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如何化危為機,共克時艱?

  

原創: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如何化危為機,共克時艱?

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李波

圖片來源 | 網絡


年初的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武漢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整個中國都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下。從客觀角度來看,目前還未到達疫情緩和趨於下降的拐點,這場衝擊在徹底進入尾聲前都不能小覷。

  

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如何活下去?如何化危為機?

  

眼下,“開門”註定是“紅不了”,但疫情過去之後,我們企業仍將爬起來,跑起來。環境是不可控的,競爭是殘酷的,但正是一次次的磨難與危機使一個企業得到歷練並生長。

  

信心不可少,堅持很重要

  

疫情之下,堅持重要,信心更重要,只要以堅定的信心面對,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對於製造業,對於物流裝備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原創: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如何化危為機,共克時艱?


從大的方面來說,要對中國經濟有信心,目前經濟狀況沒有惡化,不要特別擔心,疫情會給中國經濟帶來重大損失,但決不會是毀滅性打擊。疫情過後,各行各業將逐步恢復發展,經濟恢復元氣,從新步入高速路。

  

中小企業要面對現實,客觀把握,在企業防疫度危的過程當中,一方面,一定要避免形成過度恐慌的情緒傳染,要認識到企業受這次疫情的影響,完全是可控的,企業在面對疫情帶來的危機時,一定要保持十足的信心,另一方面,要認識到疫情之下,內外環境急劇變化,製造行業受到不小的影響,甚至衝擊。

  

其中,製造企業面臨兩大難題:產能暫停訂單難交付、復工後供應鏈協調脫節難生產,因此,對於每一箇中小企業來說,迫在眉睫的任務便是在危機中冷思考,做出適應性轉化,訂單延誤要與客戶進行溝通交期、迅速掌握流程中每一個細節。無法對上游供應商進行監控,復工後擔心原料接不上,關鍵是制定一套應對疫情衝擊的生產協同解決方案,立足當下困境展開自救互救,提高管理水平與效益才是最優解。

  

再一點,企業最擔心的是疫情下的市場萎縮。我們要這樣看,疫情是一時的,企業經營是長期的,不論疫情持續多久,市場需求是依然存在的,只是被推遲而已,一旦疫情得到了全面緩解之後,大多數的業務類型會出現報復性的反彈,從而收復失地。

  

所以在當下疫情肆虐的時候,不要悲觀的,要有信心堅持,一部分有前瞻性的企業正在抓住先機,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恰恰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在市場重啟的時候,能夠搶佔高地。因此,中小企業,在疫情下,正應為了市場的重啟,緊鑼密鼓地開始做好準備。

  

如果你是一個能夠創造客戶價值的企業,如果你是一個員工認同的企業,那麼就請放寬心,不焦慮,開始積極地為市場重啟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應對疫情過程中,企業要“以變應變”,結合自身行業、企業的個性化情況,保持戰略彈性,進可攻、退可守。將信心、愛心、決心像傳遞火炬一樣傳遞給員工,傳遞給客戶,傳遞給供應商、傳遞給全社會。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之中,中國的白衣天使、軍人、還有很多媒體人都展示了他們的勇氣和信心,令我們非常地敬佩。現在面對疫情,復工在即,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之中,就要開始考驗企業家的勇氣和智慧了。相信我們各位企業家帶領團隊也會給自己、給社會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原創: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如何化危為機,共克時艱?

  

疫情之下,內外環境越是急劇變化,企業越要抓商機、避風險,選擇順勢而為。但不管是什麼,縈繞在企業家心間的,不可缺少的,都是一種信心,決心、和魄力。

  

對於企業來說,不要過度的恐慌,關鍵是樹立信心,做好堅持,扛過這幾個月,未來還是有很多的機會等著他們。

  

所以,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企業,進行正確的引導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在企業防疫復工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有信心,避免形成過度恐慌的情緒傳染。

  

化危為機,共克時艱

  

所謂危機,‘危險’之中有時也蘊含著‘機遇’。2003年非典疫情促使電子商務、淘寶的快速崛起,成就了互聯網王者阿里和京東。

  

企業應意識到,每次大事件背後都孕育著商機,這次疫情事件可能讓社會對無人、智能等應用有正確的認識和急迫的需求。因此,這是傳統制造行業技術迭代的重要機會,在細分領域,可能出現順勢爆發增長。

  

原創: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如何化危為機,共克時艱?


