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营销如何抓住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020,过去10年,中国消费市场的整体增长日新月异,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增长,但在消费市场整体上扬的同时,中国消费者行为正在分化,由过去那种各消费群“普涨”的态势转变为不同消费群体“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行为。

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随着消费升级与市场下沉等现象出现,有些消费者更加理性,愿意为品质而不是社会认同买单;有些消费者更加精明,追求最高性价比;还有消费者更加谨慎,减开支,未雨绸缪……多样化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并成为不可逆的趋势,这些趋势包括——

  • l 趋势一:中低线城市消费新生代成为增长新引擎

中低线城市“年轻购物达人”。对于中国消费支出的持续大幅增长,他们功不可没。这些年轻消费者都是“数字化原住民”,主要居住在生活成本较低的二、三、四线城市。他们对未来保持乐观并充满希望,极为容易种草最新潮流事物,小红书和抖音都是他们的常驻地。入手最新一代的手机、拔草美妆博主推荐的护肤品或化妆品、外出旅行并去她们关注的vlogger视频中的网红地点打卡,已经是这个群体的普遍生活方式。

  • l 趋势二:多数消费者出现消费分级

在升级的同时有些消费者更关注品质、也有些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2012年至2018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增长了65%,远远超过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而同期的收入增长却在放缓。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从2012年的13%下降到2018年的9%。

  • l 趋势三:健康生活理念继续升温

面对城市生活中的压力、拥堵和污染,有健康意识的消费者也更关注自己的食品选择,而这并不仅仅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更多消费者表示会有意识地选择更健康的食品,其中,一线城市最为明显。另外,高线城市和低线城市消费者的健康理念有着微妙差别。,后者也崇尚健康生活方式,但他们支出增长最多的品类却包括碳酸饮料和果汁,可见他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不同于高线城市消费者。

  • l 趋势四:旅行消费更注重体验

2014年至2018年,中国城市消费者旅行支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超过GDP增长率(7%)。随着中国消费者旅行次数增加、旅行经验丰富,他们在行程规划时也更加成熟和有辨别力。

  • l 趋势五:本土高端品牌崛起

西方品牌曾经是舒适、现代化、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标志。但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与品牌不再着眼于生产低价产品,而是开始升级产品品质、性能和价值以及品牌,已有许多消费者会在高端产品的消费中选择本土品牌。

如何抓住多样化需求?

面对千人千面的消费分级现象,品牌需要及时调整其现有产品策略和营销策,过市场深耕,向智能化、个性化和全渠道模式转型。其中,在广告营销环节,更需要通过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与工具,打通投放链路全流程,帮助品牌挖掘潜客、快速获取新客并进行老客召回唤醒。

  • l 环节一:确定营销目标

面对当下越发多元差异化的营销诉求,针对品牌线上、线下、互动、社交、等不同场景需求进行智慧适配,为不同场景下的推广目标提供相匹配的产品解决方案。

  • l 环节二:优化广告投放

根据不同平台的流量特征,选择流量入口,通过流量入口、分平台出价、优选广告位、场景广告位四大协同化流量选择形式,支持的个性化定向策略、人机协同的智能优化工具,实现广告营销的全面覆盖与智慧触达。

  • l 环节三:高效内容生产

通过AI工具及平台实现优质内容的高效产出,依托人机协同及品效兼具的双重优势,进一步助力创意内容制作和优化,构建高效内容生产闭环。

  • l 环节四:实现转化闭环

在最终转化达成方面,通过多维预估模型,依托深度数据对接,促进更加直达目标的深度转化,如:路径转化、线索转化、商品转化等多样性目标。

随着更加垂直化、智慧化、定制化、个性化的营销策略,进一步激发各个品牌的营销效能增长,使品牌的传播和影响找到更加立体的传播方式,以便帮助品牌“俘获”多样化的消费群体。

如在电商行业,既面对着电商平台渗透率提升、头部电商壁垒加剧、获客方式趋于垂直的行业现状,也意味着新线市线的蓝海的出现,在市场增长空间下,更需要在内容电商、直播种草,流量经营三个方面与探索出新的营销组合打法,实现吸引用户的内容带、互动带、找到入口带等场景的全覆盖,提升用户与品牌的参与感与共鸣,最大化驱动业务的增长。

当下,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此消费者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些消费仍然购买意愿强劲,渴望更昂贵的商品,有些消费则更加谨慎,并缩减了支出,但无法否认中国消费者仍然信心十足,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市场的消费增长也意味着品牌与企业需要以更积极的姿态应用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020年,营销如何抓住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