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楔子:鐵馬雕弓雲飛揚,彎刀在手問誰雄!在縱橫天下創建了一代王朝的不世帝王中,成吉思汗堪稱其中的佼佼者!他起事漠北斡難河,帶領他的兒郎們統一蒙古、滅金攻宋,鐵蹄踏遍了歐亞大陸!

鐵木真縱橫一生未逢敵手,卻終究敗給了時間!縱是不世英雄,也得考慮身後之事,一個疆域龐大遠達黑海的帝國,即將迎來新的主人!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選擇繼承人,對所有的帝王來說都一道難以抉擇的“大題”,從帝王這個特殊的職業角度出發,他們對於繼承人都有哪些要求呢?

第一,要有出色的政治才華,治國不是打天下,更多的要考慮到朝政、民生、經濟、軍事等具體事務。

第二,要有超強的政治手腕,一個王朝的統治基礎,包括了朝廷群臣、外戚內官、皇宮諸事、邊疆軍將、地方官員,他們利益糾葛、明爭暗鬥、黨同伐異,既要撫之,又要用之,還要鎮得住他們。

第三,既要有菩薩心腸,能放過那些曾經因為爭儲爭位殺得你死我活的兄弟,還要有霹靂手段,對異己謀亂當殺則殺,下得了辣手!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事實上,就算滿足了這三個條件,也未必能夠順利即位。今天,我們就以成吉思汗與唐太宗選擇繼承人的決策思路為樣本,分析一下封建帝王在選擇繼承人上的考量與取捨!

為什麼要選擇成吉思汗和唐太宗呢?首先,鐵木真和唐太宗,都是一國初立時的無雙雄主,他們的選擇更為典型,也更為困難;而且二人都是英明神武性格堅毅、不易受外界影響,所行即為所思;三是兩個朝代都是新朝氣象禮法寬馳,更容易窺見帝王心思。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一、血統是橫亙在所有皇子面前一道無法逾越的高山

鐵木真一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分別是朮赤,察合臺,元太宗窩闊臺,拖雷。這四個兒子中,老大朮赤是最先出局,原因無他,血統可疑。

公元1180年,鐵木真迎娶了弘吉剌部的孛兒帖,仇人脫黑脫阿突襲鐵木真的營帳,鐵木真逃進了肯特山,孛兒帖卻成了脫黑脫阿的俘虜。九個月後鐵木真在自己的義父王罕和安答札木合的支持下救回了妻子孛兒帖,此時的孛兒帖已有孕在身,在返回鐵木真營帳的路上誕下一子就是朮赤。

所以問題來了,在沒有NDA鑑定技術的年代,從時間上來看,誰也不敢肯定朮赤是不是鐵木真的兒子。關係到一個帝國的傳承,成吉思汗不可能、也不敢、更不願冒這個險。

另外一個明證是:在蒙古語中,“朮赤”名字的含義是“客人”或“旅人”,鐵血刀兵裡成長起來的鐵木真會給親生兒子起個文藝範的名字?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其後,察合臺還公開質疑“朮赤為蔑兒乞種,豈可以辱社稷”?可見朮赤的血統是受到很多人懷疑的,在封建正統思維大行其道的當時,如果朮赤接位,難以服眾。

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偌大家業,拱手讓給外人,是任何一個帝王所不能接受的。儘管朮赤作戰勇敢、屢立戰功,14歲即跟隨鐵木真東征西討,而且又是長子,

卻註定了與皇位無緣。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與朮赤命運相同的還有唐太宗的三子李恪。在唐太宗的所有的兒子中,李恪最似太宗,英武果敢,深受寵愛,從才能、心性來說,是太宗最理想的接班人。

然而,李恪的母親是隋煬帝之女,他的身上流著一半前朝皇室的血液,

唐滅隋而得天下!即便李恪再出色,在出生的那天就註定與皇位無緣了!

在所有皇帝的心中,都會把天下當成自家的天下,他們寧願把皇位交給一個平庸無能、懦弱無措,甚至是殘暴成性、好殺無度的親生兒子,也不會予以外人。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華夏曆史上最讓人稱道的典範是“禪讓”,有德之君主動讓位給賢能之人,是一種理想的交接模式。

然而歷史上有史可考的“禪讓”,哪次不是在刀兵威逼之下無可奈何的選擇?

“禪讓”的本質,就是將江山社稷拱手讓於沒有絲毫血緣關係的外人。有哪個帝王是心甘情願地讓出皇位?

例如公元420年,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宋武帝劉裕,第二年九月即被劉裕殺死。

再比如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陳武帝陳霸先,第二年三月即被陳霸先殺死。

小結:在考慮繼承人選上,血統是排在所有考量因素中第一位的,過不了這關,萬事皆休!然而,血統真的是無法選擇的東西。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二、政治素養、治理才華是選擇繼承者的關鍵因素

當血統過關之後,就要靠才華了!在這一關,察合臺出局。

先說察合臺的優點吧!首先,察合臺性格比較單純,對皇位沒有太強的渴望。再者,他性情彪悍、作戰勇敢,摧城拔寨、堪稱鋒將。然而,與優點比較起來,察合臺的缺點更多。

他最大的問題是缺少一個帝王的城府——哪怕心中驚濤駭浪,面上也要不動聲色,哪怕心中殺意盈天,面上也要微笑如常!

而察合臺呢?性格暴躁、異常衝動,也只有他敢指著朮赤的鼻子說“朮赤為蔑兒乞種,豈可以辱社稷”。如此衝動的一個人,成吉思汗怎敢把江山交到他的手中!

