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印刷术与互联网有什么相似之处?


弗格森——印刷术与互联网有什么相似之处?

把时钟拨回到500年前。1517年,马丁·路德向美因茨大主教展示了他的95条论纲,开启了新教的宗教改革。当时出现了一项新技术,非常的关键,那就是印刷机。印刷机让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马丁·路德批评教会的言论也因此传播开来。

如果有人在一百年前做同样的事,那么他大概率会被烧死在火刑柱上,我们也永远不会听说过他。但是,由于印刷机的出现,马丁·路德的主张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欧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接改变了社会的走向。

弗格森说,印刷机就是当年的互联网。而且,这个结论是有学术支撑的。

你看,互联网时代,随着个人电脑价格的下跌,通讯所产生的信息数量急剧增加。而且,这个变化的趋势越来越快。过了一个临界点以后,个人电脑的价格每下跌一点点,信息数量增加的幅度都非常的惊人。

弗格森说,这个规律在印刷机时代也成立。有学者研究了当年印刷机出现时候的价格,发现随着印刷成本的降低,书籍的版本和数量就急剧增加。变化曲线跟个人电脑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弗格森——印刷术与互联网有什么相似之处?


图:书籍和个人电脑的价格和数量随时间变化

那你们说,这样发展的结果是什么呢?印刷和书籍的普及,是不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了呢?

弗格森——印刷术与互联网有什么相似之处?

当年,马丁·路德就是这么想的。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的印刷版本,每个人都能给跟上帝直接产生联系,那么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但实际上,宗教改革的结果是产生了两极分化。有的人支持马丁·路德,积极地拥抱新教改革。有的人比如加尔文却更加激进,想比路德走得更远。还有一些人反对路德,他们认为宗教改革是“完全错误的”,“我们需要为此而斗争”。这些反改革派抵制宗教改革,迫害新教徒。最后,演变为130年的宗教冲突,一直持续到了17世纪中叶,付出了血的代价。

弗格森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也发生了相似的事情。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而我们对它的理解才刚刚开始。

推特的联合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发过一个感叹:“我曾经以为,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分享信息和观点,世界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好。然而,我错了。”弗格森告诉他,“如果你读过我写的这本历史书,就不会感到惊讶了。”

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也说,网络可以把每个人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球社区。但是,今天我们有全球社区吗?就像500年前的宗教改革一样,这不过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愿景。在17世纪,通过印刷机,对巫术的信仰,像马丁·路德的布道一样迅速传播。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仅仅是宠物视频在网络上被分享,还有假新闻和极端观点也四处横行。可以说,互联网加剧了社会撕裂和价值对立。

所以,弗格森沉重地说:“马丁·路德和硅谷的科技精英一样,都是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者。”纵容网络恣意发展的结果,“不是和谐,而是两极分化和冲突”。

你看,虽然两次网络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它们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

那怎么办呢?前面我们讲了,人类历史就是网络和等级结构这两种组织形式此消彼长的过程。当网络的运转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一定需要等级结构来对它进行制约。所以,扎克伯格自己也意识到,网络是需要管理的。脸书应该和传统出版商一样,对平台上发表的内容负责,这样才能抑制极端观点、假新闻的传播,创造更公平的信息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