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战“疫”前沿,有群这样的“志愿蓝”

大兴战“疫”前沿,有群这样的“志愿蓝”

组建劝导队、成立服务队、当起“小喇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兴区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基层防控,线上线下引导,构筑起一座坚强可靠的“疫情防控墙”。

组建社区防控疫情劝导队

身穿蓝色志愿马甲,戴着疫情防控红袖标,志愿者刘国栋正站在大兴区瀛海镇南海家园二里社区出入口,为过往车主、进出口行人测量体温,提醒居民做好疫情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

刘国栋是瀛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首批招募的志愿者之一,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到社区要求做防疫宣传员,1月27日起就坚守在“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

在瀛海镇,很多像刘国栋这样的志愿者,积极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倡议,走上抗疫志愿服务的第一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瀛海镇充分发挥广播面广、接收率高的优势,建立“4+18+N”疫情防控宣传机制,安排4辆流动广播车、18 个社区便携音响和物业、网格、流管、党员志愿者等N方力量组成的社区防控疫情劝导队,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劝导集聚行为。

卡口巡逻、入户宣传、走访排查、测量体温、消毒杀菌、秩序维护,各个环节,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蓝色身影”,他们用一抹抹“志愿蓝”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

成立新时代志愿服务队

疫情发生后,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迅速动员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各类志愿者与属地居(村)委会、物业等协同发力,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保障群众急需。

大兴战“疫”前沿,有群这样的“志愿蓝”

从大年初三开始,榆垡镇的志愿者们就迎来了“第二职业”,干起了带货跑腿的活儿。刚刚接到“订单”的志愿者们匆匆赶到超市,开启了代买工作。

哪里有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就播撒在哪里,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战。

榆垡镇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创新成立新时代志愿服务队,为湖北籍等省份返京居家隔离人员及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警察、及行动不便、家中困难等人群提供志愿服务。

通过建立微信服务群联系,提供随叫随到的“代买”服务。志愿者们每天在微信与居家隔离人员聊天,通过热情真诚服务努力安抚他们的情绪并鼓励他们踏踏实实,顺顺利利在家渡过隔离期。

不仅如此,新时代志愿者还为医生、护士、警察等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代买、免费送货到家等的贴心服务,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一线的工作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志愿蓝”当起“小喇叭”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蓝色身影”不断闪现在防疫的第一线,还在线上线下主动当起“小喇叭”,助力宣传引导。

大兴战“疫”前沿,有群这样的“志愿蓝”

“不出门,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返京人员要登记”。从1月27日开始,瀛海镇的社区、主要路口、重要公共区域,都有穿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移动“播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识,并动员外地返京的群众积极配合登记。“希望大家人人出力,早点战胜疫情。”南海家园二里社区春风艺术团的郝阿姨主动协助社区网格员,拿起音响,为大家积极宣传疫情防控!

瀛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者和百姓名嘴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尝试。自编自导疫情防控小知识,通过快板顺口溜等形式,创作疫情防控快板《抗击疫情必胜》《疫情防控顺口溜》,用接地气的语言和有温度的内容,增强了广大群众对疫情的自我防范意识,让群众们记得住、记得牢,深受群众好评;草根诗社文化志愿们原创作品《致敬最美逆行者》系列诗篇22首,呼吁群众加强自我防范、积极投身疫情防治,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面对网络上大量的信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带头抵制各类网络谣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通过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体向周围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不编造和转发与疫情有关的虚假新闻、信息。他们用一抹抹大兴“志愿蓝”,为抗击疫情贡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强 通讯员 王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