治理天下不是打天下,與軍事才華相比,守成的帝王更需要權謀、城府、手腕、決斷。顯然,這是察合臺最大的短板。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當然了,察合臺雖然暴躁衝動,卻也不乏精明和耿直,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察合臺當皇帝也不是不行。問題在於他和朮赤勢同水火的關係。如果察合臺即位,沒有成吉思汗的強力壓制,察合臺必然跟朮赤打得你死我活,元帝國必然分離崩析,這是鐵木真不願意看到的。

因性情心性上存在缺憾而出局的還有太宗的四子李泰

。李泰生母長孫氏,是太宗嫡次子。他是太宗所有兒子中才華最為高絕的,“聰敏絕倫”,書法和畫作鑑賞名噪一時。

貞觀十七年,太子太子李承乾被廢,李泰對太宗言“臣唯有一子,臣百年之後,當為陛下殺之,傳國晉王。”意思就是隻要讓他當了皇帝,他就殺了自己唯一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李泰成功地打動了太宗,卻被褚遂良無情打臉!

遂良進曰:“陛下失言。伏願審思,無令錯誤也。安有陛下百年之後,魏王執權為天下之主,而能殺其愛子,傳國於晉王者乎?”

褚遂良說得比較含蓄,其實意思就是:天下親莫若父子,連自己的兒子都殺,還會在乎兄弟嗎?一句話揭穿了李泰虛偽的嘴臉!打消了太宗立李泰為太子的念頭!

褚遂良堪稱是打臉王,直接打掉了一個皇帝!

醒悟後的太宗,擔心的不僅僅是李泰的虛偽,他更清楚,僅靠權謀、陰謀、小動作,是當不好一國之君的,一國之君可以鐵血、可以陰狠、可以殘暴,但是一定要有胸懷、有格局、有眼光,顯然善於揣摩人心、善於玩弄小手腕的李泰並不具備皇帝的格局和氣魄。時群臣評價李泰,唯“滑頭”二字。

小結:在繼承人的人選上,窩闊臺失於暴躁無謀,李泰失於陰狠虛偽。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三、繼承人的最後人選,往往是多方權衡的結果

最後,我們讓窩闊臺和拖雷同時出場,分析一下拖雷出局的原因。

如果單純從征戰殺伐、領軍作戰來講,拖雷要強於窩闊臺。而成吉思汗也特別喜歡這個小兒子。導致拖雷出局有三個原因:

第一,草原民族歷來有幼子守爐灶的傳統習俗。幼子被稱為“斡惕赤斤”,意為守灶人。草原民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都是他們崇拜的對象,是與天地、祖先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崇拜對象。每個守爐灶的都將繼承最寶貴的遺產。拖雷作為最小的兒子,留在本部“守爐灶”符合風俗禮法。

第二,拖雷殺伐過於酷烈。1231年拖雷率軍入川,城中所殺過百萬人,幾乎將城內人員屠殺乾淨,根據史料推斷,四川在宋時人口超過了1300萬,經歷屠城之後只餘不到60萬。殺伐過多有傷天和,不詳。而且,誰敢說當了皇帝的拖雷從此戒殺?

第三、拖雷主動退讓。在忽裡勒臺大會上,能征善戰的拖雷粉絲超多,許多勢大權重的貴族都把票投給了拖雷,爭議四十餘日而不決,最後拖雷高風亮節,表示以父親遺願為重,擁立窩闊臺繼位。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除了拖雷主動退讓之外,我們來分析一下窩闊臺的優勢。

第一,窩闊臺溫良寬仁,待人謙和,所以在忽裡勒臺大會上,才會有這麼多的支持者。跟隨一個溫厚之君,總比跟著一個殘暴的要好得多吧?

第二,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明爭暗鬥,偏偏窩闊臺和三個兄弟都相處得不錯,從穩定的角度來講,他繼承汗位是最適合的。

第三,窩闊臺在軍事上的才能雖然不如三個兄弟,但他長期處理政事、協調後方,行事沉穩大氣,在政事上有優勢。

所以,鐵木真挑選繼承人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充分考慮到了自己逝世后帝國的穩定與傳承。無獨有偶,唐太宗和他的選擇驚人地一致。

李治是太宗第九子與太子李承乾、李泰為同母兄弟。他也是性格寬厚大度,勤於政事,執政一朝,“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

以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樣本,剖析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密碼”

論英武決斷,他不如李恪,論心機深沉,他不如李泰,但最後成為繼承人,正是因為他的性情人品,得以被太宗立為太子。

題外話:

一、成吉思汗並沒有虧待朮赤和察合臺,朮赤的封地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察合臺,封地主要在天山南北,打開地圖就知道成吉思汗的心思了。

二、唐太宗中意的幾個繼承人,李承乾、李泰、李治皆長孫皇后所出,寧有種乎?

三、窩闊臺即位滅亡金國,毒殺拖雷,不久因酗酒而逝!貴由即位!一年後逝世!貴由的兩個兒子爭奪汗位!然而,手握重兵的朮赤家族支持拖雷的長子蒙哥。大汗之位轉了一大圈,回到了拖雷後人手中。

結語:天道輪迴未可知,機關算計太聰明!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前朝舊事卻不斷重演。然,能夠名留青史的,卻總是那些忠勇為國、鞠躬盡瘁的仁人義士!天地間,有一股正氣,長存世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