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空中哨兵"高空硬核喊话,架起防疫"天罗地网"


"不要在室外吃东西啦,把口罩戴起来,赶紧回家!""骑自行车那位,赶紧回家,不要看啦!".......最近,大家是不是时常听到一段昆明话"铁硬"的防疫宣传"喊话"声在高空中忽远忽近,不小心可能还会被吓一跳。

这位神秘"人物"是谁?它就是昆明市网格中心平常用于全面巡查网格化管理问题的无人机,在此次防疫战中当起了空中哨兵,主要负责对广场、公园等人员密集地,进行高空巡查和防疫宣传,要是不听话,它可是会不厌其烦追着你跑,直到你乖乖听话为止。

这种"科技+人防"的硬核防疫手段收获了市民的纷纷点赞。

然而这只是昆明市网格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自疫情发生以来,市网格中心始终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多措并举开展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工作。

"上天入地"实现360度无死角巡查

面对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形势,市网格中心结合职能职责,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网格化巡查工作的通知》,梳理了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的47个重点监管的问题类别,组织市、区两级监督员在网格中开展日常巡查和问题上报工作。

昆明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市网格中心在47类重点监管问题类别的基础上,又将农贸市场环境及消杀问题、废弃口罩设置点不规范、乱扔口罩问题、活禽宰杀问题、售卖野生动物问题、人员聚餐聚会问题、散放宠物问题、疫区返回人员及车辆问题、公共场所对外营业问题、小区封闭管理问题9类问题纳入巡查范围。同时,也积极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查,对人员聚集现象,通过高空喊话进行劝离。

网格化管理+大数据+5G,筑牢战疫防线

根据功能需求,市网格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开发了基于一张图融合各类疫情防控数据资源的昆明市疫情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利用网格化管理+大数据,筑牢战疫防线,实现了指挥部对昆明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指挥调度和动态监控。

昆明

该系统主要包括了昆明市的确诊人数、疑似病例、密切接触人数和实时数据;昆明市确诊病例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以及每个病例的时间轴和轨迹图;全市每日排查人员情况;留观安置酒店人员情况;发热门诊人员就诊情况等,通过实时动态获取昆明市疫情监测数据,实现对全市疫情发生情况、变化态势的可视化实时监控。

昆明

昆明

同时,市网格中心还通过建立健全长水国际机场,昆明站、昆明南站,主城区周边所有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主城区内所有入昆公路及区域间交通干道,所有城乡客运站,渡口码头的网格化管理,扎牢"外网",严防"外源"输入;通过对城市公共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医疗卫生机构,各类集中留验观察场所,疫区滞留游客集中安置酒店,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及已开工企业实行网格化管理,织细"内网",严控"内源"扩散。

三级网格管理体系,确保防疫无漏洞、无死角、无盲区

市网格中心依托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抓实"基层社区(村)网"。主城区依托原划定的1272个社区网格,采取"1+3+X"模式("1"即每个管理网格设置1名网格长;"3"即基层干部、民警、医护人员,"X"即根据工作实际将网格监督员、社区网格长、楼栋长、辖区公共户、物业公司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等力量整合进入网格),实行县区领导包保责任制、"格长"负责制,实现队伍包网格、队员联居民、点对点联线,确保"区里有网、网中有人、人尽其责"。

昆明

还建立并执行地毯式逐户排查、日排查日反馈,人员分类管理,重点人群靶向调查等工作制度;运行信息化手段助力人员排查和疫情防控工作,通过部署疫情排查手机端APP,提高防控的精细化程度,实行线上线下同步排查,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无漏洞、无死角、无盲区。


昆明

除此之外,市网格中心还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博、宣传小喇叭、电话、走访、无人机广播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如市网格中心利用无人机对露天农贸市场进行广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经开区网格员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对中铁百年印象、东盟森林小区住户,逐一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呈贡区网格员对辖区各村家庭户和各开门商户逐户进行走访宣传,大力倡导群众春节不串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通过信息发布、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有效增强了群众科学防范意识。


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