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後,哪些醫療健康企業發展快?

導讀:

“本來以為豬肉是最搶手的年貨了,沒想到最後關頭,口罩殺出重圍。”

這是疫情之下,普通老百姓對生活的一點調侃。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很特別。部分醫療行業、特殊崗位工作者提前返工,全國各地一批又一批的醫護人員奔赴武漢疫情一線,普通老百姓宅家過完年後又繼續在家辦公。這次疫情給農業、商業、經濟都帶來了影響,也讓遠程辦公、直播授課等互聯網手段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在醫療領域,PCR企業春節加班研發新型核酸檢測試劑盒、口罩生產商提前復工、多家公立醫院開通在線問診通道.....在抗擊病毒過程中,一些新穎的、創新的醫療產品和技術也出現在大眾視野。疫情之後,這些醫療健康企業或許會迎來發展。

01互聯網醫療

隨著疫情發展,部分地區的發熱門診、醫院床位已嚴重超載,多地出現醫療物資短缺、醫務工作者超負荷運轉的現象。同時,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大量民眾湧向線下醫療機構,交叉感染的風險進一步增加。

疫情期間,醫院或許是“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如果這個時候出現身體不適,則會面臨非常糾結的選擇:去醫院有感染風險,且醫院人手不夠;不去醫院疾病又該如何解決?不僅如此,此次出現的肺炎與流感症狀類似,如果患者僅僅是患有流感,這個時候去發熱門診則是危險的選擇。

於是,互聯網醫療出現了。


新型肺炎後,哪些醫療健康企業發展快?

丁香醫生、微醫、春雨醫生、桃子互聯網醫院、阿里健康等多家互聯網企業迅速上線了義診平臺,提供專家7*24小時病情諮詢和實時疫情動態查詢。另外,如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等近200家公立醫院也開通了線下問診服務。

這些互聯網醫院和平臺通過提供在線免費諮詢和問診、網絡家庭醫生等方式在本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症狀與流感類似,患者可能難以分辨自己究竟是流感還是新冠肺炎,在線問診的目的就是幫助這些患者進行病情的初次判斷,在患者入院前對其進行分流,在減小醫院壓力的同時也儘可能避免患者被感染。

除了問診以外,多家互聯網醫療企業還開通了線上處方、送藥等措施。比如阿里健康2月6日就在淘寶和支付寶上線了“買藥不出門”服務,通過線上問診開方、藥品配送到家的互聯網就醫方式,讓患者足不出戶即可安心買到所需要的藥品。這一方式可儘量減少患者因其他疾病外出就醫、購藥的必要,減少被感染的機會。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這一類需要長期用藥的慢病、老年病患者,於本身免疫力相對弱,他們出現交叉感染後的風險會更大。在線送藥則免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02防護消毒產品生產商

疫情期間,口罩、消毒液成了最為緊缺的物資。以往大家使用口罩大多是以防霾、防塵、防寒為目的。即便是流感季節,也很少有人戴口罩。大多數人對各類別口罩的功能也分不清,對棉布口罩、醫用口罩、防霾口罩的區別不清楚。不得不說,這次疫情的發生使得各類口罩的功能介紹被普及。

各大藥房也首次經歷了口罩脫銷的現象,在鍾南山院士宣佈病毒存在人傳人現象的當天,DRG變量就發現多家藥房的門口排起了長隊,口罩限購、大部分門店的口罩被銷售一空。直到現在,各大藥房、甚至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的線上平臺口罩依然缺貨。儘管多家口罩廠商均已提前復工,仍然供不應求。

除了口罩,防護服、醫療手套等醫用物資也非常短缺,多家企業紛紛在春節期間提前返工。2月3日,英科醫療在互動平臺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一次性醫療手套國內訂單激增,春節期間公司內銷日接單量超過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新型肺炎後,哪些醫療健康企業發展快?

