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濟,全力紓困小微企業

同舟共济,全力纾困小微企业

為了解與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影響,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課題組於2020年2月6日和7日採用隨機抽樣方法對全國小微企業展開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關注點集中於企業開工時間、運行情況、企業對疫情的應對措施,以及企業對政策的期待等方面。鑑於春節假期延長到2月2日,此次在2月6日和7日的調查也能夠體現假日後的開工和運營狀況。

同時,本次調查具有樣本量大、代表性強的特點——共計得到2240個小微企業樣本。行業分佈中,批發零售業和製造業樣本佔比最大(分別為32.32%和23.71%);地區分佈中,華東和中南佔比最大(分別為31.34%和23.44%);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大約各佔一半;員工數、企業總資產和銷售額分佈比較均勻。

疫情對小微企業衝擊比較大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對小微企業造成了較大沖擊。超過九成小微企業延遲了開工開業,近五成企業延遲時間超過兩週。同時,還有很大比例企業仍沒有確定開工時間表。其中,因抗擊疫情統一延長假期是開工推遲的最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近八成小微企業業績相比正常狀態變差,主要原因是交通管制和下游客戶需求減少,以及上游原料供應不足。其中,交通管制仍是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帶來經營困難的最大原因,資金流不足及擔心員工感染病毒也不可忽視。

同時,依靠自有資金,大部分小微企業難以維持超過3個月的運營。如果疫情影響持續,小微企業最大的應對辦法是轉變經營方向,降薪和裁員的可能性也較大。此外,大部分小微企業仍不太瞭解近期國家針對企業的寬鬆信貸政策,而且最需要的仍然是各種補貼政策,以及放寬各種管制。雖然政策已經提供了一些相關支持,但相比需求仍顯不足。

從開工時間看,超過九成的小微企業相比去年開工開業的時間有所延遲,延遲兩週及以上的佔47.09%,還有很大比例沒有計劃何時開工(27.84%)。這個特徵對不同類型和規模企業具有共性。而且,相對更靈活的個體工商戶沒有開業計劃的佔比更大,規模越小的企業此比例越大。

具有共性的原因有3點:首先,假期統一延遲是小微企業開工時間推遲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企業主擔心疫情主動延遲開工,再次是因員工難以返回導致延遲開工。對比來看,訂單不足等其他非直接原因佔比較小。同時,小規模企業相比大規模企業因假期統一延遲和員工難以返回導致推遲開工的佔比相對小,而企業主主動延遲開工的原因佔比更大。

相比於正常狀態,小微企業由於疫情而導致業績變差的佔比達77.28%(稍微變差佔39.38%,明顯變差佔37.90%)。其中,個體工商戶經營績效變差佔比高達84.3%。從整體上看,規模越小的企業業績變差比例越高。

交通管制是企業業績變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大多數企業所在地都面臨交通管制(84.03%)。其中,有33.09%的企業由於本地交通管制對業績產生負面影響,8.07%的企業由於其他地區交通管制對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規模越小的企業受到的負面影響比例越大。

同時,下游客戶需求減少也是小微企業業績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期下游訂單減少的企業佔比達64.56%。其中,規模越小的企業客戶需求下降越多。

此外,上游原料供應短缺也是導致小微企業業績變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有48.70%的企業面臨上游原料供應短缺現象。其中,個體工商戶和規模較小的企業這一問題更嚴重。

總體來看,認為導致經營困難的最大原因為交通管制或運力不足的企業佔比最大(合計42.13%),其次是現金流緊張(19.97%)和擔心員工感染病毒(19.93%)。

如果疫情持續,有28.87%的小微企業認為可以依靠自有資金堅持下去,有25.56%的小微企業認為依靠自有資金能堅持運營3個月左右,有20.87%的小微企業認為自有資金能堅持2個月左右,自有資金只能堅持1個月及以內的企業佔比為7.73%,合計有超過半數小微企業難以堅持超過3個月。對於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小微企業,這個比例差異不大。

相對而言,企業對疫情走勢比較樂觀,近半數預計2個月內疫情影響會結束從而業務恢復正常(46.58%),也有相當大比例認為疫情結束具有不確定性(19.96%)。其中,規模小的企業認為不確定的比例更大。

應對措施需更加及時有效

對於小微企業,由於運營成本較低,當前狀態下認為資金尚且充足的比例達到58.04%,計劃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比例相對較低(正在申請佔比18.68%,申請未獲批准佔比1.07%)。各類企業間相對差異不大。

如果疫情持續並影響企業運營,小微企業計劃採取最多的應對手段是進一步開拓其他市場(55%),這是由小微企業的靈活性決定的;其次是減少接受業務(35.40%)和降薪(14.02%);再次是裁員(12.05%)。相對而言,個體工商戶或規模較小企業選擇關閉企業的比例明顯要高。

對於小微企業,如果資金流出現問題想向銀行貸款,最大的困難是抵押物不足。由於小微企業貸款絕大部分是抵押貸款,很多企業貸款已經用盡了抵押物,再想貸款將面臨抵押物不足問題。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此問題更加明顯。而個體工商戶和規模較小企業不需要貸款的比例更高。

面對疫情,小微企業最希望政府採取的行動是減免稅費(60.76%)、直接補貼(48.88%)以及增加貸款和貼息(33.57%)。在政策上,小微企業最需要政府減少交通管制(27.99%)、減少開工管制(25.45%)和允許靈活用工政策(24.42%)。規模較大企業希望獲得減免稅費和直接補貼比例更高。

面對疫情,小微企業已享受或瞭解到的政府措施以減免稅費為主(26.47%),其次是允許靈活用工政策和減少交通管制及提供貼息貸款。規模較大企業相對獲得了更大稅費減免。對比可以看到,相比小微企業需求,減免稅費等各項行動仍然都存在較大額外需求。

同時,政策的落地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改善。對於國家近期放寬小微企業貸款的信貸政策,有超過一半的小微企業並不很瞭解。特別是個體工商戶和規模較小的企業不瞭解的比例相對要大。

促政策落地應更有針對性

根據這些調查結果,課題組認為要穩定小微經濟,政策應該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推進:

一是秉承同舟共濟原則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直接支持,包括稅費減免、直接補貼、貸款貼息等。這些對於收入流銳減的小微企業有直接快速的效果。執行主體主要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可以按照地方企業數量和僱員數量給予專項轉移支付支持。

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快放寬各種管制。據瞭解,疫情嚴重區域如武漢交通管制非常嚴格,但調查顯示交通管制具有全國普遍性,是影響小微企業未來經營的最大因素。可以考慮結合當地疫情發展狀況要求地方政府放寬交通管制。類似的建議也適用於開工限制。

三是在政策執行同時,要特別注意加大宣傳力度,因為很多企業不清楚當下已經執行的政策,這將不利於政策落地效果。究其原因,在不同部門制定不同支持政策時,各部門本身的宣傳能力是不同的,應該由各地最有宣傳力度的媒體統一收集政策定期高頻發佈。

最後,政策應該儘可能明確企業預期,比如公佈疫情可能結束時間以及管制時間,並儘可能縮短,預期不明確可能對企業接下來的經濟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課題組成員 張大偉 王秀平 孫文凱 劉 溟 秦 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