硬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失去自己的想法,按照父母的意愿活着,长大后也难免成为毫无主见的“妈宝”。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说“不”的权利,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释放内心的压力,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尊重是平等的,但服从是被迫的;尊重是双向的,但服从是单向的。只要是经历过思考的意见,无论对错,都可以大胆地提出来,都应该值得尊重。

3.让孩子多和同龄人玩,融入儿童的社会生活中。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在与学生们长期的接触过程中也感觉自己每天都活力满满,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有时会带给我很多的收获与快乐。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一味地跟大人玩,孩子耳濡目染,也会不自觉的变得像“小大人”一样,说着成熟的话,做着不符年龄的举动。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因此,我们应该多让孩子接触同龄人,让孩子与小伙伴在属于他们的空间里一起搭积木、堆城堡,玩“角色扮演”,开“睡衣派对”,让孩子在该玩的年纪痛痛快快的玩,这才是对孩子天性最好的呵护。

4.心态上不要太急于求成,让孩子快乐成长。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撒在土壤里,我们得给他足够的时间,耐心等待他慢慢地发芽、生长、结果,否则就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比如,当孩子在某方面做的不够好时,我们可以在教育过后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孩子,你可以慢慢来,妈妈相信你。”;我们应该耐心的等待孩子,用他稚嫩的手指,从从容容地系好他的第一个蝴蝶结;当孩子含糊不清的说出“妈妈”两个字时,我们可以注视着他,用尽母亲全部的温柔,慢慢的再教他说一遍“妈妈”。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真的好吗?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童年也是十分短暂的,他们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其实就已足够,不要把炫耀的资本建立在孩子痛苦成长的基础上,给他们一个让他长大后,也足以怀恋的童年时光。

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吧,这并非放纵,而是尊重孩子,让孩子的天性得以解放。让他们不用迎合大人,想哭便哭,想笑便笑;让他们不必为了父母,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让他们不必担惊受怕,能够健康的成长。长长的路,让孩子慢慢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