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失眠,以淚洗面,茫然無措……對抗疫情,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心?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李晗

“吃不香,睡不好。”

“小區裡有人感染了,好怕!”

“早上起來打了幾個噴嚏,差點被自己嚇哭了,我是感染了新冠肺炎了嗎?在線等!”

……疫情圍困之下,大家都有些不安、茫然,以及燥動。

1月23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高級心理諮詢師、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肖勁松建立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和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開設了兩部24小時電話,為醫護人員和市民提供心理諮詢。

“最近日諮詢量每天在300人次左右,絕大多數是市民。”肖勁松教授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在給大家解開心結的同時,他仍有憂慮,“醫護人員來諮詢的,每天僅2-3人,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太忙了,沒時間收拾心情。”

他表示,這場疫情帶來的影響,除了身體上的影響,更有心理上的創傷,“人們要在現有條件下重視心理上的調整與建設。”他也為不同類型的群體,詳細支招。

A.普通市民

辦法:讓自己“忙一點”

疫情爆發開始,疫情數據快速翻新,以及管理新規、交通管制、封閉小區……各類規定不斷出臺。又正逢本該放鬆的春節,原本團聚的家人各居一地,本想放鬆的每天精神緊張,本想娛樂的打開手機就是疫情信息……疫情帶來的變化讓不少人措手不及。

“天天看手機,嚇得失眠。”40歲的張女士說,她很關心疫情,每天刷完各大媒體平臺,就刷朋友圈、微信群,看到各式各樣的信息,常常讓她難受,“看到那些病的人,幾造業。聽到哪個在咳嗽了,都蠻怕。”

疫情剛爆發不久,就有多位心理學家提醒“情緒過載”問題。網絡時代,大量信息噴湧而來,且魚龍混雜、真實度參次不齊,在很大程度上讓一些人深陷悲傷情緒。

“在熱線剛開通那段時間,我們接到不少普通市民的諮詢,多數是帶著害怕情緒,是一種隔離恐慌。”肖勁松說,而近期,在封閉管理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則有了一些變化,“因久宅在家,部分人開始出現社交剝奪帶來的心理問題。”肖勁松說。

怎麼辦?應對其實也不難,他介紹,對於封閉在家的健康市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忙起來”。“借這段時間,大家多一點耐心,去做平時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比如看本書、做做健身操,學一門外語或其他技能,轉移注意力。此外,多跟家人相處,跟親友在網上多聊聊,也是一種社交補償。”他還建議,人們也可以視條件去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比如參與社區服務、鄰里互助,總之要讓自己有收穫感。

B.病患群體

方法:冷靜積極是一種“自救”

“朋友的家人感染了,我第一次覺得這疫情離我這麼近。”21歲的大學生姚小姐在朋友圈裡說,自己哭了好幾天,一想到朋友的痛苦,就覺得內心壓抑,連呼吸都變得困難。

“自己患病,或家人朋友有人患病,在此時心理的創傷是比較明顯的。”肖勁松說,感覺害怕、驚慌都是正常的反應,建議大家主動調整情緒,積極配合治療。“而家人、朋友,則可以儘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情感支持,安撫、支持,幫助他們建立信心。”

“對於患者來說,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調整心態,以積極的方式去面對,非常重要。”他指出,方艙裡熱鬧的廣場舞、安靜的讀書哥,都是非常好的示範,“當感覺心理上扛不住的時候,不要硬扛,可以跟醫護人員說說,能上網就跟親友傾吐,還可以向專業的心理醫生尋求幫助,打心理熱線、在線諮詢,渠道是很多的。”他表示,打開心結,堅定信念,積極地應對病痛,這也是對抗疾病所需要的。

C.醫護人員

方法:要注意釋放情緒

“有一天,我聽說醫院有位醫生,出了隔離病房後躲起來大哭了一場。我就主動打電話給他,我說我就在醫院裡,我也有心理熱線在開,你壓力這麼大為什麼不找我?他回答我說:我實在太忙了!”肖勁松說到這裡,輕輕嘆息,對抗疫情的一線醫務人員揹負著巨大的壓力,長時間超負荷工作,“不止一個人表示過,他們眼下沒有時間收拾自己的心情。”

而這也是肖勁松最為揪心的一個群體:“眼下他們高度緊張投入工作,處於一種精神亢奮的狀態。而他們在一線,面對著一個尚未被人類完全瞭解的新病毒,自己一邊承受著沉重的工作,一邊要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心理上非常容易出現焦躁、抑鬱等負面情緒。”

他建議,在現有條件下,醫務人員要儘可能照顧好自己,包括作息儘量規律,飲食儘量保證,“當情緒上來時,可以找人傾訴,可以向專業心理醫師尋求支持與幫助。”他建議,情緒不要反覆積累在心底,及時釋放掉,才能讓自己輕裝上陣,更好地投入抗疫的戰鬥中。

焦虑失眠,以泪洗面,茫然无措……对抗疫情,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