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真是樹大根深

十餘年前,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可謂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乾隆皇帝、和珅、紀曉嵐這三位清朝的歷史人物,給人們帶來了無數的歡樂。在張鐵林、王剛、張國立這三位老戲骨的演繹下,歷史也煥發出了新的魅力。在劇中,和珅和紀曉嵐總是圍繞著乾隆皇帝較勁,以至於觀眾都以為乾隆皇帝更加偏心和珅。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和珅比乾隆皇帝和紀曉嵐二人小了二三十歲,並且和珅最大的靠山也並非乾隆皇帝。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真是樹大根深

和珅在官場中並非只有乾隆皇帝這一個靠山,而是他在軍中的弟弟和琳,此人才是和珅最大的靠山。在封建社會時期,若將皇帝當成自己的靠山是最不理智的,得到皇帝的寵愛固然是好,可君命無常,和珅並不傻,若將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乾隆皇帝這一個“籃子”裡,那樣實在是太危險。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真是樹大根深

說起和琳,可能很多的人都不太熟悉,他是和珅的弟弟,同時也是手握大權的將軍。他們的母親因難產去世,而父親也在他們年少之時便去世,這種父母雙亡的日子並不好過,而作為兄長的和珅,更是處處照顧著年幼的和琳,而也因如此,兄弟倆感情自小便很好。在乾隆時期,西藏總是受到廓爾喀的侵擾,而乾隆為了讓西藏和平,於是派福康安以及和琳共同出兵去抵抗外敵。原本和琳和福康安兩人之間有矛盾,但是和琳在戰場上的突出表現,讓福康安不計前嫌,全力與和琳一起投入戰爭,並且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真是樹大根深

如果說早期和珅的發跡靠山是乾隆皇帝本人,那麼後期和珅能夠進一步權傾朝野,最大的靠山應該就是他的弟弟和琳了。和琳一直跟軍權大握的福康安交情很深,而且他本人也是戰功赫赫,是清朝有名的名將,先後平定廓爾喀對西藏的侵略,在福康安死後,代替福康安的軍權鎮壓貴州、湖南苗民起義。當時清朝著名詩人袁枚曾寫詩讚嘆和珅和琳兩兄弟:“擎天皆捧日,兄弟各平分”。擎天的就是大將軍和琳,捧日的就是乾隆的紅人和珅了,他們兄弟兩人一人主朝堂之內,一人把控軍權,真是樹大根深。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真是樹大根深

只可惜好景不長,和琳因為在圍攻平隴的戰役中,由於身受瘴氣之毒,而最終死於軍中,享年44歲。而乾隆聞知和琳病亡的消息後,也是非常震驚以及悲痛,並晉封他為一等宣勇公,給治喪銀5000兩,並賜陀羅尼經被,贈諡“忠壯”,命配享太廟,入祭賢良祠以及昭忠祠,還批准他們家為和琳建立專祠。

這樣看來,和琳在征戰的期間立下的功勞是相當的顯著的,不然死後怎麼會有如此待遇呢。


和琳(1753年-1796年),滿洲正紅旗人,鈕祜祿氏,字希齋,號華坪。清朝權臣和珅的弟弟。乾隆時由生員補吏部筆帖式,歷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等職。驍勇善戰,行事節儉,與顧命大臣福康安有深交。亦工書法,輕不與人,存世極罕。

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貴州從福康安鎮壓石柳鄧領導的苗民起義,次年福康安死,他代為主帥,在圍攻平隴戰役中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年僅43歲。乾隆晉贈其為世襲一等公爵,諡"忠壯",賜祭葬,配享太廟。有一子豐紳宜綿以及女兒二人,長女嫁給質親王永瑢之子綿慶為嫡福晉。

和琳的母親因難產去世,他的父親沒有死在北京而是在福建。他們二人自幼父母雙亡,生活很艱難,與哥哥和珅相依為命;和珅是兄長,比和琳大一些,從小就照顧他的這個唯一的弟弟。 和珅與他的弟弟和琳的感情深厚。和珅能夠很好地照顧他的弟弟,和琳也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了聽他的這個哥哥的話的習慣了。

讀書時兄弟倆做了分工,和珅注重學文,和琳注重學武,兩個人一文一武,將來的前景是出將入相---和珅在朝內和琳在朝外,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和琳與和珅在上學時得到了老師的好評,當時一個特別有名的詩人袁枚寫詩稱讚:"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擎天"的是和琳,"捧日"的是和珅,一個出將一個入相。和珅想做官,為和琳鋪好一條路。和珅清楚"強將手下無弱兵"、"宰相門前七品官",提拔要看背景,和珅給和琳出了一個主意,必須跟著一個特別牛的人,於是找到了阿桂。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真是樹大根深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真是樹大根深


和珅的最大靠山並非乾隆若此人不死嘉慶根本不敢下手真是樹大根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