DRG變量了解到,由於病情爆發突然,部分醫院並沒有提前準備好物資。再加上市場內的醫用物資優先運往武漢防疫一線,醫院的部分物資採購也比較困難。對普通民眾來講,口罩更是難求。各地政府口罩採購也比較困難,此前人民日報就曾報道過一市政府採購的口罩在途徑另一市區時被臨時徵用的新聞。物資的短缺讓人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口罩、消毒液等常用消毒物資的重要性。儘管不知道這類產品是否會成為政府戰略物質,但當筆者看到家裡僅剩的一袋醫用口罩時,暗自決定將口罩和醫用酒精升級為自己的居家常備物資。

03創新IVD企業

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影像學手段和醫生個人經驗來對患者進行確診,但在病毒的基因序列公佈之後,核算檢測是為了最直接的方案。

春節期間,多家IVD企業也提前返工,加緊新型冠狀病毒核酸試劑盒的研發工作。為了更快的幫助到患者,部分產品被允許先試用後審批。據瞭解,目前已經有6家企業的產品通過應急審批。

除了華大基因、達安基因這樣的診斷巨頭外,我們看到試用名單中更多的是一些新面孔,他們很多都是IVD領域的初創企業。對他們而言,儘快研發出可靠的試劑盒不僅能夠疫情控制,也是他們脫穎而出的機會。

目前針對病毒的核酸檢測有兩種技術手段,一種是二代測序技術,一種是PCR檢測技術。二代測序適用的是不確定具體病毒種類的場景,其測序通量較大,能夠相對快速的監測是何種病毒所致,或者檢測出病毒都基因組序列。PCR則適用於在知道何種病毒之後的定向檢測,速度快、通量低、價格低廉。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確定的技術手段就是二代測序,而目前大多是測序試劑盒中所用到的都是更為具有實際意義的PCR檢測技術。

特殊時期,NMPA首次對疫情相關產品審批都加快了速度,甚至提供24小時諮詢服務。對企業而言,這是向NMPA和市場證明技術能力的好機會;對行業而言,也是PCR、NGS向NMPA證明可靠性的機會。如果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了作用,那麼技術相關產品的市場化和審批則會更加順利。


新型肺炎後,哪些醫療健康企業發展快?

04第三方檢驗中心

但試劑盒研發生產後並沒有全部被送到防疫一線,一方面原因是冷鏈等物流的影響,另一個重要都原因則是醫院和監測中心都產能並沒有上去。無論是PCR還是NGS技術,都需要在相應標準的實驗室才能進行檢測。大部分二級及其以下醫院都不具備這項能力,即便是具備檢測能力的三家醫院,其實驗室的產能在疫情面前也是杯水車薪。某種程度上,產能也限制了試劑盒產品的投放。

在2月4日召開的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中,第三方監測機構的權限被打開。為了縮短檢測時間,工作小組允許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

這裡稍微補充下,通常下醫院提供都檢測項目分為院內檢測和院外檢測兩部分。如CT、血常規這種在醫院就可以進行都檢測叫做院內檢測,另外一部分通過醫院採樣、然後交由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的叫做院外檢測。一般情況下,三甲醫院都檢測能力比較強,在院內所能進行都檢測項目也比較多;二級醫院能進行都檢測服務則相對較少。一些相對前沿技術則通常最早由第三方檢測中心提供,一方面原因是醫院設備和管理人員跟不上,另一方面則涉及到產品審批問題,入院產品必須經過NMPA審批。

在產能和管理能力上,大部分第三方機構都要用於醫院科室,如果此次第三方檢驗所能夠發揮作用,那麼也就更加顯示出來院外檢測都能力和優勢。

05從事抗病毒研究的藥企

截止到2020年1月11日,全國共有42717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癒人數4042人。由於沒有對應的治療藥物,大部分患者是能通過自身免疫力康復。所有人都期盼一款有效的藥物出現,CDE也加快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研究臨床試驗的審批速。,截止到2020年2月11日,在CDE登記的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研究共有48項,設計藥物包括中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達蘆那韋/考比司他片、巴洛沙韋酯片、法匹拉韋片、羥氯喹、阿比多爾、瑞德西韋、重組細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樂復能)等。


新型肺炎後,哪些醫療健康企業發展快?

非典時期香港大學瑪麗醫學院就曾嘗試過用抗艾滋病藥物洛匹那韋+利巴韋林都組合藥物來治療SARS。在這次疫情中人們進行了嘗試,日本、泰國也均宣佈了通過抗艾滋藥物治癒患者的案例。

北京市衛健委在2020年1月26日發佈關於“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可試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情況說明”中,證實了網絡上一款抗艾滋病藥物在臨床治療中取得效果的消息,並表示消息中所提藥物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中推薦用藥。1月29日,深圳市衛健委啟動現有抗艾滋病藥物克力芝和法匹拉韋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抗病毒治療的臨床研究,並探討了抗SARS病毒治療性抗體和多肽阻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研究可行性。