同時,疫情會使得製造行業中長期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比以前更加緊迫,對企業轉型的要求也更加緊迫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到來讓不少實體企業經營維艱,很多行業的生產與經營都受到了影響,不少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遇到很大問題,但當我們辯證地看待這些問題的時候,才能得出正確的判斷,疫情是時嚴重的,企業是艱難的,但也孕育著機遇。

  

也許這次疫情可能會像非典對於阿里的影響一樣,促使傳統行業考慮全新的方式進行管控。

  

疫情之下,傳統制造行業受到不小的影響,這反而促使傳統的製造行業開始進行轉變,明確了融合互聯網和智能優勢的方向。

  

疫情是個轉折點 將促進數字化在企業的應用,將促進傳統制造企業的改造升級,並且,這不是終點,而是啟點,並且數字化本身不是目的,利用數據本身才有意義

  

對中小企業,或者說短期來看是困難,長期來看確實是重大的機遇。

  

新經濟或數字經濟企業,是最有活力的、最有前途的,在這一次的疫情當中不僅沒有受到衝擊,反而得到了極大的推動,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在新經濟和數字經濟領域的競爭力。

  

這也再一次提醒我們,市場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所以我們更多的傳統產業一定要擁抱新經濟,一定要用新技術、新模式來改造我們原有的場景、原有的企業經營策略。

  

疫情之下,還倒逼企業促進企業的精益化。企業精益化的內核就是花更少錢、用更少的人、在更短的時間裡、以更少的消耗獲得更高的效率、更快速的交貨週期、更高的客戶和員工滿意度、更合理的利潤。疫情恢復過程中和未來企業可持續發展都將倒逼中國企業邁向全面精益化。

  

思維上需要有兩個轉變:供給側思維向需求側思維轉變;小而全思維向小而美思維轉變,生態化平臺主導的定製模式已逐漸成為主流,過剩經濟導致人們的需求、服務精細化、定製化程度大大加深。

  

疫情過後,企業如何轉型升級、又該從什麼方向進行轉型升級成為了關注的焦點,也是企業在疫情之中應該考慮的重點。

  

政府支持、政策惠企

  

自1月26日起,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都相繼出臺了支持企業抗擊疫情、穩定經營的相關政策,監管層面下達的政策無疑是給市場了一顆定心丸

  

原創: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如何化危為機,共克時艱?


2月9日,工信部出臺20條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明確將採取全力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支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等六方面20條措施,幫助廣大中小企業實現有序復工復產,渡過難關。

  

科技部積極支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科技企業、為引導幫助廣大科技企業恢復生產經營,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印發《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為各類科技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的通知》。明確提出,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對在孵企業適當減免租金,積極支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科技企業。

  

各地科技管理部門、國家高新區管委會應加強統計和監測疫情對各類科技企業的影響,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而出現生產經營困難企業的精準支持,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各地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重災區湖北出臺18項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影響渡難關,從減輕企業負擔、強化金融支持、加大財稅支持、加大穩崗支持等四方面入手,出臺18項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共渡難關。

  

從2月2日開始,蘇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主要包括減免中小企業房租、稅費、返還失業保險費、延遲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8日,至少已有22個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措施。這些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能緩解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危機

  

同時,企業也要看到,在疫情背景之下,政府應該會大概率加大支出規模。而且我們也確實發現在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非常多的公共領域,還有很多的短板、薄弱環節,那麼這些方面的支出相信會有所增加。

  

企業也不要擔心疫情如果還延後怎麼辦?如果疫情持續的延後,要相信國家和政府一定會兜底,一定會出大招。以中國100萬億GDP的體量,以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管理體制,在面對大困難的時候,反而是有底牌的,有充足的武器和彈藥。

  

結語:中小企業以什麼樣的心態應對疫情,到底用什麼樣的產品在疫情之後去把握市場先機?從現在開始,就要充滿信心,積極行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抓防疫。一定要把員工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要抓市場重啟的提前準備,如何搶佔先機,如何做好充分的準備。

  

相信中國一定會度過這次疫情,中小企業必將為到來的“市場重啟”做好充分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