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棍”导弹的性能如何?

穷极一生追寻的大伊万


“橡树棍”导弹是美国第二代反坦克武器系统,是一款轻型反坦克导弹,主要用于地面攻击坦克和装甲车辆,由战斗部、电子舱、发动机和尾段四部分组成。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弹长1.14米,弹径152毫米,翼展290毫米,发射质量27公斤,最大射程3000米,破甲厚度500毫米。导弹采用目视瞄准、红外自动跟踪、自动指令制导方式,可以安装在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和M60A2坦克上。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安装在坦克上使用时,其发射制导装置由坦克上的两用火炮发射器和红外指令制导系统组成。动力装置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发射是靠火炮外动力推动的,火炮推力把导弹推离炮口,发动机启动点火,2秒的时间就把导弹的飞行速度加大到最大速度。此时,操作导弹的射手只需要将目标保持在望远镜瞄准器的十字线中心就可以了。与瞄准器相连的导弹跟踪系统和指令系统,会及时进行导弹的飞行调整。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可以有效击毁各类装甲车辆、步兵战车以及工事目标,命中精度很高、射程也很远,由于还可以发射火炮等弹药,“橡树棍”导弹也是一种坦克炮射导弹。一般情形下,坦克携带的弹药基数为导弹10枚,炮弹20枚。

虽然“橡树棍”反坦克导弹的性能如今不是太优秀了,但也是坦克与反坦克导弹进行炮射导弹研究的第一次尝试,现今很多坦克使用反坦克导弹的发射方式都是使用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发射方式。


科沁杂谈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是美国60年代设计生产的典型二代反坦克导弹。
(“橡树棍”MGM-51反坦克导弹)

这型反坦克导弹主要配套美国的反坦克导弹坦克1966年研发成功(工厂代号XM13)。
(M551谢里登导弹


坦克)

“橡树棍”MGM-51反坦克导弹、弹长1.155米、重27Kg、战斗部重6.8Kg、射程200~2500米、理论最大垂直破甲厚度500mm、采取目視瞄准、红外自动跟踪、自动指令制导。
(M60A2导弹坦克)

MGM-51反坦克导弹
、主要装备美国60年代的导弹坦克、利用原坦克152毫米两用炮(既可发生穿甲弹、破甲弹)也可以发射MGM-51反坦克导弹。
(MBT-70歼击/导弹坦克)

“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主要装备了这3型坦克、多用于训练和实验、该型导弹无法穿透苏联坦克正面装甲、电子设备制导复杂、未能投入实战检验。


孔乙己乱弹


说起“像树棍”,满满的故事。

在“冷战”焦灼的年代,T-54因其综合性能优秀,使得西方世界的共主急火攻心,与西德合作MBT-70既不成,自已又搞了一款M60,给其配套的研制一款反坦克导弹,以增强火力。

想法没有错,其技术也称为先进,如同坦克本身一样,就是搞得过于超前了一点。那时就有了双向稳定器,只是发射导弹时不准动,需要激光照射。就像点亮自已,也照亮了别人。“像皮棍”的射程只有2000米,飞出去730米,才能接收到它反射回来的信号,等接着也为时已晚,而且能见度差,温度低,还接收不住信号,奥恼的美军气得跺脚直骂是个中看不中吃的样子货。

▲天气好没有问题

你要说它是一款反坦克导弹,也没错,只是只能专门用于坦克炮。如果专业的反坦克导弹弄成这揍性,还不只等着挨打呀。不光不能过于苛责,当年嘛,呵呵,就能大的本事,且称为第二代,开始出现时被称先进。

先进的当然不只“橡皮棍”,M60使用了太多很新的技术,新而不能使用,自装备之日起,即被疯狂吐糟不已,吐到最后,连自家也失去了精神,只造了500多辆,便接不到订单。

即便是这样,若不是当时受导弹万能论影响,根本支撑不了6年。1973年的中东战争,打得以色列坦克找不着北,当时被认为坦克不加装导弹就不能活,而1974年正式服役的M60正适应了这股风潮,所以才支撑了这么久。


