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領銜首份銀行年報 行業整體回暖 風險仍存

A股上市銀行上一年度業績報告披露工作拉開帷幕。

平安領銜首份銀行年報 行業整體回暖 風險仍存

平安領銜首份銀行年報 行業整體回暖 風險仍存

2月13日晚,平安銀行率先披露2019年正式版年報,平安銀行統計期內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創轉型以來新高。事實上,此前已有多家銀行以預報形式提前“報喜”,在分析人士看來,2019年上市銀行經營環境相對寬鬆,疊加上一年度低基數效應,為整體業績向好提供基礎。但仍需警惕2020年開年尤其是新冠狀肺炎疫情影響下,部分領域風險和挑戰可能持續暴露。

上市銀行進入“年報時間”

2月13日晚間,A股上市銀行首份2019年年報如期而至。

作為36家A股上市銀行中首家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平安銀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業績答卷。去年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達兩位數,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年報顯示,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379.58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利息淨收入899.61億元,同比增長20.4%;歸屬於股東淨利潤281.95億元,同比增長13.6%。

隨著平安銀行2019年年報的登場,A股上市銀行年報披露大幕正式開啟。

滬深兩市交易所發佈的2019年年報預約披露時間表顯示。除平安銀行外,另外35家A股上市銀行年報將全部在3月份至4月份披露完畢。其中,3月份預計有19家銀行披露年報,4月份則有16家銀行披露年報。

截至目前,3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21家銀行公佈了2019年業績快報,包括6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7家農商行。從已公佈的業績快報數據來看,所有銀行去年盈利和資產質量情況普遍表現良好,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均整體穩步上升,19家銀行不良貸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僅有浦發銀行、上海銀行、蘇州農商行3家銀行的不良率在2019年出現上升。其中地方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速度更快,顯示出此類銀行強勁的業績增長能力。

專家預測稱,2019年上市銀行經營環境相對寬鬆,疊加2018年同期低基數效應,為整體業績向好提供了基礎。

非上市銀行業績參差不齊 部分銀行多項指標“不達標”

2019年上市銀行總體上來看經營穩健,業績良好,而非上市銀行的財務指標短板較多。無論是營業收入,淨利潤、資產質量、撥備覆蓋率等財務指標,非上市銀行表現相對而言並不樂觀。

“預計部分地區今年上半年非上市銀行經營將進一步承壓。”一位銀行分析人士稱。

從目前來看,疫情對餐飲、旅遊、電影、交通運輸、教育培訓有較大影響,但由於上述產業在銀行信貸結構中佔比不大,短期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影響不大。“銀行目前貸款的行業結構,個人貸款佔比38%,房地產開發相關貸款佔15%,製造業貸款佔12%,批發零售業貸款佔5%。”有研究數據顯示。

“小微企業受經濟增長的波動性大,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在疫情嚴重的地區,一些中小銀行的風險對沖缺乏相應工具,以及資產騰挪的空間較小,不良率有繼續走高的風險,不良貸款餘額及相關的問題餘額也將持續走高,這方面值得接下來重點關注。”業內分析人士稱。

多地銀行獲更大力度政策支持

當然,時下監管政策也在變化。

酌情放寬疫情期間小微不良容忍度,疫情一級響應期間不轉逾期、不計罰息、不下調貸款分類,不強制要求此類逾期90天或60天以上的貸款歸為不良……在抗擊疫情關鍵時刻,全力保障戰“疫”資金流動性的銀行迎來更多政策支持。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3日已有上海、江蘇、浙江、深圳等地銀保監局出臺相應舉措,在適度上調銀行機構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考核的同時,也放鬆了對其在經營業績、不良貸款、盡職免責等方面要求。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地區或更高層級金融監管機構對銀行給予更大力度政策支持。此外,據悉目前證監會已啟動A股排隊銀行受疫情影響程度摸底,或將視情況調整排隊銀行審核進展。

受疫情影響,市場擔憂部分貸款企業面臨經營困難將對商業銀行息差、資產質量帶來一定影響。對此,多地銀保監局已採取措施為銀行減壓。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日前在國新辦發佈會上指出,疫情對小微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整體來看影響可控。機構也普遍認為,經濟自身基本面和疫情持續時間是影響經濟和銀行經營的重要變量,疫情終將是階段性衝擊,預計銀行行業經營總體穩健,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