再來說說被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韋,這是吉利德的一款抗病毒藥物,原本是一款為治療埃博拉出血癥研發的產品。

2月1日凌晨,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線發表多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論文,其中一篇介紹了美國首例確診病例的診療過程,以及其接受吉利德科學在研藥物瑞德西韋作為同情用藥進行試驗性治療的臨床表現。據悉,該患者在住院第7天接受了瑞德西韋靜脈輸注,次日即不再需要吸氧,症狀只剩下乾咳和流涕。還在臨床研究階段的瑞德西韋成立最大的希望。網絡上還流傳出了761位患者在短時間內“全部顯效”的謠言。

隨即,吉利德發佈聲明,表示正在與全球衛生機構密切合作,提供瑞德西韋用於試驗性治療,這些合作部門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疾控中心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美國疾控中心、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美國衛生部等。

但他們也強調,瑞德西韋尚未在全球任何地方獲批上市,目前還沒有針對新冠肺炎的數據,這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用於緊急治療。在沒有任何已獲批的治療方案的情況下,治療醫生權衡了風險,在主治醫生的要求下當地監管部門的支持下,權衡了使用試驗性新藥的利弊後,吉利德為很小一部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提供了瑞德西韋。

2月2日,國家藥監局藥品評審中心(CDE)網站顯示,新冠肺炎潛在有效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申請已經獲受理。同日,中日友好醫院發佈聲明,在武漢疫區牽頭開展瑞德西韋治療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臨床研究,為抗擊疫情帶來曙光。吉利德股票也大漲18.92%。

據悉,目前中日友好醫院臨床試驗的入組患者共有761例,其中輕、中症患者308例,重症患者452例。針對270個輕度/中度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隨機盲法安慰劑對照三期研究預計開始時間為2020年2月3日,業內認知推測,該實驗預計4月27日結束。但如果結果顯示有效,不得不說這將是吉利德即丙肝藥物之後在中國市場的漂亮的一仗。瑞德西韋在全球抗病毒市場的名聲也將被打響。目前吉利德採取的是無償提供產品進行臨床試驗,如果有效且在中國市場投放,吉利德此次可以說是名利雙收。

06醫療機器人

在這個特殊時期,醫療機器人的應用也格外亮眼。人們發明機器人的初心就是讓它去代替人類完成危險工作,比如消防、防爆等。由於這次疫情,醫院、隔離區、甚至公共場所都成了“危險地帶”。機器人在具有潛在危險的接觸式場景中幫助人類承擔部分工作,比如消毒、導醫、配送等場景,或許大有可為。

比如,消毒機器人的投放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上海鈦米機器人在此期間特製了消毒機器人,可針對環境及物體表面和空氣進行自主移動消毒,彌補傳統固位消毒產品的缺陷。靈至科技也推出了類似的自主移動消毒機器人,並在上海、武漢開始應用。據悉,一臺消毒機器人裝有消毒液1500毫升,可單次連續工作3小時以上。


新型肺炎後,哪些醫療健康企業發展快?

另外,阿里達摩院、思必馳推出了疫情問答機器人,前者能夠回答大部分超常規問詢問題,比如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定保醫院、口罩選用等;後者則能夠向全國相關部門、醫療機構、公益機構提供免費服務,代替人力向轄區居民主動打電話,調研近期行蹤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吳韜團隊研發的醫療服務機器人“小白”也在近日加入新冠肺炎“防疫戰隊”,兩臺機器人進入了武漢市第三醫院ICU病房工作。專家可通過手機、小程序遠程控制”小白“,可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對病房內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指導。

這兩類機器人共同的特點就是代替人工去到病毒感染風險高的地方完成工作,減少醫務人員與病毒“面對面”的機會。在日常工作中,通過機器人去完成消毒、導醫等工作,也可以進一步的提升效率。

總結

無論是互聯網醫療還是第三方檢驗中心,又或者是口罩和醫療機器人,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技術和產品都能夠在疫情期間發揮重大作用。但這些技術和產品的作用又不僅僅如此,疫情只是讓臨床和市場的這些需求被放大了,顯得更加的急迫。除了疫情期間以外這些產品在日常醫療過程仍然能夠解決醫療過程中的某些問題,或者發揮積極作用。這也是DRG變量認為這些醫療企業將在疫情之後迎來發展的原因。當然,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您心中將在疫情後迎來發展的醫療健康企業又有哪些呢?歡迎點擊“我們-進群”進行補充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