魂舞大漠


由美国飞歌一福特公司研制的“橡树棍”轻型反坦克导弹,属于第二代反坦克武器系统。它可以用红外指令制导,直接瞄准射击,还可以从火炮发射器中发射,是世界上最早用火炮发射酌导弹。该发射器不但能发射导弹,还能发射一般的火炮弹药,这是极为罕见的。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便于1957年提出第一代坦克炮射导弹的概念。美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坦克炮射导弹;并研制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坦克炮射导弹“橡树棍”,采用红外制导。

20世纪60年代以后,坦克炮发射导弹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苏联研制了第一种“红宝石”坦克炮射导弹。由于其空心装药战斗部威力不大,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也容易受干扰,这种炮射导弹最终没成功。此后,它们主要对已大量生产的T-62坦克和T-64坦克做改进。为避免重蹈覆辙,改进时没有采用炮射导弹,而是用发射轨进行发射。287号坦克发射“台风”导弹,150号坦克发射“龙”式导弹。其中“龙”式的试验获得成功。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开始探讨如何在坦克上采用反坦克导弹、法国研究了利用坦克炮直接发射的反坦克导弹,这就是有名的“阿克拉”导弹、它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方式,飞行速度500米/秒,最大射程3800米,单发命中概率接近100%。

1966年,美军在M551“谢里登”坦克上装备了MGM-51A“橡树棍”导弹。

该导弹于1958年进行可行性研究,1964年生产出少量产品,1966进行定型试验,于1967年装备在美国陆军的通用“谢里登”公司制造的AFV型装甲车上。从1968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远销海外。到1971年共生产该型导弹88104枚。1972年,飞歌一福特公司又对该武器系统进行了改进。

这种导弹主要用于地面攻击坦克和装甲车辆。它可以装备在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和M60A2坦克上,也可以装在MBT-70中型主战坦克上。导弹的发射制导装置是由坦克上的152毫米两用火炮发射器和红外指令制导系统组成。火炮安装在坦克回转炮塔上。红外指令制导系统由红外信号发生器、信号数据转换器、调制器、射手瞄准具/红外跟踪器、测试面板、电源、炮塔速率传感器组成。这些装置均装在坦克车厢内。

“橡树棍”导弹由战斗部、电子舱、发动机和尾段四部分组成。弹体呈圆柱形,头部为球形,尾部带4个微后掠弹出式尾翼。导弹长1.14米,弹径152毫米,翼展290毫米,发射质量27千克,最大射程为3000米,破甲厚度500毫米。弹上的制导与控制系统包括:电子组件、陀螺仪、红外接收器、燃气喷气反作用系统和曳光管等。动力装置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而导弹的发射是靠火炮外动力进行的。当导弹飞离炮口时,发动机点火,工作时间约为2秒左右,可把导弹加速到最大速度。战斗部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重6.8千克。当导弹命中目标时,引信随即将战斗部引爆。

导弹发射后,射手只需将目标保持在望远镜瞄准器的十字线中心即可。与瞄准器相连的红外导弹跟踪/指令系统能发现和校正导弹飞行的航线与目标瞄准线之间的偏差。“橡树棍”导弹具有较大的火力,可以用来对付各种类型的装甲车、步兵和工事等目标。美国贝尔公司曾将这种导弹在UH-1B直升机上进行过空地发射试验,当时采用的是一种稳定瞄准器。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军用M60A2和“谢里登’,坦克发射的“橡树棍”导弹准确击中2000米的试验坦克,此距离超过了当时主战坦克的直射距离,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该武器系统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低温条件下,发动机的喷气凝结影响红外指令的接收,有时还出现早炸现象,从而降低了导弹的可靠性能。

因此,1975年开始研制改良型“橡树棍”导弹,用激光导引头与激光发射器取代原来的红外制导系统。第二年,在改型的M551“谢里登”和M60A2坦克上试验并获得成功。改进型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于1980年6月开始小批量生产。

由于该导弹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因而它又成为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一种理想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