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貨幣供給量增加了多少?M1增長331.91%

我們在看財經消息時,可能經常會碰到M0、M1、M2等字眼。很多人大概粗略地知道它們是統計貨幣供應量的術語,但對三者的具體含義以及其變化產生的影響則未必瞭然。今天就和大家做如下簡單介紹。

在介紹M0、M1等具體概念之前,需要我們瞭解一下貨幣分層。

過去10年貨幣供給量增加了多少?M1增長331.91%

目前各國流通的貨幣可分為現金和存款貨幣。其中,現金包括央行發行的現鈔和金融硬幣,存款貨幣則是單位、個人的各類存款。由於銀行支付業務的發達,目前整個社會的交易額大都以存款貨幣完成,現金的使用量只佔很小的份額。

現金和存款貨幣都代表了一定的購買力,但是它們的現實購買能力並不相同。現金和活期存款可以直接用於交易支付,流動性最好,而其他存款要經過提現或者轉換存款種類才能參與交易支付,流動性稍遜。

目前,各國央行在統計貨幣量時大都會以“流動性”為依據來劃分貨幣量的層次。我們國家在對貨幣供給劃分層次時分成了3個層次,即M0、M1、M2。

過去10年貨幣供給量增加了多少?M1增長331.91%

M0,又稱為通貨,是指流通與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鈔,包括居民、企業等單位持有的現鈔,但不包括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這一層次的貨幣流動性最強。

M1,又叫狹義貨幣,說的是M0加上銀行活期存款。狹義貨幣量反映了整個社會對商品和勞務服務的直接購買能力,它的增減變化對商品和勞務的供應會形成直接的影響。狹義貨幣量是央行在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時監測和調控的主要指標。在央行的統計標準裡,狹義貨幣僅包括通貨和單位活期存款。

M2,又稱廣義貨幣量,是指M1加上準貨幣。準貨幣是指可以隨時轉化成貨幣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資產。準貨幣的流動性小於狹義貨幣,它反映的是整個社會潛在的購買能力。在央行的統計標準裡,準貨幣包括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存款和其他存款。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統計年鑑2019》,截至2018年底,國內貨幣供給的三個層次中,M0為73208.4億元,M1為551685.9億元,M2為1826744.2億元(其中準貨幣為1275058.3億元)。

過去10年貨幣供給量增加了多少?M1增長331.91%

讀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這些概念和數字和我們普通百姓又有什麼直接關係呢?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有“錢越來越不值錢了”的感受,其實就是和M1擴張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M1的增減變化會對商品和勞務的供應形成直接的影響。

通過《中國統計年鑑2019》裡展示的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各層次貨幣供給量歷年的變化。在過去接近30年的時間裡,無論是M2還是M1的供給量,大部分年份都保持著較高速度的增長,有的年份,甚至一下子增長百分之三十幾、二十幾。

過去10年貨幣供給量增加了多少?M1增長331.91%

我們在投資時都曉得複利的威力,貨幣供給量這樣一年年增長下去,長期下來也是很可怕的。舉例來說,2018年,M1的供給量為551685.9億元,相比10年前即2008年的M1供給量(166217.1億元),增長了331.91%;2018年M2供給量為1826744.2億元,相比2008年的供給量(475166.6億元),增長了342.35%。

在貨幣供給量保持如此高的增長速度下,老百姓手中的錢變得不值錢不是很自然的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